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治疗手段。PBSC的常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用或联合化疗。部分患者使用常规动员方案无法采集到目标剂量的CD34+细胞,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HSC)移植治疗。因此,针对动员不佳患者以及降低具有危险因素患者动员失败的风险,根据个体情况有效调整动员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环磷酰胺(CTX)联合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的动员效果和毒性反应.方法CTX 3.5~4g/m2第1、2天静滴,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注射G-CSF 4.5(3.5~5)μg/kg@天,至PBSC采集结束.当WBC恢复至(1.9~3.0)×109/L以上,以及MNC(单个核细胞)≥20%~30%和外周血CD34+≥1%时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MNC≥2.0×108/kg和CD34+细胞≥2.0×106/kg时停止采集.结果23例患者经CTX+G-CSF动员后第9(7~10)天WBC最低,为0.65(0.25~0.9)×109/L,G-CSF给药开始时间为动员后第10(8~11)天,持续6.5(5~11)天,第13(11~20)天开始采集PBSC,持续2天,采集得MNC 2.5(1.3~8.9)×108/kg,CFU-GM 6.8(2.8~11.6)×105/kg,CD34+细胞4.9(2.5~8.9)×106/kg,1例患者出现心包炎,无其他严重毒性反应;21例接受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下超大剂量化疗均获得满意造血重建.结论CTX联合G-CSF是高效和安全的PBSC动员方案,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移植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有效治疗手段.PBSC的常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用或...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为主的联合化疗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CTX(2.5±1.0)g/m  相似文献   

5.
Tian H  Zhou SY 《癌症》2002,21(8):896-899
背景与目的:总结广东省干细胞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自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55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资料,对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动员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全部病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其他4例)采用化疗+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格拉诺赛特)联合动员方案,其中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EA方案,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采用以CTX为主的方案。rhG-CSF用量为250μg/d,WBC升至>4×109/L后,连续1~2天采集PBSC。移植后+3天开始使用rhG-CSF250μg/d,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的时间即自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8.08±3.63)天,rhG-CSF平均应用剂量为4.15μg·(kg·d)-1,应用时间平均7.12天。55例患者平均采集1.38次,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4.09±1.69)×109/kg,CD34+细胞平均值为8.5×106/kg,CFU-GM平均为(6.1±5.8)×105/kg。WBC恢复至>1.0×109/L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0天和10.5天,全部移植患者均获满意的造血重建。结论:我们采用的EA和以CTX为主的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单一剂量rh  相似文献   

6.
Shi YK  He XH  Han XH  Liu P  Yang JL  Zhou SY  Zhou AP  Zhang CG  Ai B 《癌症》2003,22(12):1311-1316
背景与目的:通过动员采集获得高质量的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stemcell,APBSC)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的关键,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edhuman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rhG-CSF)是APBSC经典的动员方案,足叶乙甙(etoposide,VP-16)联合rhG-CSF是近年来应用的另一个动员方案。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上述两种动员方案对恶性淋巴瘤和生殖细胞肿瘤患者APBSC的动员效果。方法:共有52例恶性实体瘤患者,其中CTX方案组26例,剂量为CTX3.5g/m2加rhG-CSF5μg·kg-1·d-1;VP-16方案组26例,VP-16的剂量随机采用1000mg/m2或1500mg/m2加rhG-CSF5μg·kg-1·d-1。两组均在白细胞(whitebloodcell,WBC)降至最低点时开始皮下注射rhG-CSF,直至采集结束前一天。当CTX组WBC恢复到2.5×109/L、VP-16组WBC恢复到5.0×109/L以上时开始连日采集APBSC,当累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cell,MNC)≥5×108/kg或CD34+细胞≥2×106/kg时停止采集。患者经预处理后回输采集到的APBSC。比较两组动员采集过程中的血液学指标变化、采集细胞数量、造血重建时间、不良反应等。结果:CTX组患者化疗后外周血中WBC和血小板(platelet,PLT)降至最低值的时间明显早于VP-  相似文献   

