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锐  温沁楠  关志宇  施旻  徐彭 《中国药学杂志》2022,57(16):1367-1373
目的 以建立三七总皂苷壳聚糖纳米粒(PNS-NPs)包封率的测定方法为例,探讨可能导致包封率测定错误结果的原因及解决方法。方法 通过加入促透剂,破坏皂苷分子的聚集状态,进而使用超滤离心法分离PNS-NPs中包封药物与游离药物,以避免游离药物被超滤膜非特异性截留。本实验对促渗剂类型进行了选择,对超滤离心方法的回收率与重复性进行了方法学验证,并对多批次的PNS-NPs的包封率进行了测定。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实现壳聚糖纳米粒中包封药物与游离药物的分离,回收率,重复性满足测定要求。结论 所建立的分离方法可适用于易产生分子间缔合药物的纳米制剂包封率测定,避免误导性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刘芸  赵鹏  张丽华 《中成药》2014,(5):1077-1080
目的制备槲皮素亚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结合单因素试验,以外观性状、槲皮素量、微乳粒径等为评价指标,制备槲皮素亚微乳,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黏度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槲皮素亚微乳为白色不透明乳状液体,载药量0.8 mg/mL,平均粒径(353.35±21.73)nm,Zeta电位(38.46±4.13)mV,pH(5.56±0.13),黏度(2.84±0.16)MPa·s。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槲皮素亚微乳理化性质较稳定,工艺简单,可为槲皮素亚微乳制剂的制备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3.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定堃  林俊芝  韩丽  王莹  杨明  郭治平  邹文铨 《中草药》2013,44(24):3457-3464
目的 基于粒子设计原理,制备并表征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方法 以粒径为评价指标,研究壳粒子的制备时间;以接触角为评价指标,研究复合粒子的复合时间。分别制备青黛细粉、白矾细粉、青黛-白矾细粉混合物及青黛-白矾复合粒子,从粒径分布、粉末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方面对比研究4种粉末的差异,以表征复合粒子的核壳结构。结果 壳粒子在振动磨中粉碎17 min后加入核粒子,两者一起复合5 min,复合粒子的表面润湿性与壳粒子无显著差异。4种粉末在粒径分布、颜色、微观结构、表面元素分布及晶型结构上存在显著差异;复合粒子的众位粒径d0.9为32.818 μm,远小于混合物,其颜色、表面元素分布与壳粒子高度类似,扫描电镜(SEM)观察到存在众多小颗粒包覆在大颗粒表面的微观结构,X射线衍射谱中核粒子大部分的特征峰消失或强度减弱。结论 成功制备出了具有核壳结构的青黛-白矾复合粒子,其表面性质与壳粒子类似,与核粒子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4.
张继芬  张焦  王帆  王帅  王玫  易涛 《中国中药杂志》2017,42(15):2969-2976
研制葛根素纳米晶自稳定Pickering乳液(puerarin nanocrystalline self-stabilized Pickering emulsion,Pu-NSSPE),采用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以提高其稳定性,研究药物浓度、水相p H和水油体积比对乳液的分层指数、乳液层的药物含量和乳滴粒径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葛根素浓度为0.5%,水相p H为9,水油体积比为9时,能得到最稳定的Pu-NSSPE,乳滴粒径为(12.70±1.17)μm,乳液层的药物浓度为(4.49±0.21)g·L-1,室温放置6个月后均无明显变化,稳定性好。采用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倒置显微镜对乳滴结构进行表征,结果显示葛根素纳米晶能吸附于油滴界面形成稳定的球状核-壳结构,这可能是Pu-NSSPE能够长期稳定的微观结构原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传统明煅水飞和采用现代振动磨制得的煅炉甘石理化性质的差异,为炉甘石的合理炮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定不同粒度煅炉甘石的粒径分布,采用表面及孔径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粒度煅炉甘石的结构进行表征,并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分光光度(IR)等法对不同粒度煅炉甘石进行成分分析,结合滴定法测定粉体中ZnO的含量。结果:与明煅水飞法制得的煅炉甘石相比,使用振动磨制得的煅炉甘石中ZnO的含量相对较低,粒径相对较小,粒径分布相对均匀,比表面积、孔隙率及真密度各有差异。结论:传统明煅水飞和采用现代振动磨制得的不同粒径的煅炉甘石中ZnO有一定差异,而且物理性质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6.
