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检测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CHO细胞的氧化应激作用。方法调整CHO细胞密度约为1×105/ml,分别用终浓度为0(对照)、1、5、10、15μg/ml的MC-LR染毒24 h后,采用MTT法测细胞活性,计算半致死效应浓度(EC50)。调整细胞密度约为1×106/ml,分别用终浓度为0(对照)、2.5(1/4 EC50)、5(1/2 EC50)、10μg/m(lEC50)的MC-LR染毒24 h后,测定细胞中CAT活力和MDA含量。结果随着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CHO细胞活性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1μg/ml染毒组细胞活性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0、15μg/ml MC-LR染毒组CHO细胞活性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10μg/ml MC-LR染毒组细胞活性为53.8%,接近50%,故EC50约为10μg/ml。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C-LR染毒组CHO细胞内CAT活力较低,MDA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LR染毒可使CHO细胞中CAT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提示其对CHO细胞有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EHP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细胞)的细胞毒性和凋亡基因癌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不同剂量DEHP对CHO细胞进行染毒24 h和48 h,应用CCK8试剂盒测定DEHP对CHO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荧光定量PCR检测凋亡基因(Bcl-2、caspase-8、caspase-9)和癌基因(c-fos、k-ras、p53)表达水平改变。结果DEHP染毒CHO细胞24 h的IC50为612μM,染毒48 h的IC50为336μM。DEHP较高剂量(150μM和300μM)染毒条件下,凋亡基因Bcl-2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降低,300μM DEHP染毒时caspase-8和caspase-9表达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增加;150μM和300μM DEHP染毒条件下c-fos表达水平增加;300μM DEHP染毒条件下k-ras基因表达水平升高;p53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 DEHP可通过激活caspase通路引起CHO细胞凋亡,也引起癌基因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致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调整CHO细胞密度约为1×105/ml,分别用终浓度为0(对照)、1、5、10、15μg/ml的MC-LR染毒24 h后,采用噻唑兰(MTT),法测细胞活性,计算半致死效应浓度(EC50)。分别用终浓度为0(对照)、2.5μg/m(l1/4 EC50)、5μg/m(l 1/2 EC50)、10μg/m(lEC50)的MC-LR染毒24 h后,测定活性氧(ROS)含量、线粒体膜电位、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活力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MC-LR染毒组CHO细胞内ROS含量、caspase-3活力和细胞凋亡率均较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C-LR染毒浓度的升高,CHO细胞内ROS含量、caspase-3活力和细胞凋亡率均呈上升趋势,线粒体膜电位呈下降趋势。结论 MC-LR暴露可诱导体外培养的CHO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O细胞在连续时间点所产生的细胞毒性效应进行研究,得到准确数据,为进一步毒性机制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应用RTCA(real-time cell analysis)对不同密度的CHO细胞进行长时间连续测定,绘制不同密度CHO细胞的完整生长曲线。对不同剂量的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O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进行实时监测,得到不同作用时间的准确IC50值,绘制连续时间点IC50变化曲线,以判定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O细胞所产生的毒性效应。结果 4种不同密度细胞接种后对数生长期时间有所不同,其中5×10^3个/孔密度最适合进行毒性效应试验。