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评价Avastin(贝伐单抗)在体外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以及细胞毒性。方法 通过不同浓度Avastin(0.25g?L-1、0.50g?L-1、1.00g?L-1、1.50g?L-1、2.50g?L-1)处理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12h、24h、48h、72h,观察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抑制、药物细胞毒性以及凋亡蛋白的表达。WST-1试剂检测细胞增殖,LDH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West-ernblot方法检测增殖蛋白以及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 48h及72hAvastin组与正常组相比光密度(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P=0.016)。与12h相比,0.25g?L-1Avastin组及0.50g?L-1Avastin组作用24h、48h、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无明显提高(均为P>0.05),1.50g?L-1Avastin组及2.50g?L-1Avastin组作用48h、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明显提高(均为P<0.05)。与0.25g?L-1Avastin组相比,0.50g?L-1Avastin组在各个时间点(除12h外)细胞增殖抑制率均无明显提高(均为P>0.05),1.50g?L-1Avastin组、2.50g?L-1Avastin组在各个时间点抑制率均明显提高(均为P<0.05)。Avastin各浓度组与LDH最大释放组(加入裂解酶)对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LDH释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浓度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vastin可抑制p-CyclinD1表达,促进Caspase3的表达,与细胞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vastin可以通过抑制p-CyclinD1以及促进Caspase3的表达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但无细胞毒性,进一步证实了该药物的安全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二氢睾酮(DHT)对角膜上皮黏蛋白Mucins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原代培养BALB/c小鼠角膜上皮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以及DHT干预组,DHT干预组给予不同浓度(0.05g?L-1、0.10g?L-1、0.20g?L-1、0.50g?L-1、1.00g?L-1)DHT干预24h;采用RT-PCR方法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Muc1、Muc4mRNA以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 Muc1、Muc4mRNA检测结果显示:空白对照组,0.05g?L-1、0.10g?L-1、0.20g?L-1、0.50g?L-1 DHT干预组Muc1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15±0.01、1.40±0.09、0.07±0.11、0.06±0.02;Muc4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0、0.30±0.28、1.36±0.05、0.43±0.01、0.45±0.01,0.10g?L-1DHT干预组Muc1、Muc4mRNA表达水平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05g?L-1、0.20g?L-1、0.50g?L-1DHT干预组表达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免疫荧光化学检测结果示,以上各组Muc1OD值分别为1.86±0.01、1.82±0.01、2.03±0.04、1.88±0.01、1.81±0.02,0.10g?L-1DHT干预组Muc1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0.05g?L-1、0.50g?L-1DHT干预组表达均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Muc4OD值分别为1.86±0.00、1.77±0.01、1.84±0.02、1.92±0.00、1.69±0.05,0.10g?L-1与0.20g?L-1DHT干预组Muc4表达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增加,0.05g?L-1、0.20g?L-1、0.50g?L-1DHT干预组表达均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0.50g?L-1与1.00g?L-1DHT可影响细胞体外生长。结论 一定浓度DHT(如0.10g?L-1)可上调小鼠角膜上皮细胞Muc1与Muc4的表达水平;而高浓度(0.50g?L-1与1.00g?L-1)DHT对角膜上皮细胞存在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枸杞多糖(lyciumbararumpolysaccharides,LBP)对体外高压诱导调亡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ganglioncells,RGCs)钾电流的影响。方法 生后2~3d的SD乳大鼠RGCs原代培养,分为对照组、加压组和LBP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6d;加压组为常规培养6d后用自行设计的加压装置加压1h80mmHg(1kPa=7.5mmHg);LBP组为常规培养5d后,加入LBP共培养24h后,再加压80mmHg1h。通过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各组钾电流、半数最大激活电压(V1/2)、斜率(K)、最大电导(Gmax)的变化。结果 加压能使电流幅度显著增加,LBP能抑制加压引起的电流增加。在刺激电位为-10~60mV时,加压组的电流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n=5/6);LBP组电流密度明显小于加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n=6/8)。