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背景 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已广泛用于屈光不正的矫正,但是关于SMILE对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尤其对不同程度近视及散光矫正后的早期临床效果评估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和比较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早期稳定性及术眼角膜恢复特点.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5-12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SMILE手术的近视患者108例195眼.根据临床近视分类标准将患眼分为低度近视组(≤-3.00 D)、中度近视组(>-3.00 ~-6.00 D)和高度近视组(>-6.00 D),其中低度近视组39例57眼,中度近视组38例76眼,高度近视组31例62眼,所有术眼均接受SMILE手术,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行裸眼视力(UCVA) (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屈光度、眼压、眼前节和角膜地形图检查,比较各组间术眼的有效性指数、安全性指数、等效球镜度(SE)、可预测性和稳定性. 结果 术后3个月时,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UCVA(LogMAR) <0.1者分别占100%、97.1%和92.8%;所有术眼术后BCVA均达到术前BCVA;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残余SE分别为(-0.07±0.16)、(-0.05±0.20)和(-0.08±0.27)D;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的残余SE在±0.5D间者分别占100%、98.7%和93.6%,所有术眼残余SE均在±1.0D内.低、中、高度近视组术眼实际矫正SE均随着术前预计矫正SE的增加而增加(r=0.942、0.959、0.957,均P<0.001). 结论 SMILE矫正低、中及高度近视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早期稳定性.低度近视眼术后1周以内角膜创伤恢复时间较中度、高度近视眼略慢;少数高度近视眼在SMILE术后3个月表现出轻度屈光度回退,而中度近视眼SMILE矫正的安全性更好.  相似文献   

2.
SMILE手术矫正近视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SMILE矫正近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等。方法前瞻性研究。符合屈光手术常规适应证的94例(170眼)近视患者人选,行常规SMILE手术。患者年龄为18~44岁,平均(26.8±4.7)岁,术前等效球镜度(SE)-3.25~9.13D,平均(-6.20±1.37)D,散光0.00—3.25D,中位数-0.75(0.75)D,角膜厚度484~600μm,平均(554.7±27.5)μm。常规检查包括UCVA、BCVA、屈光度、眼压及角膜地形图、像差、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等。术后随访6—24个月。采用配对t检验、线性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病例手术顺利。术后2年UCVA≥1.0、〉10.8的眼数分别为97%、100%。100%的术眼BCVA达到或高于术前BCVA,35%BCVA提高1行,10%BCVA提高2行。术后SE为(-0.01±0.45)D.87%术眼SE在±0.50D以内,100%术眼SE在±1.00D以内。术后总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方根值与术前比较均增加(拉-6.861、-2.078、-5.672,P〈0.05),分别增加(0.15±0.12)μm、(0.04±0.11)μm、(0.14±0.14)μm。结论SMILE矫正近视临床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安全性、可预测性及稳定性:术后高阶像差、球差、彗差均增加,球差增加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低、中、高度近视术后1 年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4 年12 月至2015 年9 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总医院眼科行SMILE并完成1 年随访的近视患者86 例(141 眼)病历资料,按照术前等效球镜度(SE)分为3 组:低度近视组:-0.50 D相似文献   

4.