不同剂量纳米氧化铜染毒后,毒性作用起始时间约4~5 h,作用12、24、36和48 h的IC50值分别为0.249、0.207、0.236和0.412 mg/m L。结论纳米氧化铜作用于CHO细胞,毒性作用起始时间约为染毒后3 h开始,作用6 h后,IC50值明显下降,且随着时间延长呈现下降趋势。作用时间达到18 h后,IC50值持续在低于0.2 mg/m L以下,且数值接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常用化学添加抗菌剂溴硝醇的致突变性。方法通过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CHO细胞正向基因突变试验、Ames试验及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等4个致突变生物学试验对溴硝醇进行致突变性研究。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选用CHL细胞,设暴露浓度为30、10、5、2.5mg/L(-S9)和50、20、10、3mg/L(+S9)。正向基因突变试验,选用CHO细胞,设暴露浓度为20、10、5、2.5mg/L。Ames试验,选用TA97、TA98、TA100、TA102、TA1535菌株,暴露浓度为50、25、12.5、6.25、3.125μg/皿(+S9),30、15、7.5、3.75、1.875μg/皿(-S9)。小鼠骨髓微核试验,60只小鼠随机分成6组,雌雄各半,雄性小鼠染毒剂量为20、40、80mg/kg;雌性小鼠为25、50、100mg/kg。结果 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溴硝醇诱发的染色体畸变率均≤4.5%,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向基因突变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溴硝醇对CHO细胞突变频率,与阴性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es试验结果显示,各剂量组溴硝醇的回变菌落数均阴性对照组的自发回变菌落数的2倍,亦无剂量反应关系。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显示,溴硝醇3个剂量组均未引起微核出现率增加。结论本研究条件下,溴硝醇无明显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吴茱萸的主要生物碱(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以及柠檬苦素对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对其遗传毒性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不同剂量的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柠檬苦素对CHL细胞进行体外染毒,观察其致CHL细胞染色体结构及数量的变化.结果 吴茱萸在0.5 mg/ml、0.05 mg/ml和0.005 mg/ml不同测试浓度下,在+S9和-S9条件下,与细胞作用4h及24h收集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各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吴茱萸次碱在0.5 mg/ml、0.05 mg/ml和0.005 mg/ml不同测试浓度下,在+S9和-S9条件下,与细胞作用4h收集细胞进行染色体畸变分析,各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均在正常范围,与细胞作用24 h,可诱发可重复性的阳性结果;柠檬苦素在2.5mg/ml、0.25 mg/ml和0.025 mg/ml不同测试浓度下,在+S9和-S9条件下,各剂量组染色体畸变率均出现可重复性的阳性结果.结论 在本试验所确定的测试条件下,吴茱萸次碱和柠檬苦素可导致CHL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体中对氯硝基苯(P-NCB)和2,4-二硝基氯苯(DNCB)对锦鲤鱼的急性毒性作用。方法以锦鲤鱼为试验生物。在预试验中,设5个P-NCB染毒组,浓度分别为40、30、20、10、5mg/L;设6个DNCB染毒组,浓度分别为2、1、0.7、0.5、0.3、0.1mg/L,筛选出24h100%致死浓度(24h LC100)和96h最大耐受浓度(96hLC0)。根据预试验的结果,在24h LC100和96hLC0之间,按等对数间距设5个染毒组,并设置2个平行样、空白对照组和助溶剂对照组(乙醇)进行急性毒性试验。按照《鱼类急性毒性实验的毒性分级标准》进行评价。采用平均致死量法(寇氏法)计算P-NCB和DNCB的LC50。结果预试验结果表明,P-NCB的24h LC100和96h LC0分别为40、5mg/L,DNCB的24h LC100和96h LC0分别为1.0、0.5mg/L。急性毒性试验中,P-NCB染毒组浓度分别为40、23.71、14.13、8.41、5mg/L;DNCB染毒组浓度分别为1.0、0.84、0.706、0.594、0.5mg/L。在急性毒性试验过程中,助溶剂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均未发生鱼中毒症状和死亡现象。各染毒组的鱼被投入试验液后均出现急速游动,向上跳跃,呼吸频率加快的现象。40、23.71mg/LP-NCB染毒组的鱼逐渐失去平衡,丧失游泳能力,最后出现麻痹状态,侧卧于水面;1.0、0.84mg/LDNCB染毒组的鱼除有上述表现外,有的还出现竖立游行,身体抽搐等现象。