三组钾电流V1/2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0,P<0.01),加压组V1/2(11.65±1.30)mV与对照组(21.42±1.33)mV、LBP组(19.33±13.75)m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LBP组V1/2与对照组V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K值分别是17.09±1.24、16.58±1.18、18.13±1.29,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9,P>0.05)。三组Gmax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7,P<0.05),加压组Gmax(0.59±0.13)与对照组Gmax(0.46±0.06)、LBP组Gmax(0.46±0.0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LBP组Gmax与对照组G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BP能抑制加压引起的RGCs钾电流增加,对RGCs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anteriorischemicopticneuropathy,NAION)患者血清孕酮(progesterone,PG)浓度的变化,探讨血清PG与NAION的关系。方法 将NAION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程分为1组(发病14d内)、2组(>14~30d)、3组(>30~60d)和4组(>60~180d);按视盘水肿程度分为重度水肿组、轻度水肿组、水肿消退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NAION患者及年龄相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PG水平。统计分析不同性别、病程以及视盘水肿程度的NAION患者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差异。结果 NAION组较对照组血清PG水平降低(t=-4.680,P<0.05)。不同性别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6,P>0.05)。不同病程组间血清P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98,P<0.01);病程1、2、3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4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不同水肿程度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776,P<0.05)。水肿消退组与对照组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组间血清PG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NAION患者血清PG水平降低,可能与视盘损害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患儿血清谷氨酸浓度变化及其与ROP的相关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接受ROP筛查,并分别于生后7d、42d进行外周血谷氨酸浓度测定。结果 根据筛查结果分为3组,Ⅰ组为轻度ROP(Ⅰ -Ⅱ期)共36例,Ⅱ组为重度ROP(Ⅲ -Ⅴ期)共18例,Ⅲ组为未发生ROP的早产儿共46例。生后7dⅢ组与Ⅰ组血清谷氨酸浓度分别为(69.348±25.768)mmol?L-1、(84.278±30.089)mmol?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与Ⅱ组血清谷氨酸浓度(122.222±42.503)mmol?L-1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Ⅰ组与Ⅱ组血清谷氨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后42dⅠ组与Ⅱ组血清谷氨酸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谷氨酸升高与ROP呈正相关(r=0.9716,P<0.05)。结论 ROP患儿血清谷氨酸浓度越高,病情越重,抑制谷氨酸浓度升高可能会预防和减轻ROP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6.
吴恺  谭钢  邵毅 《眼科新进展》2016,(12):1105-1109
目的 探讨莱菔硫烷(Sulforaphane,SFN)对链脲佐霉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白内障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SFN低剂量干预组、SFN中剂量干预组、SFN高剂量干预组和苄达赖氨酸(bendazacly-sine,BDL)组,每组12只,后5组腹腔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5mg·kg-1)建立糖尿病白内障模型,从造模成功当日开始,SFN低、中、高剂量干预组分别给予50mg·kg-1、100mg·kg-1、200mg·kg-1SFN灌胃,BDL组以200mg·kg-1BDL灌胃,其余2组用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治疗12周后,测定空腹血糖水平,裂隙灯观察大鼠晶状体变化并对其混浊度进行分级,分离晶状体并制备成匀浆液,测定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活性,ELISA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glycosylationendproducts,AGEs)含量,行Western-blotting检测醛糖还原酶(aldosereductase,AR)表达。