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儿童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氧调节和非氧调节生长因子均参与ROP的发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重要的氧调节因子,其在新生血管形成中的重要作用已逐渐被认识,而非氧调节生长因子(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可能与早产儿脱离子宫内环境有关。本文主要讨论IGF-1和VEGF在ROPⅠ、Ⅱ期病变中的作用,以期能在早期评价个体的ROP发生倾向,及早进行干预,降低ROP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和低体质量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近年来随着医疗护理水平不断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ROP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传统治疗方式包括冷冻治疗和激光治疗,这些治疗对操作医生的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寻找一种在病变早期应用,且操作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我们就目前治疗ROP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是一种发生于早产、低体质量儿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认为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吸氧、感染和营养不良等诸多因素可能是ROP发生的诱因。近年的研究发现,与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相关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growthfactor-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nsulin-likegrowthfactorbindingprotein-3,IGFBP-3)与ROP的发生相关。基于新生儿出生后体质量和血浆IGF-1水平变化预测ROP的筛查模式,即WINROP已在多个国家进行了多中心临床试验,可以有效提高ROP的筛查效率,提高新生儿血浆IGF-1/IGFBP-3浓度水平,有望在ROP预防方面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与房水中VEGF、IGF-1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共44例,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糖尿病患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组)(B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DR组)(C组),其中C组又分为单纯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BDR组)(C1组)和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组(PDR组)(C2组)。对所有研究对象均收集房水标本。对标本均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进行人VEGF和人IGF-1定量ELISA测定。结果:随着糖尿病的进展及DR的逐渐加重,房水中VEGF浓度呈明显增加趋势。房水IGF-1:对照组(A组)、NDR组(B组)、DR组(C组)各组间P<0.01,呈明显增高趋势。BDR组(C1组)与PDR组(C2组)间P<0.01,呈明显增高趋势。房水VEGF与房水IGF-1二者有显著正相关性(P<0.01)。结论:VEGF是影响糖尿病眼底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重要刺激因子;眼内IGF-1参与了DR进展的病理进程;在DR的发生发展过程中,IGF-1与VEGF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5.
6.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目前全世界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以往对于阈值期和高危阈值前期的ROP采用激光或冷凝治疗,因激光和冷凝术均是破坏性的,不可避免地导致周边视野永久丧失,且并发症较多,术后仍有部分患儿病情无法控制,最终视力完全丧失。因此需要寻找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有较多的临床数据表明,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nti-VEGF)治疗ROP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我们将对抗VEGF药物在ROP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近期的文献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growthfactor,PL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纤维血管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中的表达和分布。方法 玻璃体切割术中取ROP患者视网膜表面纤维血管膜保存备用,冰冻切片,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PLGF在纤维血管膜上的表达和分布。结果 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PLGF在纤维血管膜中可见阳性表达。免疫荧光双标记法实验结果显示纤维血管膜的PLGF可能由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巨噬细胞和胶质细胞表达。结论 PLGF可能参与了ROP的发病过程,PLGF在ROP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以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激光或手术治疗,损伤较大且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途径来预防ROP的发生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已知的促新生血管生成物质,在ROP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雌激素通过调控VEGF减少新生血管生成,从而防止ROP的发生。本文将围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VEGF以及雌激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背景不同早产儿个体之间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易感性的差异较大,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因多态性有关。目的研究ROP患儿VEGF基因多态性的表型,探讨VEGF基因多态性与ROP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纳入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1~5期ROP患儿99例作为ROP组,另纳入80例同期未发生ROP的早产儿为对照无ROP组;在ROP组中将行激光或冷冻治疗的患儿39例作为治疗组,同期未经治疗ROP自发消退的患儿60例作为非治疗组。ROP组与无ROP组间、治疗组与非治疗组问的人口基线学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抽取各组患儿外周血2ml以提取DNA,利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VEGF—A+405、VEGF—A936基因的多态性研究。结果ROP组患儿与无ROP组患儿VEGF—A+405基因表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71,OR=0.675,95%c,=0.444~1.026)。ROP组患儿与无ROP组患儿VEGF—A936基因表型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118,OR=0.768,95%CI为2.823~4.614),但治疗组与非治疗组VEGF—A+405,VEGF—A936基因多态性表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VEGF—A+405:P〈0.01,OR=0.875,95%C1为5.239~14.024;VEGF—A936:P=0.000,OR=3.609,95%CI为0.711~0.829)。结论VEGF—A+405和VEGF—A936基因的多态性与ROP易感性无关,但与ROP预后有关。携带VEGF—A+405、VEGF—A936等位基因可能增加ROP进展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进行性视网膜血管异常生长、病理性新生血管形成的致盲性眼病。传统一线治疗激光光凝,存在治疗相对滞后、不可逆周边视野缺损等局限性。近年来,以哌加他尼钠、贝伐单抗、雷珠单抗、阿柏西普和康柏西普等为代表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已广泛用于眼底新生血管性疾病,尤其在ROP治疗中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并成为其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焦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1.