14.13、8.41、5mg/LP-NCB染毒组和0.706、0.594、0.5mg/LDNCB染毒组的鱼基本能适应环境,并可以正常游动。P-NCB对锦鲤鱼96h LC50为22.13mg/L,属于高毒物质;DNCB对锦鲤鱼96h LC50为0.692mg/L,属于剧毒物质,且两者的LC50均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结论P-NCB的毒性弱于DNCB,但其在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限值却小于DNCB。因此,水质标准的制订应从化合物的生物毒性、污水的排放标准及其处理水平、饮用水的处理工艺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氟诱导小胶质细胞(MG)活化及其所致氧化损伤情况,探讨氟致中枢神经损伤的机制。方法培养小鼠小胶质细胞(BV-2),按0、0.5、1、2、10、50、100mg/L的氟化钠浓度染毒,采用细胞免疫化学方法测定小胶质细胞标记物OX-42的阳性表达情况,了解BV-2细胞活化状态:同时检测BV-2细胞或培养液中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过氧化氢(H2O2)和活性氧(ROS)含量。结果 5mg/L以上浓度氟化钠处理细胞24h后能够引起小胶质细胞的活化,OX-42表达的阳性细胞增加。50mg/L以上NaF染毒组细胞活力在氟处理24、48h后,显著降低,20mg/L以上NaF染毒组细胞活力在氟处理72h后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染毒24h后,50、100mg/LNaF处理组细胞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mg/LNaF处理组细胞内的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10、100mg/LNaF染毒组细胞内NOS和10、50、100mg/LNaF染毒组细胞培养液中NOS含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定剂量的氟可激活MG,释放活性氧自由基,可能在氟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氯乙酸(TCA)染毒对L-02细胞DNA甲基化转移酶1(DNMT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正常肝细胞(L-02细胞),分别加入含0(对照)、0.1、0.3、0.9 mmo/L TCA的培养液继续培养24、48、72 h,同时,设DNA甲基化酶抑制剂5-氮杂胞苷(5-aza-d C,5μmol/L)处理组,TCA-re组(0.9 mmol/L TCA处理后换正常培养基继续培养24 h)和人肝癌(HepG2)细胞组作为对照。检测细胞DNMT1蛋白和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TCA染毒组及5-aza-d C处理组、TCA-re组L-02细胞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而HepG2细胞组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同剂量TCA染毒24 h比较,各浓度TCA染毒48、72 h后L-02细胞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均较低,除0.1、0.9 mmol/L TCA染毒48 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TCA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L-02细胞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0.9 mmol/L TCA染毒组比较,TCA-re组L-02细胞DNMT1 mRNA的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TCA染毒组及5-aza-d C处理组L-02细胞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低,除0.1 mmol/L TCA染毒24、48 h及0.3mmol/L TCA染毒24 h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CA-re组L-02细胞和HepG2细胞组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与相同剂量TCA染毒24 h比较,各浓度TCA染毒48、72 h后L-02细胞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TCA染毒24 h时L-02细胞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随染毒浓度的升高而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外,随着TCA染毒浓度的升高和染毒时间的延长,L-02细胞DNMT1蛋白的表达水平均呈下降趋势。与0.9 mmol/L TCA染毒组比较,TCA-re组L-02细胞DNMT1蛋白表达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A体外染毒可能通过抑制DNMT1的表达维持或者促进细胞的DNA低甲基化状态。  相似文献   

11.