结果 用药后12周,SFN中、高剂量干预组大鼠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模型组(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BDL组仍处于高血糖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晶状体透明,无混浊发生;而模型组大鼠晶状体出现雾状混浊、核混浊,分级为Ⅲ ~Ⅴ级,其混浊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SFN中、高剂量干预组晶状体混浊度等级差异明显减轻(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BDL组晶状体混浊度等级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MDA含量升高,而SOD、GSH-Px、CAT活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经中、高剂量SFN或BDL处理后,MDA含量较模型组减少(均为P<0.05),SOD、GSH-Px、CAT活性较模型组增加(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上述指标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大鼠晶状体组织中AGEs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1);相对于模型组,经中、高剂量SFN处理12周后,AGEs含量明显减少(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BDL组AGEs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运用Western-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晶状体组织AR蛋白表达,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AR蛋白呈低水平表达,模型组AR蛋白表达明显上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对于模型组,经中、高剂量SFN或BDL处理后,AR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为P<0.05),而SFN低剂量干预组AR蛋白表达水平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N对链脲佐菌素诱导的大鼠糖尿病白内障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增强抗氧化能力、抑制AGEs产生及下调A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胆碱能神经元及递质在大鼠初级视皮层可塑性中的作用。方法 36只(36眼)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激动剂组、阻断剂组,每组各12只(12眼)。各组大鼠麻醉、固定后在初级视皮层(V1区)植入记录电极和玻璃微电极、在额叶植入参考电极,术后第7、8、9天于固定时间行紫光闪光刺激1h,第10天行微量注射M受体激动剂卡巴胆碱和M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注射后在相同闪光刺激条件下给予一串高频刺激,记录各组高频刺激前后V1区的视觉诱发电位,分析各组视觉诱发电位的幅值和峰时值的变化。检测不同组别大鼠在强直性闪光刺激后初级视皮层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胆碱酯酶(AchE)活性,Westernblot检测不同组别大鼠初级视皮层ChAT含量。结果 对照组和激动剂组在接受强直性闪光刺激后视觉诱发电位幅值较之前有显著性升高(均为P<0.01),且峰时值变短(均为P<0.01),阻断剂组幅值和峰时值在刺激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强直性闪光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激动剂组幅值升高(P<0.01)、峰时值变短(P<0.01),阻断剂组幅值降低(P<0.01)、峰时值变长(P<0.01)。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强直性闪光刺激后发现,与对照组相比,激动剂组的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5)、AchE活性降低(P<0.05);而阻断剂组的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5),AchE活性升高(P<0.05);阻断剂组与激动剂组ChAT、AchE活性差异显著(均为P<0.05)。ChAT蛋白的表达经Westernblot分析发现,与对照组比较,激动剂组有显著性升高(P<0.05),阻断剂组有显著性降低(P<0.05),阻断剂与激动剂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强直性闪光刺激能使大鼠闪光视觉诱发电位呈现LTP样反应,胆碱能神经元及递质系统参与了闪光刺激致大鼠初级视皮层的可塑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吡诺克辛钠液对H2O2 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SRA01/__________04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SRA01/04细胞分为3组:先加药组:先加吡诺克辛钠液300μL培养23.5h后再加0.5μmol?L-1H2O2培养30min;后加药组:先加0.5μmol?L-1H2O2,30min后再加吡诺克辛钠液300μL培养23.5h;对照组:不加药培养24h。对3组细胞标本进行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及羟自由基水平检测,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Bax及Caspase-3的表达和TUNEL法检测凋亡率。结果 后加药组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165.17±1.20)nmol?mg-1及羟自由基检测值(0.205±0.010)μmol?L-1均高于先加药组的(16139±1.83)nmol?mg-1和(0.174±0.010)μmol?L-1,更高于对照组的(146.98±6.19)nmol?mg-1和(0.144±0.010)μmol?L-1,经统计学分析各组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和各组羟自由基检测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10,P<0.01;F=21120,P<0.01);Bax及Caspase-3表达的灰度值后加药组为188.50±5.27和198.04±2.44,先加药组为154.02±7.74和?821?眼科新进展 2014年9月 第34卷 第9期RecAdvOphthalmol Vol.34No.9September2014 http://www.ykxjz.com186.58±2.40,对照组为142.36±3.33和157.48±1.21,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凋亡率后加药组为50%、先加药组为25%、对照组为5%,各组凋亡率通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3.98,P<0.01);而Bcl-2表达的灰度值对照组为150.05±9.60,先加药组为138.23±478、后加药组为126.67±0.59,经统计学分析各组扫描灰度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2,P<0.01)。结论 吡诺克辛钠液可通过减低氧化应激反应抑制H2O2诱导的细胞凋亡效应,且先加药组抑制效应大于后加药组,提示应用氧化应激抑制药对白内障可能具有一定预防效应。  相似文献   

9.
