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再分为4、8 h亚组。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手术,胰腺炎组以牛磺胆酸钠制模,血必净组以血必净治疗干预,光镜及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中脂肪酶、淀粉酶含量,免疫组化法测胰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L-1β)。结果血必净组胰腺组织病理变化较胰腺炎组明显减轻,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含量明显低于胰腺炎组(P〈0.01),TNF-α、IL-1β含量明显低于胰腺炎组(P〈0.01)。结论血必净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的产生对胰腺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血必净对大鼠急性胰腺炎保护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大鼠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SD大鼠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和治疗组,每组再分为4 h、8 h亚组。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手术,胰腺炎组以牛磺胆酸钠造模,治疗组以血必净干预。光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测胰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IL)-1β。结果治疗组胰腺组织损伤较胰腺炎组明显减轻,治疗组胰腺组织中TNF-α、IL-1β含量显著低于胰腺炎组(P〈0.01)。结论血必净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1β的产生减轻胰腺炎症。  相似文献   

3.
研究血必净对大鼠腹腔感染急性胰腺炎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包括假手术组、胰腺炎组及血必净组。假手术组仅行开关腹手术,胰腺炎组以3.5%牛磺胆酸钠复制模型,血必净组注射血必净治疗。光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淀粉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同时分离中性粒细胞(PMN),进行PMN 凋亡检测。结果血必净组胰腺组织病理变化与胰腺炎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清淀粉酶、TNF-α及IL-6 均低于胰腺炎组,血必净组PMN 凋亡率与胰腺炎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必净可能通过抑制TNF-α、IL-6 的产生,发挥治疗作用,其是否通过诱导PMN 的凋亡,减轻炎症反应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粘膜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24只6~8周龄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AP模型组、治疗组.采用经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诱发SAP大鼠模型,参麦注射液治疗组在建模后30 min经尾静脉注射5 mL/kg参麦注射液.24 h后经腹主动脉取血2 mL测定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浆D-乳酸水平,取小肠组织匀浆后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血浆DAO和D-乳酸浓度均低于SAP模型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小肠匀浆MDA、TNF-α浓度均低于SAP模型组(P<0.05),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治疗组小肠匀浆SOD、IL-10浓度均高于SAP模型组(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对SPA导致的肠黏膜功能障碍起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抗炎抑炎因子表达,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复合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72只,按随机化原则分成9组:即假手术组、脓毒症3 h、6 h1、2 h、24 h组(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再灌注1 h后给内毒素5 mg/kg)和雌激素3 h、6 h1、2 h2、4 h组(造模完毕后立即经肌肉内注射苯甲酸雌二醇注射液500μg/kg)。剖杀各组大鼠,分别测血中肠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同时观察小肠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脓毒症造模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小肠显示严重病理损害。给予雌激素后,血浆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肠病理学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肌肉内注射雌激素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复合内毒素所引起的肠屏障功能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健胃清肠合剂对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血浆内毒素(ET)以及血清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将112只SPF级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健胃清肠合剂高、中、低剂量组7组,每组16只。采用回肠末端结扎法建立大鼠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各组给予相应药物或蒸馏水灌胃3 d。于末次灌胃1 h后股动脉取血,分别采用鲎试验偶氮基质显色法、酶偶联显色法、比色法、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ET含量以及血清D-乳酸含量、DAO活性、TNF-α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假手术组大鼠血浆ET含量以及血清D-乳酸含量、DAO活性、TNF-α表达量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健胃清肠合剂高、中、低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健胃清肠合剂高、中剂量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健胃清肠合剂各剂量组之间比较,高、中剂量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低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胃清肠合剂能够降低不完全性肠梗阻模型大鼠血浆ET含量及血清D-乳酸含量、DAO活性,有效抑制TNF-α的释放,具有肠黏膜机械屏障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大黄素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肠道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SO)组、ANP组和大黄素治疗组,每组10只.ANP模型采用十二指肠壁穿刺经乳头逆行胰胆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造模,5.5 h后从十二指肠注入酚红,0.5 h后处死大鼠,测定小肠转运.取小肠组织做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小肠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用酶标记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小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结果 ANP组小肠转运较SO组降低(P<0.05),大黄素治疗组小肠转运较ANP组增加(P<0.05).SO组肠黏膜无异常,ANP组大鼠肠黏膜水肿、出血及炎症细胞浸润,大黄素治疗组大鼠肠黏膜轻度水肿,黏膜及黏膜下层血管扩张充血及炎症细胞浸润相对ANP组减轻.ANP组小肠黏膜细胞胞核NF-κB p65阳性表达量高于SO组(P<0.05),大黄素治疗组较ANP组降低(P<0.05).ANP组小肠TNF-α、IL-1β含量较SO组增加(P<0.05),大黄素治疗组较ANP组降低但高于SO组(P<0.05).小肠TNF-α、IL-1β与小肠转运呈负相关,r分别为-0.83、-0.76(P<0.05).结论 大黄素可增加小肠转运,抑制ANP大鼠小肠NF-κB活性,降低小肠TNF-α、IL-1β含量,减轻小肠病理损害.  相似文献   

