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 毫秒
1.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TLR2)/MyD88信号系统在大鼠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取14只SD大鼠为供体,28只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28个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建模后分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14只(6只用于术后观察排斥情况),同种异体角膜移植TLR2单克隆抗体组14只(6只用于术后观察排斥情况).另选16只Wistar大鼠,分为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8只,正常对照组8只.3个手术组大鼠分别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TLR2单克隆抗体组给予0.5 g·L-1TLR2单克隆抗体,分别于术后0d、2d、4d、6d、8d分5次经球结膜下注射给药.正常对照组、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及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给等量生理盐水.术后每天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并用排斥反应指数评分.第9天取材,行H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各手术组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和新生血管生长,以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最为明显.HE染色结果显示在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基质层出现水肿、大量炎症细胞浸润和新生血管,而在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和TLR2单克隆抗体组中炎症反应较轻.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TLR2和MyD88分子在正常对照组、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及TLR2单克隆抗体组的角膜上皮中均有微量表达,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上皮、基质细胞中TLR2和MyD88分子的表达明显增多,尤以基质层明显.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角膜组织TLR2 mRNA、MyD88 mRNA的表达较同种自体角膜移植组(P =0.000、0.004)和正常对照组(P=0.000、0.000)显著增加,两者的表达亦较TLR2单克隆抗体组显著增加(P =0.000、0.003).结论 TLR2单克隆抗体抑制TLR2及其下游信号分子MyD88的表达;TLR2/MyD88信号系统参与了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影响了角膜植片的转归.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Toll样受体2(Toll like receptor 2,TLR2)是否通过调节辅助性T细胞(T helper cells,Th)极化影响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方法 取30只C57BL/6小鼠和30只TLR2基因敲除小鼠为受体,BALB/c小鼠为供体,在受体小鼠右眼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分别为野生组和基因敲除组;取19只C57BL/6小鼠右眼行自体角膜移植术,为自体组.术后每周两次裂隙灯下观察植片水肿程度和透明度,参照Sonoda评分标准对排斥指数(reject index,RI)进行评分;术后14 d收集角膜.分别取9只C57BL/6小鼠和TLR2基因敲除小鼠作为野生对照组和基因敲除对照组,行常规HE染色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术后随时间变化各手术组植片水肿和混浊程度不一,以野生组最为严重.角膜RI评分显示术后7d、14 d、21 d,基因敲除组(0.80 ±0.83、0.90±0.55、1.35±0.99)低于野生组(1.55 ±0.94、2.25 ±0.97、2.55±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0、0.000).HE染色显示,野生组角膜基质层出现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而基因敲除组和自体组炎症反应较轻.PCR检测显示,基因敲除组角膜Th1和Th17细胞因子(IFN-γ和IL-17)mRNA表达(1.94±0.34、2.62±0.30)比野生组(4.27±0.37、3.99±0.40)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1);Th2细胞因子(IL-4)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敲除TLR2可能通过抑制Th向Th1和Th17极化,降低角膜移植排斥率. 相似文献
3.
