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目的:对双侧唇裂修复手术方法进行改进,以改善术后前唇组织薄弱、平坦及唇中部唇红不丰满等缺陷。方法:设计四瓣,用前唇上部内侧粘膜瓣(A瓣)加深唇龈沟,用下方的粘膜及红唇瓣(B瓣)重建唇珠,用两侧唇的皮肤粘膜瓣(C、D瓣)衬垫于前唇内侧以加固、加厚前唇;并将两侧唇肌肉缝合并固定于前唇上。结果:18例均获良好效果,术后上唇丰厚而无过紧、过短及塌陷畸形,唇红丰满美观辰珠形态好,动态畸形矫不明显。结论:此改进后的术式主要适合前唇前突严重者。  相似文献   

2.
3.
直线法修复双侧唇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双侧唇裂畸形比较严重而且复杂,修复难度较大,虽然手术方法很多,但仍有些病例因手术方法等原因而达不到理想效果。自1984年以来,我科对收治的244例双侧唇裂用直线法修复,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重度双侧完全性唇裂人中重建术的手术新方法.方法 随机选择重度双侧完全性唇裂病例19例.术中在前唇设计模拟正常人中嵴的弧形切口,侧唇作肌脱套式解剖并在缝合时作对称性的埋线减张缝合.于术毕即刻及术后3 ~ 24个月观察人中重建效果.结果 19例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其中18例上唇在动、静态时外形均较佳,术后人中呈上窄下宽外形,并有明显的人中凹及人中嵴,达到了美学的功能性人中重建效果;仅1例前唇组织太少的大龄患者效果差.结论 埋藏缝合法可使重度双侧完全性唇裂达到美学的功能性人中重建效果,但对前唇组织太少的大龄患者不适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唇裂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单侧唇裂的修复术式方法在传统旋转推进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C皮瓣仍向上旋转修复鼻底,而A、C两皮瓣的间隙则由B皮瓣尖端插入修复,同时增加了环鼻切口,使鼻翼外侧脚更易复位。结果改良的唇裂修补术修复单侧完全性唇裂对唇部和鼻畸形均得到良好的矫正。结论改良唇裂修补术均Ⅰ期愈合,术后无肌隆起,鼻畸形不同程度改善,效果满意。术中出血少,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双侧唇裂继发畸形的解剖学修复。方法:采用埋没导引缝合针缝合法,对于引起畸形的主要因素:鼻翼软骨向两侧移位,鼻降肌挛缩,口轮匝肌移位,鼻孔底瘢痕挛缩等进行彻底松解后,牢固准确地复位、固定,以恢复其正常的解剖关系。结果:自1998年以来,共收治26例双侧唇裂继发畸形患者,除1例叉状皮瓣远端坏死外,余均顺利成功。随访1-2年效果满意。结论:本手术不仅简单省时,而且能达到从解剖学角度修复畸形。  相似文献   

7.
单侧完全性唇裂病人的修复术式较多 ,Millard术式修复不能解决鼻底组织缺损及术后上唇外形不自然。笔者采用宋儒耀教授设计的鼻底三角瓣法 ,修复单侧严重完全性唇裂 5例 ,术后患儿鼻底平整 ,上唇外形自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笔者于 2 0 0 2年“微笑列车”唇裂治疗中收治单侧完全性唇裂 5例 ,男 4例 ,女 1例 ,年龄 8个月至 2岁。均伴有完全性腭裂。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 2 手术治疗 鼻底三角瓣法定点以健侧裂隙缘鼻小柱基底和患侧裂隙缘鼻翼脚内侧分别定 1、1’点 ,患侧唇红最丰满处定点 2’ ,使其至口角距离…  相似文献   