朱俊英  王骞  肖燕  陈鹏 《眼科新进展》2015,(10):955-957
目的 对比观察ReSTORSV25T0与ReSTORSN6AD1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oltifocalintraocularlens,MIOL)植入术后的临床视觉效果。方法 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MIOL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1例(43眼),根据植入的MIOL不同分为两组:SN6AD1组20例(22眼)植入ReSTORSN6AD1MIOL,SV25T0组21例(21眼)植入ReSTORSV25T0MIOL,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裸眼近视力、裸眼中距离视力(50cm、70cm)及裸眼远视力,绘制离焦曲线,并进行对比敏感度检查、视觉质量及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5m裸眼远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V25T0组患者50cm及70cm的裸眼中距离视力分别为(0.12±0.07)logMAR和(0.17±0.08)logMAR,均明显优于SN6AD1组患者的(0.18±0.08)logMAR和(0.24±0.09)logMAR(均为P<0.05),而SN6AD1组患者33cm的裸眼近距离视力为(0.11±0.08)logMAR,高于SV25T0组患者的(0.16±0.08)logMAR(P<0.05);SV25T0组术后暗视下3.0c·d-1及6.0c·d-1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优于SN6A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问卷调查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视觉干扰,SV25T0组患者在近距离视力的视近满意度较SN6AD1组低,在中距离和远距离下满意度稍高,但是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ReSTORSV25T0与SN6AD1MIOL均能改善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及对比敏感度,ReSTORSV25T0在中距离视力的表现优于ReSTORSN6AD1。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非瑟酮(fisetin,Fis)在生理状态下及氧化应激状态下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lensepithelialcell,HLEC)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HLEC,通过H2O2氧化损伤建立氧化应激模型,设置空白对照组、H2O2组、Fis组和Fis+H2O2组,其中Fis组和Fis+H2O2组按Fis浓度(5μg?mL-1、10μg?mL-1和20μg?mL-1)分为3个亚组。分别于培养12h及24h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改变,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变化,运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比较,H2O2组较多细胞出现典型的形态学改变,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12h、24h后分别为0.1176±0.0150和0.1172±0.0061),凋亡率明显增加(24h后为12.35% ±1.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不同浓度Fis组间的细胞在培养12h及24h后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细胞增殖也无明显变化(P>005)。培养12及24h后,与H2O2组比较,Fis+H2O2组发生形态改变的细胞减少,细胞增殖能力明显改善,且随时间、Fis浓度增加其作用更明显(最高为0.3994±0.0257)(P<0.05)。培养24h后,与H2O2组凋亡率比较,不同浓度Fis+H2O2组的细胞凋亡率逐渐降低,依次为(9.99±1.53)%、(5.80±1.55)%、(3.58±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一定浓度的Fis在一定时段对生理状态下的HLEC增殖无明显影响。在氧化应激状态下,Fis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地改善HLEC增殖能力,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HLEC凋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SRA01/04)活性及沉默信号调节蛋白6(SIRT6)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SRA01/04细胞在不同葡萄糖浓度(5.5 mmol·L-1、15.5 mmol·L-1、25.5 mmol·L-1、35.5 mmol·L-1、45.5 mmol·L-1、55.5 mmol·L-1、75.5 mmol·L-1)培养基中培养48 h后,用光镜观察SRA01/04细胞形态;CCK-8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SIRT6蛋白的表达水平。然后将SRA01/04细胞用55.5 mmol·L-1葡萄糖干预,培养不同时间(0 h、6 h、12 h、24 h、48 h、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时间SRA01/04细胞SIRT6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对照组(5.5 mmol·L-1葡萄糖)和高糖组(55.5 mmol·L-1葡萄糖)细胞的SIRT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SRA01/04细胞的数量逐渐降低。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5.5 mmol·L-1葡萄糖组相比,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SRA01/04细胞的活性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SRA01/04细胞的SIRT6蛋白表达与葡萄糖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45.5 mmol·L-1、55.5 mmol·L-1、75.5 mmol·L-1葡萄糖组与5.5 mmol·L-1葡萄糖组比较,以及24 h组、48 h组和72 h组与0 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RA01/04细胞中的SIRT6蛋白主要在细胞核表达,高糖组SRA01/04细胞中SIRT6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且高糖组细胞核出现明显的核固缩和核碎裂现象。结论 高浓度葡萄糖可以降低SRA01/04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SIRT6蛋白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2.
