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12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脊柱结构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前路手术73例,后路手术139例,平均随访23.7个月(12~52个月),手术后的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明显改善(P<0.01),脊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均有1~3级恢复.结论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可以有效改善脊柱结构,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应根据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胸腰椎骨折的手术入路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对1995年1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212例胸腰椎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脊柱结构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前路手术73例,后路手术139例,平均随访23.7个月(12~52个月),手术后的伤椎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明显改善(P<0.01),脊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3月—2016年8月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收治3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55~72岁,平均65. 4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道路交通伤10例,摔伤8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7d,平均2. 8d。患者术前均无明显神经症状,均采用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观察术前及术后VAS评分、伤椎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平均随访14. 0个月。术后1、12个月VAS评分、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12个月后凸Cobb角及伤椎前后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疼痛明显缓解,椎体高度无丢失。结论经Wiltse入路结合伤椎置钉椎体内植骨治疗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符合"微创"手术操作原则,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可有效恢复伤椎的生物力学性能,明显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皮胸腰椎螺钉(PTS)治疗胸腰椎骨折(TF)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于乐山市市中区人民医院骨科治疗的85例T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PTS组(45例)和开放组(40例).PTS组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21~67岁,平均42.3岁;道路交通伤25例,高处坠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资料,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9~63岁,平均44.7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道路交通伤7例。术中采用后路经Wiltse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DI评分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关键骨折椎体Cobb角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20.8min;失血量100~240mL,平均150.6mL;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70~120mL,平均为100.5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6分,术后为2.3分,疼痛明显缓解;术前ODI指数平均为26.7分,术后为8.2分;术前关键骨折椎体Cobb角平均为27.8°,术后1周为9.1°,末次随访时为9.9°。术后随访3~32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无医源性脊髓损伤发生,脊柱活动度正常。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恢复,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伤椎椎弓根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科治疗的2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按照TLICS评分均大于4分,其中按AO分型,A型6例,B型15例,所有患者只累及一个椎体,均给予后路伤椎置钉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研究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资料完整.术前Cobb角为(21.34±4.55)°,伤椎高度为(53.56±10.83)%,椎管面积为(45.35±16.24)%;末次随访Cobb角为(10.42±6.41)°,伤椎高度为(82.68±8.93)%,椎管面积为(90.33±10.56)%,术前及末次随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伤椎置钉治疗胸腰椎骨折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Dick内固定器治疗急性胸腰椎骨折和脱位张谢安杨峰俞国成冯祖善付俊良报告47例胸11以下不稳定骨折脱位和下腰椎骨折经Dick内固定器治疗的近期效果。临床资料男29例,女18例;年龄21~58岁,平均28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3例,高处坠落伤17例...  相似文献   

8.
陈旧性胸腰椎骨折的前路手术治疗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骨折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于早期治疗延误、不当或效果不理想等 ,一些患者可出现畸形、慢性疼痛及不全性神经功能障碍等[1 ] 。近几年来 ,我科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及内固定等方法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合并不全性神经功能障碍患者 ,取得满意疗效。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1998年 1月~ 2 0 0 1年1月 ,共收治陈旧性胸腰椎骨折患者 38例 ,男 2 5例 ,女 13例 ;年龄 2 0~ 48岁 ,平均 30 .5岁。其中 1例患者为伤后 2 0年后出现迟发性脊髓功能损害接受手术 ;2例患者为伤后 9个月~ 1年 6个月内手术 ;17例为伤后 1~ 3个月内手…  相似文献   

9.
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顶椎楔形截骨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1例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19~63岁,平均37.2岁。均在伤后平均30个月(40 d~17年)行顶椎楔形截骨、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固定术。结果术后随访13~26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胸腰椎生理弧度良好,随访无角度丢失;15例CT复查显示手术减压满意;手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1级以上18例;所有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结论顶椎楔形截骨术是治疗陈旧性胸腰椎骨折伴脊髓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具有入路简单、显露充分、脊髓前后方均可有效减压、后凸畸形矫正满意、手术后伤椎稳定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分析在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经伤椎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方法及其治疗效果,进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共有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30例,对照组采用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相关指标.结果 在Cobb角以及伤椎椎体前缘高度比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治疗后相对于治疗前存在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治疗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于胸腰椎骨折患者采用经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方法相对于跨伤椎短节段内固定治疗,效果显著,而且治疗后期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One of the factors of the successful military career guidance Cadet schools students is preserving and promoting their health. Medical support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ged 10-17 years should include the full range of medical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defined for this group. The state of providing outpatient care for pupils at the Cadet School in St. Petersburg was studied.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full medical ca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ndards can be based only on children's health clinics. It is important that the organization of medical support pupils cadet schools should be cooperate with civilian health care.  相似文献   

12.
13.
ESR-spectrometry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radiation-induced paramagnetic centers in enamel of mammals: carnivores (polar bear and fox), ungulates (reindeer, European bison, moose), and man. Values at half the microwave power saturation of the radiation signal, P1/2, evaluated at room temperature, was found to range from 16 to 26 mW for animals and man. A new approach to discrimination of the radiation induced signal from the total ESR spectrum of reindeer enamel is proposed. ‘Dose-response’ dependencies of enamel of different species mammals were measured within the dose range from 0.48 up to 10.08 Gy. Estimations of ‘radiosensitivity’ enamel of carnivores and ungulates showed good agreement with radiosensitivity enamel of man by ESR method.  相似文献   

14.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疾病毒引起的皮肤科常见疾病。其主要的病理损害,一是受累神经的严重炎症性浸润,继而导致受侵犯神经节内神经细胞变性、坏死;二是皮肤的水泡。迅速抑制神经节和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的充血、水肿和坏死,防止粘连形成,达到迅速镇痛、改善皮损,缩短病程及防止后遗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因而,尽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16.
17.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价值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8例经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海马硬化患者的MRI检查资料和 18例年龄相匹配的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海马头部浅沟的显示情况、海马头部大小和信号改变。结果  18例海马硬化患者中 ,16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明显变浅 ,几乎消失 ,1例硬化侧海马头部浅沟存在。硬化侧海马头部均有萎缩 ,并在T2 WI和液体衰减恢复 (FLAIR)成像呈高信号。海马头部浅沟消失对海马硬化诊断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10 0 %。结论 海马头部浅沟消失是诊断海马硬化的一个可靠征象 ,结合患侧海马有萎缩性改变和T2 加权成像信号增高 ,可肯定诊断海马硬化。  相似文献   

18.
19.
肝癌转移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细胞的侵袭和转移是肝癌治疗失败和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肝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机制十分重要。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多个因素参与了肿瘤转移的调控,癌基因的表达上调、抑癌基因的失活、免疫基因的失调、肿瘤细胞间粘附作用的丧失、新生血管的形成、蛋白水解酶的合成、细胞的迁移能力增强、肿瘤细胞和基底膜的粘附等等,都是促进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临床治疗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的分型与临床治疗措施的选择。方法:自2002年1月-2008年1月,选择我科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中的100例,分为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其中非手术组50例,手术组50例;男85例,女15例。结果:手术治疗组患者术后跟部疼痛不适、行走受限较非手术组明显轻。结论:手术治疗能大限度恢复跟骨的解剖结构,减少跟骨骨折所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