背景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PC-ICL)植入术及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散光人工晶状体(PPC-TICL)植入术是矫正高度近视及近视合并散光的主要方法,但术后常残留低度近视,需进一步行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矫治残留近视,这种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值得关注. 目的 观察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及近视散光后LASEK治疗残留近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分析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7月至2015年3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等效球镜度≥-20.00 D的超高度近视且接受PPC-ICL植入术或PPC-TICL植入术后6个月仍残留近视者9例14眼,其中行PPC-ICL植入术者4例8眼,行PPC-TICL植入术者5例6眼,术眼最佳矫正视力(BCVA)可提高2行以上.对术眼进行角膜厚度、角膜地形图、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眼压和眼底检查,排除禁忌证后行LASEK,术后随访12个月,比较LASEK手术前后裸眼视力(UCVA)、BCVA、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拱高、晶状体、眼压变化,评价PPC-ICL或PPC-TICL植入矫正超高度近视后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所有术眼手术顺利,术后术眼眼前节无明显炎症反应和严重并发症.术前、PP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UCVA、BCVA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1.360、1.778,均P<0.05),LASEK术后术眼UCVA均高于术前BCVA.术前、PPC-ICL植入术后6个月和LASEK术后12个月术眼屈光度分别为(-22.27±4.29)、(-3.75±2.25)和(-0.42±0.63)D,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370,P<0.05),LASEK术后术眼屈光度明显低于术前、PPC-ICL植入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前、PPC-ICL术后6个月及LASEK植入术后12个月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63、1.055,均P>0.05).LASEK术后12个月和PPC-ICL术后6个月拱高分别为(0.69±0.26) mm和(0.71±0.2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92,P>0.05). 结论 PPC-ICL或PPC-TICL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常残留一定程度的近视度,进一步用LASEK矫正残留近视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背景 小切口角膜微透镜取出术(SMILE)术中无准分子激光虹膜跟踪技术,故矫正散光的效果存在争议,了解其矫正近视散光的效果将对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目的 探讨SMILE与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的临床效果.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7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分别接受SMILE的患者51例95眼及同期接受FS-LASIK的低中度近视散光患者40例69眼,SMILE组与FS-LASIK组间术前球镜度、柱镜度和等效球镜度(S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于术前及术后1d、1周、1个月、3个月均检查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进行显然验光、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压测量及角膜地形图测量.利用矢量分析法计算2种手术方式术前及术后残余散光的分布情况,并选取矫正指数(CI)、成功指数(IOS)、误差角(AofE)和变平指数(FI)等指标评价散光的矫正效果,以安全性指数、有效性指数作为评价视力恢复程度的指标,对2个组间疗效指标的差异进行比较,对术前Kappa角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SMILE组术后球镜度、柱镜度和SE分别为(0.003±0.106)、(-0.063±0.126)和(-0.029±0.101)D,FS-LASIK组分别为(0.112±0.212)、(-0.091±0.142)和(0.067±0.198)D,SMILE组术后球镜度和SE均明显低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328、-3.197,均P<0.05).矢量计算结果显示,SMILE组术后以顺规散光为主,而FS-LASIK组术后则以斜轴散光为主,SMILE组术后CI和FI均明显低于FS-LASIK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051、-3.126,均P<0.05),SMILE组术后CI略低于1,而FS-LASIK组术后CI略高于1.SMILE组IOS和AofE小于FS-LASIK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557,P=0.119;Z=-1.923,P=0.054).2个组中术眼术后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MILE组安全性指数和有效性指数与术前Kappa角的偏移量均呈负相关(r=-0.258、-0.257,均P<0.05). 结论 SMILE和FS-LASIK均能有效矫正低中度近视散光,术后均能达到预期视力.SMILE手术切口的愈合反应轻于FS-LASIK,故术后残余散光轴向偏差小.SMILE术后散光呈欠矫趋势,术者可根据经验适当增加散光矫正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分析阿玛仕1050RS自旋补偿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S-LASIK)与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矫正近视散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9月在我院行近视屈光手术的患者113 例(20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FS-LASIK组56例(103眼,行自旋补偿FS-LASIK)和SMILE组 57例(100眼,行SMILE)。根据术前散光度将两组患者进一步分为低度散光组(散光度<-2.0 D)和高度散光组(散光度≥-2.0 D)。低度散光组:FS-LASIK组患者38例(70眼),SMILE组患者40例(70眼);高度散光组:FS-LASIK组患者18例(33眼),SMILE组患者17例(30眼)。分别于术前和术后6个月常规检查患者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球镜度、柱镜度并记录与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构成、球镜度、柱镜度、BCVA、角膜厚度及角膜曲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低度散光组:术后SMILE组和FS-LASIK组患者UCVA达到或超过0.8的患眼比例均为100.0%;UCVA达到或超过1.0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90.0%,FS-LASIK组为93.