八氯二丙醚对中国仓鼠肺细胞染色体畸变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唐萌  董菊  李倩  谈伟君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12):1422-1424
目的研究八氯二丙醚(S2)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染色体畸变作用。方法测定S2对CHL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根据IC50设立不同剂量组,进行正式试验,分别观察24h,48h及加S9后的染色体畸变情况,根据标准进行结果判定。结果染毒24h为可疑阳性反应,染毒48h以及加入活化系统染毒6h为阳性反应。结论S2可引起CHL细胞染色体产生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碲化镉量子点(CdTe QDs)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染色体畸变作用。方法用体外方法检测CdTe QDs在1.6、3.2、6.3、12.6、25.2μl/ml染毒浓度范围内,在代谢活化条件下(+S9)及非代谢活化条件下(-S9)CHL细胞的染色体畸变率。结果 CdTe QDs的代谢活化组(+S9)在染毒浓度为2.6μl/ml和25.2μl/ml浓度组CHL细胞染色体畸变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染色体畸变类型主要是染色体断裂、交换和碎片等。结论 CdTe QDs在代谢活化条件下(+S9)可能导致CHL细胞染色体畸变。  相似文献   

13.
昆明山海棠雄性抗生育活性提取物TH5的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昆明山海棠雄性抗生育活性提取物TH5的毒性试验结果进行评价。方法:TH5的毒性试验用急性毒性试验(LD50)、Ames试验、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及微核试验方法进行检测。结果:TH5之ID_(50)为3.27g/kg;Ames试验在0.5~5000μg/皿5个剂量范围内加与不加S9条件下,4个菌株的回变菌落数均未有2倍增加;TH5之CHL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在其最终浓度为1/4IC50、1/2IC50及IC50(11~44μg/ml)时无论加S9与否,细胞畸变率与溶剂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TH5在30~300mg/kg3个剂量水平其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TH5的抗生育有效剂量(116mg/kg)范围内3种诱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仍不失其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微囊藻毒素-LR(MC-LR)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中活性氧(ROS)水平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分离并培养10只健康18~20日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睾丸支持细胞。调整细胞密度为1×104~2×104个/ml,在终浓度分别为0(溶剂对照)、0.15、1.5、15μg/L的MC-LR培养液中染毒24h,采用MMT法测定细胞活性。调整细胞密度为2×105~4×105个/ml,在终浓度分别为0(溶剂对照)、0.15、1.5、15μg/L的MC-LR培养液中染毒6、12、24h,检测睾丸支持细胞中ROS和MDA含量。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染毒24h后各MC-LR染毒组细胞活性均有所增加,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溶剂对照组比较,染毒6、24h时15μg/LMC-LR染毒组睾丸支持细胞ROS含量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MC-LR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睾丸支持细胞ROS含量呈上升趋势。不同染毒时间各染毒组睾丸支持细胞中MDA含量与溶剂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睾丸支持细胞暴露于本实验剂量MC-LR时可引起细胞中ROS含量升高,但不引起睾丸支持细胞MDA含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2’,4,4’-四溴联苯醚(2,2’,4,4’-tetrabromodiphenyl ether,BDE47)的两种代谢物6-羟基-四溴联苯醚(6-OH-BDE47)和6-甲氧基-四溴联苯醚(6-OMe-BDE47)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细胞毒性。方法 6-OH-BDE47和6-OMe-BDE47两个化合物均分别设1个溶剂对照(0.1%的DMSO)组和0.1、0.5和2.0μmol/L3个浓度染毒组。