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M)的有效治疗手段。PBSC的常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单用或联合化疗。部分患者使用常规动员方案无法采集到目标剂量的CD34+细胞,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HSC)移植治疗。因此,针对动员不佳患者以及降低具有危险因素患者动员失败的风险,根据个体情况有效调整动员策略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移植是淋巴瘤和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的有效治疗手段。PBSC的常规动员方案包括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单用或联合化疗。部分患者使用常规动员方案无法采集到目标剂量的CD34+细胞,无法进行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移植治疗。因此,针对动员不佳患者以及降低具有危险因素患者动员失败的风险,根据个体情况有效调整动员策略十分必要。普乐沙福是一种新型动员剂,联合G-CSF可显著提高CD34+细胞采集量,降低动员失败率的同时缩短采集天数,进而提高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效率,改善患者长期预后。本文对普乐沙福在PBSC动员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探讨普乐沙福适宜的动员人群、干预时机和路径,以优化PBSC的动员策略。   相似文献   

3.
使用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PBSC)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骨髓作为干细胞源用于异基因和自体干细胞移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加或不加化疗是最常用的干细胞动员方案.一些供者或患者,特别是动员前经高强度治疗的患者,用这一方案不能动员到干细胞目标值.新动员剂和新疗法的产生能够改进造血干细胞的动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1995年至2005年采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法为将常规剂量CHOP方案中CTX增至2500mg/m2,化疗后予G-CSF3.5~5μg/kg的动员方案,当骨髓功能恢复WBC计数达(2~5)×109/L,外周血单核细胞(MNC)计数达20%~30%时分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预处理方案为异环磷酰胺(IFO)12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结果30例患者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108个月,中位缓解期42个月。其中1年无病生存25例(83%),2年22例(73%),3年20例(66.7%)。最长存活9年。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高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和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优于常规化疗。  相似文献   

5.
Tian H  Zhou SY 《癌症》2002,21(8):896-899
背景与目的:总结广东省干细胞多中心研究协作组自1999年6月至2001年12月间55例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造血系统恶性疾病的资料,对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用于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动员及移植后造血重建的效果进行研究和评价。方法:全部病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4例,其他4例)采用化疗+重组粒系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格拉诺赛特)联合动员方案,其中白血病患者主要采用EA方案,恶性淋巴瘤患者主要采用以CTX为主的方案。rhG-CSF用量为250μg/d,WBC升至>4×109/L后,连续1~2天采集PBSC。移植后+3天开始使用rhG-CSF250μg/d,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动员所需的时间即自化疗开始至采集的平均时间为(18.08±3.63)天,rhG-CSF平均应用剂量为4.15μg·(kg·d)-1,应用时间平均7.12天。55例患者平均采集1.38次,采集到的MNC细胞数为(4.09±1.69)×109/kg,CD34+细胞平均值为8.5×106/kg,CFU-GM平均为(6.1±5.8)×105/kg。WBC恢复至>1.0×109/L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的中位天数分别为10天和10.5天,全部移植患者均获满意的造血重建。结论:我们采用的EA和以CTX为主的化疗联合单一剂量rhG-CSF,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动员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方法,单一剂量rh  相似文献   

6.
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是采用各种方法使骨髓内干细胞向外周血迁移,然后进行干细胞采集,是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关键。目前,常用的动员方案是采用化疗联合集落细胞刺激因子进行动员。干细胞动员采用大剂量化疗,用药量比常规剂量高出2~3倍,化疗药的不良反应也相应较常规化疗严重,因此,动员化疗期间的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大剂量化疗加自体移植被广泛用于对化学药物敏感肿瘤的治疗 ,特别是淋巴瘤。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年龄 <6 5岁、复发的淋巴瘤患者 ,也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一线治疗方法用于高风险淋巴瘤。有效的骨髓动员是以外周血干细胞 (PBPC)为基础的整个治疗过程成功的必备条件 ,只有获得足够数量的PBPC才能达到快速、稳定的植入。本文提出了一个有创意的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方案 ,可以使低动员患者采集到足够量的PBPC用于自体移植。112例年龄在 18~ 6 0岁间的预后不良的恶性淋巴系增殖性疾病患者 (10 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 ,4例霍奇金病和 1例淀粉样变性 )…  相似文献   

