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尔硫(?)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肥厚型心肌病(HCM)的疗效。方法:19例HCM病人口服地尔硫(?)及依那普利,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致地尔硫()60mg,3次/日,依那普利10mg,2次/日,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心率、心脏彩超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心电图倒置T波深度减少或变为直立,心率下降,总有效率分别为89.47%、73.68%、100%。心脏彩超改变总有效率为36.84%。结论:在无临床禁忌的情况下,地尔硫(?)联合依那普利治疗肥厚型心肌病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老年人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特征。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对42例老年和86例非老年DC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老年组醛固酮值〔(294±78)pmol/L〕较非老年组〔(208±69)pmol/L〕明显增高(P<0.05);(2)老年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61.9%)较非老年组(90.7%)低(P<0.05);(3)老年组低血钾、低血镁发生率高(分别为54.8%和28.6%),对洋地黄敏感性增加,易发生洋地黄中毒(31.0%);(4)老年组的病程〔(11.0±4.5)年〕和平均生存期〔(6.7±4.3)年〕均较非老年人〔分别为(5.1±2.6)和(3.2±2.6)年〕长(均为P<0.05);(5)老年组的主要死因是充血性心力衰竭(81.4%)。结论老年人DCM的预后比非老年人相对要好,发病年龄越早,预后越差。心力衰竭、电解质失衡及交感神经兴奋是老年人DCM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及其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型(DCM(患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规律及与室性心律失常,预后的关系,方法:对56例DCM患及30例健康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HRV分析。结果:DCM组SDDN,SDANN,RMSSM,HF,LF/HF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性差异(P<0.05-0.01),同时亦观察到DCM患的昼夜心率变异消失,HRV的降低与心功能分级呈负相关。结论:DC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HRV降低与疾病的严重性,心衰程度有关,HRV降低可作为DCM患心功能恶化的早期非创伤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地尔硫对慢性肺心病快速性房颤伴轻、中度心力衰竭(CHF)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75例肺心病房颤伴轻、中度CHF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地尔硫50~100μg/min静脉微泵维持6~8 h,1次/d,疗程为1周。结果:有效率:治疗组92%,对照组为76%,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房颤转为窦律:治疗组为73%,对照组为55%(P< 0.01)。治疗中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地尔硫可用于肺心病房颤伴轻、中度CHF病人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心肌病的常见类型,以心腔扩大、心肌收缩功能障碍为特征。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其主的临床表现,病情进行性加重。尿酸是人体内嘌呤类化合物代谢的最终产物。近年来,血尿酸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常合并高尿酸血症,尿酸水平增高被认为是心力衰竭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可作为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预测指标。本研究探讨了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DCM(46例)不同心功能状态下尿酸浓度;比较22例DCM心衰控制前后的尿酸浓度;比较DCM中左室内径≥65mm(26例)和<65mm(16例)患者的尿酸浓度;比较DCM入院时未用利尿剂及正在服用利尿剂患者的尿酸浓度;比较DCM中血尿素氮>7.5(18例)和≤7.5mmol/L(28例)患者的尿酸浓度。结果DCM心功能Ⅱ、Ⅲ、Ⅳ级的尿酸分别为(303±34)、(403±95)和(595±190)mmol/L;心衰控制前后尿酸浓度为〔(609±218)和(414±147)mmol/L(P<0.01)〕;左室内径≥65mm者尿酸明显高于<65mm者;入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无明显差异(P>0.05);血尿素氮>7.5与≤7.5mmol/L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DCM心衰患者尿酸浓度增高,独立于服用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且随着心衰加重而明显增高,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7.
