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超高分化腺癌(very well differentiated adenocarcinoma,VWD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21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九医院平顶山医疗区(原第一五二中心医院)诊断的胃VWDA 1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其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中位年龄63岁(范围47~80岁)。胃上部6例,胃中部2例,胃下部4例。肿瘤中位直径17 mm(范围5~65 mm)。构成肿瘤的细胞类似吸收细胞、Paneth细胞、小凹上皮细胞和杯状细胞。细胞单层排列,核轻度增大位于基底侧,核呈纺锤形至轻度不规则形,核极向紊乱。早期胃管状VWDA 9例,肿瘤腺管类似肠上皮化生的腺管,其中2例浸润至黏膜下层,黏膜深部及黏膜下层的病变表现为腺管囊性扩张、弯曲、分支、尖角,以及流产型腺管。早期胃乳头状管状VWDA 1例,癌局限于黏膜层内,由小凹型上皮细胞构成。胃进展期乳头状管状VWDA 2例,由小凹型上皮、幽门腺或颈黏液细胞构成,且伴有淋巴管内癌栓和淋巴结转移。所有病例背景黏膜均见萎缩和肠上皮化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肠型1例,胃肠混合型9例,胃型2例。仅局限于黏膜内的8例胃VWDA Ki-67阳性指数40%~70%,2例浸润到黏膜下层的癌和2例进展期癌Ki-67阳性指数10%~25%。所有肿瘤均显示p53蛋白呈野生型表达模式、HER2阴性。在术前活检中被诊断为腺癌或高级别异型增生5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7例。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8个月(范围12~72个月),10例早期癌未见复发;2例进展期癌中1例发生肺转移,另1例死亡。结论胃VWDA是罕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具有高分化腺癌的结构特征和极低度的细胞学异型性。结构异型性的诊断价值显著大于细胞学异型性,黏膜深部和黏膜下层的不规则腺管浸润性生长是诊断的可靠依据。黏膜内VWDA诊断具有挑战性,活检标本中的部分病例难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伴肠母细胞分化的胃腺癌(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收集福建省立医院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诊断的12例GAED,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及HER2基因检...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45岁.以长期消化不良和腹胀感、近日加重为主诉入院.胃镜检查示胃窦部和胃贲门部各有约3.0 cm×2.5 cm 和3.5 cm×3.0 cm大小的黏膜隆起型病变,在病变处取活检,病理诊断为低分化腺癌.在全麻下施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组织送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收集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明确的肺转移性肿瘤226例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病理形态学特点,并借助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鉴别诊断。结果:患者中男性84例,女性142例,年龄范围13~77岁,肺多发性结节者...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性,56岁,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持续性钝痛1个月,进食后加剧,伴有暖气、返酸、饱胀感,无恶心呕吐、腹泻、腹胀、黑便及放射痛等伴发症状.查体:T 36.5 ℃,P 76次/min,BR 20次/min,BP 120/80 mmHg.全身皮肤、内脏查体均无阳性体征.辅助检查:粪便隐血实验(+),血常规、凝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胸部X片、腹部B超等检查基本正常;腹部CT示胃窦壁局部增厚,余未见明显异常.胃镜示胃窦有1.5 cm×1.2 cm溃疡,边界不清,表面糜烂,无明显出血;活检示胃窦黏膜中少量低分化腺癌浸润,部分为印戒细胞癌.后予行胃癌根治术,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3例)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1例)4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4例睾丸网腺癌患者,年龄26~64岁,2例最大径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纤维瘤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乳腺纤维瘤病临床病理资料,总结其临床、组织学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乳腺纤维瘤病由梭形细胞和胶原纤维构成.梭形细胞为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构成束状交错形态,瘤细胞呈特征性"指样突起"浸润病灶周围的乳腺组织.瘤细胞vimentin和SMA阳性,Calponin、desmin少数细胞阳性,CK(AE1/AE3)、ER、PR、p63、CK5/6、CD34和S-100蛋白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5%.结论乳腺纤维瘤病为少见的乳腺肿瘤,由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和胶原纤维共同组成.