8.
Tian H  Zhou SY 《癌症》2003,22(12):1325-1329
背景与目的:应用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G-CSF)等动员剂从健康供者中动员和获取造血干细胞用于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PBSCT)已在临床广泛开展,但在其作用机理、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一剂量的G-CSF(250μg/d)用于allo-PBSCT的外周血干细胞(peripheralbloodstemcell,PBSC)动员以及移植后造血恢复的安全性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大剂量化疗(HDT)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淋巴瘤的临床体会,探究安全合理的动员和预处理方案,以进一步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59例接受HDT联合ASCT治疗的淋巴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9例患者采集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预处理后接受ASCT并成功恢复造血.随访1~88个月(中位数26.3个月),47例患者无病生存1~88个月(中位数28.5个月),10例在移植后2~37个月死于肿瘤复发,1例移植后16个月死于深部霉菌感染.1例移植后9个月死于爆发性肝炎.结论:HDT联合ASCT与常规化疗有机结合可能是治疗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2月-2015年12月于我科住院治疗的恶性淋巴瘤病例30例,均接受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结果:1例患者造血干细胞回输后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其余均成功植入并快速重建造血;随访至2016年3月1日,有22例存活,无病生存19例,9例复发,中位复发时间为4.5(1~15)个月,其中6例复发后3年内死亡,2例治疗后重新评估为CR随访至今未再复发,1例为单一椎体复发至今仍存活。移植相关死亡率为6.7%。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能很快重建造血,是治疗恶性淋巴瘤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17例对常规化疗无效的晚期实体瘤疗效。方法:对晚期实体瘤17例患者,应用rhG-CSF联合化疗进行干细胞动员采集、冻存,然后应用大剂量化疗进行治疗,48小时后进行干细胞回输,严密观察干细胞移植指标、患者临床反应,然后按WHO抗肿瘤药物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结果:17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全部获得成功。17例中16例有效,有效率为94%,其中CR8例为47.0%,PR8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移植治疗复发髓母细胞瘤的疗效。方法:报告1例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移植成功治疗复发髓母细胞瘤的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使用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移植,术后35个月,疾病无进展、无复发。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复发髓母细胞瘤疗效优于常规化疗,值得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1995年12月至2005年12月,采用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31例。平均4周期常规诱导化疗后行APBSC动员及采集。动员方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病人采用常规剂量CHOP方案,霍奇金淋巴瘤(HL)病人采用高剂量单药CTX4g/m^2。预处理方案:异环磷酰胺(IFO)12g/m^2CTX4g/m^2,阿糖胞苷(Ara—C)4.5g/m^2,足叶乙甙(Vp-16)0.75g/m^2。移植后对原发灶直径大于4cm或有肿瘤残留的病灶给予局部补量放疗。结果31例病人移植后缓解时间为1N108mo,中位缓解期43mo。其中1年无病生存26例(83.9%),2年23例(74.1%),3年21例(67.7%)。全组无移植相关死亡。结论APBSCT联合大剂量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化疗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旨在比较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hemotherapy plus granulocyte cyte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CSF)与化疗联合G-CSF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PBSC)动员、采集及造血重建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2008年5月至2016年7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血液科化疗联合G-CSF或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采集PBSC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PBSCT)的MM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类型、临床分期(DS、ISS、R-ISS分期系统)、既往治疗方案和周期数等因素对动员效果及移植后造血重建、发热和抗生素应用等的影响。  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女性、ISS分期Ⅲ期、R-ISS分期Ⅱ/Ⅲ期及化疗+G-CSF动员方案的患者采集效果较差(P < 0.05)。年龄≤ 60岁或年龄 > 60岁、疾病类型、DS分期(Ⅰ+Ⅱ/Ⅲ)、动员前化疗次数(≤ 6次或 > 6次)、有无烷化剂治疗史、动员前疾病缓解状态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或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及确诊到动员间隔时间(≤ 18个月或 > 18个月)与采集获得的CD34+细胞数及采集成功率无相关性(P > 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化疗联合G-CSF和GM-CSF患者较化疗联和GCSF患者采集成功率较高(OR=12.009,95%CI:1.961~73.537),不同动员方案是影响干细胞采集结果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7)。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顺利获得造血重建,无移植相关性死亡。两项动员方案组的造血重建时间及回输后发热、抗生素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化疗联合G-CSF和GM-CSF动员方案采集的成功率较高,而不良反应未见增加,该动员方案可作为MM患者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一项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造血干细胞输注在增加化疗剂量治疗卵巢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从2011年3月到2013年3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共10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造血干细胞联合大剂量化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的化疗方案.结果 观察组CR 30例,对照组为14例,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0%,对照组为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造血干细胞输注联合增加化疗剂量治疗卵巢癌能够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增加化疗剂量也会提高化疗的毒副作用,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患者身体反应.  相似文献   

