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局部使用5g?L-1氯替泼诺滴眼液联合10g?L-1环孢素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收集中重度干眼患者32例(64)眼,1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每天4~8次作为基础用药,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7例(34眼),予以5g?L-1氯替泼诺滴眼液滴眼,2周后改为5g?L-1氯替泼诺滴眼液联合10g?L-1环孢素滴眼液滴眼;对照组15例(30眼),予以5g?L-1氯替泼诺滴眼液滴眼。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进行干眼症状问卷调查,行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staining,FL)、SchirmerI试验(SchirmerItest,SIT)及非接触式眼压检查(non-contactintraocularpressuremeasurement,NCT)等。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4周、6周、8周主观症状评分及F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4周、6周,对照组主观症状评分明显低于试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21),但治疗后8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11)。治疗后6周对照组BUT较治疗前延长(P<0.05),治疗后8周两组BUT均较治疗前延长(P<0.05),各时间点两组间BU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各时间点的SIT和NCT值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均为P>0.05),各时间点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对于中重度干燥综合征型干眼等慢性干眼患者采用局部5g?L-1氯替泼诺滴眼液预处理有助于减轻10g?L-1环孢素滴眼液所产生的刺痛,安全有效,又可避免长期应用其他类激素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龙胆泻肝汤对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xperimentalauto-immuneuveitis,EAU)的治疗作用。方法 Lewis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EAU组18只和LXT组18只,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结合蛋白免疫EAU组和LXT组大鼠。观察大鼠生理特征及眼部炎症变化,出现葡萄膜炎症时给予LXT组大鼠龙胆泻肝汤灌胃;免疫后12d比较各组大鼠眼组织病理学差异;免疫后每隔4d检测房水蛋白及血清中白蛋白、球蛋白变化。结果 成功制备了EAU大鼠模型;免疫后5d大鼠开始出现葡萄膜炎症状,12d炎症最重。EAU大鼠肛温在1d、7d、10d和12d高于对照组(P=0.020、0.000、0.015、0.001);免疫后12d,EAU组房水蛋白浓度为(36.03±3.23)g?L-1,LXT组为(24.67±2.60)g?L-1,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组织病理学显示EAU组视网膜结构破坏程度明显高于LXT组(P=0.000)。EAU组免疫后4d、8d及12d白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0.045、0.000、0.033),LXT组4d和8d白蛋白低于正常(P=0.045、0.005),但12d时恢复至正常;12d时EAU组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P=0.047),LXT组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龙胆泻肝汤能有效减轻EAU大鼠前房炎症,减少炎症细胞浸润,保护眼部组织结构,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调节免疫状态,对EAU发挥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AMD)后患者黄斑区中心视野的变化情况。方法 本研究纳入湿性AMD患者26例(28眼),每例患者予以1次维替泊芬联合PDT后3d再给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然后根据患者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visualacuity,BCVA)、Humphrey10-2中心视野检查、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fovealthickness,CF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greenangiography,ICGA)的渗漏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结果 联合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湿性AMD患者的BCVA明显提高,分别为0.22±0.07、0.26±0.07、0.24±0.08(P=0.029、0.004、0.015),而治疗前BCVA为0.12±0.09;CFT显著降低,分别为(264.09±28.40)μm、(273.45±24.89)μm、(286.54±26.39)μm(均为P=0.000),而治疗前CFT为(458.27±27.38)μm;中心视野10°范围内的平均敏感度(meansensitivity,MS)增加了,分别为(24.33±3.20)dB、(24.54±3.25)dB、(26.89±3.46)dB(P=0.015、0.010、0.000),而治疗前的MS为(20.25±3.12)dB;4°范围内MS增加了,分别为(23.66±4.23)dB、(23.40±4.49)dB、(25.93±4.43)dB(P=0.024、0.034、0.001),而治疗前4°范围内MS是(19.49±4.66)dB;视野平均缺损(meandevia-tion,MD)降低了,分别为(-7.60±3.24)dB、(-7.72±3.51)dB、(-6.29±3.21)dB(P=0.008、0.010、0.001),而治疗前MD为(-11.98±3.18)dB。模式标准差增加了,分别是5.44±1.53、5.78±1.82、6.88±1.65(P=0.013、0.004、0.000),而治疗前模式标准差为3.34±1.04。所有的数据均提示黄斑区的功能有好转。此外,BCVA和CFT(r=-0.297,P=0.005)、CFT和中心视野10°范围内的MS(r=-0.385,P=0.000)、CFT和视野的MD(r=-0.193,P=0.033)两两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关系。