冬凌草甲素亚微乳的制备及其特性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力  仝新勇  谭燕 《中国中药杂志》2009,34(20):2590-2593
目的:制备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并对其粒径、Zeta电位、黏度等性质进行表征.结果:冬凌草甲素亚微乳为白色不透明乳状液体,载药量1 g·L~(-1),平均粒径(138.87±O.60)nm,Zeta电位(47.27±2.31)mV,pH(6.02±0.03),黏度(1.78±0.015)MPa·s.结论:本实验所制得的冬凌草甲素亚微乳理化性质较稳定,工艺简单,可为冬凌草甲素亚微乳制剂的制备提供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合成聚乙二醇接枝壳聚糖偶联脱氧胆酸(mPEG-CS-DA)纳米载药系统,并以姜黄素(Cur)为模型药物,构建两亲性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方法 采用两步反应合成mPEG-CS-DA,分别用IR、1H-NMR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其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并考察其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能。筛选mPEG-CS-DA-Cur纳米胶束制备方法,并测定其包封率、载药量、粒径分布及体外释放度。结果 以透析法制备的载药纳米胶束具有较高的包封率,较小的平均粒径和无残留溶剂的特点。mPEG-CS-DA-Cur的载药量为(12.11±1.52)%,包封率为(89.37±4.12)%,平均粒径为161.4 nm,分布均匀,胶束中药物体外释放缓慢、稳定。结论 研究合成了1种新型的两亲性壳聚糖衍生物,是1种良好的胶束载体材料,对难溶性药物Cur具有很好的包封率和载药量,为后续药物进行靶向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刘明健  瞿鼎  陈彦  孙文杰  袁成甜  王理想 《中草药》2015,46(18):2696-2702
目的合成丁酰半乳糖酯(butyryl galactose ester,But-Gal)并制备丁酰半乳糖酯修饰的薏苡仁组分微乳(butyryl galactose ester modified coix component microemulsions,But-Gal-CMEs),对其进行理化性质评价和体外抗肿瘤活性测定。方法采用酶催化法合成But-Gal,并通过1H-NMR与FT-I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以薏苡仁油为油相,聚氧乙烯氢化蓖麻油(Cremophor#174;RH40)为乳化剂,PEG400为助乳化剂,But-Gal为肝肿瘤细胞靶配体,薏苡仁多糖水溶液为水相,水滴定法制备微乳,测定其粒径、电位和形态。通过MTT法考察薏苡仁组分微乳(CMEs)与But-Gal-CMEs对肿瘤细胞Hep G2细胞毒作用;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为荧光探针,借助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Hep G2细胞对微乳的摄取行为。结果经1H-NMR与FT-IR表征确认丁酰半乳糖酯结构与设计一致。制备所得But-Gal-CMEs外观形态圆整,平均粒径为(57.68±6.65)nm,多分散指数(PDI)为0.070±0.006,Zeta电位为(-2.95±0.23)m V。MTT实验表明,But-Gal-CMEs与CMEs对Hep G2细胞增殖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62.55、71.23μg/m L。Hep G2细胞摄取结果显示But-Gal-CMEs组的荧光强度强于CMEs组。结论所制备的But-Gal-CMEs粒径小,外观圆整,稳定性好,But-Gal能增加Hep G2对CMEs的细胞摄取,并增强其对Hep G2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改良溶剂挥发法制备姜黄素衍生物Cur(OA)2的聚乙二醇单甲醚-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oly-1 actide-coglycolide-co-poly-(ethylene-glycol),mPEG5000-PLGA]纳米粒[Cur(OA)2-NPs]的工艺进行优化,并对Cur(OA)2-NPs加以表征.方法 以包封率、形态、粒径为指标,采用正交设计筛选优化制备工艺.以激光粒度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别对Cur(OA)2-NPs的粒径、Zeta电位和形貌进行表征.结果 优化的制备方案:药物Cur(OA)2与载体mPEG5000-PLGA的用量(质量)比为1∶4,有机相与水相溶剂体积比为1∶2;搅拌速率为1 200 r/min,泊洛沙姆188 (F68)的用量为0.3%.所得Cur(OA)2-NPs为球形粒子,分布较均匀,平均粒径86.23nm(粒径范围80~100nm),Zeta电位为-23.8 mV.结论 改良溶剂挥发法适于载姜黄素衍生物的mPEG5000-PLGA纳米粒子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黄霞  朱婷婷  罗晴  王强  龚菊梅  陈卫东 《中草药》2013,44(11):1400-1406
目的 制备新藤黄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表征其药剂学性质.方法 采用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制备新藤黄酸纳米脂质载体(GNA-NLC),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最佳工艺处方,并对其包封率、平均粒径及Zeta电位等性质进行考察.结果 优化后处方制备的GNA-NLC多为圆整、实体的类球形,平均粒径为(144.07±1.44) nm,多分散系数为0.24±0.01,Zeta电位为(-28.03±0.29)mV,包封率为(84.65±0.98)%,载药量为(4.21±0.05)%;DSC显示GNA纳米粒确已形成,并且GNA以非晶态分布在基质中.