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85例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随机抽取90例无心脏疾病史的人群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其对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心动图敏感度为56.5%,特异度为71.1%,阳性似然比为0.65,阴性似然比0.37;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中共有74例受试者检查有赘生物,最大24mm× 19 mm,最小3 mm×3 mm;其中附着于主动脉瓣45例、二尖瓣27例、三尖瓣4例、肺动脉瓣4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3例、人工瓣2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比较高的诊断特异度,临床上可以早期对患者进行检查,为早期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年8月-2013年12月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血液动力学变化、超声声像图表现及血培养阳性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血培养阳性12例,占38.71%,检出革兰阴性杆菌6株占50.00%、革兰阳性球菌6株占50.00%;3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发现赘生物及菌落30例,其中超声心动图检出赘生物29例,占96.67%;误诊1例,误诊率为3.33%;检出赘生物分布包括右心赘生物4例占13.79%、左心赘生物23例占79.31%,同时累及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三尖瓣各1例,各占3.45%;检出赘生物29例患者中赘生物<10、11~15、16~20、>21mm,分别占55.17%、34.48%、6.90%、3.45%。结论感性性心内膜炎患者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具有较高的特异度,且能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临床特点和超声心动图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78例IE患者作超声心动图检查 ,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资料 ,发热 6 5例 (83 3 % )、脾肿大 41例 (5 2 6 % )、栓塞 15例 (19 2 % )。6 5例作血培养 ,16例培养阳性 ,占 2 4 6 % (16 /6 5 ) ;超声心动图检查 ,有基础心脏病者 6 6例 ,占 84 6 % (6 6 /78) ;发现赘生物 5 1例 ,占 6 5 4% (5 1/78) ,死亡 7例 ,占 9 0 % (7/78)。结论 :由于IE患者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培养阳性减少 ,给诊断带来困难 ,延误治疗。超声心动图对IE不仅可提供病因、病理诊断 ,而且能对其并发症及预后作出判断 ,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用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诊断的效果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2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试验,所有患者在住院后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并对试验过程中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急诊患者手术成功率较低,为83.33%,而根据患者的具体状况合理选择手术时间的成功率较高,为98.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部分患者体内赘生物的直径2~15mm,占88.10%,患者体内赘生物数量一般≤3个,占90.47%,≥3个的比例仅占9.52%;对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检查与手术结果进行比较,患者的瓣膜脱垂、瓣周漏、主动脉瓣,二尖瓣检测的阳性符合率均>90.00%,而对瓣膜穿孔检测的阳性符合率较低,为25.00%。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能够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心脏内赘生物进行定位,并能够确定赘生物的大小以及数目等,能够给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超声心动图对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08年5月-2012年2月收治的83例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对其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手术病理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3例患者中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出赘生物的有80例,阳性率为96.4%,其中检出赘生物位于二尖瓣的患者有21例占26.25%、三尖瓣15例占18.75%、主动脉瓣17例占21.25%、肺动脉瓣9例占11.25%、二尖瓣和主动脉瓣13例占16.25%、人工瓣5例占6.25%;超声心动图检出的赘生物<2mm的14例占17.50%、215mm的55例占68.85%、>15mm的11例占13.75%;超声心动图显示赘生物数量为1个的21例占26.25%、2个的45例占56.25%、≥3个的14例占17.50%;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快速显示出赘生物的位置、大小和数量,能较准确地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白松峰 《现代保健》2013,(13):97-98
目的:超声心动图对于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符合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断依据的患者共64例,入选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并且与手术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超声心电图能够准确诊断出感染性心内膜赘生物的赘生部位以及瓣膜损伤情况。与手术结果对比,两者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心动图能够较为准确地诊断出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吴建民 《医疗设备信息》2001,16(1):36-36,31
