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膀胱痉挛的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功兰 《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4,6(6):783-783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因手术创伤的刺激、留置尿管、膀胱冲洗不畅,精神紧张、焦虑均可诱发膀胱产生不自主的收缩引起膀胱痉挛。膀胱痉挛易产生继发出血、漏尿、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不仅给患带来很大痛苦,也加重患的经济负担。为预防术后痉挛的发生,笔对265例患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有效地降低了患膀胱痉挛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编辑老师:
您好!
我是一位泌尿外科的医生,现有一个本专业的问题想咨询一下专家:膀胱痉挛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开放性手术后今人头痛的并发症之一。在术后3d内可以用镇病泵,3d后如何处理仍是个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王先永 《中华医学全科杂志》2009,4(1)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患者常见病之一,是因为前列腺增生、肿大致下尿路梗阻而引起的排尿异常。临床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夜尿次数增多、排尿困难、尿潴留等一系列症状,特别是夜尿次数的增多,严重影响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再因增生的前列腺压迫尿道致排尿困难、尿潴留、血尿等症,会加重病人肉体上的痛苦及较大的精神压力。其主要的临床治疗手段是行经尿道前列腺汽化电切术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但术后多数患者因留置尿管及膀胱冲洗、躯体活动受限等因素致精神过度紧张,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增生(BPH)旧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发病原因是由于前列腺内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压迫膀胱颈部和尿道,引起下尿路梗阻而致尿频,夜尿次数增多,排尿等待,尿线变细,尿线间断或淋漓不尽。当梗阻加重后表现为进行性排尿团难、排尿费力,严重者出现尿潴留。病变长期可引起肾积水和肾功能损害,还可并发结石,感染,肿瘤等,患者感到非常痛苦。手术治疗是解决前列腺增生症状和尿路梗阻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而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增生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因焦虑、恐惧、手术刺激、留置气囊尿管、持续膀胱冲洗,均可诱发膀胱痉挛。膀胱痉挛易产生继发出血、尿失禁、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给患者带来身心痛苦和经济负担,为预防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我科于2006年1月至2009年5月对35例患者采取系统的护理干预,缓解了痉挛症状,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最常见的疾病 ,其发生率很高 ,国外统计 80 .1 % 4 0岁以上的男性患有此病 ,国内尚无明确的统计数字 ( 1) ,但发病率也是很高的。 前列腺增生常合并不稳定膀胱 ,其发生率为52 %~ 80 % ( 2 ) ,主要是由逼尿肌不稳定引起的。其动力学表现为低顺应性膀胱和不稳定性膀胱 ,膀胱压力差 >1 .47k Pa。而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膀胱痉挛也是由逼尿肌不稳定造成的。临床表现为术后患者尿意频发 ,强烈的尿意感以及尿道耻骨上区疼痛难忍 ,阵阵发作 ,伴盆底肌及下肢肌阵挛。其发病机理目前尚未清楚。有人认为逼尿肌不稳定是由于… 相似文献
6.
前列腺增生症是中老年男性常见病、多发病.膀胱痉挛是前列腺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及临床表现,不但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更容易发生继发性出血、尿液引流不畅等并发症,从而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因此,及早做好膀胱痉挛的防治和护理,对减轻术后患者的痛苦和身体的尽快恢复有重要意义.现将2009年10月~2010年10月98例60~80岁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痉挛患者的预防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前列腺增生术后 ,由于手术创伤 ,留置导尿管、前列腺窝内气囊牵引压迫及常规膀胱冲洗 ,可引起膀胱阵发性痉挛性收缩 ,常表现为膀胱区尿道阵挛性疼痛、尿意强烈、尿管旁有冲洗液涌出 ,患者烦躁不安 ,疼痛难以忍受 ,一般肌注止痛药效果欠佳。因此 ,加强前列腺增生术后的护理 ,减轻患者的痛苦 ,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笔者自 1998~ 2 0 0 0年对34例前列腺增生术后发生膀胱痉挛者加强了护理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4例 ,年龄 5 0~ 85岁 ,平均 6 4.8岁。4 9 .6 %的患者伴有呼吸、循环及其它器官系统疾病。2 8例行耻… 相似文献
8.
前列腺增生 (BPH)为老年男性的多发症、常见病 ,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外科治疗目前仍是BPH最彻底、效果最好的治疗方法。但由于老年人除抵抗能力降低外 ,重要器官机能代偿能力也减弱 ,同时相当一部分患者还并有心血管、肺、脑及内分泌等多种疾病 ,在诊断治疗护理工作中都具有特殊性。因此 ,应给予必要的心理诱导 ,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加强术后恢复 ,以真正达到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1 术前心理护理极大多数人对手术有恐惧、焦虑、害怕的心理。术前焦虑约占 6 0 %〔1〕 ,病人出现紧张恐惧焦虑和不安 ,对手术治疗不利〔2〕。产… 相似文献
9.