结论 黄斑区中心Humphrey视野指数的改变可用于评估PDT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MD后患者视功能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各项主、客观干眼检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及各项干眼检测项目与干眼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16例以“眼干”为主诉的连续的门诊患者,按序进行McMonnies问卷调查,角膜地形综合分析仪测量泪河高度、非侵入式泪膜破裂时间(noninvasivetearbreakuptime,NI-BUT)及眼红分析,传统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breakuptime,BUT)测定(荧光素试纸条法),荧光素钠眼表染色,SchirmerI试验,并根据检测结果诊断是否患有干眼,将检测值进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116例连续病例中85例诊断为干眼;无论是干眼组还是非干眼组,首次NI-BUT均短于平均NI-BUT,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6,P<0.001;t=-4.652,P<0.001)。各项检测项目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平均NI-BUT与NI-BUT分级呈负相关(r=-0.920,P<0.001);首次NI-BUT与平均NI-BUT呈正相关(r=0.815,P<0.001);首次NI-BUT与NI-BUT分级呈负相关(r=-0.738,P<0.001);平均NI-BUT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呈负相关(r=-0.348,P<0.001);NI-BUT分级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呈正相关(r=0.341,P<0.001);首次NI-BUT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呈负相关(r=-0.298,P=0.001);首次NI-BUT与MQ问卷得分呈负相关(r=-0.196,P=0.035);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与MQ问卷得分呈正相关(r=0.189,P=0.042)。各项检测项目与干眼诊断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泪河高度、平均NI-BUT、NI-BUT分级与干眼诊断之间存在相关性,相关性由强至弱的排序为泪河高度(B=-18.152,P<0.001)、NI-BUT分级(B=7.389,P<0.001)、平均NI-BUT(B=0.665,P=0.005),而首次NI-BUT与干眼诊断之间并无相关性(B=-0.128,P=0.344)。结论 泪河高度、平均NI-BUT、NI-BUT分级与干眼诊断之间存在相关性;与首次NI-BUT相比,平均NI-BUT对干眼诊断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非诺贝特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8例(56眼)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及肾病在控制血糖基础上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对照组,14例28眼)口服安慰剂VitC片0.1g;B组(试验组,14例28眼)口服非诺贝特片0.2g;均为每天3次,饭前0.5h口服,连续用42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眼底的变化、血压、肾功能、24h尿蛋白、尿转铁蛋白、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和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inla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s1,TIMP-1)水平。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 05)。治疗42d后,视力提高32眼,其中A组6眼(占18.7%),B组26眼(占81.3%),两组视力较治疗前改善的眼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619,P<0.05);A组患者较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4h尿蛋白=1.254、tCr=1.302、tBUN =0.539、t尿β2微球蛋白=0.926、tFA =1.026、tFib=0.954、tET-1=1.124、tMMP2/TIMP1=0.982,均为P>0.05);B组24h尿蛋白、肾功能(Cr、BUN、尿β2微球蛋白)、FA、Fib、ET-1和MMP2/TIMP1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t24h尿蛋白=6.739、tCr=8.378、tBUN =6.264、t尿β2MG =5. 542、tFA =7.092、tFib=5.428、tET-1=6.554、tMMP2/TIMP1=8.922,均为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水平(t24h尿蛋白=4.432、t尿β2微球蛋白=5.428、tFA =5.616、tCr=8.821、tBUN =6.482、tFib=5.904、tET-1=9.162、tMMP2/TIMP1=5.342,均为P<0.05)。结论 非诺贝特治疗临床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肾病,可提高患者视力,能更有效改善视网膜微循环和肾血流动力学,保护眼底和肾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e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眼表情况、干眼症的发病情况与全身免疫情况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 对病例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分别行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staining,FLS)计分、结膜印迹细胞学(conjunctivalim-pressioncytology,CIC)检查,以了解正常眼、HIV感染者的眼表情况。病例组中以患者CD4+T淋巴细胞数50μL-1为界分为A(≥50μL-1)、B(<50μL-1)两组进行分析。结果 BUT结果:对照组(10.80±2.48)s,A组(7.00±3.74)s,B组(6.44±4.19)s,总体比较各组间BU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82,P=0.008),A组及B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25、0.004),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SIT结果:对照组每5min(11.73±2.46)mm,A组(8.33±2.58)mm,B组(8.67±4.44)mm,各组间总体比较SIT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0,P=0.032),A组及B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34、0.028),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45)。各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角膜FLS检查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10.903,P=0.004),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7.500,P=0.006),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2.269,P=0.132)。