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06/12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141眼DME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7例68眼(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对照组47例73眼(激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macular central retinal thickness,CRT)、黄斑总体积(total macular volume,TMV)、黄斑水肿分级.结果:治疗2、6、12wk联合组的BCVA平均值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6、12wk联合组的CRT、TMV平均值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wk后,联合组黄斑水肿轻度80.9%、中度17.7%、重度1.5%,对照组轻度60.0%、中度31.5%、重度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联合激光治疗DME患者的效果优于单用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眼部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机制推测是视网膜内、外屏障的破坏以及各种炎症因子的作用,其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DME的发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对DME认识的加深,其治疗方法不断进步。目前DME的治疗为在严格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全身危险因素的基础上积极处理眼部并发症,主要有药物、激光光凝和手术治疗三大类。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从其发病机制方面治疗DME,在DME的治疗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是黄斑中心一个视盘直径范围内的视网膜增厚,是糖尿病患者视力下降的常见原因。除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来控制和预防DME的发生发展外,针对黄斑水肿的局部治疗至关重要。激光光凝是治疗DME的传统的标准方法,然而激光光凝提高视力的作用有限。新的治疗方法有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玻璃体内激素植入物,可以提高患者视力,但其安全性和长期治疗效果目前正在进一步研究中。本文就DME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可导致视力下降。DME病理机制复杂,主要是由于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血管通透性增加所致。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各种炎症介质和炎症因子共同参与了DME的病理发展过程。单纯抗VEGF治疗DME是不够的,还需联合抗炎治疗。尽管激光仍是目前治疗DME的主要方法,但激光治疗易造成视力损害。进一步探究抗VEGF药物、抗炎药物、激光光凝联合治疗DME的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可为DME治疗提供最佳方案,提高疗效,降低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内注射1.25mg avastin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和中期以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科2009-01/2010-12诊断为视力下降有临床治疗意义的糖尿病病变的患者60例(眼底荧光造影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Ⅳ期,以OCT检查显示中度以上黄斑水肿,黄斑水肿病史不超过3mo)。观察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及间接检眼镜检查,行彩色眼底照相、FFA,OCT检查。再观察治疗后第1,2,3d;3wk;3,6mo,视力的变化,眼压、晶状体、玻璃体、行眼底荧光造影观察视网膜渗漏情况,用TOPCON 3D-OCT检查术后视网膜的厚度进行比较。结果: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网膜中心黄斑平均厚度明显减低,由术前(395.933±119.784)μm至末次随诊为(314.200±60.528)μm,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访中未见眼压的异常改变,未发现白内障的加重,未发现与药物有关的视网膜毒性反应及其他局部和全身不良反应。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avasti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稳定提高,黄斑水肿明显消退,必要时可以连续注射治疗,但其远期治疗效果需要大样本的实验来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病变之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可发生在DR的任一时期,常引起不可逆转的视力损害.传统的激光光凝治疗有效性局限,近年来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出现使DME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部分患者疗效欠佳,还可引发眼内炎、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随着对DME发病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严重威胁视功能的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段人群致盲的主要原因。抗VEGF药物是治疗DME的一线药物,在改善视功能方面具有革命性意义。然而,仍有30%~50%的患者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且频繁的注射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治疗负担。新的治疗策略包括改善抗VEGF药物的疗效和持续时间、靶向炎症、血浆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血管生成素-Tie2系统和神经变性等新治疗途径以及使用阈值下微脉冲激光和靶向激光治疗。确定对抗VEGF药物治疗无应答的病例,建立从抗VEGF药物治疗到抗炎等替代治疗的标准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目前仍具有挑战性,仍需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治疗方法以及预防和筛查策略,以减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DME对公众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是糖尿病患者眼部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视力损伤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治疗方法较多,近年来药物治疗,特别是皮质类固醇药物缓释剂治疗发展迅速。