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谷志远 《口腔医学》1997,17(2):86-87
本研究采用近距离后装技术对24例口腔癌根治术后患者做了内照射治疗,其中11例为预防性照射,13例为术后复发而作治疗性照射.采用的仪器为WD-HDR18近距离后装治疗系统,放射源为192铱,照射剂量每次600~1000CGry,共3~5次.结果预防性照射的11例仅1例复发,术后复发组的13例中有7例创造了手术机会.因而作者认为近距离后装治疗是一种适用于口腔颌面恶性肿瘤的放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头颈部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简称放化疗)会引起口腔菌群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的改变,包括与健康相关共生菌的丰度降低,一些革兰阴性菌增加,以及以白色念珠菌增加为主的真菌群落改变,这些改变可导致口腔黏膜炎(OM)的罹患风险及严重程度增加,尤其与严重OM关系密切。放化疗直接或通过活性氧间接导致DNA损伤,同时促进微生物菌群失调,破坏免疫系统,促进炎症发生;细胞损伤形成溃疡,导致细菌易位和定植,激活核因子-κB、Toll样受体等信号通路,诱导更多促炎细胞因子产生,促进OM发展。目前针对调节口腔菌群改善OM的治疗也是研究热点,可采用益生菌或益生菌混合物防治OM,预防性使用抗真菌剂也可降低口腔念珠菌的数量。本文就近年来头颈部放化疗对口腔菌群变化的影响及其与OM相关性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放化疗相关OM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癌对口腔黏膜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对口腔黏膜菌群的影响。方法 分别检测42例口腔鳞癌患者病变区黏膜、对侧正常黏膜所培养细菌的数量、构成比和检出率。结果 病变区黏膜每平方厘米细菌量(x=5.21×10~5 CFU/cm~2,lgx=5.7169)远高于对侧正常黏膜,优势菌群发生改变,病变区黏膜有外籍菌定植(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结论 口腔鳞癌可导致患者口腔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的危险性,易继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腔癌术后放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2015-04—2016-04期间,于我科行口腔癌手术且术后进行放疗的34例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测定其放疗前及放疗终,放疗后6个月,放疗后1年时,T3、T4、FT3、FT4及TSH的血清水平。结果:放疗终、放疗后6个月及放疗后1年较放疗前,患者T3、T4、FT3、FT4激素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放疗后6个月、放疗后1年,患者T3、T4、FT3、FT4激素水平随时间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H各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癌患者术后放疗患者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趋势,放疗术后应将甲状腺功能作为随访项目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高通量测序,研究胃癌患者口腔微生物的菌群分布特征,获得口腔菌群及牙周致病菌与胃癌的相关性的科学证据.方法 采集胃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口腔中的唾液及牙菌斑样本,PCR扩增,并利用Illumina Miseq测序平台,对各样本中16S rRNA V4区进行双端测序通过BIPES以及QIIME分析并比较不同人群口腔中牙菌斑和唾液样本中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聚类分析胃癌患者口腔菌群失衡的主要特征.结果 胃癌患者和健康人群的口腔菌群的交叠情况结果显示胃癌患者的口腔细菌更为复杂,菌群的组成和相对丰度分析发现,在胃癌组的唾液和牙菌斑样本中某些细菌的异常聚集,包括:红环菌目(Rhodocyclales)、梭菌目(Clostridiales)、肠杆菌目(Enterobacteriales)、假单胞菌目(Pseudomonadales)、暖绳菌目(Caldilineales)、菌目Synergistales.而芽孢杆菌目(Bacillales)、Streptophyta和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3个在胃癌组中异常减少.结论 胃癌患者的口腔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健康对照人群有所不同,提示口腔菌群发生相应改变与胃癌有一定的相关性.表明口腔微生物的检测有潜力作为未来胃癌早期诊断或筛查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7.
口腔鳞癌与口腔菌群变化关系研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鳞癌作为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其患者常并发局部或全身感染,限制和耽误了治疗措施的实施,增大术后感染危险性,因此有必要了解鳞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口腔鳞癌细菌学研究进展,包括鳞癌对口腔生态区的影响、口腔鳞癌表面菌群、鳞癌的细菌L型感染以及术后感染进行综术。  相似文献   

