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3.
4.
目的观察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脊柱外科2016年9月-2019年5月收治的24例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的病例资料,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29~63岁,平均44.7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7例,道路交通伤7例。术中采用后路经Wiltse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统计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DI评分情况以及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关键骨折椎体Cobb角等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50min,平均120.8min;失血量100~240mL,平均150.6mL;术后第1天引流量为70~120mL,平均为100.5mL;术前VAS评分平均为7.6分,术后为2.3分,疼痛明显缓解;术前ODI指数平均为26.7分,术后为8.2分;术前关键骨折椎体Cobb角平均为27.8°,术后1周为9.1°,末次随访时为9.9°。术后随访3~32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无医源性脊髓损伤发生,脊柱活动度正常。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多节段非连续性胸腰椎骨折能有效减少手术创伤,加速患者恢复,临床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研究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PS)与小切口Wiltse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MWPS)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2020年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金牛医院骨一科收治的86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PPS组(41例)和MWPS组(45例).PPS组男性22例,女性19例;年龄18~70岁,平均48.9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2例,道路交通伤25例,重物砸伤4例.MWPS组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18~70岁,平均49.0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1例,道路交通伤28例,重物砸伤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疼痛情况以及术后1个月Cobb角纠正程度、椎体高度恢复程度以及椎体复位情况.结果 MWPS组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时间分别为(73.58±5.73)min、(66.36±12.78)s,均明显少于PPS组[(85.74±5.82)min、(312.69±11.92)s],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8.62±3.63)mL、(69.65±3.72)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WPS组术后24h、7d、14d和1个月视觉模拟评分(VAS)明显低于PPS组[(5.8±0.7)分vs.(6.1±0.6)分、(3.3±0.7)分vs.(4.2±0.8)分、(2.1±0.1)分vs.(2.9±0.3)分、(1.1±0.1)分vs.(1.9±0.2)分],P<0.05;MWPS组置钉准确率和术后椎体复位率明显高于PPS组(91.85%vs.80.49%、88.89%vs.70.73%),P<0.05;MWPS组术后1个月椎体高度恢复程度和术后1个月Cobb角纠正程度均高于PPS组[(98.87±11.57)%vs.(97.58±11.65)%、(85.17±8.63)%vs.(82.91±8.8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PS与MWPS治疗胸腰椎骨折均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效果,但MWPS具有更高的置钉准确率和椎体复位率以及更低的辐射量,更能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
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3月诊断为胸腰椎骨折的老年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观察组男性21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4.3±8.4)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平均年龄(52.8±9.1)岁。观察组经Wiltse肌间隙入路,对照组经后路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康复时间、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以及疼痛视觉摸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Cobb’s角和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两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及JOA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的VAS评分(3.21±0.62)分优于对照组患者的(4.83±0.86)分;其术后的JOA评分(19.3±8.3)分也优于对照组的(14.3±7.2)分。结论经Wiltse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折具有较好的效果,患者术后疼痛减轻,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胸腰段骨折是脊柱常见的损伤 ,上个世纪 80年代起我们采用哈氏或卢氏棒操作内固定 ,收到了一定效果。近几年随着内固定器材的发展 ,我们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2 2例 ,效果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2 2例 ,男 17例 ,女 5例 ;年龄 2 1~ 4 5岁 ,平均 38岁。伤后 1周内手术 15例 ,2周内 5例 ,4周内 2例。损伤部位 :T10 1例 ,T114例 ,T12 8例 ,L16例 ,L2 3例。不全截瘫 16例 ,全瘫 6例。 X线检查显示椎体压缩性骨折 11例 ,爆裂性骨折 8例 ,Chance骨折 3例。所有骨折患者CT扫描显示伤椎均有骨椎管狭窄或骨块…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31例协和钢板(DRFS)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手术前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椎体形态恢复X片,认为DRFS作为纠正椎体滑脱的内固定物,能准确恢复脊柱生理前凸及椎体高度,DRFS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胸腰椎骨折AF钉系统内固定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总结 4 3例胸腰椎体骨折的治疗经验和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科 1999年 4月~ 2 0 0 3年 8月收治的 4 3例胸腰椎体骨折手术患者临床资料 ,其中高处坠落伤 34例 ,车祸伤 6例 ,砸伤 3例 ;损伤椎体 :T91例 ,T10 1例 ,T112例 ,T12 13例 ;L115例 ,L2 5例 ,L3 4例 ;T11、L1双椎体 1例 ,T12 、L1双椎体 1例。结果 4 3例中 37例获得连续随访 ,随访时间 :6个月~ 3年。椎体形态的恢复Cobb’s角由术前平均 2 7.4 5°(17~ 5 2°)恢复到术后平均 5 .3°(0~ 15°) ;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 5 6 % (15 %~ 77% )恢复到术后 89% (6 2 %~10 0 % )。 13例有神经症状的患者 ,其神经损伤ASIA分级平均提高 1~ 3级。结论 认为AF钉内固定胸腰椎体骨折是一种有效方法 ,掌握恰当的椎体固定方法和手术时机 ,椎板植骨是患椎椎体稳定及神经损伤恢复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2月嵩县西关骨科医院收治的76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肌间隙组(38例)和后路组(38例),肌间隙组患者采用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后路组患者采用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椎体功能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肌间隙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路组(t=7.845,P<0.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后路组(t=6.061,P<0.001);术后3个月,肌间隙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比、后凸角角度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与后路组无明显差异(t=1.201、1.523、1.081,P=0.234、0.132、0.283);肌间隙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与后路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26%无明显差异(χ2=0.724,P=0.395)。