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2006-10/2008-10对收住我院老年公寓住院的100例老年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并进行对照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经抗抑郁治疗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了解应用抗抑郁药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病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经HAMD量表及SDS量表筛选出伴抑郁症状的23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帕罗西汀组120例,给予抗抑郁药物帕罗西汀,20mg/d,对照组112例,4周后复作测评。结果:治疗4周后帕罗西汀组HAMD量表评分及SD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明显优于安慰剂组自然缓解率(P<0.01)。结论:抗抑郁药对脑卒中伴抑郁症状者的病情改善和预后均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2006年6月至2008年10月住院的急性脑卒中患者224例,根据有无行早期心理干预分为早期心理干预组(干预组)108例,常规治疗组(对照组)116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I)等临床指标。【结果】干预组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4.
失语症是指缺乏或丧失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听觉理解障碍,口语表达障碍,阅读书写障碍等等。语言是通过口语来表达和交流思想。它是人们进行思维和社会活动的重要手段。现代临床康复治疗中发现,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的抑郁情绪问题已经非常突出。脑卒中患者患病后由于失语症丧失了对语言的表达或理解能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使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产生抑郁情绪,加重了患者的预后,而且脑卒中后失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氟西汀(商品名百优解)治疗脑卒中后抑郁(PSD)的疗效。将76例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应用常规治疗和加用氟西汀治疗4周,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自评抑郁量表(SDS)进行疗效评定。氟西汀组HAMD,MMSE,SDS评分的减分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提示氟西汀治疗PSD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6.
米氮平与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保健  李琳  李武 《临床荟萃》2008,23(7):513-514
卒中后抑郁(post 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血管疾病的常见并发症,它不仅使脑血管病(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CVD)康复时问延长,而且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病死率,有学者对脑卒中患者进行了为期10年的随访,发现有53%的患者死于PSD,其病死率比无抑郁组高3~4倍[1].  相似文献   

7.
失语症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大多是由大脑特定的功能区域(即语言中枢)或与其联系的传导束受损所致。表现为患者能听到言语的声音和看见文字形象,但不能理解其所代表的意义;发音器官无障碍,但不能说话、书写。目前脑卒中发病率较高,直接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因此,康复训练恰当与否对患者的预后、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患者病灶部位与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病灶部位与预后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1995—12/1999—12在青岛市人民医院及解放军第四。一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9例,符合标准的151例(病例组),男89例,女62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7&;#177;7.05)岁。脑梗死109例,脑出血42例。同期选择年龄相当的健康人120例为正常对照组。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15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大脑半球前、后、左、右各部位病灶数及各病灶部位患者HAMD得分。结果:抑郁发生率为30.88%,轻、中、重度分别占25.17%。71.52%,3.31%。病例组HAMD总分21.58&;#177;4.59,正常组4.59&;#177;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8.58,P&;lt;0.01)。临床表现以中度抑郁状态为多见。病灶在左侧半球(19.35&;#177;4.39)和前半球(19.57&;#177;5.43)HAMD评分显著高于右侧半球(16.55&;#177;5.37)和后半球(17.53&;#177;4.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6,2.55,P&;lt;0.01~0.05),更易发生抑郁状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多发于左侧半球及前半球,提高对此症的认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9.
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联合卒中单元的脑卒中患者392例为卒中单元组(治疗组),神经内科常规病房的脑卒中患者389例为普通病房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神经功能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价(BD院内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道感染)发生率等临床指标。【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3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院内感染发生率(6.4%)明显低于对照组(17.7%)(P〈0.01)。【结论】脑卒中患者可以从联合卒中单元的病房管理模式中获益。  相似文献   

10.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氟西汀对其情感障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03/2002-07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氟西汀,并给予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营养神经细胞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其余治疗同治疗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61.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5.36.P&;lt;0.05)。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8.4,7.6,2.8,P&;lt;0.05);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增高(t=5.2,5.9、6.6,P&;lt;0.05)。结论: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对符合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depression,PSD)诊断的60例患者给予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氟西汀治疗,疗程为3个月。在治疗后1,2,3个月后分别用减分率判断疗效。结果治疗后第1个月痊愈7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32例,无效7例;第2个月痊愈23例,显著进步30例,进步5例,无效2例;第3个月痊愈46例,显著进步12例,进步1例,无效1例。治疗过程中胃肠道不适2例,失眠6例。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氟西汀对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非抑郁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除脑卒中后常规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指导外,治疗组加用氟西汀20mg/d,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30,60d用汉密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MESS,ADL评价患者的情绪和神经功能。结果:发现治疗组在30d时ADL改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在60d时MESSS和ADL的改善与对照组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在治疗前、治疗30,60d,HAMD、HAMA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氟西汀能够改善卒中后非抑郁患者的神经功能,其机制的确与抗抑郁作用无关,可能是氟西汀能提高突触间隙5-羟色胺(5-HT)的浓度,促进5-HT突触的传递作用,来改善神经运动功能,促进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科脑卒中患者127例,采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将其中出现不同程度抑郁症状的患者12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介入心理干预治疗6周.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HAMD,SDS测评.结果 治疗6周后,治疗组的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能使PSD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活动,从而能够提高其神经系统的调节能力,克服消极的情绪,使大脑皮质处于良好的兴奋状态,进而运动神经元能充分募集肌纤维,使得神经调节功能和肌力发挥达到最佳水平,促进运动功能的康复,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改善PSD患者的抑郁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脑卒中后抑郁发病率高,且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氟西汀对其情感障碍及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研究对象为1999-03/2002-07在同济医院神经内科和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口服氟西汀,并给予改善脑部血液供应、营养神经细胞及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心理治疗,其余治疗同治疗组。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指数量表评分,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0.9%,61.2%,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5.36,P<0.05)。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t=8.4,7.6,2.8,P<0.05);治疗后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日常活动能力.生活质量指数评分较对照组增高(t=5.2,5.9,6.6,P<0.05)。结论: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均有显著改善作用,可促进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实施心理干预,以探讨心理干预是否有益于脑卒中后抑郁的康复。方法应用医院焦虑抑郁(HAD)情绪测定表对125例脑卒中患者进行筛选,对其中有抑郁表现的58例应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分组对比测评。结果研究组经过心理干预后抑郁、焦虑以及恐怖症状改善明显。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治疗及康复。  相似文献   