8.
鳞癌作为最常见的口腔恶性肿瘤之一,其患者常并发局部或全身感染,限制和耽误了治疗措施的实施,增大术后感染危险性,因此有必要了解鳞癌与感染之间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国外口腔鳞癌细菌学研究进展,包括鳞癌对口腔生态区的影响、口腔鳞癌表面菌群、鳞病的细菌L型感染以及术后感染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口腔癌及其治疗会影响患者的口腔健康,使其易罹患龋齿、口腔机会感染、放射性口炎等疾病。因此,口腔癌患者应该注重口腔健康,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相关疾病。本文就口腔癌患者预防和治疗龋齿、口腔机会感染和放射性口炎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和口腔癌是发展中国家的常见疾病尤其是在南亚地区,其癌变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缺乏有效防治措施,因此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癌动物模型建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相关研究,就近年来口腔黏膜癌前病变及口腔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对患者放疗后早期与放疗前的血液,进行免疫细胞检测及外周血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分析放疗早期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22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检测放疗前1周和后1周的血液中,CD3+T、CD4+T、CD8+T、B、NK细胞数量及比例变化。通过表达谱芯片检测筛选放疗前后血液标本的差异基因,用R语言及DAVID数据库行功能分类和信号传导通路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淋巴细胞及其亚类数目在放疗后明显下降。表达谱芯片筛选出368个免疫炎症相关基因。涉及的信号通路主要是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黏附分子、NK介导细胞毒效应等相关通路。结论:放疗能部分激活CD8+T及NK细胞介导的杀伤免疫,同时抑制T细胞和NK细胞的分化及其信号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2.
42例口腔鳞癌患者口腔粘膜和唾液菌群分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口腔鳞癌对口腔菌群的影响。方法:42例口腔鳞癌患者常规联合根治术后给予头孢噻肟钠、奈替米星抗感染2周,分别检测其手术前后唾液、病变区粘膜或术区粘膜、正常粘膜可培养细菌的数量、构成比和检出率。结果:术前唾液细菌量(x=8110@108CFU/ml,lgx=819084)明显高于术后,术前病变区粘膜细菌量(x=5121@ 105CFU/cm2,lgx=517169)远高于对侧正常粘膜,优势菌群发生改变,病变区粘膜有外籍菌定植(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术后切口区粘膜细菌量(x=4134@105CFU/cm2,lgx=516372)仍远高于对侧正常粘膜(x=7124@104CFU/ cm2,lgx=418599),链球菌属所占比例成倍增加。结论:口腔鳞癌可导致患者口腔菌群失调,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及继发局部或全身感染。  相似文献   

13.
对1988年7月至1994年8月间接受放疗的67例晚期口腔颌面部鳞癌术后复发患者进行评价,结果:放疗后完全缓解为29.9%(20/67),部分缓解为40.3%(27/67),无效为29.9%(20/67),总有效率为70.1%(47/67);放疗后已死亡50例,中位生存期16月,生存率:1年为56.7(38/67),2年为20.9%(14/67),3年为4.5%(3/67);远处转移率31.3%,  相似文献   

14.
洁悠神物理抗菌喷雾敷料对口腔癌瘤术后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在口腔癌瘤术后创口局部应用物理抗菌喷雾敷料,了解其对患者口腔菌群的影响,为口腔癌瘤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参考。方法:64例口腔癌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从手术当日开始,术创采用常规的换药和口腔护理方法。治疗组:从手术当日开始,在术创喷涂洁悠神长效抗菌材料,剂量为0.1mL/次,每日3次,直到术创愈合。观察两组术创外观,进行创面细菌培养。结果:术创均顺利愈合,64例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实验组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奈瑟菌属检出减少(P<0.05)。结论:口腔癌瘤术创局部使用物理抗菌雾敷料对预防术后感染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口腔疣状癌患者癌组织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基因的差异表达。方法:应用 cDNA 芯片技术对4例口腔疣状癌患肯的疣状癌组织及其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的 mRNA 进行检测。结果:在3900条基因中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371条,差异表达基因占9.5%,其中表达增强200条(显著增强56条),表达降低171条(显著降低43条)。结论:口腔疣状癌的发生涉及多基因改变,cDNA 芯片技术能高效研究多个基因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1,ZO-1)在口腔疣状癌和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分析ZO-1相关的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参与口腔癌发生发展的情况。方法:取20例口腔鳞癌及其癌旁组织,10例口腔疣状癌组织及10例正常口腔黏膜组织标本,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ZO-1基因mRNA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口腔疣状癌与鳞癌组织中ZO-1基因mRNA的表达低于正常口腔黏膜上皮组织与癌旁组织(P<0.05);口腔疣状癌中ZO-1基因mRNA的表达高于鳞癌(P<0.05)。结论:ZO-1作为上皮间充质转化过程中的关键蛋白,其在口腔疣状癌与鳞癌中表达水平的差异,表明口腔鳞癌与口腔疣状癌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上皮间充质转化现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端粒酶抑制剂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人口腔鳞状细胞癌KB细胞株作为靶细胞 ,观察端粒酶抑制剂 3′叠氮3′脱氧胸腺核苷 (AZT)和人端粒酶模板区的硫代反义寡核苷酸片断(ASONS)对上述肿瘤细胞株的作用 ,用MTT试验测定细胞毒作用 ;3HTdR掺入试验测定细胞增殖速度 ;用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法 (TRAP)半定量方法测定细胞染毒前后端粒酶活性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结果 ASONS和AZT在一定剂量范围内有抑制肿瘤细胞株繁殖的作用 ,在抑制细胞生长的同时 ,端粒酶活性降低。此外 ,ASONS和AZT还有诱导细胞凋亡以及使细胞阻滞在G1 期的作用。结论 AZT和ASONS在体外有抑制端粒酶活性和抗肿瘤细胞增殖的作用 ,这种作用可能与细胞凋亡的诱导和细胞周期的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8.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head and neck cancer patients are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along or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treatment modalities. Radiotherapy extending over a period of weeks produces a variety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hysiological changes that occur due to radiotherapy to elucidate the changes seen clinically.  相似文献   

19.
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cN_0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口腔鳞癌颈淋巴结转移的发生规律及对cN0患者的治疗原则。方法 通过对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颌面外科1980~2001年住院的1 024例口腔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口腔鳞癌患者颈淋巴结的总体转移率为36·62%,其中舌癌转移率最高为42·82%,颊癌和下牙龈癌相近分别为31·93%和 32·76%,口底癌转移率最低为25.00%;cN0患者的颈淋巴结隐匿性转移率为20·94%。口腔鳞癌的隐匿性转移与原发灶的部位、T分期等密切相关。结论 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大小和临床分期等综合考虑分析,判断颈淋巴结情况,从而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