7.
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效果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正常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毒副作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59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正常供者采用G-CSF 皮下注射3 ~ 5 d,使用COBE Spectr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外周血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采集物中CD+34细胞数。结果 所有供者第一次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细胞量平均值分别为4.4(1.12~13.06)×108/kg供者体重及3.78(1.14~12.92)×106/kg供者体重。患者不良反应轻微。男性供者、年龄小于45岁者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高者采集所得CD+34细胞数较高。结论 G-CSF作为正常供者动员剂安全有效。患者性别、年龄及采集前白细胞计数可作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剂量化疗联合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没有干细胞支持情况下,治疗难治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大剂量化疗。MIE方案:异环磷酰胺1500mg/m2,iv,d1~6;美斯纳800mg/次,于异环磷酰胺后0、4、8小时,iv,并同时水化;足叶乙甙250mg/m2,iv,d1~6;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1·d-1,于末次化疗结束后24小时开始应用,至白细胞达2.0×109/L持续3天停用,4周重复下1个疗程。17例患者共接受化疗24个疗程。结果:大剂量化疗总有效率76.5%(13/17),其中6例(35.3%)获完全缓解,7例(41.2%)获部分缓解,稳定1例(5.9%),无效和恶化2例(11.8%),1例(5.9%)于大剂量化疗后第7天死于颅内出血。大剂量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和血小板降到最低的中位时间分别为6天和5天,其恢复时间分别为10天和12天;13例(76.5%)为发热性粒细胞减少,中位时间为6天,应用抗生素的中位时间为7天,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中位时间为7天。结论:在无干细胞支持的情况下,采用大剂量化疗辅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支持是治疗难治或复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有效措施,具有疗效高,早期死亡率低,不良反应能够耐受,无需全环境保护,费用较低的特点,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31例。平均4周期常规诱导化疗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动员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采用常规剂量CHOP方案,霍奇金淋巴瘤(HL)病人采用高剂量单药CTX4g/m^2。预处理方案:异环磷酰胺(IFO)12g/m^2CTX4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移植后对原发灶直径大于4cm或有肿瘤残留的病灶给予局部补量放疗。结果31例病人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N108mo,中位缓解期43mo。其中1年无病生存26例(83.9%),2年23例(74.1%),3年21例(67.7%)。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普乐沙福是一种CXC趋化因子受体4(CXC chemokine receptor 4,CXCR4)拮抗剂,可动员造血干细胞自骨髓释放至外周血中.普乐沙福分别于2018年12月和2020年8月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和多发性骨髓瘤(m...  相似文献   

11.
杨帆  陈虎  江岷  胡亮钉  俞志勇  徐晨  李渤涛  宁红梅  李欲航  楼晓  秦茂权 《肿瘤》2007,27(9):730-732,740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rHuG-CSF)动员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将本研究中心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健康供者163例,分别采用3种不同厂家生产的rHuG-CSF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对其动员效果、受者移植后造血重建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不同种rHuG-CSF动员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及CD34 细胞均能满足临床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需要,130例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s,HLA)配型相合的同胞受者移植后均获得顺利植入。动员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 细胞数与性别无关,而CD34 细胞数在41~60岁年龄组中明显减少(P<0.05);对采集时机的分析显示:第5天采集的单个核细胞数及CD34 细胞数最高(P<0.05),此后逐渐下降。结论:糖基化的及两个非糖基化的rHuG-CSF制剂均能有效地在异基因移植中作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改良CVP联合rhG—CSF方案对血液肿瘤和实体瘤41例患者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动员及造血重建效果。方法: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采用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完成APBSCT41例(血液肿瘤32例,实体瘤9例),平均年龄39.6岁(18岁~67岁)。WBC升至4.0×10^9/L左右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并计数MNC和CD34^+细胞数;预处理结束48h~72h回输MNC。结果:动员期间患者WBC均降至1.0×10^9/L以下,PLT 40×10^9以下。34例1次采集成功,7例(双次移植5例)作第2次采集。采集MNC数0.9×10^8/kg~8.3×10^8/kg(2.8±2.0×10^8/kg),CD34^+细胞1.1×10^6/kg~9.4×10^6/kg(3.2±2.6×10^6/kg)。预处理后所有病例均达到骨髓抑制,WBC恢复到1.0×10^9/L时间为+8~+16d(平均+11.3d);38例PLT恢复到50×10^9/L时间为+13~+22d(平均+16.8d),3例P1月恢复延迟,最长+35d。随访15~65个月,持续完全缓解19例(46.3%),部分缓解或好转13例(31.7%),总有效率78.0%,无效9例(22.0%),无1例发生移植相关死亡(其中5例带瘤生存,17例死亡)。结论:改良CVP联合rhG—CSF动员方案行APBSCT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2岁,确诊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非特异性外周T细胞型)2个月,于2002年12月7日入院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既往体健。入院后查血常规、胸片、心电图、肺功能等均正常。遂于12月10日开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为NAP(米托蒽醌 阿糖胞苷 泼尼松)化疗及G-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G-CSF自化疗结束后24h始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供者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动员后单采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物中的不成熟粒细胞与CD+34 细胞及单个核细胞(MNC)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2例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供者用rhG-CSF 7.25~10 μg·kg-1·d-1进行动员,于动员前及动员后对外周血及PBSC收集物中的MNC和不成熟粒细胞及CD+34 细胞进行检测,并计算出输给患者的MNC、不成熟粒细胞及CD+34 细胞数。结果 动员后白细胞计数及不成熟粒细胞比值逐渐升高,至第5天达高峰;外周血MNC中不成熟粒细胞与CD+34 细胞同步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采集后的PBSC移植物输给患者后,均全部植活并恢复造血功能,为染色体核型或血型及HLA转为供者型所证实,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h1染色体转阴。结论 rhG-CSF 7.25~10 μg·kg-1·d-1分两次皮下注射能有效动员PBSC;allo-PBSCT供者经rhG-CSF动员后,外周血MNC中不成熟粒细胞与CD+34细胞数同步增加有较好的相关性,不成熟粒细胞的数量可间接反映干/祖细胞的数量,故MNC与不成熟粒细胞数结合可作为allo-PBSCT的剂量阈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中剂量依托泊苷(VP16)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患者动员采集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31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霍奇金淋巴瘤1例),VP16 1.2 g/m2分3 d静脉滴注,外周血白细胞降至最低点时给予G-CSF每天5 μg/kg,分2次,皮下注射,直至采集结束。结果 VP16应用后12 d(10~15 d)开始采集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获得单个核细胞(MNC)7.8×108/kg[(5.2~11.3)×108/kg],CD+34细胞7.2×106/kg [(5.3~13.1)×106/kg]。18例患者采集1次,13例采集2次。所有患者移植后均恢复造血,外周血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为12 d(9~18 d),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为14 d(10~21 d)。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中剂量VP16和G-CSF 动员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干/祖细胞有效、安全,可获得满意的动员采集效果。  相似文献   