本文就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阿柏西普经玻璃体内注射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7月来我院眼科就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15例15眼,通过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进行治疗。注射前和注射后1个月、2个月门诊复查时,分别检查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ion acuity,BCVA)和眼压,并行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记录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foveal thickness,CFT)等。结果 患者术前BCVA为0.31±0.12;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术后1个月BCVA为0.44±0.12,和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术后2个月BCVA为0.53±0.13,和术前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术后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2)。黄斑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显示,术前CFT为(354.30±89.52)μm;阿柏西普玻璃体内注射术后1个月CFT为(233.10±49.54)μm,显著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个月CFT为(198.60±41.88)μm,显著低于术前,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个月CFT显著低于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术后1个月、2个月间患者眼压以及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经玻璃体内注射阿柏西普可有效减轻糖尿病黄斑水肿病变程度,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11.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对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acetonideTA)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水肿临床结果的分析,评价此种疗法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15例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15眼接受玻璃体腔注射40mg/ml曲安奈德0.1ml治疗,随访时间最少3m,最长6m,研究对象包括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1w,1m,3m和最终随访的最佳校正视力、眼压,接受治疗前与治疗后1m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结果接受治疗前最佳校正视力与治疗后1w,1m,3m和最终随访的最佳校正视力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接受治疗前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后1m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可以在短期内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所致黄斑水肿患者的视力,加速视网膜下液的吸收,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其长期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的安全性,反复注射时机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TA)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21例经眼底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患者接受玻璃体内注射40 mg/ml的TA0.1 ml治疗,随访1、3、6个月,对比观察治疗前后患眼视力、眼压以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变化。视力用ETDRS视力表检查;眼压用非接触眼压计检查;视网膜厚度用OCT检查。结果注药后1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7.5个字母,OCT检查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平均降低143 μm,下降了33%。3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9.1个字母,10只眼提高2行以上,占48%,视网膜厚度平均降低184 μm,下降了42%。6个月时视力平均提高5.1个字母,视网膜厚度降低了151 μm,下降了3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TA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短期内安全有效。(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217-219)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应用于经局限性或格栅样激光光凝治疗后的高血脂糖尿病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效果.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纳入48例患有2型糖尿病且伴DME及高血脂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双眼发病患者仅纳入较差眼进行研究.人选者均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在正常范围.所有患者接受黄斑区激光光凝治疗.其中,A组16例患者应用普罗布考治疗,B组16例患者接受阿托伐他汀治疗,C组16例患者在观察的3个月内未用降血脂药.观察这3个月期间患者黄斑区水肿及硬性渗出、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血脂及尿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变化情况.结果 A、B、C组各有13、12、5例患者硬性渗出减少,硬性渗出减少发生率分别为81.25%、75.00%、31.25%;A、B组与C组硬性渗出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282、-2.957,P<0.05).A、B、C组各有12、11、8例患者黄斑水肿消退,黄斑水肿消退发生率分别为75.00%、68.75%、50.00%;3组间黄斑水肿消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68,P>0.05).A、B组与C组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9、4.669,P=0.000).A、B、C组各有9、8、6例患者视力上升,视力评价总有效率分别为56.25%、50.00%、37.50%;3组间视力评价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69,P>0.05).A、B组甘油三酯(TG) (t=7.954、6.832)、总胆固醇(TC)(t=6.643、5.36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t=3.279、3.835)降低(P<0.05),C组未见降低;3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A、B2组8-OHdG含量逐渐降低,C组无降低.