8.
丁政 《中国医疗前沿》2013,(17):35-35,28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严重腹腔感染患者肠道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8年1月-2013年5月严重腹腔感染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和实验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DAO、LPS、TNF-α、IL-6水平及氧合指数(OI)、APACHE-II评分。结果经5d治疗后,实验组血浆DAO、LPS、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氧合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PACHE-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对改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肠道功能及炎症反应效果显著,并能有效减少内毒素入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血必净注射液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OR),模型对照组(CON),抗生素组(ANT),血必净组(XBJ)。分别观察造模后24 h、72 h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改变。结果:模型对照组造模后血清TNF-α、IL-1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血必净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降低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TNF-α、IL-1、IL-6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血液灌流(HP)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AOPP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2年2月来我院就诊的87例重度AOPP患者,随机分为血必净联合HP治疗组(联合组)和血必净组,联合组45例,血必净组42例,比较患者治疗第1天、第6天的WBC、AMS、BS和CRP及最终每组患者死亡人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BC、AMS、BS和CRP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是联合组的WBC、AMS、BS和CRP指标改善明显好于血必净组(P〈0.05),联合组治愈42例,死亡2例;血必净组治愈35例,死亡7例。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HP能有效抑制AOPP患者炎症反应过程,明显改善多脏器损伤的程度,减轻重度中毒的症状,能对AOPP患者的治疗起着重要的协同作用,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魏娜 《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12):1268-1269
目的探析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肠排列术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粘连性肠梗阻患者100例,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疗法,对照组进行常规肠粘连松解术疗法,比较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6.0%、3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粘连性肠梗阻患者进行改良内置管肠排列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功能恢复,促进患者病情迅速康复,术后并发症少,临床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金殷植  冯野  李永超  宋彬  张海燕 《吉林医学》2011,32(14):2740-2741
目的:评价肠梗阻导管在小肠排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6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收治的10例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0例中,既往肠粘连松解术后7例,宫外孕术后1例,直肠D ixon术后1例,腹腔转移癌剖腹探查术后1例。全组肠粘连松解术6例,肠粘连松解及部分小肠切除术2例,肠粘连松解术及横结肠造口术1例,末端回肠造口术1例。9例术前置入肠梗阻导管,术中引导至回盲部,1例术中置入导管。全组患者术后3~4 d排气,术后5 d开始带管进清流食。9例术后14 d拔管,1例腹腔转移癌患者带管出院。术后无肠梗阻再发。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进行小肠排列,操作简单,疗效可靠,可作为小肠排列的首选术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肠排列术治疗复杂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5例复杂性肠梗阻病例随机分为常规手术组、单排列组和双排列组。观察术后各组病例首次排气、排便、腹胀消除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术后早期(1~2 d)、中期(3~5 d)、后期(7 d以后)C-反应蛋白变化。术后随访12~36个月,观察肠梗阻复发情况。结果:三组术后排气、排便及腹胀消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术前及术后各时间段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手术组术后复发率为20.7%,单排列组复发率为6.5%,双排列组无复发,单排列组及双排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常规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肠内置管加外固定双排列术治疗复杂性肠梗阻,疗效满意,可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可靠、有效的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肠道灌洗法在急性肠梗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0年8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6例急性肠梗阻患者术中采用改良肠道灌洗法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肺部感染2例,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全组无手术死亡,10 ~ 14天均顺利出院.结论 改良肠道灌洗法操作简单、创伤小、基本无污染、肠道清洁度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中肠道准备方式.  相似文献   

15.
16.
17.
Fatal intestinal amoebia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amoebic colitis are diverse. Amoebiasis is comparatively rare in the U.K. and, unless the clinician is aware of the condition, wrong diagnosis often leads to delay in appropriate treatment resulting in high mortality. Diagnosis rests on clinical suspicion, stool examination, sigmoidoscopy with rectal biopsy and serological tests. Amoebiasis is readily treatable and death from it should be very rare.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