各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结膜CIC检查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00,P=0.001),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93,P=0.000),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462,P=0.063)。HIV感染者易出现BUT变短、SIT减少、角结膜FLS重,印迹细胞学分级有显著的差异,对照组分级主要集中于0级、Ⅰ级,病例组主要集中于Ⅱ级和Ⅲ级。对照组干眼症的患病率为6.7%(1/15),病例组干眼症的患病率为40.0%(6/15)。两组间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58,P=0.031)。结论 HIV感染者易出现眼表异常及眼表细胞的损害,其干眼症发病率明显增高,眼表改变情况、干眼症发病率与CD4+T淋巴细胞数可能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1.8mm和3.0mm两种白内障手术切口术后泪膜及角膜规则性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至2015年10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8例(62眼),根据患者对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分为:A组24例(30眼)行1.8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B组24例(32眼)行3.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比较术前及术后1d、7d、1个月、3个月的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SchirmerⅠ 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orneafluoresceinstaining,FLS)、干眼主观症状评分、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urfaceregularityindex,SRI)及角膜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urfaceasymmetryindex,SAI)。结果 术后1d、7dB组BUT均短于A组(均为P<0.05)。术后1dB组SⅠt低于A组(P<0.05)。术后1d、7d、1个月B组FLS均高于A组(均为P<0.05)。术后1d、7dB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均高于A组(均为P<0.05)。术后1d、7d、1个月B组SAI、SRI均高于A组(均为P<0.05)。A组BUT、FLS、干眼主观症状评分、SAI于术后1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SⅠt和SRI于术后7d恢复至术前状态;B组各项结果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1.8mm切口较3.0mm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干眼症状更轻,泪膜功能及角膜规则性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蔡丽萍  孟然  张宏 《眼科新进展》2016,(11):1024-1028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BMSC)对干眼小鼠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并比较BMSC滴眼与眼眶注射两种不同应用途径的疗效差异。方法 收集BALB/c小鼠双侧股骨、胫骨骨髓,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BALB/c小鼠BMSC。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5只健康6~8周龄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BMSC滴眼组、BMSC眼眶注射组,每组7只,除正常对照组外的28只小鼠使用2.5g·L-1苯扎氯铵溶液滴双眼,连续滴21d,建立中重度干眼动物模型。造模结束后开始治疗,模型组给予磷酸盐缓冲液滴双眼;阳性对照组给予普拉洛芬眼液滴双眼;BMSC滴眼组给予含1×105BMSC的磷酸盐缓冲悬垂液滴双眼;BMSC眼眶注射组给予含1×105BMSC的磷酸盐缓冲悬垂液分别于治疗当天、第4天注射。治疗的第8天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眼表炎症指数、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filmbreak-up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fluoresceinstaining,FLS)评分结果。第9天过量麻醉法处死35只小鼠,每组随机选取5眼制备HE染色、PAS染色切片,行眼表组织病理学观察,并进行杯状细胞计数;4眼用于制备冰冻切片,观察有无PK67标记的异体BMSC在眼表组织迁移,5眼用于ELISA测定小鼠眼表组织中IL-10、IL-1β蛋白含量。结果 模型组眼表炎症指数0.31±0.05、FLS评分8.80±1.21分别高于正常对照组0.01±0.01、0.14±0.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阳性对照组、BMSC滴眼组、BMSC眼眶注射组炎症指数分别为0.15±0.03、0.18±0.03、0.06±0.02,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且BMSC眼眶注射组低于BMSC滴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BM-SC眼眶注射组FLS评分3.93±0.74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It(4.00±0.39)mm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6.36±0.48)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MSC眼眶注射组SIt(5.86±0.54)mm明显高于模型组、阳性对照组(3.92±0.38)mm、BMSC滴眼组(3.90±0.3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模型组BUT(3.00±0.21)s较正常对照组(6.00±0.21)s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阳性对照组(4.20±0.29)s、BMSC滴眼组(4.40±0.27)s、BMSC眼眶注射组(4.79±0.02)s均较模型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眼表组织HE染色:模型组角膜上皮细胞肿胀、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紊乱、肿胀;BMSC滴眼组、眼眶注射组角膜上皮表面平整,基质层胶原纤维排列紧密,形态接近正常小鼠,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AS染色杯状细胞数量BMSC眼眶注射组13.80±2.48与阳性对照组13.17±2.09相当,均多于模型组5.20±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冰冻切片:在BMSC滴眼组及BMSC眼眶注射组睑板、结膜下及角膜均未见带PKH67标记的BMSC。