前列腺增生切除后膀胱痉挛的预防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中国交通医学杂志》2008,22(6)
<正>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的一种常见病,大部分患者需经手术治疗。我院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后因患者精神紧张、手术创伤、引流管刺激、止血气囊压迫膀胱颈部、引流不畅及冲洗液反复刺激膀胱三角区、膀胱颈及后尿道等原因,易出现膀胱痉挛,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且易诱发出血、漏尿等并发症,影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增生术后顽固性膀胱痉挛诱发因素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膀胱痉挛是前列腺增生(BPH)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而顽固性膀胱痉挛多发生于开放性BPH术后.主要临床表现有:患者有强烈的便意或尿意感;下腹部阵发性痉挛疼痛,疼痛每次持续时间20~60s,共持续1~3d;疼痛后,尿道口可有血液或尿液渗出,冲洗颜色加深或逆流,病人甚至大汗淋漓,心理紧张,惧怕再次痉挛.难以忍受的痛苦给患者造成了极大的身心伤害,延长了患者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1.
前列腺增生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舒适护理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对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行电切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上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舒适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膀胱痉挛的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而舒适度及满意度较高(P〈0.05)。结论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以人为本、创造性的有效护理模式。相对于传统护理模式,能够有效减少患者膀胱痉挛的发生。使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行TURVP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对2011年1月~2012年10月间在本院行TURVP术后发生膀胱痉挛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2例患者经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后均有效控制疼痛,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8.5±2.8天;导致痉挛的原因依次为:引流管堵塞或过度牵拉、导尿管气囊注水过多、膀胱冲洗液温度过低或冲洗过快以及紧张等.结论:多种因素可致TURVP术后膀胱痉挛,其中引流管不畅是最主要原因,积极有针对性护理措施是有效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其预测模型。 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332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资料,分析患者颅内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患者的资料利用Bootstrap法验证预测模型的区分度,采用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效能。 结果患者术后颅内细菌感染发生率为24.40%;合并糖尿病、开放术式、手术时间、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时间、气管切开、应用糖皮质激素均是颅内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基于此建立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且经验证风险预测模型的C-index值为0.851,校正曲线与标准曲线拟合度良好。列线图模型预测颅内细菌感染的曲线下面积为0.866(P<0.001),灵敏度为90.12%,特异度为93.63%。 结论合并糖尿病、开放术式、手术时间、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术后脑脊液漏、术后留置引流时间、气管切开、应用糖皮质激素均是颅内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基于危险因素分析可构建颅内动脉瘤术后颅内细菌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McKeown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临床预测模型,为早期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12月在安徽省肿瘤医院胸外科行McKeown食管癌手术的2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203例,女性患者58例。结果 261例患者中有13.00%(34/261)的患者发生术后呼吸衰竭。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078,P=0.015)、术中补液量(OR=1.001,P=0.032)、术后低蛋白血症(OR=4.501,P=0.001)、吻合口瘘(OR=7.101,P<0.001)、胸腔广泛粘连(OR=2.785,P=0.031)是McKeown食管癌术后呼吸衰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48(95% CI:0.772~0.925,P<0.001)。结论 对于McKeown食管癌手术的患者,年龄越大、术中补液量越多、胸腔广泛粘连、伴有术后低蛋白血症及吻合口瘘,术后发生呼吸功能衰竭的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5.