其中,治疗后1个月,A、B2组间8-OHd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3个月,A组患者8-OHdG较B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7,P<0.05).结论 普罗布考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伴高血脂DME患者有助于减轻患者硬性渗出及黄斑水肿、提高视力、降低TG、TC及LDLC,降低8-OHdG.其效果与阿托伐他汀相当或优于阿托伐他汀.普罗布考可作为此类患者的辅助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效果。方法 对 70例 (10 9只眼 )糖尿病黄斑水肿进行了回顾性地分析 ,所有病例均接受了玻璃体切除术 ,其中 32例 (48只眼 )同时接受了眼内光凝治疗 ,对术前、术后平均视力变化情况进行了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除术后 6 4.2 2 %病例视力得到提高 ,术后平均视力较术前显著提高(P <0 .0 0 1)。结论 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确诊的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共30例(30眼),其中分支静脉阻塞20例,中央静脉阻塞10例。年龄34—79岁,平均(57.3+8.9)岁。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的剂量按照PrONTO研究组方法,为1.25mg,3次注射后,根据眼底荧光造影(FFA)结果补充眼底激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视力、眼底照相、相干光学断层扫描、FFA检查。采用ETDRS视力表进行视力检查;采用光学相关断层扫描仪测量黄斑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厚度(CRT)。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CRT值与治疗前基线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RVO患者各个时间点的BCVA与CRT值的相关性采用直线回归分析。结果30例RVO患者平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3.9±1.9)次,视力提高15个字符及以上者16眼(54%),视力提高5。lO个字符者10眼(33%),视力稳定在5个字符以内者4眼(13%)。治疗后12个月时,ETDRS视力为60±19,与治疗前(42±1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7,P〈O.05)。平均CRT值末次随访时为(268.9±115.9)μm,与治疗前[(616.7±177.0)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3,P〈O.01)。治疗后12个月BCVA与治疗前BCVA的相关性存在统计学意义(r=0.791,P〈0.01),无论何种类型静脉阻塞,基线视力、预后视力与治疗前黄斑水肿程度均无相关性。末次随访时21眼(70%)黄斑区未见明显囊性积液,9眼(30%)仍有少量囊性积液,FFA显示复发的主要原因为黄斑区小血管渗漏。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Bevacizumab联合眼底激光治疗,可保存或改善视力,有效减轻黄斑水肿;黄斑区毛细血管渗漏是引起黄斑水肿复发的主要原因,所以重复玻璃体腔注射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合并重度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为DME伴重度白内障患者21例25只眼纳入研究。其中,15只眼行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及IVTA治疗(IVTA组),10只眼仅行标准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非IVTA组)。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间接检眼镜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IVTA组、非IVTA组手术后1、3、6个月的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BCVA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变化情况。对手术前后logMAR BCVA与CMT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手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IVTA组与非IVTA组手术后平均logMAR BCVA均较手术前提高。IVTA组与非IVTA组手术前后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5、6.235,P=0.037、0.020)。手术后1、3、6个月,IVTA组与非IVTA组平均logMAR BCVA改善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007、0.006、0.023,P=0.973、0.938、0.882)。手术后1、3个月,IVTA组CMT降低程度优于非IVTA组;两组CMT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49、7.374,P=0.012、0.026)。手术后6个月,IVTA组与非IVTA组CMT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73,P=0.114)。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前及手术后6个月平均logMAR BCVA与平均CMT之间均无相关性(r=0.279、0.172,P=0.295、0.57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手术后6个月视力恢复的因素有外界膜状态和糖尿病病程(β=0.577、-0.411,P=0.025、0.030)。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联合IVTA治疗DME合并重度白内障可在短期内减轻黄斑水肿,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曲安奈德注射(intravitrealal triamcinolone acetonide,IVTA)联合黄斑格栅样光凝(macular laser grid photocoagulation,MLG)治疗糖尿病性弥漫性黄斑水肿(diffuse 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方法 对24例(26眼)DME患者行IVTA治疗,1m后联合MLG治疗.观察联合治疗前和联合治疗后(1、3、6、9、12)m时患者的视力、眼压、眼内炎性反应、晶体及眼底改变,同时应用光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 coherent tomography,OCT)测量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随访6m~18m(平均12m).结果 所有26眼中,有23眼(88.5%)视力提高,3眼(11.5%)视力不变.黄斑中心凹平均厚度联合治疗前为(556±189)μm,联合治疗后(1、3、6、9、12)m时分别为:(285±151)μm;(205±87)μm;(209±107)μm;(216±76)μm;(220±93)μm.联合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本研究随访期间,所有患者未发生黄斑水肿复发.26眼中4眼(15.4%)术后暂时性眼压轻度升高,1眼(3.8%)白内障加重.