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的治疗方法。方法将70例经腹腔镜确诊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中药组(35例)、妇康片组(17例)和对照组(18例)。中药组及妇康片组分别采用中药、妇康片进行治疗,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治疗。对各组术后2年内妊娠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腹腔镜术后2年内中药组患者妊娠率为54.29%,妇康片组妊娠率为23.53%,对照组妊娠率为16.67%,中药组的妊娠率明显高于妇康片组及对照组(均P〈0.05)。结论腹腔镜术后辅助中药治疗可明显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妊娠率。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治疗结局与不孕年限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纪毅梅  余晓 《临床医学》2008,28(7):81-82
目的 探讨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患者经宫腔镜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 2004年3月至2006年5月间因不孕症在我院行宫腔镜诊治的162例患者中,发现无明显月经改变及其他相关自觉症状、直径<3 mm的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23例,均行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并随访其术后妊娠情况.结果 162例无异常提示的不孕症患者中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共23例,达14.2%,均顺利完成TCRP术,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术后1年内总宫内妊娠率为60.9%,其中术后半年内宫内自然妊娠11例,占1年总宫内自然妊娠率91.7%.结论 宫腔镜检查及TCRP是诊断和治疗隐匿性子宫内膜息肉合并不孕症较理想方法,手术安全可行,术后(尤其半年内)宫内妊娠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20-1922
目的分析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患者双镜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期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伴不孕症的患者13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术后妊娠情况分为妊娠组及未妊娠组,对两组一般资料、病理资料及术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导致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双镜术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的134例患者经术后为期2年的随访,成功妊娠89例,妊娠率为66.42%,未妊娠45例,未妊娠率为33.58%。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双镜术后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为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腹部手术史、r-AFS分期为III~IV、未进行促排卵治疗等均是导致术后不妊娠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5岁、原发性不孕、不孕年限≥3年、r-AFS分期为III~IV及术后未进行促排卵治疗是影响术后妊娠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采用双镜术治疗后再妊娠几率较高,但患者年龄、不孕症类型,不孕时间、r-AFS分期以及术后是否进行促排卵治疗均是影响再妊娠的主要因素,临床治疗期间需对上述因素进行积极的干预,以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宫腔镜下电切术与刮宫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疗效.方法 48例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刮宫术)和观察组(宫腔镜下电切术),每组各24例,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月经量、并发症、妊娠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月经量明显减少,妊娠率明显增高(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不孕症的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腹腔镜手术后积极行促排卵治疗对提高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妊娠率的疗效.方法 选取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进行腹腔镜下异位病灶电凝术、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粘连分离术、输卵管通液术等,所有患者术后均予GnRHa药物治疗3个月,月经复潮后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0例)予以促排卵治疗;对照组(50例)不予促排卵治疗.结果 实验组术后1年总妊娠率为54%高于对照组的34%.结论 腹腔镜可诊断、治疗各期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其引起不孕症的盆腔因素;术后辅以辅助排卵治疗,可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更多的妊娠机会.  相似文献   

6.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宫腔镜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因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各类手术120例.根据不同术式患者分4组,A组30例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纽;B组30例行单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TCRP);C组30例行TCRP+术后辅助口服炔诺酮治疗;D组30例行经宫颈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观察各组术后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D组高于其他3组,A组复发率最高;D组无1例患者发生复发.结论 对于月经改变明显无生育要求者,选用TCRE疗效较好,可避免息肉复发.育龄期有生育要求者,行单纯TCRP术后效果最好,行宫腔镜定位后刮宫术术后复发率最高,对于一些多发或合并内膜息肉样增生患者,可行TCRP+术后辅助炔诺酮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7.