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6-OH-BDE47和6-OMe-BDE47染毒6、24、48和72h后HepG2细胞的生长抑制效应,并检测24h急性染毒后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ROS)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结果 2.0、0.5、0.1μmol/L的6-OH-BDE47染毒组分别于染毒24、48和72h时出现HepG2细胞生长抑制效应(P0.05或P0.01),有剂量-效应关系;而2.0μmol/L的6-OMe-BDE47染毒组在染毒48h后才产生细胞生长抑制效应(P0.05或P0.01),0.5、0.1μmol/L的6-OMe-BDE47染毒组没有明显的细胞抑制效应(P0.05)。24h急性染毒实验结果表明,各浓度6-OH-BDE47均能诱导HepG2细胞内ROS含量升高(P0.01),2.0μmol/L的6-OH-BDE47染毒组能诱导SOD活力升高(P0.01)、GSH含量下降(P0.05);仅2.0μmol/L的6-OMe-BDE47染毒组可诱导ROS含量升高(P0.01),未观察到6-OMe-BDE47对细胞SOD活力和GSH含量的影响(P0.05)。结论 6-OH-BDE47和6-OMe-BDE47对HepG2的细胞有不同程度的生长抑制作用和氧化应激效应,前者作用较后者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丙烯腈(ACN)对原代双室培养的大鼠睾丸支持细胞(Sertolicell,Sc)的毒性,以探讨ACN诱导雄性生殖毒性机制。[方法]用已分离纯化的大鼠睾丸SC为材料,用原代双室培养方法,加和不加S9,以浓度为0、0.5、5.0、25.0μg/mlACN染毒,于4、12、24、48h后检测跨细胞上皮电阻(TER);染毒24、48h后检测转铁蛋白(Trf)浓度,评价ACN体外染毒对大鼠睾丸SC的损伤。[结果]ACN浓度≥5.0μg/ml时,对TER的形成有明显抑制作用;5.0μg/ml培养48h、25.0μg/ml培养12h后对已形成的TER引起下降;加S9( S9)与不加S9(-S9),TER值接近(如25.0μg/ml组培养12h后 S9组为480.3,-S9组为486.3),无明显差异。浓度为25.0μg/ml时,ACN染毒引起外室Trf浓度升高,明显高于对照及其他组(P<0.05),内室Trf浓度变化不明显,因此内室与外室之间Trf浓度差值缩小。[结论]结果表明ACN对双室培养的SCTER的形成有抑制作用,对已形成的TER有降低作用;提示ACN可能对SC形成的紧密连接和“血睾屏障”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研究实时细胞分析技术(real time cell analyze,RTCA)及Alamar Blue法测定纳米氧化铜体外作用于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及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的毒性作用,探讨RTCA实时细胞分析技术用于测定纳米材料体外细胞毒性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将MRC-5及BEAS-2B细胞接种于RTCA配套16孔板中及普通96孔板中,96孔板中细胞用于Alamar Blue法测定细胞毒性。分别用剂量为0.75g/L、0.38g/L、0.19g/L、0.094g/L、0.047g/L的纳米氧化铜混悬液进行染毒。选择12h、24h、36h、48h、60h时间点计算两种方法测得的IC50值。采用SPSS 16.0分析软件,利用配对t检验,对两种方法所得相同时间点的IC50值进行统计分析,判断其相关性及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MRC-5细胞用RTCA法测定染毒后12 h、24 h、36 h、48 h、60 h的IC50值分别为391 mg/L、249 mg/L、185 mg/L、165mg/L、147mg/L;Alamar Blue法所得相同时间点的IC50值分别为507 mg/L、206 mg/L、172 mg/L、154mg/L、95.2mg/L。两种方法所测得IC50值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EAS-2B细胞用RTCA法测定染毒后12h、24h、36h、48h、60h的IC50值分别为131 mg/L、83.78 mg/L、65.37 mg/L、53.98mg/L、51.23 mg/L;Alamar Blue法所得相同时间点的IC50值分别为148 mg/L、104 mg/L、77.3mg/L、42.5mg/L、39.2mg/L。两种方法所测得IC50值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TCA实时监测法与Alamar Blue法在相同时间点测定纳米氧化铜体外细胞毒性得IC50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RTCA实时监测法测定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可靠,适用于纳米材料的体外毒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医疗器械注册产品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的遗传毒性.材料与方法:以产品浸提液为供试液,采用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 试验) 和小鼠淋巴瘤细胞试验(MLA),在非代谢活化(-S9) 和代谢活化(+S9) 条件下检测.Ames 试验采用平板掺入法,检测了50 、100 、200 μl/ 皿3个剂量组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 、TA100 、TA1535 、TA1537 及大肠杆菌WP2 uvrA 的回变菌落数;MLA 检测了终浓度2.5% 、5% 、10% (V/V) 3 个浓度组,在+S9/3 h、-S9/3 h 、-S9/24 h 三种处理条件下诱发的L5178Y 细胞TK 基因突变频率(MF) 和小集落突变百分率(SC%).