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方法: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时通过十二指肠镜在十二指肠(多为降段)附近发现憩室后直接诊断。结果:1230例行ERCP的患者共诊断245例,占19.9%。造影发现合并胆道疾病201例,占82.0%,合并胰腺疾病24例,占9.8%,有的患者同时合并两种以上疾病,总计胆胰疾病225例,占91.8%。结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对胆胰疾病存在较大的病理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uxtapapillary diverticula JPD)指憩室发生的部位距乳头开口2~3cm内,多属于原发性腔外型憩室,根据憩室与乳头位置、远近关系,分为憩室内乳头、憩室边缘乳头及憩室周围乳头。JPD内镜检查发现率为3.2%~32%。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对JPD的发生发展及其与胆胰疾病的关系有了较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ERCP的操作方法,以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1月至2006年12月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7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使用造影管直接插管20例,成功率仅50%;采用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22例,成功率72.7%,6例术中明显出血,1例术后死亡;采用导丝引导下针状刀预切开乳头插管30例,成功率93.3%,仅1例术中出血。结论合并乳头旁憩室ERCP应谨慎操作,尽量在导丝引导下进行,采用导丝引导下预切开乳头插管能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6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十二指肠镜取石治疗的临床效果、经验体会。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9年3月,经十二指肠镜治疗乳头旁合并憩室的胆总管结石患者共65例,回顾分析其治疗效果及经验体会。结果65例中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56例,乳头气囊扩张术(EPBD)5例。59例均一次性成功取净胆总管结石,5例镜下治疗失败转外科治疗,无一例出现憩室穿孔并发症。结论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相对正常乳头下而言,操作难度有所增大,乳头切开以小切开为宜,能满足镜下治疗器械进入胆道即可,对部分可能导致切开穿孔的高危患者,应用乳头扩张球囊较为安全,十二指肠镜对合并乳头旁憩室的胆总管结石进行镜下治疗依然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吴兰富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77-3078
十二指肠降部的憩室,通常与胆总管进人十二指肠的开口处十分靠近,大多在距乳头2.5 cm范围内,称壶腹周围憩室或乳头旁憩室综合征、Lemmel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结石的关系探讨(附167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憩室在胆结石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的167例患者,其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憩室组),无合并乳头憩室136例(非憩室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年龄、胆结石的发病率、结石发生部位及结石成分方面的差异。结果 本组167例患者中,合并乳头憩室31例,占18.56%。憩室组平均年龄62岁,明显高于非憩室组的52岁(P<0.01),且憩室发生率随年龄的增大而增高。本组发现的86例胆结石患者中24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胆结石并憩室发生率27.9%;而非结石组81例中仅7例合并十二指肠憩室,占8.6%。结石组并十二指肠憩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结石组(P<0.05)。本组中乳头旁憩室胆结石发生率(100%)明显高于乳头周围型憩室者(46.2%),有显著性差异(P<0.05)。乳头旁憩室患者的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明显高于继发性胆总管结石及胆囊结石,且结石成分主要为胆色素结石。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结石发病率显著增高,且主要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旷置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发胆管炎的效果。方法对12例采用远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旷置十二指肠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病人反复发作的胆管炎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随访5~16年,无吻合口狭窄、溃疡、营养不良、胆囊结石和残胃癌发生。结论远端胃部分切除胃空肠lloux-e-Y吻合旷置十二指肠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并发胆管炎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憩室是一种消化系统的疾病, 最多见的发生部位为降部, 在乳头旁周围2. 5 cm 以内[1].该疾病会导致患者身体出现一系列的消化道问题, 比如患者有上腹痛、发热、黄疸以及恶性呕吐等现象, 部分患者有的时候会合并胆囊以及胰腺疾病, 因此, 此病又叫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综合征[2].此疾病好发于年龄比较大的人群,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本组20例中,男12例,女8例,憩室均发生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cm范围内。所有病例均为突发性黄疸,13例伴右上腹痛,7例伴全腹压痛及反跳痛,12例为上消化道慢性炎症急性发作,10例有上消化道溃疡史,疼痛无规律性,制酸药物不能缓解。以双盲法的形式,分别由2位资深影像学医师对本组病例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十二指肠镜检查及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病例中有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28个,单发15例,多发(2~3个)5例。憩室形态、大小差异较大,最小者0.5cm×0.6cm,最大者8.0cm×9.0cm。15个憩室内见气液平面,20例均显示胆总管和(或)胰管扩张。本组病例螺旋CT扫描及重建显示效果较好,可清楚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内羽毛状黏膜及炎性改变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异常表现,与手术、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及十二指肠镜所见基本符合。本组误漏诊2例,其他病例定位、定性均准确。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技术,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所致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有较高的特征性,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友兰  李晓燕 《云南医药》1995,16(3):167-169
本文对855例逆行胰胆管造影所见十二指肠乳头周围憩室42例,进行了分析,憩室检出率为5%。本组憩室与胰胆疾病关系密切,均有胰腺或胆道疾病史,胆道疾病占胆管显影的95%,其中又以胆道结石最多,占67%。  相似文献   

11.