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高度散光组:术后患者UCVA达到或超过0.8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83.3%,FS-LASIK组为8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CVA达到或超过1.0的患眼比例,SMILE组为80.0%,FS-LASIK组为8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度散光组: 术后SMILE组患眼柱镜度为(-0.39±0.22)D,FS-LASIK组为(-0.32±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9,P=0.147);高度散光组:术后SMILE组患眼柱镜度为(-0.65±0.33)D,FS-LASIK组为(-0.42±0.28)D,SMILE组高于FS-LASI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3,P=0.014)。进一步比较柱镜度矫正的可预测性:低度散光组中FS-LASIK组患眼实际矫正柱镜度与预期矫正柱镜度差值为(-0.14±0.12)D,SMILE组为(-0.18±0.16)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00,P=0.472);高度散光组中FS-LASIK组患眼实际矫正柱镜度与预期矫正柱镜度差值[(-0.31±0.17)D]低于SMILE组[(-0.46±0.24)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7,P=0.020)。结论 阿玛仕1050RS自旋补偿FS-LASIK对于近视散光的矫正效果优于SMILE。≥-2.0 D的高度散光患者选择自旋补偿的FS-LASIK矫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治疗近视及散光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临床对照研究.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547例1 080眼,按患者选择的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SMILE)组285例560眼,飞秒激光辅助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femtosecond laser assiste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FS-LASIK)组262例520眼.术后随访12mo,分别于术后第1d,1wk,1、6、12mo复查,检查裸眼及矫正视力、屈光度、裂隙灯及角膜地形图,并测量偏中心切削值.结果:术后第1d,1wk,1、6、12mo,SMILE组的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以LogMAR视力表示)分别为0.029±0.13、0.001±0.11、-0.019±0.11、-0.020±0.08、-0.011±0.10;FS-LASIK组分别为-0.017±0.08、-0.019±0.09、-0.031±0.10、-0.024±0.09、-0.002±0.12;术后1d和1wk,SMILE组视力低于FS-LASIK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12mo,SMILE组的等效球镜(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别为-0.03±0.29、-0.04±0.28、-0.06±0.32D;FS-LASIK组分别为0.02±0.20、-0.01±0.29、-0.08±0.33D,两组比较术后1mo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时间点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SMILE组测量的偏中心切削值为0.21±0.11mm,FS-LASIK组为0.20±0.08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MILE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有良好的有效性、可预测性、稳定性和安全性,但与FS-LASIK比较,术后早期视力恢复慢.  相似文献   

8.
背景 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已越来越多地用于近视的矫治,其手术的安全性、可预测性也受到关注. 目的 分析和比较SMILE与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S-LASIK)对中央角膜组织切削深度的可预测性. 方法 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5月在北京同仁医院拟行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135例270眼,根据患者的选择分为SMILE组69例138眼和FS-LASIK组66例132眼,组间患者人口基线特征匹配,分别接受SMILE和FS-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周采用RTVue FD-OCT测量术眼中央角膜厚度值,观察指标包括术中角膜实际切削深度、切削误差和术眼术后屈光度变化,术前与术后1周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值为实际切削深度,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间的偏差值为切削误差,比较2个组间各项测量指标的差异,探讨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值之间的关系. 结果 SMILE组和FS-LASIK组术眼术后球镜度、柱镜度及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26、-1.405、-1.420,均P>0.05).SMILE组患者术后角膜实际切削深度为(76.96±15.27) μm,低于预测切削深度的(96.76±16.52) 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016,P<0.01);FS-LASIK组术眼实际切削深度与预测切削深度分别为(77.92±18.69) μm和(77.42±15.60) μ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04,P=0.547).SMILE组术后切削误差量平均为(20.55-±8.51) μm,大于FS-LASIK的(7.17±5.97) μm,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950,P<0.01).2个组术眼角膜预测切削深度与实际切削深度值间均呈线性正相关(r=0.799、0.867,均P<0.01),SMILE组与FS-LASIK组术眼实际切削深度均随着预测切削深度的增加而增加,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3.892+0.749X和Y=3.443+0.957X. 结论 SMILE术中实际切削深度低于预测切削深度,而FS-LASIK术中2者无明显差异,FS-LASIK可预测性好于SMILE.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手动旋转补偿法在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中矫正近视散光的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眼科行SMILE矫正近视散光且术中行手动旋转补偿的患者67例104眼,根据柱镜度数分为低度散光组(-0.75~-1.25 D)64眼和中度散光组(-1.50~-3.00 D)40眼。