宫腔镜治疗子宫内膜息肉及术后复发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的宫腔镜手术治疗及术后应用孕激素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选择定州市人民医院2005年8月~2009年8月行宫腔镜诊治的子宫内膜息肉86例患者,术后分为激素治疗组和观察组,激素治疗组术后给予安宫黄体酮周期性治疗3个月,观察子宫内膜息肉复发及妊娠情况。结果 86例患者中,宫腔镜检查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56例,单发性子宫内膜息肉32例;激素治疗组术后2年,复发率为2.3%,观察组复发率为1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2例有生育要求的患者中,术后2年23例自然妊娠,妊娠率为71.9%,但激素治疗组妊娠率(70.6%,12/17)和观察组(73.3%,11/15)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行宫腔镜诊断及治疗效果明确,术后应用孕激素治疗可能有助于预防子宫内膜息肉的复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腹腔镜术后联合不同的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行腹腔镜保守性手术后分别予GnRH-a皮下注射和中药补肾活血调周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的变化情况及术后1年内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CA125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3个月均较术前CA125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妊娠率、妊娠时段及妊娠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方面,GnRH-a组有明显的阴道不规则流血、潮热、出汗等不良反应,中药组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中药补肾活血调周法与GnRH-a在改善血清CA125水平及妊娠情况、复发情况效果相当,但中药在低副作用的前提下能缩短术后妊娠时间,服药期间不避孕则相应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种不同宫腔镜手术方法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176例年龄和生育要求不同的子宫内膜息肉行宫腔镜手术患者,分为3组。A组67例,行单纯子宫内膜息肉电切术;B组58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部分子宫内膜电切术;C组51例,行子宫内膜息肉切除+子宫内膜电凝术,比较3种术式术后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 A组平均手术时间较其他两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B、C组无复发病例,A组复发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手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单纯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后复发率高。应根据患者年龄、生育要求等选择适宜的宫腔镜下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T)合并不孕中的应用效果。 方 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10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症患者,给予患者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患者进行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EFI)评分,分析患者术后妊娠情况。 结果100例患者术后3年内有52例成功妊娠,总妊娠率为52%,术后第1年妊娠率为31%,第2年为16%,第3年为5%。EFI评分≤4分患者14例,3年内3例成功妊娠,妊娠率21.4%;5~8分患者49例,3年内21例成功妊娠,妊娠率42.9%;9~10分患者37例,3年内28例成功妊娠,妊娠率75.7%,EFI评分为9~10分患者妊娠率显著优于其他患者(P<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内膜异位症生育指数是评价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患者生育能力的重要指标,临床可根据EFI评分情况给予患者针对性治疗,提高患者妊娠率。   相似文献   

11.
彩色超声多普勒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子宫内膜血流在评价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价值。 方法 对218例进行体外受精一胚胎移植的患者,在HCG日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子宫动脉和黏膜下血流参数及黏膜下血流分型。按妊娠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两组问血流参数的差异。 结果 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黏膜下血流参数中,妊娠组RI和PI明显低于非妊娠组的,P〈0.05。 结论 HCGEl子宫内膜血流参数(RI,PI)和子宫内膜血流类型可能有助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鲜胚移植周期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参数与妊娠结局的关联性。方法 选择2020年7月至2023年1月在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8例IVF-ET患者,根据患者移植术后12~14d妊娠结局将研究对象分为妊娠组59例和非妊娠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在移植当天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比较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容积、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以及子宫内膜下血流参数;受试者操作特性曲线(ROC)分析各子宫内膜容受性超声参数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及子宫内膜形态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妊娠组患者子宫内膜下S/D、PI、RI显著低于非妊娠组(P<0.05),而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下FI、VI、VFI均显著高于非妊娠组(P<0.05);患者子宫内膜下PI、S/D、RI、FI、VI、VFI和子宫内膜FI、VI、VFI以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736、0.617、0.735、0.711、0.717、0.780、0.611、0.725和0.978(P<0.05)。结论 IVF-ET患者子宫内膜下S/D、PI、VI、FI、VFI与子宫内膜VI、VFI均可预测患者妊娠结局,其中联合检测对患者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和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比较各参数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评估价值。 方法应用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对120例接受IVF-ET的不孕症患者于控制性超排卵(COH)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搏动指数(pulse index,PI)、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收缩期与舒张期比值(S/D)、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测定,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之间各参数的差异。 结果120例患者临床妊娠39例,妊娠率为32.5%。两组间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厚度与内膜容积预测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84和0.557;妊娠组内膜及内膜下血流的PI、RI、S/D均明显低于非妊娠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Z?=?-3.811、-3.097、-2.071,P?=?0.001、0.001、0.038);内膜及内膜下血流PI、RI、S/D预测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2、0.611、0.612;妊娠组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参数均高于非妊娠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70、-2.698、-1.981,P?=?0.490、0.007、0.048;Z?=?-2.098、-2.090、-2.115,P?=?0.036、0.037、0.034)。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预测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670、0.655及0.720、0.715、0.617。 