CD4和CD8基因敲除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探讨CD4和CD8基因敲除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发生的机制。方法 CD4、CD8基因敲除小鼠及C57BL/6小鼠各20只,分成3组,右眼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供体为BALB/c小鼠,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评价角膜移植片情况,并详细记录免疫排斥的发生时间,在术后1、2、4周各取2只鼠术眼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眼前段CD+4 、CD+8 T细胞的变化。在术后2周, 3组小鼠各选其中10只接受皮肤移植,供体为BALB/c小鼠,监测皮肤移植后皮肤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和在皮肤发生排斥反应时角膜移植片的情况。结果 3组小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发生时间明显不同,CD4基因敲除鼠角膜移植片保持透明,至少观察了90d未见免疫排斥反应发生;CD8基因敲除小鼠在(28±3)d时发生免疫排斥反应;C57BL/6小鼠发生免疫排斥反应的时间为(14±2)d(F=2034, P<0. 01)。移植皮肤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时间为:CD4基因敲除鼠(14±2)d,CD8基因敲除鼠(12±1)d,C57BL/6小鼠(10±1)d(F=42. 54, P<0. 01)。结论 小鼠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可能是以T淋巴细胞,主要为CD+4 T细胞介导的免疫排斥反应,CD+8 T细胞参与了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自体TGFβ2-DC对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调节作用.方法:PBS或已摄取供体抗原的自体TGFβ2-DC经小鼠尾静脉注射7d后,建立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模型,临床观察两组植片混浊程度等情况,比较植片存活时间.结果:TGFβ2-DC注射后,植片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时间延迟,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BS组及TGFβ2-DC尾静脉组植片的存活时间分别为17.8±3.01d和37.6±1.65d(P<0.01).结论:摄取供体抗原的不成熟自体DC可以诱导受体获得供体抗原的特异性免疫耐受,使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免疫排斥反应延迟,植片存活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角膜移植免疫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CD4+T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下,表达不同的转录因子,分化成为功能及表型不同的Th1,Th2,Th17细胞和CD4+CD25+Tr.CD4+T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角膜移植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对角膜移植大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影响。方法将12只Wistar大鼠双眼角膜作为供体角膜植片,24只Lewis大鼠右眼作为受体植床制作大鼠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24只Lewis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12只。治疗组造模后尾静脉注射MSC(5×106mL-1)1mL,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的PBS。术后4d开始裂隙灯观察。术后10d处死大鼠,应用RT-PCR检测脾脏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中CD4+ CD25+ Foxp3+ Treg占CD4+ T细胞的比例。结果术后10d治疗组临床评分为(4.00±0.6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7±1.37)分(P<0.05)。治疗组大鼠脾脏中CD4+ CD25+ Foxp3+ Treg的比例为(6.25±0.35)%,较对照组(5.45±0.38)%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脾脏单个核细胞Foxp3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5.65±0.45,与对照组的2.13±0.74相比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可能通过上调CD4+ CD25+ Foxp3+ Treg参与诱导前房相关免疫偏离,有效预防并治疗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7.
TLRs在大鼠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动态检测大鼠角膜组织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研究TLR2、TLR3、TLR4在穿透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采用SPF级雌性SD大鼠108只为受体,SPF级Wistar大鼠36只为供体,另取SPF级雌性SD大鼠6只12只眼为正常对照组。受体大鼠分为3组:自体角膜移植组(A)、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B)和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组(C),A、B、C组各36只大鼠接受穿透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下观察角膜透明度、新生血管情况并采用排斥反应指数(RI)进行评分。分别于术后第5、7、9天获取角膜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PCR)检测,动态观察角膜组织中TLR2、TLR3、TLR4mRNA的表达。结果术后随时间变化,A、B、C组大鼠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新生血管生长。B组大鼠角膜RI平均在术后7d符合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学检查证实。A组和C组大鼠角膜的RI计分未达到排斥反应诊断标准。正常大鼠角膜可见TLR2、TLR3、TLR4mRNA表达;术后9dB组大鼠角膜TLR2mRNA的表达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R3mRNA和TLR4mRNA在B组各时间点间表达的差异倍数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30;P=0.32),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LR2可能作为天然免疫识别受体识别移植抗原,参与角膜移植术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8.
宫玉波黄一飞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4):297-299
角膜移植免疫是由多种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参与的复杂的免疫反应过程.CD4^+T细胞在不同的细胞因子诱导下,表达不同的转录因子,分化成为功能及表型不同的Th1,Th2,Th17细胞和CD4^+CD25^+Tr.CD4^+T细胞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调节机体免疫反应,在角膜移植免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adeno-associated virus mediate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rAAV-TGF-β1)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作用及对植片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构建rAAV-TGF-β1真核表达质粒栽体.碱烧伤的方法建立角膜新生血管化动物模型,52只角膜新生血管化的SD大鼠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分为2组,实验组(26只)Wistar大鼠角膜植片浸泡在含rAAV-TGF-β1(10 × 1012v.g.