杨曼  谭薇  刘畅 《国际眼科杂志》2021,21(11):1848-1854

目的:体外分离新生SD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建立新生SD大鼠RGCs体外原代培养方法及高糖模型。

方法:取15~20只出生1~3d SD大鼠的视网膜组织,分离纯化RGCs进行原代培养。甲苯胺蓝法及免疫荧光细胞染色法进行鉴定。细胞连续培养48~72h后,随机分为6组并分别加入含不同葡萄糖浓度5.5、20、25、30、35、40mmol/L的培养基培养24、48、72h,采用CCK8法及TUNEL凋亡检测法分析各组细胞存活率及凋亡率。

结果:离体纯化原代培养的RGCs具有典型的细胞形态且生长良好,细胞之间呈小片状融合聚集生长,轴突相互交错成网络状,胞体周围可见细胞光晕。甲苯胺蓝着染细胞胞质中可见结构清晰的尼式小体,神经元率达95%以上。RGCs特异性抗体Thy-1、Brn-3a定体外纯化培养细胞,阳性率达90%以上。CCK8检测发现随着时间及葡萄糖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的存活率降低; 在不同葡萄糖浓度干预细胞24h时,各分组之间OD值均小于正常对照组,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OD值大小无差异(均P>0.05); 随着时间延长,35、40mmol/L葡萄糖浓度干预RGCs 48h,30、35、40mmol/L干预RGCs 72h时的OD值较正常对照组OD值明显降低(均P<0.05)。TUNEL检测发现随着葡萄糖浓度及时间的增加,RGCs凋亡率增加。其中葡萄糖浓度为30、35、40mmol/L培养RGCs 48、72h后RGCs细胞凋亡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差异(均P<0.05)。

结论:本研究建立的RGCs体外原代培养方法能获得典型且纯度较高的RGCs,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体外纯化培养的RGCs存活率降低,凋亡率增加。35mmol/L葡萄糖浓度干预RGCs 48h可为有效诱导RGCs建立高糖模型最佳干预浓度及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在高浓度葡萄糖条件下细胞的增殖活性及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的表达变化。方法:用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系SRA01/04,在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使糖浓度分别为5.5mmol/L(正常对照组),15.5mmol/L,30.5mmol/L和50.5mmol/L,并设立5.5mmol/L葡萄糖+25mmol/L甘露醇组(甘露醇对照组)。细胞经过处理0,6,12,24,48,72h后,用MTT法检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活性,并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在30.5mmol/L葡萄糖处理6,12,72h后ILK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高糖作用下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活力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甘露醇组,在30.5mmol/L组最为明显,而且随高糖暴露时间的延长,在48,72h时细胞的增殖活力增加更显著。30.5mmol/L葡萄糖作用6,72h,晶状体上皮细胞ILK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分别是正常组的1.25和1.28倍,而甘露醇并不引起ILK的表达增加。结论:高浓度的葡萄糖促进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生,使细胞中ILK的表达量增加,这些变化并不依赖于高糖引起的高渗透压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糖培养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β-catenin表达。方法:原代培养周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高糖诱导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在5mmol/LD-葡萄糖培养72h后,β-catenin免疫反应性主要表现在细胞质,在30mmol/LD-葡萄糖培养72h后,β-catenin免疫反应性显著增加,β-catenin免疫反应性主要表现在细胞核和细胞质;Westernblot发现高糖组周细胞培养48,72h后β-catenin蛋白活性和表达较对照组显着增加。结论:高糖诱导的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β-catenin表达和活性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RNA干扰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metalloproteinase-2,MMP-2)表达对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umanlensepithelialcells,hLECs)增殖、移行的影响。