结论经阴道二维及三维超声可用于评价子宫内膜容受性、预测IVF-ET结局,二维及三维血流参数比较,内膜及内膜下容积血流参数VI对妊娠结果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经阴道三维(3D)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指数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对选择冻胚解冻移植(FET)时机的作用。方法对110例行FET的患者移植日子宫内膜的形态、厚度、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及血流指数进行经阴道三维超声测定。根据临床妊娠与否分为两组,比较上述指标在两组之间有无差异。结果110例患者中临床妊娠44例,临床妊娠率为40%,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虽子宫内膜的厚度、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子宫内膜容积〈2.0ml的4例患者,无一例妊娠。妊娠组与未妊娠组间子宫内膜形态、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组子宫内膜S/D、PI、RI低于未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子宫内膜形态、容积、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分型、血流动力学参数可以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临床选择FET移植时机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血流显像超声(3D-PDI)联合二维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2D-SWE)评估备孕女性子宫内膜容受性(ER)及预测受孕结局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本院接受卵泡检测的87例备孕女性,均于排卵第7~8天(种植窗期)进行经阴道3D-PDI、2D-SWE检查和生殖激素水平检测。随访6周,根据受孕结局将其分为受孕组31例和未受孕组56例,比较两组种植窗期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容积、内膜回声类型、内膜血流分型及子宫螺旋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收缩期峰值流速/舒张末期流速(S/D)值、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及增殖期弹性模量值等参数;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经阴道3D-PDI联合2D-SWE定量参数对备孕女性受孕结局的预测价值。结果 受孕组和未受孕组年龄、BMI、生育史、备孕时间和E2、P、T、LH、FSH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受孕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未受孕组(P<0.05);两组子宫容积、子宫内膜回声类型和子宫内膜血流分型无显著差异(P>0.05);受孕组S/D和增殖期弹性模量值均显著低于未受孕组,FI显著高于未受孕组(P<0.05);两组PI、RI、VI和VFI无显著差异(P>0.05);ROC分析,子宫内膜厚度、S/D、FI和增殖期弹性模量值预测备孕女性受孕结局的ROC分别为0.789、0.851、0.853和0.840,联合检测预测备孕女性受孕结局的ROC为0.895(P<0.05)。结论 经阴道3D-PDI联合2D-SWE定量参数可客观全面的评估备孕女性ER,临床可用于预测备孕女性受孕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对体外受精与胚胎移植(IVF-ET)中子宫内膜容受性的预测价值.方法 应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对120例接受IVFET的不孕患者,于控制性超排卵(COH)周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进行子宫内膜厚度、内膜容积、内膜及内膜下区域的血管化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化血流指数(VFI)测定,根据妊娠结果分为妊娠组与未妊娠组,比较两组间各参数的差异.结果 120例患者中有2例未检测到内膜血流,2例未检测到内膜下血流,1例未检测到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其余115例内膜和内膜下血流均显示.120例患者临床妊娠39例,妊娠率32.5%,妊娠组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均高于未妊娠组,两组间VI、FI、VF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膜及内膜下VI、FI、VFI预测妊娠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9、0.670、0.655及0.720、0.715、0.617.结论 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及内膜下血流可以预测子宫内膜容受性,评估IVF-ET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子宫内膜异位症(EM)合并子宫内膜息肉(EP)术后单独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和GnRH-a联合左炔诺孕酮宫内节育系统(LNG-IUS)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因EM合并EP接受宫腹腔镜联合保守性手术治疗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妊娠期高血压孕妇和正常妊娠妇女妊娠早、中、晚期子宫动脉血流变化及血清chemerin变化的规律及意义。方法:选取潍坊市妇幼保健院系统产前检查的孕妇共3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于妊娠14周、24周、34周收集和测量两组孕妇的血液样本和子宫动脉多普勒信息。比较两组孕妇血清chemerin浓度,子宫动脉舒张末期流速(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结果:1)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重度子痫前期组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2)子宫动脉血流动态变化:正常妊娠组孕妇随妊娠进展,子宫动脉RI、PI、S/D 3项指标逐渐降低,妊娠早、中、晚期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痫前期组孕妇子宫动脉RI、PI、S/D 3项指标以孕晚期最高,妊娠早、中、晚期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痫前期组孕妇妊娠中、晚期子宫动脉3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妊娠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3)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在孕早期与子宫动脉血流无明显相关性,在妊娠中晚期呈明显正相关。结论:随着妊娠进展,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chemerin浓度逐渐升高,正常妊娠妇女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逐渐下降;而子痫前期组孕妇随妊娠进展子宫动脉的血流阻力明显升高。两者共同参与妊娠期高血压的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评估宫腔粘连患者内膜容受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宫腔镜确诊为宫腔粘连患者43例,并于排卵日进行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宫腔镜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粘连组(n=17)、中度粘连组(n=18)、重度粘连组(n=8),比较3组间内膜厚度(ED)、内膜体积(EV)、内膜区血管指数(VI)、血流指数(FI)、血管血流指数(VFI)的差异。结果 3组间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度粘连组和重度粘连组、中度粘连组和重度粘连组间ED、VI、VF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经阴道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及其内膜区血流参数为宫腔粘连患者评估内膜容受性提供了一个安全、无创的新途径,EV对子宫内膜容受性有较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宫腔镜下持续放置水囊联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对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子宫内膜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海南西部中心医院收治的60例宫腔粘连分离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宫腔镜下持续放置水囊,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分别给予大剂量雌激素治疗与常规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