16.
背景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较高,而对本病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病灶部位与预后关系.设计以诊断为依据的回顾性研究.地点和对象选择1995-12/1999-12在青岛市人民医院及解放军第四○一医院住院的脑卒中患者489例,符合标准的151例(病例组),男89例,女62例,年龄60~78岁,平均(67.27±7.05)岁.脑梗死109例,脑出血42例.同期选择年龄相当的健康人120例为正常对照组.方法回顾性分析脑卒中患者151例,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进行评定.主要观察指标大脑半球前、后、左、右各部位病灶数及各病灶部位患者HAMD得分.结果抑郁发生率为30.88%,轻、中、重度分别占25.17%,71.52%,3.31%.病例组HAMD总分21.58±4.59,正常组4.59±1.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38.58,P<0.01).临床表现以中度抑郁状态为多见.病灶在左侧半球(19.35±4.39)和前半球(19.57±5.43)HAMD评分显著高于右侧半球(16.55±5.37)和后半球(17.534.8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86,2.55,P<0.01~0.05),更易发生抑郁状态.结论脑卒中后抑郁多发于左侧半球及前半球,提高对此症的认识,对于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氟西汀对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状态、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8例2003-07/2004-03解放军空军总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患者意愿分成抗抑郁组43例,对照组45例。另选择同期住院的脑卒中后无抑郁者50例作为无抑郁组。全部病例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抗抑郁组加用氟西汀20mg口服,1次/d,共4周。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估抑郁、应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测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138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抗抑郁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②抗抑郁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与无抑郁组相似。③抗抑郁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与无抑郁组相似。结论氟西汀能显著改善急性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脑卒中亚急性期阶段内不同康复强度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人选急性脑卒中患者7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强化的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普通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为期6个月。所有患者在康复治疗前行简式h蚪.Meyer(FMA)动功能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MBI)评定,合并失语者另行西方失语成套测验(WAB),在治疗后第6个月末再次进行上述评分,比较两组患者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各项功能评分之间无差异[FMA为(29.35&;#177;22.67)比(30.26&;#177;19.19)分;NIHSS为(8.94&;#177;3.64)比(8.75&;#177;4.26)分;MBI为(23.82&;#177;13.84)比(25.47&;#177;15.57)分;WAB为(60.23&;#177;18.50)比(57.33&;#177;16.79)分,P&;gt;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均有明显的功能恢复,但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比较,FMA,NIHSS和MBI评分差异显著性意义[FMA为(85.84&;#177;19.68)比(71.59&;#177;25.21)分;NIHSS为(2.01&;#177;0.034)比(3.53&;#177;0.54)分;MBI为(88.24&;#177;17.95)比(74.42&;#177;24.70)分,P&;lt;0.051,WAB评分差异呈非常显著性意义(87.74&;#177;13.9比71.24&;#177;15.63,P&;lt;0.01)。结论:适当强化康复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在失语的改善方面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氟西汀治疗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抑郁状态、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03-08/2004-08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脑卒中患者66例,按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2组,治疗组34例,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氟西汀20mg,1次/d,连用4周。两组治疗前性别、年龄、抑郁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Barthel指数基本一致(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arthel指数对两组患者抑郁程度、神经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治疗后4周评估,2组66例患者均进和结果分析。治疗组治疗后汉密顿抑郁量表总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4.81±2.05,(11.2±3.8)分;20.42±1.82,(25.3±4.2)分;15.10±4.08,(16.3±2.5)分,P<0.01犦,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犤(60.1±12.1),(26.1±6.8),(51.6±11.2)分,P<0.01犦。结论: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促进神经功能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采用HAMD及ADL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与ADL指数均有改善(P〈0.01),并且联合社区心理护理更有效,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社区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