彭琴  王俊勇  刘秋平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894-189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眼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童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ROP的经典方法,然而激光治疗是破坏性的,尤其是在ROP Ⅰ区病变的情况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RO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ROP,并且为视网膜继续发育争取了机会。本文就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治疗指征、药物筛选、注射部位、给药剂量、疗效观察以及并发症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陈宜  黎晓新  董建强 《眼科研究》2008,26(2):113-116
目的 制作氧诱导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小鼠动物模型并了解其视网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方法将出生后第7 d的C57BL/6J小鼠置于75%的高氧环境中5 d,再置于普通空气中5 d.在空气中饲养的小鼠为对照组.两组进行视网膜铺片,ADPase染色,组织切片染色,ELISA测定视网膜VEGF蛋白含量.结果实验组新生血管形成率为100%,对照组未见新生血管.实验组小鼠生后第17 d时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达(46.7±11.1)个,对照组不足2个.第12 d实验组视网膜VEGF蛋白水平比对照组下降,第17 d比对照组升高. 结论该动物模型是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合适模型.VEGF是造成视网膜新生血管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ROP的新生血管增生阶段,应用抗VEGF类药物抑制VEGF可以阻断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本文就抗VEGF类药物贝伐单抗(Avastin)单纯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内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或玻璃体切除手术等不同方式治疗ROP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并就贝伐单抗治疗ROP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汇总.  相似文献   

14.
丁瞳  陈宜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28-133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眼病,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ROP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但凝固治疗可导致视网膜永久性破坏,存在发生视野缺损、高度近视等并发症风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ROP后视网膜功能的发育比凝固治疗更趋向正常,再加上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逐渐成为ROP的重要治疗方式; 在Ⅰ区ROP、Ⅱ区后部ROP和急进型ROP治疗中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抗VEGF药物治疗ROP所致的严重系统并发症、最低有效剂量及后期复发情况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ROP抗VEGF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寒溪  杨红 《眼科研究》2007,25(12):928-932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NO)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作用及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相互关系.方法 建立高浓度氧诱导的SD新生鼠ROP模型,腹腔分别注射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抑制剂L-NNA 150mg/(kg·d)和诱导型NOS(iNOS)抑制剂L-NIL 25 mg/(kg·d).一段时间后,取新生鼠眼球制备切片计数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Western blot法检测VEGF.结果 氧气组视网膜cNOS活力较空气组显著增高(P<0.05),iNOS活力明显降低(P<0.05).L-NNA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视网膜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数显著减少(P<0.05),VEGF在高氧期表达增加60.38%,相对低氧期表达减少17.97%,以上指标L-NIL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cNOS产生的NO能减少后者引起的血管活性以及细胞毒性效应,从而减轻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并且能下调视网膜VEGF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杨波  郁梅 《眼科新进展》2015,(7):674-676
目的 观察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雷珠单抗)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7月经检查确诊的ROP患儿8例16眼,病变均位于1-2区。其中,男7例14眼,女1例2眼,胎龄28~32周,平均29.8周;出生体质量955~1900g,平均1271.9g。所有患儿散瞳后表面麻醉下于角巩膜缘后1.0mm处进针向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0.25mg,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转归。结果 16眼中13眼(81.25%)注药后病变缓解,异常血管增生停止,血管继续生长,在间隔7.5周(5~9周)后,再次出现ROP阈值前期病变表现,需要进一步激光治疗。2例3眼在注药后1~2周病变继续进展,视网膜结构不良甚至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脱离。随访期间所有患儿全身情况良好,未见全身药物不良反应,未发生眼内感染、白内障、眼前段缺血等并发症。结论 ROP玻璃体内注射ranibizumab可以有效控制病变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