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第三代 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6 2例 DCM心力衰竭患者在接受常规治疗 (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病情稳定后 ,随机分为卡维地洛组和美多心安组。均从小剂量 (卡维地洛组 ,2 .5 m g bid;美多心安组 ,6 .2 5 m g bid)缓慢递增。检测治疗前后 DCM患者左心室功能和结构的变化以及血液中内皮素 - 1(ET- 1)、心钠素 (ANP)和血管紧张素 (Ang )的改变。结果 治疗 6个月后 ,两组心脏功能分级均明显改善 ,左心室射血分数 (L VEF)、短轴缩短率 (FS)、左心室射血前期与射血时间比(PEP/ L VET)、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 (PFVE)、舒张早期峰值血流速度与舒张晚期峰值血流速度比 (PFVE/ PF-VA)均明显增加 ,卡维地洛组较美多心安组 L VEF增加更为明显。两组左心房内径 (L A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 V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 VDD)明显减小 ,卡维地洛组 L VSD减小较美多心安组更明显。治疗后血浆中ET- 1、ANP和 Ang 均明显降低。结论 卡维地洛和美多心安都能够改善 DCM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 ,逆转左心室重构 ,卡维地洛较美多心安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8.
扩张型心肌病的心肌组织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心肌细胞凋亡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DCM组21例,其心肌组织14例来自右室心内膜心肌活检(EMB)亚组,7例来自死后尸检(尸检组);对照组为5例死于非心血管疾病的尸检心肌组织。用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心肌组织凋亡细胞,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1)DCM组的AI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EMB亚组的AI明显低于尸检亚组(P<0.01,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DCM组中,心胸比(HTR)<0.6、左室舒张末期内(LVDd)<65mm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AI均分别明显于低于HTR≥0.6、LVDd ≥65mm和LVEF<40%的患者(P值均<0.01),但仍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DCM存在明显心肌细胞凋亡并随心功能恶化而程度加重,提示凋亡是DCM的心肌细胞丢失和心功能不全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9.
扩张型心肌病(包括克山病最易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不当最终导致难治性心力衰竭。本文对18例扩张型心肌病(包括克山病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收到了较理想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甲状腺激素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 :观察扩张型心肌病 (DCM)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 (TH)的异常代谢 ,评估 TH治疗该病的疗效。方法 :19例 DCM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加服小剂量左旋甲状腺素 (L- T4) ,疗程 4周 ,治疗前后测血清 TH水平 ,以超声心动图、Holter及 X线胸片观察心脏各参数变化。结果 :患者血清 FT3、FT4明显降低 ,经 L- T4治疗后血清 FT3、FT4升高 ,左室内径缩小 ,室壁增厚 ,左室收缩、舒张功能显著提高。结论 :DCM心力衰竭患者存在低 TH状态 ,经 L- T4补充治疗后 ,心功能改善 ,临床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2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分为卡维地洛组(42例)和常规治疗组(40例),卡维地洛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3.125~25mg2次/d。比较两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步行距离(6MWD)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改善,卡维地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0.5%比72.5%,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的LVEDd、LVESd、LVEF及6MWD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卡维地洛组治疗后患者的LVEDd[(59.1±9.6)mm比(54.2±10.2)mm]、LVESd[(46.1±8.7)mm比(41.4±12.2)mm]显著缩小,LVEF[(42.1±10.5)%比(48.4±9.6)%]及6MWD[(264.52±51.23)m比(309.26±45.24)m]显著增加(P均〈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维地洛可明显改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血清尿酸水平与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血清尿酸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比较扩张型心肌病(DCM,96例)不同心功能和其他状态下的尿酸浓度。结果:DCM心功能Ⅱ、Ⅲ、Ⅳ级患者的尿酸分别为(303±34)mmol/L,(403±95)mmol/L和(595±190)mmol/L,各级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心衰控制前比较,心衰控制后尿酸浓度明显降低[(609±218)mmol/L比(414±147)mmol/L,P〈0.01];左室内径≥65mm者尿酸浓度明显高于〈65mm者[(572±183)mmol/L比(425±112)mmol/L,P〈0.01];人院时服与未服利尿剂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BUN〉7.5mmol/L与≤7.5mmol/L者尿酸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尿酸浓度升高,升高程度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而独立于服用利尿剂及肾功能不全;血清尿酸浓度是反映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注射液治疗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例5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0例)。