结论 乳化蒸发-低温固化法能成功制备GNA-NLC,工艺简单,易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制备延胡索乙素聚乳酸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改良的自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聚乳酸纳米粒,测定平均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大鼠随机分为2组,分别灌胃给予延胡索乙素及其聚乳酸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0.25、0.5、1、2.0、2.5、3、4、6、8、10、12 h采血,HPLC法测定延胡索乙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所得纳米粒呈球形,平均粒径为(176.18±5.21)nm,Zeta电位为(-11.1±1.5)mV,包封率为(76.64±0.23)%,载药量为(5.01±0.12)%,36 h内累积释放度低于30%,释药过程符合Weibull模型(r=0.9884)。与原料药比较,聚乳酸纳米粒tmax、t1/2延长(P<0.05,P<0.01),Cmax、AUC0-t、AUC0-∞升高(P<0.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至2.41倍。结论聚乳酸纳米粒可促进延胡索乙素体内吸收,改善其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桔梗多糖对桔梗皂苷D在体肠吸收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桔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建立在体肠灌注模型,考察桔梗多糖对桔梗皂苷D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口服药物吸收分数(fa)的影响。灌注后,取下大鼠肠段,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桔梗多糖组Ka、Papp、fa值升高(P<0.05,P<0.01),Claudin?1、Occludin、ZO?1表达下调(P<0.05,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桔梗多糖可改善桔梗皂苷D在体肠吸收,其机制可能与下调紧密连接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王晓明  张智强 《中成药》2022,(2):356-362
目的 制备柚皮素-PLGA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纳米沉淀法制备PLGA纳米粒,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化处方,测定包封率、载药量、粒径、Zeta电位、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柚皮素及其PLGA纳米粒混悬液(40 mg/kg)后采血,HPLC法测定柚皮素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 最佳处方为...  相似文献   

14.
张艳慧  丁玉  李淑荣 《中成药》2021,(2):302-307
目的 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 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熊果酸磷脂复合物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灌胃给药(12.5 mg/mL)后,于0.25、0.75、1、1.5、2、2.5、3、4、6、8、12 h采血,HPLC法测定熊果酸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制备隐丹参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并研究其药动学。方法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后,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大鼠分别灌胃给予隐丹参酮及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混悬液(15 mg/kg),HPLC法测定隐丹参酮含有量,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绘制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结果所得隐丹参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平均粒径为(175. 26±6. 07) nm,PDI为0. 068±0. 009,Zeta电位为(-34. 2±3. 4) m V,包封率为(87. 69±1. 97)%,载药量为(3. 75±0. 38)%,36 h内累积释放度为64. 13%。与隐丹参酮比较,其纳米结构脂质载体tmax、t1/2、Cmax、AUC0~t、AUC0~∞升高(P<0. 05,P<0. 01),相对生物利用度增加到226. 06%。结论隐丹参酮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制备载紫杉醇的D-α-生育酚聚乙二醇1000琥珀酸酯(D-α-tocopheryl polyethylene glycol 1000 succinate,TPGS)修饰的羧甲基壳聚糖-大黄酸偶联物(PTX/TPGS-CR)纳米胶束,并对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透析法,以载药量、包封率及粒径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制备工艺并进行验证。以溶血实验及血管刺激性实验初步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的安全性。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考察PTX/TPGS-CR纳米胶束对Hela细胞的毒性。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定性和流式细胞仪定量考察Hela细胞对PTX/TPGS-CR纳米胶束的摄取情况。结果制备工艺优化后制得的PTX/TPGS-CR纳米胶束粒径为(197.3±4.4)nm,PDI为(0.131±0.021),电位为(-31.8±0.5)mV,载药量为(48.20±3.03)%,包封率为(87.26±4.91)%。溶血实验结果表明,其溶血率低于1.71%;血管静脉注射无明显刺激性。其对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能被Hela细胞高效摄取。结论PTX/TPGS-CR纳米胶束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安全性好,其体外抗肿瘤活性稍优于Taxol?。  相似文献   

17.
