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0例全部为本院住院病人,其中男36例,女4例,年龄18~58岁。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符合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且复制指标阳性。治疗前3个月未用过抗病毒药。无急、慢性肾炎或肾功能不全史。  相似文献   

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3例为1999年8月至2000年3月在石家庄市传染病医院住院的患者,男11例,女2例;年龄10~37岁,其HBsAg( )、HBeAg( ),HBV-DNA>1×10~8拷贝/ml至少1年以上,符合1995年5月北京第5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其中3例为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2例为慢性乙型肝炎轻度的10岁儿童,治疗前1年中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且无  相似文献   

3.
膦甲酸钠对慢性乙型肝炎及重型乙型肝炎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PFA)对慢性乙型肝炎(CHB)及重型乙型肝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CHB150例,入院时随机分为水化组和非水化组及对照组各50例。另选取重型乙型肝炎79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定期查患者肾功能(BUN、Cre、SUA)。结果:对CHB,PFA治疗组患者肾功能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对重型乙型肝炎,PFA的治疗未加重重型乙型肝炎的肾脏损害,且能降低肝肾综合征的发生率。结论:膦甲酸钠对CHB及重型乙型肝炎肾功能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α-2b(安达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近期治疗。方法安达芬组给予安达芬5MU肌内注射,1次/隔日,疗程3个月;联合组在安达芬组的基础上给予膦甲酸钠注射液3.0g加入5%葡萄糖250毫升静脉滴注,1次/日,疗程1个月。结果治疗结束时,联合组HBV DNA转阴率为78.6%(88/112),安达芬组53.6%(60/112);联合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为75.0%(84/112),安达芬组46.4%(52/112);肝组织中HBeAg浆型转为核型,阳性细胞减少;联合组81%,安达芬组58.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膦甲酸钠联合干扰素α-2b对HBV DNA抑制作用、ALT复常率及肝组织中乙肝病毒HBeAg表达优于单用安达芬,提示两者联合应用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7例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膦甲酸钠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作用[1 ,2 ] ,为进一步观察其疗效 ,我院应用膦甲酸钠治疗各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47例 ,取得良好疗效 ,结果总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资料诊断依据第 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3] 。选择慢性乙型肝炎 67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47例 ,男 41例 ,女 6例 ,年龄18~ 70岁 ,其中慢性重型肝炎 9例、重度 16例、中度 5例和轻度 17例 ;对照组 2 0例 ,男 17例 ,女 3例 ,年龄 2 4~ 5 7岁 ,以上各型分别为 4例、6例、3例和 7例。二、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一般保肝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膦甲酸钠对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38例,在一般保肝、支持及防治并发症基础上加用膦甲酸钠治疗4周,观察肝、肾脏功能,HBV DNA定量变化及病死率等。结果膦甲酸钠对急性、亚急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有明显影响,SB由300.96±142.80μmol/L下降为57.72±22.15μmol/L,ALT由352.73±168.14u/L下降为36.00±4.10u/L,AST由433.22±169.11u/L下降为50.18±12.52u/L,PT由22.88±12.23(秒)下降为10.11±3.72(秒),CHOL由1.99±1.56mmol/L上升为3.60±2.18mmol/L;膦甲酸钠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亦有明显影响,SB由394.58±179.82mmol/L下降为78.44±23.72μmol/L,ALT由199.44±107.82u/L下降为42.52±27.01u/L,AST由210.00±170.32u/L下降为79.44±40.73u/L,PT由27.81±13.22(秒)下降为16.11±8.34(秒),CHL由0.99±1.68mmol/L上升为2.90±1.99mmol/L。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变化显示,治疗前为3072.58±742.36pg/ml,治疗后为400±80.70pg/ml;对照组则分别为2989.40±800.48pg/ml和2004.58±807.56pg/ml。在68例重型肝炎中,治疗组死亡8例(22%);对照组死亡14例(46%),两组差异显著(P<0.01)。结论膦甲酸钠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乙型重型肝炎,明显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4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另加用膦甲酸钠治疗28天。以后两组均继续给予综合基础保肝治疗至病情缓解。停用膦甲酸钠后随访6个月。结果 用药28天时,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血生化指标明显好转,但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6月时,两组患者HBVDNA下降≥2 log的例数分别为9/21(42.9%)和6/20(30.0%,x^2=0.731,P〉0.05)。无严重副反应发生。结论 短期静脉滴注膦甲酸钠用于治疗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重度患者,能快速抑制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8.