BMSC眼眶注射组IL-10蛋白含量(509.80±190.21)μg·g-1明显高于BMSC滴眼组(43.64±43.64)μg·g-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β蛋白含量各组间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眼局部应用BMSC能使眼表炎症减轻、BUT延长、角膜上皮修复,从而有效缓解干眼的症状。BM-SC眼眶注射更能显著促进泪液分泌、增加杯状细胞数量,疗效优于BMSC滴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飞秒激光术后眼内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E2)浓度的变化与瞳孔缩小的关系,同时比较术前应用两种非甾体类药物(nonsteroidaldrugs,NSAIDs)预防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术中瞳孔缩小的效果。方法 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为2014年6月至2015年3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白内障科行白内障手术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根据手术方式及用药分为4组,其中拟行传统超声乳化手术30例(30眼)为A组;拟行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90例(90眼)随机分为3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为B组,术前应用1g·L-1普拉洛芬滴眼液为C组,术前应用1g·L-1双氯芬酸钠滴眼液为D组。收集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晶状体核分级、术前充分散瞳后以及完成飞秒激光或手工透明角膜切口后瞳孔直径等临床资料,测量所有样本中PGE2浓度。结果 A、B、C、D四组中PGE2浓度分别为(48.25±10.52)pg·mL-1、(124.14±8.97)pg·mL-1、(18.28±3.49)pg·mL-1、(19.05±3.13)pg·mL-1;B组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01),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D四组术中瞳孔缩小的发生率分别为6.67%(2/30)、20.00%(6/30)、3.33%(1/30)、3.33%(1/30);B组与A、C、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C组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P>0.05)。瞳孔缩小与年龄、性别及晶状体核分级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发生瞳孔缩小者与未发生瞳孔缩小者PGE2浓度分别为(130.74±8.76)pg·mL-1、(120.86±7.27)pg·mL-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缩小程度与PGE2浓度无相关性(P>0.05)。结论 飞秒激光术后瞳孔缩小可能与房水中PGE2浓度升高有关,术前局部应用NSAIDs能降低眼内PGE2浓度,减少飞秒激光术后瞳孔缩小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分析改良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reformingfemtosecondlenticuleextraction,R-FLEx)与小切口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治疗高度近视术后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全飞秒近视矫正手术治疗的高度近视患者40例80眼,其中SMILE组20例40眼,R-FLEx组20例40眼。观察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a两组患者的干眼症状,包括干涩感、烧灼感、异物感,并依次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oftearfilm,BUT)、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cornealfluoresceinstaining,FL),并对其泪膜稳定性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干眼症状问卷调查评分:术后1个月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0.35±0.48、0.90±0.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a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0.18±0.38、0.08±0.27、0.05±0.22,0.28±0.45、0.10±0.30、0.10±0.3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FL检查评分:术后1个月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0.88±0.69、1.30±0.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个月、1a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0.18±0.38、0.08±0.27、0.03±0.16,0.28±0.45、0.05±0.22、0.05±0.2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SIt试验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8.20±0.76)mm、(8.95±0.60)mm,(6.65±0.66)mm、(8.30±0.6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1a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9.65±0.58)mm、(10.70±0.99)mm,(9.63±0.84)mm、(10.70±1.12)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UT检查结果:术后1个月、3个月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7.75±0.98)s、(8.90±0.93)s,(6.25±0.89)s、(8.50±0.7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6个月、1aSMILE组和R-FLEx组分别为(9.65±0.58)s、(10.70±0.99)s,(9.53±0.78)s、(10.33±1.19)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SMILE较R-FLEx术后早期泪膜稳定性好、患者舒适度高、干眼症状轻,至术后1a,泪膜稳定性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  相似文献   

11.