杨娟  钟莹  尚曙玉  贾安 《中成药》2021,(4):841-846
目的制备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考察其体内药动学。方法乳化超声-低温固化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其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稳定性、体外释药。18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灌胃给予原料药、磷脂复合物、固体脂质纳米粒0.5%CMC-Na混悬液(20 mg/kg),于0、2、4、8、12、24 h采血,HPLC法测定白藜芦醇血药浓度,计算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固体脂质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18.6 nm,Zeta电位为-15.6 mV,包封率为84.07%,载药量为2.62%,48 h内累积溶出度为76.18%,白藜芦醇含量在48 h内无明显变化。与原料药、磷脂复合物比较,固体脂质纳米粒tmax延长(P<0.01),Cmax、AUC0~_t、AUC0~∞升高(P<0.01),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与原料药相比增加至3.00倍。结论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提高白藜芦醇磷脂复合物体外溶出度和稳定性,促进该成分体内吸收。  相似文献   

18.
王风云  李伟宏 《中成药》2020,(5):1114-1119
目的 制备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方法 乳化超声分散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测定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载药量、体外释药、光稳定性(4 500 lx,25℃).MTT法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对人宫颈癌上皮细胞(Caski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 所得莪术醇固体脂质纳米粒粒径为(198.84±4.17) nm,Zeta电位为(-21.8±2.5)mV,包封率为83.27%,载药量为3.83%,36 h内累积溶出度为61.81%;体外释药符合Weibull模型(R2 =0.960 5);光照72 h后,莪术醇含有量仅降低了3.42%;对Caski细胞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并呈量效和时效依赖性(P<0.05,P<0.01).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可明显提高莪术醇体外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伊马替尼(imatinib,IMN)包埋于托可索仑(tocofersolan,TPGS)胶束中,以提高其水溶性,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表征,及与人源耐药细胞株MCF-7/ADR的作用效果。通过TPGS胶束运输IMN进入细胞,可克服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提高抗肿瘤效果,为进一步体内药效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薄膜分散法制备IMN-TPGS胶束,对其粒径、电位、形态、载药量和包封率及体外释放行为进行表征,考察该胶束对MCF-7/ADR细胞的抗肿瘤效果。结果 IMN-TPGS胶束平均粒径为(22.69±2.39)nm,表面呈电中性,外观圆整,载药量为(1.55±0.06)%,包封率为(63.49±2.42)%;具有较高的耐稀释性,血清稳定性和冻干-复溶稳定性;在体外释放72 h后,累积释放度近100%,释放速率缓慢;IMN-TPGS胶束对MCF-7/ADR的IC50为12.27 μmol·L-1,细胞毒性大,细胞内药物含量高,可诱导近半数细胞凋亡。结论 IMN-TPGS胶束粒径均一,分散性良好,稳定性高,具有较强抗稀释性,有利于体液长循环,对耐药细胞株有明显的抗肿瘤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其多药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制备适于眼部给药的环孢素A纳米脂质载体(cyclosporine A-loaded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s, CsA-NLC),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眼局部刺激性。方法 采用熔融-乳化法制备CsA-NLC,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优处方。考察CsA-NLC的粒径、形态,包封率、载药量及在人工泪液中的释药行为,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确证CsA在载体中的分散状态,利用家兔研究其眼局部刺激性。结果 优化条件下制备的CsA- NLC多为类球形粒子,平均粒径(35.9±0.21) nm,Zeta电位(-13.9±0.21) mV,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97.5±0.58)%和(16.2±0.09) mg·mL-1。DSC表明药物以非结晶状分散于纳米粒中。CsA-NLC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其体外释药行为符合单指数模型。CsA-NLC对家兔眼部无刺激性。结论 制备的CsA- NLC粒径小,载药量高,刺激性小,体外释放具有明显的缓释特征,有望实现药物眼部控释递送,提高药物的眼用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