探讨RNA干扰技术抑制LECs增殖、移行的可行性,以探索防治后发性白内障的新方法。方法 设计构建含有靶向MMP-2的短发夹RNA(shorthairpinRNA,shRNA)质粒载体和不含靶向MMP-2的shRNA阴性对照质粒载体,体外转染hLECsSRA01/04,分别标记为MMP-2沉默组和阴性对照组;以等体积培养液代替转染质粒培养作为空白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24hMMP-2mRNA及MMP-2蛋白的表达水平。MTT比色法测定细胞转染后24h、48h以及72h时hLECs的增殖能力。细胞划痕实验方法测定转染后24h、48h时hLECs的移行愈合率。结果 转染24h后MMP-2沉默组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202±0.075、80.856±2.165,与空白对照组1.041±0.163和184.419±3.584比较分别下降了80.6%和5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TT比色法检测结果显示,各时间点的细胞增殖能力MMP-2沉默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较空白对照组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细胞划痕实验示转染24h与48h后MMP-2沉默组的移行愈合率分别为(20.36±4.14)%和(23.19±5.62)%,较空白对照组(41.26±4.57)%和(67.61±8.80)%以及阴性对照组的(36.28±2.28)%和(74.48±9.21)%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靶向MMP-2shRNA可以有效降低hLECsSRA01/04MMP-2mRNA和蛋白表达,抑制细胞的移行,但尚不能认为对细胞增殖能力有影响。RNA干扰MMP-2的表达可有效抑制hLECs的移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高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血管新生作用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培养 RF/6A 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NC 组)、高糖对照组(HG 组)、高糖加不同浓度的虫草素组(HG+10μg/ mL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采用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采用 Transwell 实验检测各组细胞的迁移;采用 Matrigel 检测各组管腔形成的情况;采用 Western-blot 检测各组细胞中 VEGF 和 VEGFR2蛋白表达的情况。
  结果:与 NC 组相比,HG 组 RF/6A 的增殖活性增加( P<0.05)。不同浓度的虫草素对 RF/6A 的增殖均有抑制作用,随着虫草素浓度增加,细胞活性下降。 HG+10μg/ mL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的增殖活性抑制率分别为(10.2依0.9)%、(23.4依1.5)%、(31.1依1.2)%,与 HG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NC 组、HG组、HG+10μg/ mL 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细胞迁移个数分别为55.6依2.70、87.4依2.40、65.4依2.7、57.8依2.38、62.4依2.77个。与 NC 组相比,HG 组迁移细胞数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迁移数量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 HG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NC 组、HG 组、HG+10μg/ mL 组、HG+50μg/ mL 组、HG+100μg/ mL 组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分别为18.7依2.08、25.7依1.52、19.9依1.57、16.3依2.51、5.7依1.72个。与 NC 组相比,HG 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随着虫草素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与 HG 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与 NC 组相比, HG 组 VEGF 和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增加(P<0.05);不同浓度虫草素组中细胞内 VEGF 和 VEGFR2蛋白表达的量均低于高糖对照组(P<0.05)。
  结论:虫草素可能通过抑制高糖下 VEGF 和 VEGFR2蛋白的表达,抑制 RF/6A 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进而抑制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7.