张潇  王忠海  李莹  姜洋  罗岩  陈秉钧  丁欣 《眼科》2014,23(4):274-279
目的 观察0.1%玻璃酸钠滴眼液(SH)、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滴眼液在单纯干眼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 后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设计 随机对照研究。研究对象  2012年1月至2012年8月于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单纯干眼患者70例(组Ⅰ)和接受LASIK手术后的患者40例(组II)。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试验方法,组Ⅰ和组II各分为两个亚组,采用随机数字法分别使用0.1% SH滴眼液(A组)和bFGF滴眼液(B组),每日4次,组Ⅰ局部连续使用14天,组II连续使用30天。在不同时间点(组I用药前、用药7天和14天,组II手术前、手术后1天、3天、10天和30天)观察患者症状和体征。问卷调查患者用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干眼症状,包括易疲劳、异物感、干涩感、烧灼感、眼胀感、眼痛、畏光和眼红,根据患者症状严重程度评为0~9分。主要指标 干眼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Ⅰ试验和角膜结膜荧光素染色(FL),症状评分。结果  单纯干眼组(组I)治疗后干眼症状均明显改善,治疗后14天易疲劳(P=0.006)和眼痛(P=0.040)的改善ⅠA组优于Ⅰ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在ⅠA、ⅠB中分别为94.3%、78.6%。BUT(P=0.055)、Schirmer Ⅰ试验(P=0.573)改善ⅠA高于ⅠB, FL(P=0.375)减少ⅠB优于Ⅰ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SIK术后组(组II),患者术后1、3天较术前出现不适症状,术后30天所有症状有明显改善,其中异物感(P=0.004)、烧灼感(P<0.001)、眼胀(P=0.005)、眼红(P=0.007)改善分数IIA组优于IIB组。术后10天,BUT、Schirmer Ⅰ试验均较术前减少,FL较术前增加,术后30天各项体征较术后10天改善(IIA组BUT: P=0.142,Schirmer Ⅰ试验:P=0.053,FL:P=0.005;IIB组BUT: P=0.006,Schirmer Ⅰ试验:P=0.010,FL:P=0.079),IIA组与IIB组各项体征改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UT:P=0.251,Schirmer Ⅰ试验:P=0.369,FL:P=0.060)。所有患者用药后未见副作用。结论 SH和bFGF滴眼液均能促进单纯干眼和LASIK术后角膜上皮修复,维持泪膜稳定性,减轻症状。SH滴眼液在改善某些(如易疲劳、异物感、烧灼感、眼胀、眼红、眼痛等)症状方面优于bFGF滴眼液。(眼科,2014, 23: 274-279)  相似文献   

12.