扩张型心肌病病例系按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及国际心脏病学会(WHO/ISFC)定义选择入围。NYHA心功能达Ⅲ~Ⅳ级者入选,共58例,其中治疗组Ⅳ级18例,Ⅲ级10例,对照组Ⅳ级16例,Ⅲ级有14例。两组均予地高辛、速尿、安体舒通、卡托普利治疗,其中治疗组加用环磷腺苷注射液40 mg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10~15 d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8.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46.7%(P<0.05),且治疗组心脏左室射血分数改善(31.71%~43.29%)明显好于对照组(32.30%~37.43%),P<0.05。结论: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环磷腺苷注射液能进一步改善扩张型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的心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组织蛋白酶L在扩张型心肌病心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溶酶体组织蛋白酶L在扩张型心肌病(DCM)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DCM发病中的意义。方法终末期扩张型心肌病行心脏移植术的受体标本20例(心肌病组)及脑死亡3h内排除心脏疾患的心脏标本5例(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Westernblotting和实时定量RTPCR等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组织蛋白酶L基因转录及蛋白表达水平,并对组织蛋白酶LmRNA表达水平的动态变化与射血分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心肌病组心肌中组织蛋白酶L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DCM患者心肌组织蛋白酶LmRNA表达水平与射血分数呈显著负相关(r=-0.884,P<0.01)。结论组织蛋白酶L过度激活可能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窦性心律心衰患者PR间期昼夜变化规律及其意义,为A-V间期合理调整及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的优化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入选原发性DCM患者58例(DCM组),其中NY-HAⅡ级20例、Ⅲ级19例、Ⅳ19例;另选体检正常者20例(正常对照组),测量各组24h动态心电图指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CM组(NYHAⅡ级组)昼间PR间期[(142±40.33)ms比(163±48.9)ms]、夜间PR间期[(186±49.91)ms比(195±51.72)ms]均显著增加(P均<0.05),夜昼PR间期差值[(44±15.37)ms比(32±15.72)ms]明显减少(P<0.05);且随心功能的恶化,昼间PR间期、夜间PR间期更加延长,夜昼PR间期差值更加减少(P<0.05或<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窦性心律心衰患者昼间、夜间PR间期显著增加,夜昼PR间期差值明显减少,且随着心功能恶化更加显著,表明此时迷走神经损害更重,针对这一特点对NY-HAⅣ级患者优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可能会明显改善患者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检测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白细胞介素-6(IL-6)mRNA表达的基础上,探讨IL-6mRNA与心功能参数间的关系,为揭示IL-6参与心力衰竭发生发展提供依据.方法以Northern-blot法检测27例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缺血性心肌病12例,扩张性心肌病15例)不同部位心肌组织中IL-6mRNA表达水平,并以线性回归比较IL-6mRNA与移植前血流动力学和超声心动参数间的关系.结果所有患者心肌组织中均有Ⅱ-6mRNA表达,扩张性心肌病左心室IL-6mRNA表达水平高于缺血性心肌病(P=0.006).IL-6mRNA在左心室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负相关(r=-O.62,P<O.05),在左、右心房的表达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内径正相关(r=0.70,P<0.05;r=0.93,P<O.001),在右心室的表达水平与心排指数负相关(r=-O.49,P<0.05),在右心房的表达水平不但与肺血管阻力正相关(r=0.63,P<O.05),也与左心室收缩末内径正相关(r=0.82,P<0.001).结论晚期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中有IL-6mRNA表达,Ⅱ-6mmRNA水平与部分心功能参数相关,提示IL-6可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内分泌因子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室重构及心力衰竭的影响。方法:DCM患者120例,按心功能分级分为3组,心功能Ⅱ级组34例,心功能Ⅲ级组45例,心功能Ⅳ级组41例。另选取80例心功能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人院第2天均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细胞肿瘤坏死因-α(TNT-α)、白介素-6(IL-6)、细胞可溶性凋亡因子(sFas)。结果:DCM心功能Ⅱ~Ⅳ级患者与正常组对照,NE,AngⅡ、TNF-α、IL-6、sFas水平明显升高,且随着心功能恶化逐渐增强(P〈0.01)。DCM组中不同功能级别者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DCM患者其NE,AngⅡ、TNF-α、IL-6、sFas常过度表达,通过影响心肌收缩力,引起心肌肥大,诱导心肌凋亡、纤维化,加重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