结合临床特点、钼靶和超声检查也与乳腺癌难以区分,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切片,在形态上应注意与乳房的其他梭形细胞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胃腺癌伴肠母细胞分化(gastric adenocarcinoma with enteroblastic differentiation,GAED)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FAT1表达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306例胃腺癌中SALL4、Glypican-3、AFP的表达,共诊断42例GA...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底腺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 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9年5月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收治的6例胃底腺型腺癌, 分析6例患者的内镜特征、病理形态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6例胃底腺型腺癌患者中, 男性3例, 女性3例, 平均年龄66岁;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或阵发性隐痛;胃镜检查在胃体部发现隆起或平坦病灶, 直径0.4~1.0 cm;病理检查结果显示肿瘤主要由主细胞构成, 但也有散在混杂的壁细胞, 排列成不规则管状或条索状结构并形成吻合支;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显示肿瘤细胞表达主细胞标志物MUC6、Pepsingon 1。结论胃底腺型腺癌是分化好的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 是一种新的独立的实体类型, 发病率低且目前对其认识不足, 容易误诊及漏诊;掌握其内镜特点和组织学形态对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眼睑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和睑板腺癌(sebaceous carcinoma,SC)临床病理学特点的异同,提高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取发生于眼睑的BCC和SC各50例,进行临床、病理形态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S/18,p53,Ki-67).结果 BCC男性多于女性,好发于下眼睑及内眦(44例,88%),细胞较小,核分裂象少见,部分向皮脂腺、汗腺以及毛囊分化;SC女性多于男性,好发于上眼睑(36例,72%),细胞较大,有不同程度的皮脂腺分化,核分裂象易见,可向鳞状细胞、基底样细胞、腺样或梭形细胞分化;BCC组CK5/6强阳性(50/50),CK8/18均阴性(0/50),CK7大部分阴性(38/50),p53大部分阴性(31/50),Ki-67大部分为弱阳性(39/50);SC组CK5/6大部阳性表达(44/50),CK7、CK8/18均有阳性表达,p53大部分阳性(32/50),Ki-67半数以上强阳性(27/50);两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向皮脂腺分化的BCC其CK5/6强阳性,CK7、CK8/18阴性,向基底细胞分化的SC其CK5/6强阳性,但CK7、CK8/18亦阳性.结论 眼睑BCC和Sc在多数情况下根据临床及组织学形态即可诊断,当两者鉴别有困难时,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K5/6、CK7、CK8/18、p53、Ki-67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进一步了解严格定义的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伴有BAC成分腺癌的比例及预后情况,以及各组织学亚型腺癌的发生率.方法 收集1998-2005年间外科手术治疗病理诊断为肺原发腺癌的病例共348例.按照2004版WHO肺肿瘤分类标准对所有组织学切片进行复习和分类,同时进行临床资料收集,并重点对纯BAC、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的病例、腺癌伴有BAC成分等3组病例进行了随访.结果 纯BAC占腺癌病例的3.7%(13/348),而伴有BAC成分的腺癌则占了31.3%(109/348).大部分切除的肺腺癌都是由不同组织学亚型混合构成,混合亚型所占的比例为78.2%(272/348),混合亚型中的构成成分以腺泡样最为多见(88.2%),其次是BAC(40.1%)、乳头状(24.6%)、实性型(16.9%)等.最少见的构成成分是胎儿型腺癌样结构.对纯BAC病例、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腺癌伴有BAC成分3组病例的随访发现.前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均较长,两者总体生存率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是伴有局灶浸润的患者有部分在随访期间出现了进展;而腺癌伴有BAC成分组的病例总体生存率比前两组要差.结论 单纯的BAC、BAC形态为主伴有局灶浸润、腺癌伴有BAC形态的混合亚型具有独特的预后预测作用,而且在临床治疗中对生物靶治疗具有独特反应性,应将其区分开,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表型及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病理科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诊断为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病例,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行临床病理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鼻腔鼻窦原发性上皮性恶性肿瘤550例,腺癌82例,其中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29例,从中筛选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3例。