毛越 《国际眼科杂志》2017,17(10):1918-1920
目的:探讨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干眼症患者120例240眼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120眼)和对照组(60例120眼),两组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滴眼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卡波姆眼用凝胶,疗程为1mo.对两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水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眼部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Ⅰtes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l fluorescein staining,FL)]、疗效和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泪液中IL-1β 和TNF-α 水平、OSDI和FL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BUT和SⅠt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泪液中IL-1β水平、TNF-α 水平、OSDI、BUT、SⅠt、FL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5.065,P=0.024).两组患者中无1例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和药物不耐受.结论:卡波姆眼用凝胶联合聚乙二醇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明显,优于单用聚乙二醇滴眼液,且不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局部使用1%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的疗效。方法将2011年3月至2013年9月我院门诊治疗的全身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患者22例(44只眼),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2只眼及对照组22只眼,实验组给予1%环孢素滴眼液每日2次及海露滴眼液每日4次,对照组给予海露滴眼液每日4次。在治疗前及治疗后2、4、6、8周观察患者的自觉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I试验(SIt)。各项指标比较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干眼症状评分平均值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结果在两组中治疗前后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BUT在治疗后6周、8周较治疗前延长(t=3.83,4.62;P〈0.01)。实验组患者治疗后4周Fl评分均值为6.6±1.5,较治疗前(8.5±1.7)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各时间点BUT及Fl评分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使用1%环孢素滴眼液治疗化疗引起的中重度干眼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那他霉素粉末直接给药和滴眼液给药在兔眼角膜的药代动力学的差异。方法 将16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只,每只白兔左右眼分别使用那他霉素干粉(每10min涂1次)和那他霉素眼液(每5min滴20μL)。2h后A组取其角膜,B组抽取房水。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那他霉素含量,柱温为30℃,流动相为乙酸铵溶液-乙腈-四氢呋喃,流速为1mL?min-1,检测波长为303nm。结果 在该色谱条件下,那他霉素的保留时间为6.5min,分离度良好,标准曲线在0.05~50.00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最低定量限为0.05mg?L-1。A组经那他霉素粉末给药的角膜中药物浓度为(19.39±1.95)mg?L-1,较滴眼液给药组的(10.34±3.02)mg?L-1显著增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B组经粉末给药的房水中药物浓度为(1.67±0.15)mg?L-1,较滴眼液给药组的(1.46±0.14)mg?L-1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结论那他霉素粉末在兔眼角膜的穿透性高于那他霉素滴眼液。  相似文献   

15.
背景 干眼是一种多因素影响的泪膜和眼表疾病,免疫炎症反应在干眼的发病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环氧合酶通路,具有抑制眼部炎症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是一种潜在的抗干眼药物.目的 研究非甾体类抗炎药物质量分数0.1%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中重度干眼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对按标准纳入的中重度干眼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均取右眼为试验眼.试验组15例15眼,给予0.1%普拉洛芬滴眼液和质量分数0.1%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用药;对照组15例15眼基线特征与试验组匹配,单独使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前和用药2周时进行临床和实验室指标检测.临床检测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 OSDI)、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Ⅰ(Schirmer Ⅰ试验)、眼表染色(OSS)评分.实验室检测通过结膜印迹细胞学方法获取球结膜上皮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球结膜上皮细胞中人类白细胞DR抗原(HLA-DR)及CD11b的表达.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12,P=0.684;x2=0.240,P=0.624),两组间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实测值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周时,试验组受试者OSDI、OSS评分和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而BUT均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P=0.03;t=2.83,P=0.01;t=3.29,P=0.00;t=3.23,P=0.00),两组受试者的Schirmer Ⅰ试验和结膜上皮细胞CD11b表达量用药2周后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P=0.87;t=0.28,P=0.79).试验组用药2周和用药前相比,OSDI、OSS评分和BUT较用药前均明显改善,球结膜上皮细胞中HLA-DR抗原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30、10.70、6.10、7.92,P=0.00);对照组用药前后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用药2周结膜上皮细胞HLA-DR抗原表达量与OSDI和OSS评分均呈正相关(r=0.601,P=0.018;r=0.586,P=0.022),与BUT间呈负相关(r=-0.697,P=0.004).结论 0.1%普拉洛芬滴眼液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用药短期内可有效缓解中重度干眼的症状和体征,其作用机制与降低眼表免疫炎症标志物HLA-DR抗原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干眼患者超声乳化手术前使用人工泪液对术后泪膜的影响。方法将52例(60眼)行超声乳化的干眼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7例(30眼)。术前未用泪然眼液滴眼;B组25例(30眼),术前使用泪然眼液。