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一直是肝病研究领域的热点 ,多种药物如干扰素、拉米夫定和胸腺肽等已被公认为临床抗乙型肝炎病毒的有效药物。近年来体外研究表明 ,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膦甲酸钠对乙型肝炎病毒DNA聚合酶具有抑制作用 ,并有报道其对急性暴发型病毒性肝炎有较好的疗效[1] 。我科于 1999年 6~ 11月以膦甲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病人 12例 ,旨在探讨其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入选病例均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所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 ,且ALT >80U ;HBe…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膦甲酸钠抗乙肝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膦甲酸钠2.4g/次静脉滴注,2次/d,连用4W,治疗HBV DNA(斑点杂交法)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4例,并与31例用干扰素-α1b500万U/次,皮下注射,3次/W,连用12W治疗的患者作对照。结果:膦甲酸钠组血清HBeAg、HBV DNA阴转率和HBe转换率分别为21.4%、38.2%和6.7%。干扰素组则分别为44.4%、45.2%和3.5%。两组均无HBsAg阴转病例。1年后追踪结果显示,两组复发率分别为37.5%和42.9%。肝功能恢复情况两组相近。膦甲酸钠组治疗过程中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膦甲酸钠抗乙肝病毒的疗效与干扰素相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联合组(膦甲酸钠和阿德福韦酯组)36例,对照组(阿德福韦酯组)34例,完成4周和12周治疗时,分别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和肝功能变化.结果 在治疗4周和12周时,联合组肝功能恢复及病毒应答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膦甲酸钠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可在生物化学及病毒学方面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阴性慢性乙型重型肝炎85例临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已参照欧美诊治指南将慢性乙型肝炎分为HBeAg阳性和阴性两类,两类肝炎的临床特点、疗效以及预后等均有所不同。现将HBeAg阴性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进行比较,分析HBeAg阴性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临床特点与预后。一、资料与方法1.对象:2002年7月至2004年12月在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出院诊断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204例患者,其中HBeAg阴性85例,HBeAg阳性119例;男169例,女35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早期53例、中期65例、晚期86例。  相似文献   

12.
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至今仍未完全阐明,炎症与凝血共同参与并相互影响.本研究观察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浆D一二聚体的变化及其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的关系,探讨D-二聚体对重型肝炎病情判断和预后评估的价值,以期对早期识别和治疗重型肝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理形态学表现及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并总结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的病理形态学特点。方法用常规HE染色、组织化学Masson三色、Sweet网织、D-PAS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CK7、CD68、增殖细胞核抗原染色对42例CSHB病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和分析。结果CSHB的基本病变是在慢性肝病的背景上出现大块或亚大块坏死,坏死的特点是部分肝硬化结节坏死,部分肝硬化结节保留,保留的硬化结节仍可发生部分肝细胞坏死。坏死后的肝细胞常被清除,而间质成分保留。随着病程的进展,还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再生和细胆管增生。结论CSHB与急性、亚急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病变表现是一致的,有其特征性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重型肝炎的诊断应结合病因加以分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ADV)10 mg/d治疗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104、156周末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第一阶段:为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患者按3:1的比例随机接受ADV 10 mg(36例)或安慰剂(12例)治疗,每日1次,持续12周。第二阶段:患者均接受开放的ADV 10mg治疗,每日1次,持续28周。第三阶段:完成40周的治疗后,最初接受ADV治疗的患者重新按2:1的比例随机分入ADV组(24例)或安慰剂组(12例)接受相应的治疗,持续12周。即分为A、B、C 3组,A组:12例,前12周为安慰剂治疗,后40周为ADV治疗;B组:24例,52周均为ADV治疗;C组:12例,前40周为ADV治疗,后12周为安慰剂治疗。第四阶段:所有仍在研究中的患者继续接受开放的ADV 10 mg治疗共208周(4年)。结果(1)治疗12周后,HBV DNA水平降低,安慰剂组为-0.2 log10拷贝/ml,ADV组为-3.7 log10拷贝/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P〈0.01)。(2)治疗12周后,ALT复常率,安慰剂组为0(0/11),ADV组为10/36(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P〈0.05)。(3)治疗40周后,3个治疗组ALT复常率相似。在B组,ALT复常率呈累积性增加。而在C组,ALT复常率显著降低。(4)治疗40周后,3个治疗组HBV DNA水平对数值降低中位数相似。40周后继续12周ADV治疗可以保持HBV DNA水平持续降低至52周。而在C组,HBV DNA水平降低被显著逆转。(5)治疗40周后,3个治疗组HBV DNA转阴率相似。