·L-1)的DMEM/F12培养液中,37℃孵育30 min,移植到SD大鼠角膜植床上;对照组(26只)Wistar大鼠角膜植片浸泡在DMEM/F12培养液中,37℃孵育30 min,移植到SD大鼠角膜植床上.术后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植片排斥情况,比较2组角膜植片的平均存活时间和各时间点排斥反应指数.术后9 d、14 d角膜植片行超微结构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角膜组织中IFN-γ、TGF-β1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角膜植片平均存活时间为(10.75±1.91)d,实验组为(22.85±3.48)d,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术后各时间点角膜植片排斥反应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9 d、14 d角膜植片超微结构检查显示,实验组角膜植片基质层成纤维细胞凋亡与坏死明显减轻;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实验组植片内IFN-γ表达低于对照组,TGF-β1表达高于时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 rAAV-TGF-β1能显著延长角膜植片存活时间,抑制大鼠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改变植片的超微结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HLA-A/B、DR抗原的基因配型对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的影响。设计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穿透性角膜移植角膜供受体材料150对。方法 回顾角膜供受体的基本信息、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情况、可能引起排斥反应的高危因素。对供体角膜环和受体病变组织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法进行HLA-A/B、DR抗原的基因检测及配型。根据供体与受体HLA配型是否一致分为配型符合组及配型不符合组。采用χ2检验对组间排斥反应率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基因配型及其他相关危险因素对发生排斥反应的发生风险。主要指标不同HLA抗原基因配型的排斥反应发生率;发生排斥反应的OR值。结果 150对角膜组织中HLA-A/B配型符合组64例,3例(4.69%)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配型不符合组86例中23例(33.72%)发生排斥反应(χ2=18.430,P<0.001)。HLA-DR配型符合组34例,9例(25.71%)发生免疫排斥反应,配型不符合组115例,23例(20%)发生免疫排斥反应(χ2=0....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THD)对鸵鸟-兔异种角膜板层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新西兰白兔眼作为受体,新鲜的鸵鸟角膜为供体,将其分为4组,每组8只:A组(兔移兔对照组)、B组(鸵鸟移兔非处理组)、C组(鸵鸟移兔组,THD每日200mg/kg灌服,早晚各1次,持续4周)、D组(鸵鸟移兔组,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每日1次,持续4周)。于术后2、3、4周各组取角膜植片做病理组织学检查。分别于术前、术后1、2、3、4周各组取相同兔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动态变化。结果C组T淋巴细胞亚群CD4 /CD8 的比例在术后1周增高,之后随时间推移逐渐减低,而其余各组随时间推移逐渐增高。C组植片一直保持透明,无新生血管生长,仅见个别炎细胞。其余各组炎症均比C组重。结论THD能抑制异种角膜板层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延长异种移植物的存活。但有轻微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3在大鼠角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同种异体大鼠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随机分为4组,取Wistar鼠4只(8眼)为正常对照组(A组),另取24只Wistar鼠作为自体角膜移植组(B组),最后取24只SD鼠和48只Wistar鼠行SD-Wistar鼠之间同种异体角膜移植(C组、D组),术后D组每日滴典必殊眼液(每日2次),共2周.参照Larkin法对各组角膜植片进行临床评估;分别于术后第5天、第14天取材,行实时荧光定量PCR、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各组角膜组织内IL-3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C组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为(10.13±0.44)d,D组为(18.00±0.66)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IL-33 mRNA在A组和B组角膜组织中均有表达,C组角膜组织中IL-33 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在D组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IL-33可能参与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3.
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CD28分子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T细胞及亚群CD2 8分子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于术前1d、术后第1、2、3、4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 5例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中CD2 8分子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角膜高血管化植床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细胞CD2 8分子表达比角膜无血管化植床组患者明显增高,也比术前明显增高(P <0 .0 1) ;6例发生排斥反应的患者均出于高血管化植床组;术后早期外周血T细胞中以CD4 + 细胞为主。结论 外周血T细胞CD2 8分子表达与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关系密切,检测角膜移植患者外周血中的CD2 8分子表达可更早监测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通过阻断新生血管化角膜兔模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共刺激信号配体和受体的结合,探讨联合阻断共刺激信号对兔高风险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缝线法制作新生血管化角膜兔动物模型,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组:对照组、MR1组、抗B7-1组、联合处理组,每组12只。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排斥反应排斥情况,并记录各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制作植片生存曲线,比较其差异;术后4周或免疫排斥反应发生时各组随机选取5只兔模型摘取术眼角膜,对植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角膜组织结构改变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在角膜植片中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MR1组、抗B7-1组和联合处理组角膜植片均获得了较长的存活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分别与MR1组和抗B7-1组比较,生存时间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R1组和抗B7-1组角膜植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处理组兔角膜植片炎性细胞浸润较其他三组明显减少,TNF-α表达平均光密度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R1组与抗B7-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CD40L和抗B7-1单克隆抗体阻断共刺激通路受体和配体的结合,比单独应用其中一种抗体能更有效地降低新生血管化角膜兔模型