1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细胞肺癌(SCLC)常规治疗的效果不佳,但提高化疗药物的剂量强度可以改善预后。高剂量化疗(HDC)联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SCLC的结果表明,局限期患者在诱导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接近完全缓解后接受移植,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延长生存期,但对广泛期及复发耐药者的长期生存并无改善。造血干细胞移植在综合治疗中的地位,怎样合理安排各种治疗手段以及造血干细胞产品的纯化等问题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目前标准的治疗方案为解救化疗有效后给予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HDCT/ASCT)。常用的解救方案之间没有优劣,如BEAM,CBV,IGEV等。解救化疗后行PET检查对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重要的预后价值。降低预处理强度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RIC-allo SCT)可作为ASCT后复发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就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若干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浆细胞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环磷酰胺为主的化疗联合国产rhG-CSF进行干细胞动员,大剂量美法仑预处理后回输自身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对6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和1例巨球蛋白血症( waldenstrm's macroglobulinemia, WM)进行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 结果APBSCT后7例患者全部达到完全缓解(CR)或接近CR,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后造血重建(干细胞回输后中性粒细胞ANC恢复至≥0.5×109/L)中位时间为12天,中性粒细胞缺乏(ANC≤0.5×109/L)持续中位时间为7天.其中3例患者分别于移植后16、3及4个月复发,其余4例EFS期分别已达4、7、17及23个月.结论大剂量化疗联合APBSCT对浆细胞疾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在进行干细胞动员中使用国产的rhG-CSF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Bao Y  Su H  Shen G  Yuan X  Gao H  Yang W 《中国肺癌杂志》2001,4(3):184-187
目的 研究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加高剂量化疗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从1994年 3月至 1999年 6月 ,对 2 0例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高剂量化疗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8例处于完全缓解状态 ,12例属于挽救治疗。同种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llo PBSCT) 1例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 PBSCT) 19例。在干细胞动员后 ,采集单个核细胞数≥ 3 .0× 10 8/kg ,CD34 +细胞数≥ 2 .0× 10 6/kg。高剂量化疗采用卡铂 35 0mg/m2 × 3天 ,足叶乙甙 12 0mg/m2 × 5天 ,表阿霉素 40mg/m2 × 2天。结果 在完全缓解状态进行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 8例患者中生存时间超过 1年者 1例 ,超过 2年者 4例 ,超过 3年者 3例 (其中 2例已超过 4年 )。挽救治疗组均获得较好的近期反应 ,但没有 1例患者获得长期生存 ,中位缓解期仅为3 .5月。结论 高剂量化疗结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处于完全缓解状态的小细胞肺癌患者是可行的、安全的 ,但毒副反应也较严重 ,值得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20.
选择8例经常规剂量化疗未能完全缓解的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在4个月内完成连续两次大剂量化疗联合自体骨髓、外周造血干细胞和免疫细胞移植的方案进行治疗。化疗方案为CTX 3000mg/m^2;ADM 90mg/m^3、DDPl50mg/m^2.VPl6900mg/m^2,分量于3天静滴。结果显示.所有患者的造血功能均在移植后25天内重建,大多数患者的免疫功能较快重建。经两个疗程治疗后、CR3例,PR3例、NC1例死亡1例。本研究表明,大剂量化疗可提高难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对带瘤患者有必要行二次移植治疗.此方案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