《陕西医学杂志》2018,(1):32-34
目的:探讨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方法:收集浅表性膀胱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试验组患者则给予经尿道膀胱肿瘤超脉冲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治疗前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以及两组患者24个月内复发情况。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比较,治疗前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最大尿流率比较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术中总出血量、手术时间均显著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非手术区域复发、前列腺窝内复发情况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期经尿道手术治疗浅表性膀胱癌合并良性前列腺增生效果显著,相较于膀胱肿瘤部分切除术而言经尿道膀胱肿瘤超脉冲等离子双极电切术术中出血更少,手术持续时间更短。但值得注意的是手术质量的好坏与前列腺窝内复发有着一定关系,术者应严格避免医源性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应用尿流动力学检查对经尿道前列腺汽化术(Transurethral Electrovaporization of the Prostate,TUVP,TVP)后膀胱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价。方法 4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平均年龄67.49岁、平均随访时间6.95个月),按术后随访时间分为A组(18人,平均随访时间3.22个月)、B组(13人,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C组(12人,平均随访时间13.58个月),进行手术前后的前列腺症状评分和尿动力学检查。结果 与术前相比,IPSS评分由22.60分减少到11.63分,最大尿流率由7.87ml/s上升至16.51ml/s,最大尿流率逼尿肌压由78.41cmH2O(32例)下降至40.00cmH2O(26例),提示梗阻得到解除;膀胱性由22.76ml/cmH2O升至41.11ml/cmH2O,初始尿意容积由术前的104.39ml上升至163.26ml`最大尿交流电 容积由285.93ml上升至339.63ml,提示膀胱功能得到恢复;各级病人膀胱顺性、初始尿意容积、最大尿意容积手术前后有差异,但术后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TUVP可切实的解除良性前列腺增生所致的膀胱流出道梗阻,恢复膀胱运动和感觉功能,且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膀胱癌患者行保留膀胱手术后复发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行保留膀胱手术治疗(膀胱部分切除或经尿道肿瘤切除)的452例初发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341例,女性111例,年龄(62.6±15.8)岁。所有患者均为初发膀胱肿瘤,术后病理证实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所有患者随访2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吸烟史等)、肿瘤学特征(肿瘤数目、分期、分级)、术后治疗方案和术后复发频度。按2年内复发的频度分为无复发组(NR)、低复发组(LR,2年内复发1次)和高复发组(HR,2年内复发2次及以上),比较各组临床特征的差异。对2年内有复发的低级别肿瘤患者按照复发后肿瘤分级是否改变分组,又分为无进展组(2年内肿瘤分级未增高)和进展组(2年内肿瘤分级增高),比较两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 452例患者2年内肿瘤复发204例(45.1%),其中127例为低复发组,77例为高复发组。而其余248例为无复发组。3组患者在吸烟、肿瘤分级、肿瘤分期、肿瘤数目、接受规范膀胱灌注化疗和接受干扰素治疗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年龄、性别、术后全身化疗、放疗和BCG治疗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的低级别肿瘤共110例,其中无进展组79例,进展组31例。两组患者在吸烟和肿瘤分期等方面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在年龄、性别、肿瘤数目和术后是否规范的膀胱灌注化疗的比例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术前吸烟史、肿瘤分级、分期、肿瘤多发和未接受规范膀胱灌注化疗是膀胱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初发肿瘤分期较高和术后继续吸烟的患者在复发时肿瘤分级增高的危险性增加。术后戒烟对减少术后复发有益。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同期行经尿道电汽化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且行同期汽化电切手术治疗患者35例,比较患者术前及术后6个月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量(Qmax)、残余尿量(PRV),并术后随访观察1~2年膀胱癌的转移及复发情况。结果 6个月的术后观察,IPSS、QOL及PRV明显低于术前,Qmax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年,所有患者均无膀胱癌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电切术是前列腺增生合并膀胱癌患者比较安全的治疗方法,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T形电极纵行切开膀胱颈加电切环充分切除膀胱颈瘢痕治疗膀胱颈挛缩或闭锁的疗效。方法本组43例前列腺术后患者,膀胱颈挛缩31例,膀胱颈闭锁12例;5例膀胱颈挛缩采用单纯经尿道膀胱颈电切,其余38例患者采用T形电极纵行切开膀胱颈加电切环充分切除膀胱颈瘢痕,术后3个月辅以定期尿道扩张和抗瘢痕治疗。结果5例单纯经尿道膀胱颈电切,4例得到康复,失败1例。其余38例患者采用T形电极纵行切开膀胱颈加电切环充分切除膀胱颈瘢痕,经3个月的尿道扩张和抗瘢痕治疗,均得以康复;Qmax由术前(5.3±2.1)mL/s增至(19.5±5.7)mL/s。结论T形电极纵行切开膀胱颈加电切环充分切除膀胱颈瘢痕是治疗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或闭锁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膀胱黏膜毒蕈碱型胆碱能受体(M受体)M2、M3亚型的密度与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合并膀胱过度活动症(OAB)观察组和不合并OAB对照组,再将观察组分为发生膀胱痉挛组及不发生膀胱痉挛组,比较各组M2、M3受体的密度及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术后膀胱痉挛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M2、M3受体密度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的M3受体密度低于不发生膀胱痉挛患者的M3受体密度。结论 膀胱黏膜M3受体密度与前列腺术后发生膀胱痉挛存在相关性,提示M3受体可能参与膀胱痉挛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