在C组,52周时HBV DNA转阴率显著降低。(6)对于B组,HBeAg消失患者在52周时为12.5%(3/24)。两因素(血清HBeAg转阴,血清抗-HBe转阳)和三因素(血清HBeAg转阴,血清抗-HBe转阳且HBV DNA水平下降到≤10^5拷贝/ml)血清转换比率均为8.3%(2/24)。(7)治疗104周末及156周末,HBV DNA被持续抑制,104周HBV DNA水平对数值降低中位数为-4.2 log10拷贝/ml,156周为-4.3 log10拷贝/ml。HBV DNA阴转率均为31.0%,ALT复常率分别为46.3%、85.4%,HBeAg阴转率分别为23.8%、31.0%,HBeAg血清转换率均为23.8%。(8)研究期间各治疗组肌酐及血磷值平均水平与基线相比无变化,无数据表明肾脏安全性问题。结论ADV 10 mg/d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可明显抑制HBV DNA的复制,使ALT复常,促进HBeAg的血清学转换,使用安全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的意义。方法对200例CHB患者应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法精确定量检测血清HBV DNA含量。患者均检测血清中HBeAg含量,同时进行肝活组织检查,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HBcAg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按测定血清HBV DNA水平,分为A组(<3 log10拷贝/ml)20例,B组(≥3 log10拷贝/ml-<5 log10拷贝/ml)13例,C组(≥5 log10拷贝/ml~<6 log10拷贝/ml)24例,D组(≥6 log10拷贝/ml~<8 log10拷贝/ml)116例,E组(≥8 log10拷贝/ml)27例。肝组织HBcAg阳性者175例,占87.5%,A组HBcAg阳性率55.0%(11/20),B组53.8%(7/13),C组75.0%(18/24),D组96.6%(112/116),E组100.0%(27/27),HBcAg阳性率与血清HBV DNA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80,P<0.01)。血清HBV DNA水平高低与HBeAg阳性率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7,P<0.01)。其中20例HBV DNA阴性者中(A组),HBeAg阳性者5例(25%),HBcAg阳性者11例(55%);15例HBV DNA阴性且HBeAg阴性者中有7例HBcAg阳性,占46.7%。结论CHB患者肝组织HBcAg阳性能更可靠地反映肝细胞内HBV复制状态。检测肝组织内HBcAg对CHB患者疗效评价和对治疗反应性的预测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重视对慢性病毒性肝炎合并肝脂肪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最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资料显示,全球至少有20亿人感染过HBV,我国HBV携带率为9.75%,约有1.2亿人感染过HBV.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以往文献报道我国一般人群抗HCV阳性率为3.2%,感染者约为4100万,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数据,我国每年的新发丙型肝炎已从2003年的2万多人发展为2005年的近6万人.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原则,也是艺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红 《中华肝脏病杂志》2006,14(11):801-802
近来,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原则已为广大临床医生所接受。目前治疗原则是基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和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水平所制订,其目的是降低或抑制病毒DNA,从而达到防止疾病进展的作用。在这一原则和目标中,治疗必然是长期的,但治疗对象的选择、终点的确定、耐药株的产生和处理,以及有无预测治疗效果的时间点等诸多现实和重要的问题是临床实践中必需回答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确定合理剂量以用于更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方法 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试验.选择6个月内未经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6例,按1:1:1的比例采用分段随机方法分为90μg组、60μg组、安慰剂组,分别于0、2、6、10、14、18、22周肌内注射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每次90μg或60μg或安慰剂.所有患者均使用IFNα-1b 50μg,每周3次,治疗24周.停药后观察24周.定期检测患者HBVDNA、HBeAg及肝功能.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法检测部分患者产生IFN-γ的细胞数.结果 治疗24周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安慰剂组患者HBV DNA分别为(6.03±1.79)、(5.52±1.82)和(6.29±1.70)log10拷贝/mL(P=0.458);停药后24周HBV DNA分别为(5.92±1.98)、(5.49±1.99)和(6.16±1.76)log10拷贝/mL(P=0.720);治疗24周时,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及安慰剂组患者HBV DNA<1×105拷贝/mL分别占30.4%、39.4%和20.8%,低剂量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停药后24周,ttBV DNA<1×105拷贝/mL比例以低剂量组最高,但三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停药后24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17.4%、25.4%和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治疗24周时及停药后24周,ALT复常率和HBeAg血清转换率以低剂量组最高,但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24周时及停药后24周行ELISPOT试验显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ELISPOT阳性率比安慰剂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近,无一例发生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重组酵母乙型肝炎疫苗治疗对HBV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合理剂量是60 μ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