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植片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延长植片的生存时间,提高植片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纤维介素蛋白2(fibrinogen-likeprotein2,FGL-2)在大鼠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糖皮质激素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正常对照组大鼠未行任何手术,自体角膜移植组、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及糖皮质激素组均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术眼角膜炎性反应情况,按照Larkin的标准进行排斥反应评分,计算排斥反应指数,并在术后9d和14d分别取眼球制备角膜组织切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角膜组织的炎性反应和FGL-2在角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FGL-2mRNA在大鼠角膜植片中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术后9d内各组角膜植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混浊及新生血管生长。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大鼠平均在角膜移植术后9.8d发生排斥反应并获病理学支持;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大鼠术后排斥反应计分均未达到诊断标准。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炎性细胞明显多于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术后3组手术干预组角膜FGL-2mRNA的表达均增加,在术后9d和14d时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组均较自体角膜移植组和糖皮质激素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FGL-2可能参与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糖皮质激素可能通过降低其表达发挥抗排斥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RelA基因修饰供体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在大鼠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 以SD大鼠为供体,Wistar大鼠为受体,建立大鼠穿透性同种异体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将60只受体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分别为对照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PBS 1 mL)、m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mDC 1 mL,共5×106个细胞)、im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imDC 1 mL,共5×106个细胞)及RelA-DC组(造模前7d尾静脉注射RelA修饰的DC 1 mL,共5×106个细胞).术后每天观察角膜植片免疫排斥反应情况并记录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术后14 d每组随机处死5只受体大鼠取其角膜作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 RelA-DC组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6.2±2.3)d,较对照组(11.4±1.3)d、mDC组(9.3±1.3)d及imDC组(19.4±2.6)d均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DC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mDC组(均为P<O.05);与mDC组比较,对照组植片的存活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植片组织病理学(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mDC组角膜植片明显增厚、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新生血管;imDC组角膜植片呈不同程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轻度紊乱,可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RelA-DC组角膜植片轻度水肿,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较规则,几乎没有单核细胞浸润.结论 静脉输注RelA基因修饰的DC能抑制大鼠角膜移植术后免疫排斥反应的发生,明显延长角膜植片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对大鼠高危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设计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 Lewis大鼠50只为受体,F344大鼠25只为供体。方法 50只Lewis大鼠右眼采用缝线法诱导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第7天新生血管到达角膜中周部时,全部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因术后滴眼液不同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A到E组,每组10只大鼠),A组为对照组,给予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的基质点药,B组为普通环孢素A滴眼液组,C组、D组、E组分别为0.5%、1%、2%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组。术后各组滴用相应的滴眼液,每日3次。拍摄大鼠角膜照片每日1次至14天,以后每2日拍摄角膜照片1次至28天。以角膜植片水肿、混浊、新生血管评分之和为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记录角膜存活时间(从角膜移植开始到RI=6的时间),术后第14天每组取2只大鼠眼球,以光镜进行角膜病理学观察。主要指标 角膜植片存活时间、角膜排斥反应指数(RI),角膜的病理学改变。结果 A到E组角膜存活时间分别为(7.20±2.93)天、(10.89±3.62)天、(10.50±3.40)天、(11.13±3.94)天和(12.80±4.07)天,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0,P=0.022)。B、C、D、E组与A组相比,角膜存活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47、0.027、0.001)。B组与C、D、E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815、0.853、0.255),C组与D、E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16、0.161),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3)。A到E组RI分别为7.80±1.48、5.67±1.80、6.10±1.66、5.25±1.75和4.80±1.2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202,P=0.002)。B、C、D、E组与A组相比,RI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21、0.002、0.000)。B组与C、D、E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55、0.592、0.241)。C组与D、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5、0.074)。D组与E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A组角膜植片明显水肿、增厚,基质层可见大量细胞浸润,细胞排列紊乱。B~E组角膜基质层浸润程度较A组明显减轻。结论 普通环孢素滴眼液组及高、中、低浓度的环孢素A纳米粒滴眼液均能有效地抑制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眼科,2012, 21: 116-120)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