两组术后联合使用典必殊和泪然眼液滴眼,分别于术前第15天、术后第1天、第1周、第1个月、第3个月行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ehirmer I test,SIt 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和角膜荧光素染色(cornea fluorescein staining,CFS)检查。采用SPSS10.O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f检验分析。结果①术前第15天:两组干眼症状评分、SitI试验、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术后第1天: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试验检查B组虽有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术后第1周:B组干眼主观症状、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tI检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第1个月:B组CFS评分小于A组,且BUT较A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第3个月,两组的干眼主观症状、SItI检查、BUT、CF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抄0.05)。结论干眼患者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前使用人工泪液有利于术后旱期干眼症状的改善及泪膜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H2滴眼液对苯扎溴铵导致的小鼠眼表损伤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SPF级BALB/c雄性小鼠30只,均取小鼠右眼作为实验眼。将30只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只,其余的6只则作为空白对照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采用1 g·L-1苯扎溴铵滴眼液+H2滴眼液滴眼,对照组采用1 g·L-1苯扎溴铵滴眼液+生理盐水滴眼,中间均间隔10 min,每天4次。分别在干预前及干预后1 d、7 d、14 d观察各组小鼠的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及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nt test,FL)评分,并于干预14 d后取小鼠眼球,利用电子显微镜对角膜上皮进行观察与分析。结果 干预1 d后,实验组和对照组S Ⅰ t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的S Ⅰ t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14 d后,对照组S Ⅰ 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S Ⅰ 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S Ⅰ t均大于对照组。干预1 d后,两组BUT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UT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7 d、14 d后,对照组BUT与干预前相比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BUT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实验组BUT均长于对照组。实验组干预1~14 d角膜变化不明显,对照组干预1~14 d后FL染色区域增加。干预后 4 d 和 7 d,两组FL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对照组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可见密集排列的微绒毛和微皱襞,而对照组角膜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微皱襞部分平坦或出现融合、缺失。结论 H2滴眼液能通过保持角膜上皮的完整性从而改善干眼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鬼针草滴眼液对雄兔去势所致干眼症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新西兰白兔24只(24眼,均为右眼),制作去势雄兔干眼症模型,模型制作后即随机分为A、B两组(各12眼):实验组(A组)使用鬼针草滴眼液滴眼,对照组(B组)使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滴眼。另选取2只兔作为正常对照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进行SchirmerI试验(SchirmerItest,SI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FL),并进行泪液总蛋白含量、淀粉酶活性、乳铁蛋白、溶菌酶含量检测及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扫描。结果 治疗前A、B两组SIT、FL评分、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1周、2周、1个月及2个月后,B组SIT、FL评分较治疗前均稍有恶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SIT、FL评分、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B两组各时间点SIT、FL评分、泪液总蛋白量、乳铁蛋白、溶菌酶及淀粉酶活性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2个月后,A组上皮基底细胞和炎症细胞密度分别为(4262±268)mm-2和(312±103)mm-2,而B组上皮基底细胞和炎症细胞密度分别为(3106±237)mm-2和(32±23)mm-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鬼针草滴眼液能有效预防雄激素水平降低所致兔干眼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VisiPlug?泪小管塞栓治疗中度以上干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诊断为干眼并使用人工泪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4周后仍有症状并再次评分为中度以上干眼的患者32例(64眼),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例32眼,治疗组使用泪小管塞栓联合人工泪液及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继续使用人工泪液和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随访6~12个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干眼主观症状问卷调查得分、眼表综合分析仪中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指数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1 a,主观症状问卷调查评分治疗组由术前(16.95±5.12)分降至(4.36±0.16)分,对照组由术前(17.22±5.20)分降至(5.50±0.29)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 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前与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泪膜破裂时间、泪河高度、眼红指数、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两组在治疗后泪膜破裂时间均较治疗前显著延长、泪河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眼红指数评分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泪膜破裂时间更长,泪河高度改善更为明显,眼红指数评分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更低。结论 VisiPlug?泪小管塞栓治疗中度以上干眼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应用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估VisiPlug?泪小管塞栓治疗中度以上干眼的临床疗效更加客观、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