本文通过对经手术证实的7例青少年正常心脏感染性心内膜炎(IE)经胸超声心动图表现进行分析,发现青少年正常心脏IE赘生物的特异性高;位于瓣缘的赘生物易被识别,而位于腱索断端的较小赘生物易被漏判。对于青少年正常心脏突发瓣叶穿孔及/或支持结构断裂者应综合考虑,高度警惕IE引起的瓣膜损伤程度,客观地反映病理生理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行心脏各切面扫查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于医院就诊并接受超声检查诊断为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229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血培养检查,患者入院后两天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患者的心脏各切面进行常规扫查;观察分析患者的心脏结构、心脏功能和血流情况,了解患者心脏室壁及瓣膜的运动情况;观察患者心脏内的赘生物的数量和大小,赘生物所在的部位、活动情况,及瓣膜的返流情况。结果经超声心动图行心脏各切面扫查诊断为IE的229例患者中,超声检查阳性率为96.1%(220/229),高于血培养检查阳性率68.1%(156/229)(χ2=5.273,P=0.036);有176例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接受手术治疗患者的赘生物所在部位及大小与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一致的共176例,准确率为100.0%;220例患者在超声检查中发现了赘生物,赘生物部位以主动脉瓣121例占55.0%为主,其次为二尖瓣前叶或者后叶57例占25.9%;超声检查发现,大多数的赘生物都有很大的活动度,其一般会随着患者心脏的搏动而出现飘动的现象。结论通过使用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准确快速地发现赘生物,并能对其位置、大小做准确判断,对于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致病微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治方法及疗效,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心脏基础疾病、血培养病原学种类、药敏试验结果、超声心动图改变及治疗效果、预后等.结果 感染性心内膜炎主要的临床特征仍为发热与心脏听诊有杂音;79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中检出病原菌49株,其中酿脓链球菌19株占38.78%,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占36.73%;心脏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74例,占93.67%,高于血培养阳性率;右心感染13例,占17.58%;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好转及康复的55例占69.62%,需手术的18例占22.78%.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病原菌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心脏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有较高的检出率,右心感染比例有所上升,多学科合作能使疾病得到较好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的临床价值,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4月4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查,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手术后对病理产物进行病理诊断,比较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结果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度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与手术诊断进行比较,总符合率为95.65%,其中1例主动脉瓣+三尖瓣瓣根处有赘生物,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心室结节,另外1例瓣膜脱垂,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右冠瓣穿孔。结论超声心动图对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诊断准确率高,作为一种无创的诊断方法,对临床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高危人群具有较高的筛选价值,早确诊、早治疗,提高该类患者的治疗预后具有较高的价值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崔琳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549-4550,466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感染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及其他并发症中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有效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选取医院在2008年7月-2011年10月住院治疗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76例,所有入组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手术及病理检查,将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6例患者行急诊手术4例占5.26%,择期手术72例占94.74%,手术成功74例占97.37%,死亡2例占2.63%;76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赘生物35例,阳性率77.77%,赘生物<2mm有1例、2~15 mm有31例、>15 mm有3例;发现1个赘生物12例(其中4例为假阳性)、2个20例、≥3个3例;超声心动图检查受累瓣膜阳性率82.98%,其中二尖瓣受累26例、主动脉瓣受累23例、二尖瓣及主动脉同时受累9例、其他瓣膜受累3例,瓣周漏及脓肿各2例,瓣膜脱垂11例(其中2例为假阳性),瓣膜穿孔2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心脏赘生物进行准确定位,并能确定其大小、形态、数目及伴随的心脏情况,还能提供感染性心内膜炎有无心脏基础病变、并发症及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等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临床提供详实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患者临床特点变化,为临床提供合理的监护经验。方法选择2009-2013年治疗的167例IE患者,将2009-2010年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1-2013年治疗的8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临床表现、病原体分布、超声心电图、基础心脏病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无器质性心脏病对照组患者分别占20.35%、13.92%,观察组分别占9.09%、39.7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最常见,占37.50,其次为贫血占12.50%,对照组发热、贫血患者分别占15.19%、16.46%;两组患者病原体分布均以链球菌属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分别占32.91%、52.27%及18.99%、20.45%;4年超声心动图赘生物检出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IE患者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基础心脏病为非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及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致病菌为链球菌属,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上对基础心脏病患者应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对患者采取有效的监护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资料,常规血培养,采用K-B纸片法进行药敏试验,行瓣膜修复术。结果血培养阳性28例,阳性率为43.8%,主要为链球菌,占60.7%,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各占14.3%;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非常高,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2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6个月,平均(19.6±7.3)个月,死亡率为7.1%;NYHA分级由术前的(2.7±0.6)级恢复至(1.5±0.8)级。