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对COPD患者进行晨间症状的评估可及时了解患者症状发生频率及严重程度,是制订症状管理方案的重要依据。该文阐述了国内外COPD患者晨间症状评估工具的内容、特点及应用情况,分析不同工具的优势与不足,为后续开展相关研究及制订护理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肌钙蛋白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预测工具。虽然它在心房颤动中的作用还不太明确,但它可通过识别有发展为心房颤动及其并发症风险的患者来指导心房颤动的临床实践,综述将调查目前关于心房颤动患者使用肌钙蛋白的证据,以期为心房颤动的长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普及,心房颤动的远程监测与管理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诊疗模式。对心房颤动高危人群的长程持续监测及管理可以尽早发现和评估房颤严重程度,及时的干预治疗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其相关并发症包括心力衰竭、残疾和过早死亡的发生,最终降低医疗成本,增加社会生产力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文主要介绍远程医疗在心房颤动领域的研究现状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在急诊创伤患者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抢救室收治的急性创伤患者4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过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对患者进行分诊,观察组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医护人员对于患者的管理满意度为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WS评分系统是评估急诊创伤患者病情的重要工具,可以大大降低留观患者意外事件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谵妄的概念、分型、危险因素、评估工具、非药物干预措施等方面,对围手术期谵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护人员制定谵妄防治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病人较为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发生率为19%~81%,由此可导致误吸、脱水、体重下降等并发症。而误吸是吞咽障碍病人严重的致命症状,发生率高达43%~54%,可致吸入性肺炎、急性气道阻塞等,严重时甚至导致死亡。对吞咽障碍的评估工具,如影像学检查、床旁检查评估方法进行综述,为临床医护人员对吞咽障碍的评估和筛查提供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近年来我国心房颤动发病率呈现不断升高趋势。血栓形成是心房颤动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心房颤动持续时间48 h者易出现心房内血栓形成,而血栓脱落可导致栓塞性脑卒中,进而增加患者致残率及病死率。因此,有效评估血栓形成对改善心房颤动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综述了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的主要预测指标,以期为临床有效预测心房颤动患者血栓形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心房颤动显著增加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发生风险,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处理至关重要。CHA_2DS_2-VAS_C评分系统作为评估心房颤动血栓栓塞风险的重要工具,显示出与血栓栓塞风险很好的相关性。目前,对于伴有一项非性别相关卒中危险因素的患者,即CHA_2DS_2-VAS_C评分为1分的男性患者或CHA_2DS_2-VAS_C评分为2分的女性患者,血栓栓塞预防的最佳治疗尚有争议。现就CHA_2DS_2-VAS_C评分为1分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抗血栓治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显示,心房颤动可使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5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心房颤动,且心房颤动所致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综合治疗中的重要环节,且目前全世界指南一致认为,心房颤动患者要优选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进行抗凝治疗。但抗凝治疗在减少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同时会增加其出血风险。本文阐述了心房颤动患者DOAC治疗新进展、心房颤动患者栓塞风险与抗凝治疗出血风险的评估、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出血的风险管理及应对策略,希望能够为临床心房颤动患者的抗凝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的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已取得了较高的成功率,但术后发生的短阵房性心律失常和无症状性心房颤动较常见,只靠偶尔检测的有症状性心房颤动可能高估了消融的成功率。因此,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来说,需要长期通过心电图、起搏器的记录、事件记录仪、电话远程监护系统监测,以明确消融术后真实的心脏节律而不仅仅是基于症状的随访研究,从而进一步指导对心房颤动消融术后患者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