观察患者术后3个月的显然验光结果,评估SMILE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并运用Alpins散光矢量分析法对两组患者散光矢量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术眼术前球镜度数为(-4.87±1.73) D,柱镜度数为(-1.34±0.43) D,等效球镜度数为(-5.50±1.69)D。术后3个月时,所有术眼裸眼远视力均达到20/32及以上,96眼(92.31%)达到20/20及以上。术后3个月时,74眼(71.15%)最佳矫正视力与术前相同,24眼(23.08%)较术前提高1行,3眼(2.88%)提高2行,3眼(2.88%)下降1行,无下降2行及以上者。术后3个月,所有术眼等效球镜度数均在±1.00 D之间,97眼(93.27%)等效球镜度数在±0.50 D之间。Alpins矢量分析结果显示,低度散光组和中度散光组患者平均差异矢量分别为(0.22±0.20)D、(0.26±0.20)D(P=0.353),误差角度分别为(-0.80±12.62)°、(0.49±3.66)°(P=0.855),矫正指数分别为0.89±0.19、0.93±0.13(P=0.165),两组患者间差异矢量、误差角度、矫正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患者成功指数分别为0.25±0.25、0.16±0.11(P=0.011),中度散光组术眼成功指数小于低度散光组。结论 SMILE术中应用手动旋转补偿方法简单易行,可以安全、有效矫正近视散光,特别是对较高度数的散光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SBK治疗近视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ubBowman’s keratomileusis,SBK)治疗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09-12/2010-06间采用SBK治疗近视患者71例142眼的术前及术后6mo的视力、屈光度和角膜前后表面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6mo患者裸眼视力0.8~1.5,平均1.14±0.17,所有患者UCVA均≥0.8,UCVA≥1.0者136眼(95.8%),UCVA≥1.2者64眼(45.1%);术后6mo最佳矫正视力(BCVA)除2例3眼较前下降1行外,其余与术前相同或提高,BCVA均≥0.8,BCVA均≥1.0者136眼(95.8%),BCVA≥1.2者70眼(49.3%),术后6mo64眼(45.1%)UCVA≥术前BCVA。屈光度:术后6mo等效球镜(SE)为-0.65~+0.97(平均0.15±0.41)D。SE均≤±1.00D,92.8%≤±0.5D。术后6mo观察角膜前后表面高度变化大致相同。结论:SBK治疗近视有良好的预测性、准确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角膜地形图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体化切削(T-CAT)手术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后角膜表面不规则形态的临床疗效,并客观评估术后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选择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眼科2013年3月至2015年11月RK术后角膜重度不规则行T-CAT治疗的患者23 例(38 眼)的临床资料,其中4眼行T-CAT引导的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RK),其余34眼均行T-CAT引导的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行T-CAT引导的PRK患者于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以及行T-CAT引导的SBK患者在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行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状态、裂隙灯显微镜、角膜地形图、Pentacam眼前节分析及眼压等检查;其中22眼在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OQAS视觉质量客观检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手术前后所有术眼的UCVA、BCVA、等效球镜度(SE)及其中22眼的视觉质量客观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术前与术后6个月的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术后6个月时38只术眼无一眼发生视力下降,BCVA为4.8~5.0(4.9±0.1),UCVA为4.8~5.0(4.9±0.1),实际与计划SE值各点围绕拟合线波动幅度<1.00 D,行T-CAT引导SBK的34眼术后1 d至术后6个月屈光状态的平均变化为(-0.51±1.10)D,术后1 d与术后6个月SE差值小于0.5 D的有20眼(53%),小于1.0 D的有31眼(91%)。其中22眼术后6个月时的Holiday EKR Detail Report分布图宽度(D)、OQAS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MTF)截止频率(cutoff)值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2.45、3.24,P<0.05)。结论 T-CAT引导的准分子激光个性化手术对于RK术后角膜表面不规则形态的患者不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有效性、可预测性和稳定性,而且在提高患者视力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其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矫正角膜散光的效果及在囊袋内的稳定性.方法 对43例(48只眼)伴有角膜规则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采用颞侧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术,植入AcrySof(R) Toric折叠式散光型人工晶状体.观察术前、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术前预计残余散光、术后残余散光;术前及术后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及术后角膜散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在囊袋的旋转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均明显提高.主观验光散光值术前为(2.25±0.79)D、术后为(0.21±0.24)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预计残余散光(0.19±0.22)D;术后残余散光(0.20±0.2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角膜散光(2.15±0.76)D、术后角膜散光(1.98±0.67)D,两者统计学无显著性差异;术后 6个月内最大偏差,除一例偏差>15°达25°,进行了二次手术轴位调整;另有3只眼(6.3 %)旋转> 10°外,其余 41只眼(85.4%)旋转< 5° .结论 在白内障手术中植入AcrySof(R) Toric散光人工晶状体可使患者获得更好的裸眼远视力,减少了患者的残余散光,并且该晶体具有良好的旋转稳定性,是一种有效的、预测性强的矫正角膜规则散光的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3.