结论 经肌间隙入路复位内固定术与经后路复位内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013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53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骨密度检测T值均≤–2.5,术中均于伤椎邻近椎体注射1.5m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和记录患者围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神经功能情况(ASIA分级),测量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和Cobb角.结果 5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0~140min,出血量150~350m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和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0个月.患者术后神经功能较术前有明显恢复.末次随访X线片及CT示椎体骨折均愈合,内固定位置良好,未见明显松动迹象,未见明显骨水泥渗漏.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伤椎前缘压缩率、伤椎后缘压缩率、椎管狭窄率、Cobb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能有效强化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恢复骨折椎体的高度,减轻椎管内压迫,有利于后凸畸形的矫正和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和骨折椎体的高度,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体塌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改良后椎旁入路与传统后正中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pedicle screw fixation,PSF)治疗胸腰椎骨折(thoracic and lumbar fracture,TALF)的疗效。方法笔者抽选2010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98例TALF患者,均予以PSF治疗,根据入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49,采用传统后正中入路)和观察组(n=49,采用改良后椎旁入路),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度的差异。观察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Cobb角矫正度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组术后2周、1个月VAS评分,术后1、3d CK-MB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后椎旁入路手术时间短、功能恢复快,与传统后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手术损伤少、患者术后腰背疼痛缓解明显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分析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和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创伤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我科2011年1月~2013年6月因胸腰椎创伤性骨折住院手术治疗的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予以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予以单纯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复位情况、治疗前后的楔变指数、矢状位指数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治疗半年后的Oswestry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后半年的水平位移、矢状面和额状面Cobb角均显著低于手术前,而伤椎高度均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实验组手术后半年的水平位移、矢状面和额状面Cobb角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伤椎高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半年的楔变指数、矢状位指数和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手术前,P<0.01;实验组术后半年的楔变指数、矢状位指数和VA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半年的Oswestry分级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椎弓根椎体内植骨结合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术后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预后,同时不增加手术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比较后路微创经皮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月期间因胸腰段骨折在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脊柱外科住院手术患者共79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2例;平均年龄46.3岁(17~65岁);高处坠落伤59例,道路交通伤2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2~9(平均3.6)d。根据最新的AO胸腰椎损伤分型系统分型,A1型47例,A2型7例,A3型14例,A4型11例。载荷分享(Load-sharing)评分3~6(平均4.5)分。分别采用微创经皮入路(微创经皮组,35例)和经肌间隙入路(经肌间隙组,44例)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固定伤椎。比较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伤椎高度恢复、术后ODI评分等指标。结果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与经肌间隙组相比,微创经皮组切口长度较短[(7.1±0.9)cm vs.(9.3±1.8)cm],术后第1天切口疼痛减轻(VAS评分3.7±1.3 vs.5.8±1.3),而经肌间隙组较微创经皮组术中透视时间少[(3.25±0.56)min vs.(2.17±0.75)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即刻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均得到明显矫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末次随访时的伤椎前缘高度和矢状面Cobb角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入路与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有效方法,两者临床效果相同。微创经皮入路术后患者疼痛更轻,皮肤切口更小。而经肌间隙可以使用传统开放型手术器械实现微创治疗胸腰椎骨折,医生学习掌握相关技术较快,术中医护人员和患者减少了遭受医源性辐射概率,对在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疗工作者来讲,建议优先考虑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0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4例单节段无神经症状的胸腰椎骨折患者,进行三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并以同期19例采用传统后路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类似患者作为对照,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带支具起床时间、透视次数、后凸畸形矫正率等。结果与开放手术组相比,经皮手术组住院时间、带支具起床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无明显增加;两组术前术后Cobb角、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恢复。结论在严格手术适应证前提下,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胸腰椎骨折发病率较高且具有较高致残率,大多数胸腰椎骨折仍需进行手术治疗,传统开放手术创伤大、术后恢复慢、后遗症较多,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胸腰椎骨折治疗中,且已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具有切口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逐渐被广大临床医生和患者所接受,是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