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护理。结果 78例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患者,76例病人运动感觉均有不同程度恢复,语言改善明显,肌力恢复良好,意识状态好转;1例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变;1例患者出现脑出血。结论由于强调早期,围手术期严密观察及配合,经导管介入动脉内接触性溶栓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围手术期规范性护理措施。方法对53例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应用近年来在该疾病方面国内外先进的护理技术及理论,对其围手术期的护理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术中并发脑梗死2例,术后死亡1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应用先进的护理技术及理论,做好系统性与规范性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急性硬膜下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继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性别、年龄、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术前时间、双侧瞳孔变化、基底池形态、脑疝、血肿体积、血肿厚度、中线移位、围手术期血压11个相关指标,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9例患者术后继发脑梗死,发生率为30. 5%。对相关指标行χ~2检验显示,术前GCS评分、术前时间、脑疝、术前瞳孔变化、中线移位、基底池形态、血肿体积、围手术期血压8个指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而性别、年龄、血肿厚度无统计学意义。将上述8个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基底池形态(P=0. 005,OR=4. 606)和GCS评分(P=0. 01,OR=3. 026)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GCS评分、双侧瞳孔改变、基底池形态、血肿大小、中线移位、脑疝、术前时间及围手术期血压与急性硬膜下血肿术后继发脑梗死有关;其中术前GCS评分和基底池形态是术后继发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降低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分析我科60例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并发症、并对并发症的处理和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60例患者中12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分别为:术中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中球囊预扩时一过性意识障碍2例,预扩时突然坐起并大喊1例,术中保护伞取出困难2例,术中术后血压持续偏低1例,伴心率慢1例,术后头痛2例,术后腹股沟血肿1例,上述并发症经过及时处理后,无死亡及手术相关致残病例。术后高灌注脑出血1例,经外科手术清除血肿后遗留中度残疾。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按规范操作,并发症发生率低,严重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急性卒中垂体腺瘤的手术技术和围手术期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3月至2011年3月间治疗的急性卒中垂体腺瘤患者15例,男4例,女11例;平均年龄39.0岁,术前均行头CT、MRI及内分泌学检查,手术采用内镜经鼻蝶窦入路肿瘤切除术,围手术期给予补充肾上腺皮质激素.结果 本组患者中肿瘤全切12例,近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术后随访6 - 36个月,患者症状均明显好转,对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给予激素替代治疗.结论 内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是治疗急性卒中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法,完善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对策。方法对我院268例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68例患者中共28例发生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10.4%。硬膜外麻醉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全麻患者(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者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显著增高(P<0.05);与术后未发生急性障碍患者相比,发生急性精神障碍者围术期出血量显著增加,术后血红蛋白显著下降(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血清离子水平未见显著差别(P>0.05)。结论全麻、亚临床甲减、围术期出血量大的老年骨科患者术后急性精神障碍发生率高,选择合理麻醉方法、减少术前抗胆碱药物的使用以及正确评估失血量并积极纠正贫血,有利于减少术后急性精神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齐迎春  陈雯  程芮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1):1189-1193
围手术期卒中是非心脏手术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不仅可导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住院 时间延长及住院费用增加,还可增加致残率及病死率。研究表明,既往脑血管疾病、慢性心房颤动病 史及术后新发心房颤动、全身麻醉手术、血糖异常、β受体阻滞剂的使用等均可能为非心脏手术围手 术期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了解近期关于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卒中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有助于临床 医师早期识别及控制相关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围手术期卒中风险,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结合133例进行围术期磁共振成像的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处理体会,初步探讨该类手术的安全问题.方法 观察在术中磁共振成像手术室(iMRI-OR)进行术前、术中扫描及术后进入检查室进行扫描的患者,记录围术期与扫描相关的安全问题.结果 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了术前、术中及术后扫描,未发生与围术期扫描相关的意外及并发症.结论 围术期磁共振成像安全问题至关重要,其顺利进行需要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麻醉医生的首要职责是保障患者围术期的安全平稳,严格的安全防范措施及细致的工作制度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
围术期与围术期护理的界定及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普通外科围术期学术讨论会上,对围术期做出的定义是“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而围术期护理是指“从患者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患者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围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总结眶外侧入路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采取眶外侧入路显微夹闭术治疗的78例后交通动脉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围手术期护理要点和方法。结果 急性起病67例,慢性起病11例;均采用眶外侧入路开颅,开颅时间为15~30 min,平均21.8 min。术后1例脑血管痉挛出现大面积脑梗死合并脑疝,行右额颞开颅去骨瓣减压术。结论 眶外侧入路显微夹闭后交通动脉动脉瘤围手术期重点内容的针对性护理观察,可以及时发现围手术期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围手术期合并脑梗死是外科手术围手术期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通过对我院1999年12月~2009年12月此类患者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探讨其临床原因,以期为减少围手术期合并脑梗死的发生而提供临床上的认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护理要点,提高护理质量及治疗效果。方法对2002-01-2010-12我院收治的16例大面积脑梗死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患者的有关临床治疗及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中1例于术后第3天死亡,15例均平稳度过围手术期而存活,其中生活自理4例,中度残废6例,重度残废5例。结论大面积脑梗死虽然病情十分凶险,但早期行去大骨瓣减压手术,术后给予正确有效的护理,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腹腔镜子宫切除的效果及总结护理要点。方法对130例子宫疾病需要实施子宫切除的患者采用腹腔镜治疗,术前充分准备,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术后给以高质量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 130例患者临床疗效良好,无1例发生感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严密、有效的围术期护理,能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会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为成功实施腹腔镜手术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2020年行颈内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治疗的85颈动脉狭窄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评估,术中合理应用辅助监测手段,术后防治重点并发症。结果 术后脑供血不足症状均改善,未出现偏瘫、脑出血、脑梗死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2年,未出现明显并发症。结论 颈动脉内膜包括剥脱术是防治缺血性卒中有效的措施之一。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介入栓塞和手术夹闭治疗后交通动脉瘤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方法选自我院于2011-06-2016-06收治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9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手术组48例和介入组51例。手术组采用瘤颈夹闭术治疗,介入组采用介入栓塞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 2组急性脑积水、动脉神经麻痹、肺部感染、脑梗死及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认知功能障碍率和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和外科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预后良好,围术期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护理的相关问题。方法对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术前有效的心理疏导、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的观察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针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手术期的相关问题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手术均获得成功。结论认真做好围手术期各阶段的护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对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出现的脑动脉痉挛、支架植入后颈动脉窦刺激所发生的即刻或迟发性血压和心率下降、术后拔鞘压迫股动脉出现的强烈迷走反射及股动脉穿刺点发生的假性动脉瘤应列为介入围手术期护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资料,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护理措施。结果36例中,围手术期并发症6例,其中动脉瘤破裂出血1例,脑血管痉挛3例,大面积脑梗死2例。经过医护人员及时有效的治疗和精心护理,1例死亡,其余35例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积极的术中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并发症是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的重要作用。方法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380例患者在围术期的心理异常表现及护理措施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380例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心理护理对于心脏手术患者顺利度过围术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围术期与围术期护理的界定及概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在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199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届普通外科围术期学术讨论会上,对围术期做出的定义是"围术期是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至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的一段时间".而围术期护理是指"从患者确定入院治疗时起,对患者从心理、生理、社会等整体护理,贯穿术前、术中、术后与这次手术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  相似文献   

20.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4-01~2005-12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比较2组不同护理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结果 2组不同护理在围手术期发生意外、术后恢复出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围手术期有着重要的影响,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