结果:未经复水处理所得样品浸提液诱发五株菌的回变菌落数,对比氯化钠注射液溶媒(阴性)对照组均无明显增加;-S9/3 h 处理条件下诱发的MF 明显增加(P<0.01),且具有浓度相关性;复水处理后所得样品浸提液,在-S9/3 h 、24 h 条件下诱发的MF 均无明显增加.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基质对测试菌株his-/trp-无明显诱变作用,未经复水处理时在-S9 条件下对测试细胞tk-+/-及染色体具明显损伤作用,经复水处理后无明显损伤作用.产品在非代谢活化条件下表现出的阳性结果可能与其附加的冷冻保护剂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用体外彗星试验和流式细胞术体外微核试验检测不同海水淡化阻垢剂作用于CHO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方法改性聚羧酸阻垢剂、聚丙烯酸阻垢剂(DM101)和马来酸阻垢剂3种阻垢剂的IC50值分别为2.781、2.401和1.347 mg/mL,将不同阻垢剂的IC_(50)值作为试验的最高剂量。高、中、低不同剂量的3种阻垢剂分别处理CHO-K1细胞3 h,以浓度为1μg/mL的K_2Cr_2O_7为阳性对照组,以尾部DNA百分比(tail DNA%)和尾距(tail moment)作为DNA损伤的指标;3种阻垢剂流式细胞术体外微核试验分为高、中、低三个剂量组,试验分为+S_9短时处理组(0.1μg/mL环磷酰胺和1μg/mL秋水仙碱作为阳性对照)和-S9持续处理组(0.1μg/mL丝裂霉素C和0.1μg/mL秋水仙碱作为阳性对照),采用EMA和SYTOX green双色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微核率。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3种阻垢剂的尾部DNA百分比和尾距在高、中剂量组的浓度上均出现统计学显著性差异。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在-S_9的条件下,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高剂量组试验结果为阳性;在+S_9的条件下,马来酸聚合物阻垢剂在高、中和低剂量组实验结果为阳性,聚丙烯酸阻垢剂(DM101)和马来酸阻垢剂在高剂量组试验结果为阳性。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3种阻垢剂具有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亚硫酸钠与甲醛联合染毒对人正常二倍体肝细胞株(HL-7702细胞)的毒性作用及对肝细胞内抑癌基因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 mmol/L甲醛以及0.1 mmol/L甲醛+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 h,采用MTT试验检测肝细胞的活性。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阴性对照)、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0.02、0.1、0.5、2.5、12.5mmol/L甲醛,10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 mmol/L亚硫酸钠以及0.1 mmol/L甲醛+0.039、0.156、0.625、2.5mmol/L亚硫酸钠进行染毒24 h,采用蛋白杂交法(Western blot)检测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2.5 mmol/L亚硫酸钠及0.1~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明显降低(P<0.05),且肝细胞活性均随着染毒浓度的升高而下降;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的活性均高于0.1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P<0.05),且0.1 mmol/L甲醛+2.5 mmol/L亚硫酸钠联合染毒组肝细胞活性也明显高于2.5 mmol/L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各浓度亚硫酸钠单独染毒对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无明显影响,而0.5~12.5 mmol/L甲醛单独染毒可引起肝细胞内p53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10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阴性对照组和10 mmol/L甲醛单独染毒组及相同剂量亚硫酸钠单独染毒组(P<0.05);而0.1 mmol/L甲醛+不同浓度亚硫酸钠联合染毒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亚硫酸钠和甲醛联合染毒对肝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有所减弱。较高浓度(10 mmol/L)甲醛可抑制肝细胞内p53蛋白的表达水平,亚硫酸钠可加强这种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