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4岁(37~64岁)。临床表现为鼻腔狭窄、鼻塞、鼻出血。鼻内镜下见表面光滑新生物。影像学显示鼻腔鼻窦膨胀性肿块占位。大体肿瘤切面灰白灰黄色,质地中等,最大径2~3 cm。镜下肿瘤无包膜,界限清楚,呈膨胀性生长;瘤细胞体积较小、形态温和,立方状、矮柱状,排列呈规则的腺管状、小梁状。胞质嗜酸,细胞核位于基底,核仁不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细胞角蛋白7(CK7)、SOX-10、DOG1、波形蛋白均弥漫阳性;S-100蛋白局灶阳性;GCDFP-15、Mammaglobin、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CD56、CK20、NR4A3阴性;Ki-67阳性指数低(<5%)。3例FISH ETV6基因重排阳性,2例FISH NTRK3基因重排阳性。3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其中1例术后辅以放疗。3例随访12~25个月,均未发现肿瘤复发。结论ETV6基因重排鼻腔鼻窦低度恶性非肠型腺癌是一种新命名的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与其他低度恶性鼻腔鼻窦腺癌及部分涎腺肿瘤有相似之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ETV6基因检测可帮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混合性嗜铬细胞瘤(composite pheochromocytoma,CP)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9年1月浙江省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CP,对5例CP的临床、影像学、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及预后进行观察,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结果CP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1例,男女发病比例为4∶1,发病年龄52~68岁(平均年龄59岁,中位年龄54岁),肿瘤最大径3~4 cm(平均最大径3.6 cm,中位最大径3.5 cm);临床表现多为无明显症状的肾上腺肿块;典型的形态为两种成分组成,一种为瘤细胞呈不规则巢状排列,瘤细胞胞质细颗粒状、嗜碱性或双嗜性,核分裂象罕见;另一种为由不规则交叉束状排列的施万细胞及散在分布的神经节细胞组成;免疫组织化学示嗜铬细胞瘤弥漫表达PHOX2B(5/5)、突触素(5/5)、嗜铬粒素A(CgA,5/5),支持细胞S-100蛋白阳性(5/5),节细胞神经瘤弥漫表达S-100蛋白(5/5)、神经丝蛋白(5/5),其内神经节细胞PHOX2B、突触素、CgA弱阳性;5例均接受手术切除,预后良好,随访均无复发。结论CP较少见,临床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其具有独特的组织学特征,仔细的观察肿瘤的完整组织结构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HOX2B、CgA、突触素、S-100蛋白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对9例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进行临床病理分析。以SP法对细胞角蛋白AE1/AE3、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c-erbB-2和053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化学为AB和PAS法染色。结果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3-43岁(平均34岁),乳腺均可触及肿物。肿物切面呈多囊性胶冻样。镜下可见多发性、充满黏液的囊肿,囊腔衬覆扁平-立方-柱状上皮,其中3例上皮有乳头状增生,1例有不典型增生。间质内可见黏液湖,其内无漂浮细胞。囊内及间质黏液呈AB及PAS染色阳性。囊肿衬覆上皮细胞及2例黏液湖内漂浮的上皮细胞团AE1/AE3阳性。囊肿上皮细胞外侧扁平肌上皮呈SMA、p63阳性。c-erbB-2和p53染色均阴性。结论乳腺黏液囊肿样病变是一种独立的良性病变,容易误诊,需与黏液癌等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阑尾杯状细胞腺癌(goblet cell adenocarcinomas,GCA)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5—2018年诊断的7例GCA的临床资料,进行形态学观察,按照2019年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第5版重新分级,并行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染色及电镜观察,随访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7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48~72岁,中位年龄58岁。1例为阑尾游离端出现局限性肿物,切面灰白实性,质地中等;其余6例阑尾弥漫增粗;镜下观察均可见低级别GCA,5例同时伴有高级别GCA,3例分级为1级,3例分级为2级及1例分级为3级。6例可见神经侵犯,1例可见脉管癌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嗜铬粒素A、突触素、CD56、广谱细胞角蛋白、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20、MLH1、MSH2、MSH6和PMS2均阳性,Ki-67阳性指数5%~50%,p53在高级别GCA的表达强度及阳性细胞数高于低级别GCA。随访14~46个月,6例患者生存,1例患者死亡。结论GCA为阑尾较少见的肿瘤,同时具有神经内分泌及腺上皮的分化,生物学行为从惰性到高度侵袭性均可。  相似文献   

16.