结论 IVTA联合MLG可以有效地治疗DME,提高视力并减少黄斑水肿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弥漫性非牵引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1例(21只眼)弥漫性非牵引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了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患者手术前与手术后的黄斑厚度比较,采用定量资料配对t检验;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视力呈非正态分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1个月黄斑厚度由术前的(406±59)μm下降至(291±67)μm(t=9.26),术后3个月黄斑厚度(279±66)μm(t=16.09),术后6个月黄斑厚度(278±71)μm(t=10.15),术后12个月黄斑厚度(280±77)μm(t=9.46),术前与术后不同时间的黄斑厚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手术后黄斑水肿情况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手术后最终随访,最佳矫正视力改善8例(38.1%),不变11例(52.4%),下降2例(9.5%),术后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695,P>0.01).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能有效减轻弥漫性非牵引性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的黄斑厚度,但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无明显改善.(中华眼科杂志,2011,47:492-496)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vitrectomy combined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ILM) peeling in the treatment of diffuse nontractional diabetic macular edema. Methods It was 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Clinical records of 21 consecutive patients (21 eyes) with diffuse diabetic macular edema without macular traction were review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pars plana vitrectomy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Main outcome measurements included pre- and postoperativ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and visual acuity. Results Postoperative follow-up ranged from 12 to 24 months (mean, 16.3 months). Mean preoperative foveal thicknes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rom (406±59) μm to (291±67) μm at 1 months after surgery (t=9.26,P<0.01), and further decreased to (280±77) μm at 12 months (t=9.46,P<0.01). No differences in visual acuity between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were found during follow-up periods. The final 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 improved in 8 (38.1%) of the 21 eyes, remained unchanged in 11 eyes (52.4%), and decreased in 2 eyes (9.5%). Conclusions Pars plana vitrectomy with internal limiting membrane peeling appears to be beneficial in eyes with diffuse nontractional diabetic macular edema in retinal thickness but visual acuity outcomes showed only minimal improvement as compared to the baseline.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眼部的并发症,病变主要累及与视功能密切相关的黄斑区,是导致患者视力损伤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减轻DME对患者视功能带来的危害始终是眼科界的难点。近三十年来,针对DME的治疗经历了从激光光凝、抗炎治疗到抗VEGF治疗的发展过程。然而,DME的发生发展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的各种治疗方式有其自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所以, DME治疗还是富有挑战的未尽探索。尽管如此,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 逐渐减轻DME的视功能危害仍然是曙光在望。  相似文献   

20.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ntravitrealtriamcinoloneacetonide,IVTA)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macularedema,DME)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28只[)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采用IVTA治疗,剂量为4mg/0.1ml。对比分析治疗前后视力,[压及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变化。平均随访6个月。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处理(秩和检验、配对t检验)。结果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平均视力由术前0.08±0.04分别提高到0.15±0.12、0.16±0.13、0.14±0.1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OCT检查黄斑视网膜厚度术前平均为(599.89±135.65)μm,治疗后各时点分别为(249.70±74.69)μm、(243.18±73.19)μm和(245.54±69.33)μm。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5只[(17.9%)接受2次IVTA,第一、二次注药时间平均间隔为3个月。9只[(32.1%)[压升高(>21mmHg),局部或全身应用降[压药,[压均能控制正常。结论IVTA是治疗DME的有效方法,能有效改善黄斑水肿和提高视力,降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但部分黄斑水肿复发,出现一过性[压升高,需进一步观察其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