16.
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采集最佳时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身对照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动员和采集的最佳采集时间。方法10例健康供者应用自身对照设计方法,分别在用rhG-CSF第4天或第5天后2h及4h分2组采集,比较2次采集的细胞浓度(MNC及CD3+4)。结果用rhG-CSF后4h组采集的细胞浓度比2h组的高。结论5~10μg·kg-·1d-1rh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第4天或第5天采集以用药后4h采集干细胞有较好的动员效率和较合理的采集时间-价值-效益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观察动员、采集过程中外周血及造血干细胞中的淋巴细胞亚群和造血干细胞含量变化,及时指导临床选择最佳采集时机。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大剂量化疗(HDC)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对47例恶性实体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过程中,外周血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PC)中的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CD19和造血干细胞CD34+及其亚群CD34+CD38-、CD34+ Thy1+、AC133+细胞含量的变化,同时用体外集落培养的方法评价干细胞克隆形成能力。结果 动员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和CD19细胞含量均低于动员前,其中CD3、CD8含量明显低于基础状态(P=0.007,P=0.016),而动员后外周血中的CD34及其亚群含量均明显高于动员前(P<0.05)。动员后中位时间第16天(15~17 d)外周血中的CD34含量达到最高峰,且第1次采集物中的造血干细胞含量最高。PBPC中除CD4、CD4/CD8明显低于外周血外(P<0.000 5),其他淋巴细胞亚群含量与外周血比较无明显改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34+细胞含量与PBPC中CD34+细胞、CD34+CD38-及粒/单系集落形成单位(CFU-GM)、红系爆式集落形成单位(BFU—E)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采集的单个核细胞(MNC)总数、CD34+Thy1+、AC133+细胞含量间无相关关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报告患者男 ,2 5岁 ,于 2 0 0 0年 2月 2 3日收住院。入院诊断 :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ⅢB期弥漫型 ,中心母细胞性B系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研究所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入院前曾接受联合化疗 4周期 (所用药物有异环磷酰胺、吡喃阿霉素、阿霉素、长春酰胺、阿糖胞苷、足叶乙苷胶囊、泼尼松 ) ,未能达部分缓解。入院时体温 38.7℃ ,双侧颈部、锁骨上区、腋窝、腹股沟区、咽淋巴环、纵隔、腹膜后、盆腔广泛淋巴结肿大 ,直径 3~ 5cm不等 ,质韧、动度可 ,右侧颈部融合成团 ,10cm× 15cm ,固定。给予联合化疗 4周期 (足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支持大剂量化疗治疗淋巴瘤的远期疗效。方法:我院1997年8月-2005年4月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支持大剂量化疗治疗的淋巴瘤患者共16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12—61岁,中位年龄30.5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确诊,其中霍奇金淋巴瘤5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1例。移植前状态:处于完全缓解(CR)CR17例,CR22例,部分缓解(PR)PR14例,PR21例。结果:移植后CR9例,PR6例,移植相关死亡1例。全部病例随访至2006年5月,中位随访时间44.5个月(13—89个月),1例干移植后22个月死于高血压脑卒中,2例分别于移植后12个月及38个月死于复发,其余12例存活至今(其中CR15例,CR22例,PR13例,PR21例,耐药1例),总生存率75%,无事件生存率62.5%。结论:自体外周血1二细胞移植支持大剂量化疗治疗淋巴瘤,刘提高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可能有益,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脐血和rhG-CSF在肿瘤化疗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中的作用.[方法]22例不同实体瘤患者因化疗致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时进行综合救治;45例实体瘤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自身对比的方法,观察预防性使用rhG-CSF、脐血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输注后血象的变化.[结果]22例粒细胞缺乏症的患者化疗后白细胞总数及粒细胞绝对值降至最低值的时间为(12.24±2.08)天,其中,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1×109/L者5例,低于0.5×109/L者17例,经采用G-CSF、脐血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后,没有1例发生感染;应用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脐血输注和预防性使用rhG-CSF的三组患者,骨髓抑制的程度治疗周期小于对照周期,恢复至正常的时间也明显缩短.[结论]在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救治中,外周血干细胞输注、脐血输注及rhG-CSF都能加速骨髓造血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