背景 目前评价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术后角膜光学质量的方法多基于单一的散射、衍射或像差因素,因此不能对角膜光学质量进行全面和客观评价,而调制传递函数(MTF)及斯特列尔比(SR)综合了上述多因素评价方法,是评估术后角膜光学质量方法学的研究方向. 目的 利用角膜MTF及SR客观分析SMILE术后术眼在明视和暗视环境下(分别为3 mm和6 mm瞳孔直径)角膜光学质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和术眼手术前后自身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13年12月至2014年3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接受SMILE的患者32例63眼,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记录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有效性指数(术后UCVA/术前BCVA);分别于上述时间点对术眼行电脑验光和综合验光仪验光,记录手术前后术眼屈光度变化;采用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定3 mm和6 mm瞳孔直径下不同空间频率(10、20、30、40、50和60 c/d)角膜前表面MTF和SR值,并测定术眼手术前后角膜前表面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RMS),以评估术眼SMILE手术前后角膜光学质量变化. 结果 术后1周、1个月、3个月UCVA(LogMAR)≥0.8者分别为59、62和63眼,分别占93.65%、98.41%和100%,术眼上述时间点有效性指数分别为1.104±0.128、1.126±0.145和1.158±0.208.术眼术后3个月等效球镜度和柱镜度均在正常范围.术眼术后各时间点3 mm瞳孔直径垂直及水平子午线各空间频率下MTF值较术前均明显增加,6 mm瞳孔直径下垂直子午线10、20、30和40 c/d空间频率MTF值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6 mm瞳孔直径下水平子午线各空间频率MTF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术后各时间点3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的SR与术前相比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各时间点3 mm瞳孔直径下SR均大于相应的6 mm瞳孔直径下S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眼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3 mm及6 mm瞳孔直径下角膜前表面RMS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 mm瞳孔直径:F=1.348,P=0.184;6 mm瞳孔直径:F=1.990,P=0.137). 结论 SMILE手术可有效改善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术后角膜光学成像质量,术眼术后明视环境下较暗视环境下角膜光学质量改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背景 角膜屈光手术术后的视觉效果和角膜生物力学改变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在临床上显示了较好的术后视觉效果,但其对角膜生物力学的长期影响及其影响因素尚不十分清楚. 目的 探讨SMILE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在天津市眼科医院拟行SMILE的患者58例100眼,患眼术前平均球镜度为(-5.00±1.55)D,平均柱镜度为(-0.98±0.87)D.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时采用眼反应分析仪(ORA)进行角膜生物力学参数测量,包括角膜阻力因子(CRF)和角膜滞后量(CH).术眼按切削比(LTR)、术前CRF值和术后残余基质床厚度(RST)的不同分为低、中、高组,分析3种不同因素与术后ΔCRF和ΔCH的关系,并分析术前相关参数,如年龄、等效球镜度、球镜度与柱镜度之和、透镜厚度、RST/术前中央角膜厚度(CCT)、术前CCT、术前Km与术后ΔCRF和ΔCH的关系.结果 SMILE术后1个月CRF和CH值分别为(7.12±1.20)mmHg(1 mmHg=0.133 kPa)和(7.90±0.97) 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的(10.17±1.46) mmHg和(10.00±1.16) 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552,P=0.000;t=13.411,P=0.000).术后3、6和12个月术眼CRF值分别为(7.06±0.90)、(6.98±1.11)和(6.87±1.07)mmHg,CH值分别为(8.12±0.84)、(8.12±0.97)和(8.14±0.86) mmHg,与各自前一时间点CRF值和CH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RF:P=0.848、0.992、0.270;CH:P=0.370、0.791、0.777).ΔCRF和ΔCH与LTR、术前CRF值及术前CH值均呈正相关(LTR:r=0.468,P=0.000;r=0.299,P=0.004;CRF:r=0.696,P=0.000;r=0.590,P=0.000;CH:r=0.576,P=0.000;r=0.690,P=0.000).术后12个月术眼ΔCRF和ΔCH值与术前等效球镜度、术前球镜与柱镜度之和及术后RST/术前CCT均呈负相关(等效球镜度:r=-0.496,P=0.000;r=-0.292,P=0.010;球镜与柱镜度数之和:r=-0.484,P=0.000;r=-0.293,P=0.005;RST/术前CCT:r=-0.362,P=0.000;r=-0.243,P=0.019),而与透镜厚度均呈正相关(r=0.495,P=0.000;r=0.325,P=0.002).此外,ΔCRF和ΔCH值与患者年龄、术前CCT和术前Km均无明显相关(均P>0.05). 结论 术眼SMILE术后早期角膜生物力学强度减弱,术后1个月角膜生物力学逐渐恢复并达到稳定状态.RST/术前CCT越大,SMILE对角膜生物力学强度的保护作用越大.除术前CRF和CH外,影响SMILE术后角膜生物力学的主要因素还有透镜厚度和预矫正度数.  相似文献   

15.