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及病理形态特征、诊断要点及有辅助诊断意义的免疫组织化学指标,以提高及时诊断的准确性.方法收集13例诊断为宫颈微偏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特征,5例作免疫组织化学(LDP法)和组织化学(Foot)染色(以正常宫颈腺体为对照);随访其疗效.结果临床主要表现为水样白带,宫颈肥大,增粗变硬和糜烂,宫旁韧带增厚或硬.病理特征为腺体增生,有轻度异型性,有向间质浸润的反应,或浸至宫颈间质层.癌胚抗原3+,Ki-67+~3+,p53蛋白+~3+,AB/PAS+或2+,Foot染色腺体基底膜部分缺失.结论诊断宫颈微偏腺癌应结合临床表现,指出宫颈腺体有无不典型增生,并深取组织(>5 mm)或高频电力锥切宫颈活检,可及时诊断,防止漏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假增生型前列腺癌(PHPA)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发生率和生物学行为。方法复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5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860例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和46例前列腺癌根治手术切片,对疑有PHPA组织作34βE12(或CK5/6)、p63和AMACR单项免疫组织化学标记(EnVision法)和34βE12/p63/AMACR鸡尾酒抗体双重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将在1个组织块中PHPA占该组织块中癌总量的面积百分比〉60%的病例归入本组,并作病理学分析。结果PHPA在穿刺活检和前列腺癌根治标本中的发生率分别为7.0%和15.2%。66.7%的PHPA与普通型前列腺癌直接移行,76.7%在其他组织块中有普通型癌。PHPA占穿刺活检中癌总量的比例为5%~100%,占根治标本中癌总量的比例为1%~30%。PHPA以大中腺泡增生为主,癌细胞分化较好,排列有极性,腔内常有残存淀粉样小体,低倍镜下类似良性前列腺增生。但腺泡排列紧密,腔内有嗜酸性结晶体和颗粒状无定形物质,核增大,有大核仁,免疫标记AMACR阳性,基底细胞标记阴性,在20项提示恶性的形态学指标中10项出现几率966.7%。PHPA虽然分化较好,但66.7%的PHPA有间质浸润,6.7%有神经浸润,3.3%有腺外浸润,3.3%发生骨转移,肿瘤分布部位周围带多于移行带。结论PHPA的实际发生率不低,绝大多数与普通型癌并存,由于形态学类似良性,肿瘤细胞量又不占多数,因此在诊断中容易被忽视,PHPA高分化前列腺癌不同,应属于Gleason3级的中分化腺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血管活性肠肽(VIP)在胃腺癌组织和血浆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胃腺癌患者血浆中和正常对照组的VIP水平.RT-PCR方法检测VIPmRNA在胃腺癌组织、其相邻的正常胃腺癌组织及不典型增生胃黏膜的差异表达量,Western Blot法进一步检测胃腺癌组织中VLP蛋白的表达.结果 ELISA法检测正常人血浆vIP水平为(5.794±0.014)ng/ml,胃腺癌患者血浆中的VIP水平为(14.437±0.825)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PCR分析胃腺癌组织中VIP mRNA的V/B值明显高于不典型增生胃黏膜及相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其V/B值分别为:(1.5261±0.3028)、(0.9334 ±0.2872)、(0.9051±0.27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胃窦黏膜与不典型增生胃黏膜中.V/B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的胃腺癌组织VIP mRNA表达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与无淋巴结转移的胃腺癌组织VIP mRNA表达量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胃腺癌组织VIP蛋白表达量高于正常组织.结论 VIP可能参与了胃腺癌的发生.VIP蛋白的过度表达可能与胃腺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有关,其表达对判断预后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C4.4A蛋白在鳞状细胞癌和腺癌中的表达差异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A.4A蛋白表达在鳞癌和腺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并观察不同部位来源、不同分化程度的157例鳞状细胞癌和177例腺癌中CA.4A蛋白的表达。结果157例鳞状细胞癌中有141例C4.4A蛋白呈阳性表达,而177例腺癌中只有8例可检测C4.4A蛋白的部分或少量散在表达。鳞癌和腺癌C4.4A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93,P=0.000)。不同分化程度的鳞癌和腺癌两两比较,其CA.4A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4.4A蛋白可作为区分鳞癌和腺癌的一个有价值的诊断标志物,有助于上皮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