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1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的临床表现。方法对169例PAD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①169例PAD中老年患者约占65%,45岁以下患者占8%:②PAD胆石检出率为30%,老年组检出率(36%)显著高于非老年组21%,P〈0.05;③PAD胰腺炎检出率为7%,老年组检出率7%稍高于非老年组6%,P〉0.05。结论PAD以老年患者占多数,胆石和憩室出血等并发症以老年患者为主。  相似文献   

12.
张新爱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4):145-145
目的通过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了解憩室发病年龄及确定其与胆石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62例ERCP诊疗术的患者,了解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发病率、发病年龄及憩室与胆石症的关系。结果 ERCP诊断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68例(憩室组),发病率14.72%,60岁以上50例,其中胆系症51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患者胆石症发病率75.00%。结论 ERCP对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石症患者诊断率高,60岁以上发病率高,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与胆石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陈年进  高雪松 《江苏医药》2003,29(7):541-541
随着内镜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Papillen Diverticula,以下简称PD)被检出。PD合并胆胰疾病也已受到广大学的关注。本回顾本院1997年9月~2002年6月收治的PD合并胆道梗阻46例的治疗,介绍胆道胃肠双转流术式及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5月45例老年人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对44例老年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和(或)气囊扩张术,并行网篮取石或机械碎石后网篮取石。结果所有病例插管造影成功均显示胆总管结石,结石直径在0.6~3.0 cm。其中单发结石27例,2枚结石12例,三枚以上6例。网篮直接取石34例,碎石后取石7例,3例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1例因乳头太小无法行切开同时结石较大转手术治疗。一次取尽结石35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6例。3例术中乳头肌切开渗血,给予电凝、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或气囊压迫出血停止,1例24 h后乳头切口涌血,给予钛铗止血。2例出现术后轻症胰腺炎,5例出现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给予相应处理痊愈。对其中36例随访6~12个月未见结石复发,3例放置塑料支架患者半年后结石明显变小,再次内镜治疗。结论老年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是相对安全有效,内镜治疗应根据憩室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合适的乳头切开长度,结合气囊扩张、碎石等方法,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内镜下胆胰疾病的治疗,是消化系内镜治疗上的一项突破性进展,因能代替部分胆胰疾病的手术治疗或简化未来的手术难度等,受到临床重视。现将我院近五年内镜下治疗胆胰疾病82例,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2例患者中男33例,女49例,年龄24岁~7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治疗胆胰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24年间采用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胆管口括约肌狭窄、重症急性胰腺炎(ANP)、胆总管结石合并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后继发胆总管下端嵌顿结石与胆管镜联合应用、胃毕Ⅱ式术后胆总管结石850例的临床经验.结果:全组病例EST成功812例(95.5%),38例(4.5%)失败.32例(3.8%)合并消化道中等量出血,19例(2.2%)并发轻度胰腺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EST或联合胆管镜解决胆胰临床问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继良 《江西医药》2009,44(12):1249-12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MSCT和上消化道钡餐(GI)检查确诊的23例(25个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个十二指肠憩室经多层螺旋CT检查。均为大于1.0cm,憩室表现为胰头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显示为气一碘囊袋影,与胰头交界区边缘锐利,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炎时,平扫边缘模糊。结论MSCT能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的胆胰疾病,对判断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影像科医师应重视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175例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85例采用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取石,作为观察组,90例行常规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作为对照组,观察取石成功率、术中碎石率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取石成功率为96.5%,对照组9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碎石率分别为14.1%和31.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出血,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7%。术后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和胆管炎两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气囊扩张术治疗乳头旁憩室合并胆总管结石可以减少术中碎石率和出血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弢  程涛 《安徽医药》2013,34(8):1203-120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DD)的128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层螺旋CT扫描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GI)或其他方法(如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的DD 33例35个憩室,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以及斜面重建,显示其与胆总管下段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DD及其并发症的螺旋CT表现。结果 35个憩室中直径3.0~5.0 cm者11个,大于5.0 cm者6个,余者0.6~3.0 cm之间。十二指肠降部31例,水平部2例,表现胰头右侧稍后方圆形、类椭圆形或管状影为多数形态的含气或液气平面或气-食混杂密度的囊袋样影。结论 128层螺旋CT不仅对DD的检出非常敏感,且对憩室与其周围器官结构的关系、憩室有无伴发并发症以及与憩室相关的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自1999年4月~2 0 0 3年6月,我们在进行4 89例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中,同时行内镜下治疗172例,治疗率35 17%。本文通过对上述内镜治疗病例进行分析,着重探讨治疗性ERCP的应用及价值。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本组治疗性ER CP ,男90例,女82例,年龄2 4~75岁,中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