孙熠  曹虹  燕振国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1):2026-2029
目的:对比分析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6 mo的视力和屈光度,评价三种手术方式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4/06在我院行角膜屈光手术患者110例220眼术后6 mo的随访资料,其中飞秒激光小切口角膜基质透镜取出术( small incision lenticule extraction, SMILE)患者42例84眼,飞秒激光制瓣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femtosecond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FS-LASIK)37例74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31例62眼。术前三组患者平均等效球镜度分别为-5.91±1.83、-5.89±1.96、-5.88±1.68D,术前三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瞳孔直径差异及中央角膜厚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比分析三组患者术后1wk,1、3、6mo随访时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最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等。结果:(1)术后1wk 和1mo 所有患者均按时随访,术后3 mo时 SMILE 和 FS-LASIK 与 LASIK 组分别有5例10眼、5例10眼、4例8眼失访,术后6 mo随访SMILE和FS-LASIK与LASIK组分别有9例18眼、6例12眼、7例14眼失访。(2)术后1wk, SMILE 和 FS-LASIK 与 LASIK 组UCVA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4.098, P=0.000;t=2.493,P=0.004)。(3) LASIK组术后1wk与术后3、6mo的U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3.410, P=0.001;t=3.771,P=0.000),术后1 mo与术后6 mo的UCV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283,P=0.026)。(4)术后1wk,1、3、6 mo三组患者屈光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119, P=0.942;χ2=1.504,P=0.471;χ2=0.949,P=0.622;χ2=0.277,P=0.871)。(5)术后1wk,SMILE组和FS-LASIK组与LASIK组裸眼视力≥5.0的眼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249, P=0.002<0.016;χ2=12.906, P=0.000<0.0016),而FS-LASIK组与LASIK组裸眼视力≥5.0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0,P=0.604)。(6)三组患者术后1wk和1、3、6mo的等效球镜度数在±0.50D范围内的眼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09,P=0.697;χ2=1.176,P=0.634;χ2=0.871,P=0.736;χ2=0.683,P=0.770)。结论:在术后6 mo内SMILE和FS-LASIK与LASIK矫正近视均具备有效性和稳定性,但SMILE在术后1 wk的有效性优于FS-LASIK及LASIK,能够在术后更快速地改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矫治近视的临床疗效。方法 前瞻性非随机临床试验研究。2008年7月至2010年2月行有晶状体眼后房型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手术( ICL)48例(91只眼)。分别于手术前、术后1周,1、3、6及12个月随访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屈光度数、对比敏感度、波阵面像差、前房深度、ICL与透明晶状体的间隙以及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和手术并发症,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手术全部成功。手术后患者平均随访时间(9.54±4.12)个月;58只眼(64%)术后1周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达到1.0及以上,69只眼(75.9%)术后1周最佳矫正视力(BCVA)较术前提高1行及以上;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在6周/度频率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969,P>0.05),3、12、18周/度手术后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5,-2.748,-3.081;P <0.01)。波阵面像差手术后较术前减小。手术后前房深度平均较术前减少8.92%(1周)。术后晶状体间隙平均(452±216.38) μm(6个月),最大1080 μm,最小130 μm,并且各随访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00,P>0.05)。手术后有2只眼(2.1%)前房较术前明显变浅(降低31%),13只眼(14.3%)1周随访时有一过性眼压升高。结论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可植入性Collamer屈光晶状体矫正近视具有良好的可预测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