李蓉  杜军辉  常远 《眼科新进展》2015,(12):1132-1136
目的 本研究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alpha,TNF-α)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F/6A)表达自噬蛋白Beclin-1及细胞增殖、迁移和管腔形成的影响,探讨TNF-α参与新生血管生成的可能机制。方法 将生长良好的RF/6A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TNF-α组和TNF-α+3-MA组。培养24h、48h后采用Westernblot检测细胞Bec-lin-1蛋白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细胞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Matrigel法检测管腔形成。结果 培养24h和48h,各组Beclin-1/β-actin比值分别是TNF-α组(24h)0.673±0.017、TNF-α+3-MA组(24h)0.491±0.017、TNF-α组(48h)0.792±0.006、TNF-α+3-MA组(48h)0.504±0.007、空白对照组0.268±0.017。TNF-α组RF/6A细胞Beclin-1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TNF-α+3-MA组Beclin-1的表达量较TNF-α组明显减少(P<0.05)。各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分别是TNF-α组(24h)1.410±0.010、TNF-α+3-MA组(24h)1.290±0.004、TNF-α组(48h)1.320±0.011、TNF-α+3-MA组(48h)0.180±0.015、对照组(24h)1.000±0.020、对照组(48h)1.000±0.011;TNF-α组细胞的相对增殖率均较空白对照组升高(P<0.05),3-MA预处理后,TNF-α促进RF/6A细胞增殖的能力在两个时间点均受到抑制(均为P<0.05)。各组细胞的相对迁移距离分别是TNF-α组(24h)(345±28)μm、TNF-α+3-MA组(24h)(259±77)μm、TNF-α组(48h)(762±55)μm、TNF-α+3-MA组(48h)(659±48)μm、空白对照组(24h)(195±63)μm、空白对照组(48h)(412±94)μm;TNF-α处理组RF/6A细胞24h的迁移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加入3-MA预处理后,这种增强作用有所下降,但仍然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培养48h,更多细胞迁移入划痕区域,较24h明显增加;不同组之间的差异与24h时的结果类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24h各组细胞管腔形成个数:TNF-α组(11.80±0.81)个、TNF-α+3-MA组(7.50±0.72)个、空白对照组(4.30±1.12)个,TNF-α组及TNF-α+3-MA组管腔形成个数均高于对照组(均为P<0.05),TNF-α+3-MA组较TNF-α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TNF-α能够促进RF/6A细胞的增殖、迁移和管腔样结构的形成,且TNF-α促进内皮细胞自噬在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因表达调控物对HXO-Rb44细胞瘤株端粒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基因表达调控物全反式维甲酸对HXO Rb4 4 细胞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周期变化的影响 ,探讨治疗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新途径。方法 将视网膜母细胞瘤株HXO Rb4 4 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 ,分别进行体外培养 2 4、48、72h后 ,以PCR ELISA方法检测其端粒酶活性及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变化。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端粒酶活性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实验组的端粒酶活性与药物作用时间之间 ,呈显著负相关 (r =-0 7756,F =3 3 2 16,P <0 .0 1)。实验组细胞周期发生变动 ,即G1期比率上升 ,S期比率下降。结论 基因表达调控物全反式维甲酸可减弱HXO Rb4 4 细胞端粒酶活性 ,影响其周期变化 ,抑制其增殖  相似文献   

19.
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大鼠Müller细胞P2Y2受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Müler细胞P2Y2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改进的酶消化法纯化培养并用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鉴定大鼠Müller细胞。分别在对照组(5.5mmol/L)与高糖组(10,25,50mmol/L)中孵育24h和72h,通过免疫荧光及荧光强度半定量分析检测Müller细胞中P2Y2受体表达的变化。结果:纯化培养到第3~4代的Müller细胞,经鉴定纯度大于90%,表达GFAP和GS。在24h,10,25,50mmol/L组的荧光强度分别为31.05±7.06,59.17±11.42和84.11±12.72,与对照组(26.60±5.15)相比较均明显增高(P<0.01)。而在72h,仅25和50mmol/L组的荧光强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浓度葡萄糖上调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P2Y2受体的表达,提示这一受体可能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微切口角膜基质透镜摘除术(SMILE)手术矫正散光的临床疗效,比较术前不同散光的术后残留散光度及视觉质量。方法 将2015年6~7月于我院行SMILE患者65例(127眼)按术前散光度数进行分组,0~-1.00D为A组51眼、>-1.00~-2.00D为B组40眼、>-2.00~-3.00D为C组36眼。复查术后4h、1周、1个月、3个月小瞳下自动验光仪的散光值及视觉对比敏感度,并用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检测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cutoff)。结果 3组术后各时间段裸眼视力、球镜度数和柱镜度数与术前差异显著(均为P<0.05),但3组间在术后相同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随时间增加,在眩光和无眩光条件下各组对比敏感度均提高,且3个月时最佳(P<0.05);术后3个月各组间相比,B组在眩光和无眩光条件时各空间频率下的表现均更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组内在不同时间段相比OSI和MTFcutoff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术后3个月,3组OSI分别为1.273±0.967、1.125±0.772、1.208±0.652,MTFcutoff分别为24.275±8.214、28.188±8.343、25.543±2.279,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均为P>0.05)。结论 SMILE矫正散光安全、有效、稳定、可预测性佳,术后视觉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