8.
唇裂为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尤以单侧唇裂更为多见。手术整复是唯一治疗手段,其发展史上经历了在裂隙两侧直线或曲线切口设计,多种几何图形设计到近代的三角形组织瓣设计过程。1997年以来我院采取李谆等报道的五瓣成形法修复单侧唇裂26例,获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我科在经典的:Black术式的基础上,加上了双侧上唇矩形瓣法,自1996~2002年用此改良的Black术式修复双侧唇裂96例,取得满意的疗效,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碘伏用于唇裂修复术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碘伏已广泛应用于皮肤消毒 ,是一代广谱高效的外用消毒剂 ,对于细菌、芽胞、病毒等均有很强的杀灭作用[1] 。用于伤口消炎 ,具有安全无毒、作用持久稳定的优点。我科采用碘伏用于唇裂修复术后创面消炎的 4 8例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12月~ 2 0 0 1年 12月共收治 4 8例唇裂患儿 ,单侧唇裂 4 4例 ,双侧唇裂 4例 ,其中唇裂达Ⅰ度 3例 ,Ⅱ度 2 4例 ,Ⅲ度 2 1例 ,年龄最大 13岁 ,最小 4个月。用物准备 :碘伏 ,消毒棉签 ,弯盘 1个。1.2 方法 从术后第 2天开始 ,最好待患儿入睡后 ,在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组方式 A、B两组各10人 年龄、体重均无差别 都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 经口行气管插管.A组麻醉使用氯胺酮、异丙酚;B组使用氯胺酮、羟丁酸钠 安定.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结果A组和B组相比 A组具有气管插管反应较轻、气道分泌物少、术后清醒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清醒质量高的优点.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唇裂修复术中保留更多上唇组织、不采用上颌组织潜行分离的术式,从而避免影响上颌骨的正常发育。方法 在Tennison修复法中应用皮肤及粘膜改良式切口,修复完全性单侧唇侧。结果 45例患儿均能在无张力下缝合,伤口愈合良好,无复裂。结论 采用该疗法进行完全性单侧唇裂修复,无需行上颌组织潜行分离,也可获得满意的无张力下缝合,不发生复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观察应用改良Millard法修复单侧唇裂并同期矫正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在传统MillardⅡ术式旋转推进法修复唇裂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将鼻小柱的皮肤定点由传统的健侧位移至近患侧鼻小柱根部,根据患侧鼻孔大小及鼻小柱畸形程度作适当调整;不再设计患侧鼻底及鼻翼基部水平切口,通过充分解剖口轮匝肌对位缝合;同时通过唇裂手术在鼻小柱、鼻翼基部的切口分离患侧鼻翼软骨,并将鼻翼软骨及皮肤悬吊固定,矫正鼻翼塌陷,术后安置合适的鼻膜,并要求出院继续佩戴鼻膜9至12月。自2009年5月至2010年10月,采用本法矫正单侧唇裂及鼻畸形患者58例。结果 58例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经1~24个月随访,上唇、人中嵴解剖形态自然,动态和静态效果良好,鼻畸形得到明显改善。结论应用改良Millard方法修复单侧唇裂(完全性及不完全性)并同时矫正鼻畸形,是一种综合修复单侧唇裂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4.
熊贵发  鲍海  杨丽  余小明  彭刚 《贵州医药》2005,29(8):709-710
唇红整复在唇裂治疗中非常关键,它直接影响唇裂的手术效果。长期以来,红唇的修复一直采用交差红唇三角瓣的方法,三角瓣的设计以医师经验为基础,初学者难掌握且治疗效果难于估计。Noordhoff氏修复法在红唇整复中的量化设计使手术更为精确、更易于掌握,但患唇发育不够者修复效果不理想,同时对唇珠形态有一定的影响。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吸收两者的优点,设计一种红唇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双侧唇裂修复中唇珠成形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桂香  罗洪 《贵州医药》2001,25(8):724-725
唇裂修复的目的 ,主要是通过手术塑造一个接近正常外形和功能的唇形态 ,但往往修复后的上唇形态没有正常的上唇那样丰满生动。而双侧唇裂的修复更比单侧唇裂难度大。术后常常出现红唇凹陷及唇珠缺如等Ⅱ期遗留问题。我们自 1989年至1999年在 89例双侧唇裂修复手术中 ,利用前唇红唇粘膜瓣修复红唇中部及唇珠重建 ,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自 1989~ 1999年 10年间我院先天性双侧唇裂住院患者 ,共 89例 ,其中男 6 2例 ,女 2 7例 ,年龄 10个月至 16岁。Ⅲ度双侧唇裂占 38例 ,Ⅱ度双侧唇裂 4 6例 ,一侧为Ⅲ度一侧为Ⅱ度的双侧唇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分析组织瓣覆盖技术在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修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1年2月~2013年1月收治的58例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患者,采用多种组织瓣覆盖技术对尿道和尿瘘内口实施覆盖技术,将其分为两组,其中,甲组尿道下裂27例,8例患者采用局部阴囊推进肉膜瓣法接受治疗,9例患者采用带蒂鞘膜瓣转移法接受治疗,10例患者采用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法治疗;尿瘘组患者31例,采用局部U形组织瓣法6例,局部X-V皮瓣法18例,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转移法7例,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 实施治疗后,对58例患者随访2个月~3年,58例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其治疗成功率为96.6%.术后尿道狭窄3例,阴茎曲矫正不满意4例.结论 对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患者,采用尿道下裂手术及尿瘘修复手术,可有效提高手术成功实施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麻醉的效果.方法采用对照组方式,A、B两组各10人,年龄、体重均无差别,都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经口行气管插管.A组麻醉使用氯胺酮、异丙酚;B组使用氯胺酮、羟丁酸钠,安定.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结果A组和B组相比,A组具有气管插管反应较轻、气道分泌物少、术后清醒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清醒质量高的优点.结论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唇裂指先天性唇裂,分单侧双侧,正中唇裂,发病率由千分之一至五百分之一;男大于女;左大于右,发病于胚胎第七周。致病因素:与营养、遗传、内分泌、感染、损伤、免疫等方面有关。分类多种,从解剖形态上分Ⅰ-Ⅲ度,有混合型,还有个别上、下正中裂。但临床最常见的是上唇单、双侧裂。修复方法各有不同。临床上收到良好效果。下面就最常见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重点在修复方面和术中麻醉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及探讨单侧唇裂鼻畸形的初期整复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3年1月于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手术情况分为对照组(唇裂修复术组)30例和观察组(唇裂修复术同期鼻畸形整复术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总优良率及不同时间的满意程度进行分别统计及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优良率明显地高于对照组,同时不同时间的总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唇裂鼻畸形患者进行唇裂修复术同期鼻畸形整复术的效果相对更好,且也更受患者欢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麻醉的效果。方法 采用对照组方式,A、B两组各10人,年龄、体重均无差别,都行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经口行气管插管。A组麻醉使用氯胺酮、异丙酚;B组使用氯胺酮、羟丁酸钠,安定。两组手术时间无差异。结果 A组和B组相比,A组具有气管插管反应较轻、气道分泌物少、术后清醒时间明显比B组短(P<0.01)、清醒质量高的优点。结论 氯胺酮、异丙酚、双侧眶下神经阻滞用于婴幼儿唇裂修复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