结论瓣膜修复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对于维持心脏结构整体性和术后心功能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择期手术患者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左卡尼汀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为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78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根据数字随机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40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感染控制、血清中相关炎症介质变化以及超声赘生物和病死率。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14例,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为76.3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中炎性介质CRP和IL-6水平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病死率2.50%和住院时间(11.3±2.7)d,均低于对照组7.89%和(16.8±3.2)d,且超声检查赘生物缩小率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2.11%,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在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显著提高疗效,且降低了血清中炎性介质水平,减少病死率,值得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阴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血培养阴性临床表现和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以寻找最佳的治疗方法,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37例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并对其中的31例患者进行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临床表现中发热占83.78%、心功能不全占78.38%、心脏杂音占81.08%、皮肤黏膜出血占40.54%;实验室检查中抗核抗体阳性率为35.13%,心电图主要表现为心室肥大占75.68%,而超声心动图表现为瓣膜赘生物占97.30%,瓣膜穿孔占56.76%;治疗后无死亡病例,赘生物病理证实为炎性细胞聚集,血栓形成,治疗前心功能Ⅰ级占13.51%、Ⅳ级占24.32%,治疗后Ⅰ级占75.68%、Ⅳ级为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培养阴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临床症状不明显,外科手术治疗后临床效果尚可。  相似文献   

16.
The complications of 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 are frequent and severe. Our objectives wer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araclinical, and prognostic features of IE vascular complications observed in two cardiology units, in Dakar.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心内膜炎1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2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2例IE患者易患因素按比率依次为先天性心脏病(35.17%),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24.73%),风湿性心脏病(13.19%)等;最常见症状为发热(97.25%)和贫血(88.46%);2次血培养培养出同一病原菌中,最常见细菌为血液链球菌(11.76%),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1.03%);经胸超声心动图对心内膜赘生物的检出率为95.05%。119例经外科手术治疗者中,2例(1.68%)死亡;63例经内科治疗者中,6例(9.52%)死亡,原因主要为脑栓塞及急性心衰。结论近年来IE的易患因素与以往不同的是先天性心脏病比率增高,而风湿性心脏病比率下降;病原菌以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为主,但呈多样化、复杂化特点;血培养的阳性率亟待提高;及时手术治疗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及超声心动图(UCG)特点。 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28例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其临床病例资料,总结儿童IE的临床及UCG特点。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2013年修订的《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并且与所有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临床特点:28例IE患儿中,85.7%(24/28)存在发热症状;血培养阳性率为64.3%(18/28),其中最常见病原体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血培养阳性结果的33.3%(6/18)。②UCG特点:71.4%(20/28) IE患儿存在先天性心脏病。25例(89.3%,25/28) IE患儿存在心内赘生物,其中2例为多部位受累,其余23例均为单一部位受累。心内赘生物以二尖瓣受累最常见,占检出心内赘生物患儿的40.0%(10/25),二尖瓣前叶及后叶受累各占20.0%(5/25);其次为肺动脉壁近动脉导管开口处及主动脉瓣受累各占16.0%(4/25)。心脏以左房左室增大所占比例最高,为35.7%(10/28)。85.7%(24/28) IE患儿的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此外,还可出现瓣膜穿孔、反流等。 结论儿童IE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并且多变,增加了该病的诊断难度。增强对本病的认知,充分掌握其UCG特征,对快速、准确诊断及早期治疗该病,达到改善IE患儿预后的目的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以制定干预对策,提高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与死亡的相关因素通过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04例住院患者中死亡25例,病死率24.0%;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发热、肝脏肿大、脾脏肿大、血尿素氮、谷丙转氨酶、营养、心功能为影响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脾肿大在诸多指标中影响最大(OR=18.7),其余依次为肝肿大(OR=14.5)、心功能分级(OR=5.0)、营养不良(OR=4.1)、发热(OR=2.9)、血尿素氮高(0R=2.2)、性别(OR=2.0)、谷丙转氨酶(OR=1.8).结论 老年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早期死亡率高,且与多种因素关系密切,临床应注意针对性制定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