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08年6月期间收治的39例天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31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单侧枕下入路12例,经颞枕或枕部入路7例,经枕下乙状窦后入路5例,经枕下正中入路4例,经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8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中,经枕一天幕入路5例,经改良翼点入路2例,经幕下小脑上入路1例。结果肿瘤达SimpsonI级全切除19例(48.7%),II级全切除17例(43.6%),次全切除2例(5.1%),大部分切除1例(2.6%),无手术死亡。对3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至5年,28例(75.7%)恢复正常生活,7例(18.9%)生活完全自理,2例(5.4%)生活需他人帮助。结论天幕脑膜瘤应积极手术治疗。适宜的手术入路及精细的显微外科技巧,可显著提高肿瘤全切率,减少复发,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岩斜区肿瘤的手术入路选择,以提高岩斜区肿瘤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经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的92例岩斜区肿瘤,比较手术入路对手术结果的影响。根据肿瘤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将岩斜区肿瘤分为四型。Ⅰ型,采用颞下-经天幕入路;Ⅱ型,采用颞下-经岩骨嵴入路,另有3例巨大型蝶岩斜坡型脑膜瘤采用经岩入路(幕上幕下联合或乙状窦前入路);Ⅲa,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Ⅲb,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Ⅳ型,经鼻-蝶入路切除。结果肿瘤SimpsonⅠ~Ⅱ级全切除83例。次全切除9例,其中Ⅰ型1例,Ⅱ型5例,Ⅲb型1例,Ⅳ型2例。术后新增脑神经功能障碍16例(17.4%),肢体偏瘫2例;另有2例KPS评分为50分,这2例随访3个月后基本恢复至术前状态。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不同类型的岩斜区肿瘤,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助于提高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乙状窦后及其改良入路、颞下-经天幕及其改良入路是岩斜区重要的手术入路。而硬膜外岩斜区肿瘤适合于采用经蝶入路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89~2003年经显微外科治疗天幕脑膜瘤患者53例,其中普通型天幕脑膜瘤42例(后外侧型32例、后内侧型10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11例(前外侧型3例、后内侧型8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颞枕或枕部入路者9例,枕下正中入路6例,单侧枕下入路24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经枕-天幕入路7例,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改良翼点入路2例。结果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视野障碍(5例)、脑神经损害(7例)、偏瘫(3例)、癫痫发作(2例)、颅内感染(4例)以及手术区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7例患者接受为期7个月~8年的随访,其中恢复正常生活学习者25例,改换工作11例,生活完全自理7例,部分自理4例。结论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根据肿瘤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合理地使用辅助器械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有效地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脑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手术入路及显微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宿州市立医院2008年6月~2014年2月间住院手术的17例小脑幕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肿瘤基底附着部位和主体生长方向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幕上型脑膜瘤采用颞枕部入路2例,采用枕部入路4例;幕下脑膜瘤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6例,采用后正中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小脑幕切迹缘采用枕下经天幕入路2例;幕上下脑膜瘤采用幕上下入路1例。结果本组患者中小脑幕脑膜瘤全切除(SimpsonⅠ级和Ⅱ级)14例,次全切除1例,大部分切除2例。结论小脑幕脑膜瘤适宜积极的手术治疗,合适的显微手术入路以及恰当的手术方法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分型、手术入路选择和微创手术治疗策略,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Meckel腔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和侵袭方向将Meckel腔脑膜瘤分为三型:Ⅰ型3例;Ⅱ型5例;Ⅲ型9例。Ⅰ型脑膜瘤采用前颞下-经硬膜内入路,Ⅱ型和Ⅲ型脑膜瘤采用乙状窦后-内听道上入路。结果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11例,SimpsonⅡ级切除6例。术后无新增脑神经损伤,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随访3~86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Meckel腔脑膜瘤的分型有助于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适用于Ⅱ型和Ⅲ型Meckel腔脑膜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侵犯静脉窦的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侵及横窦、乙状窦的20例脑膜瘤的临床资料,采用旁正中入路11例,后正中入路4例,幕上下联合入路1例,乙状窦后入路2例,Poppen入路2例。结果达肿瘤SimpsonⅠ级切除8例,SimpsonⅡ级切除9例,SimpsonⅢ级切除3例。术后病理:纤维型11例,上皮型5例,非典型性3例,乳头样型1例。术后严重脑肿胀1例,颅内感染1例。随访3~48个月,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15例,生活基本自理2例,复发2例予伽玛刀治疗,轻度小脑功能障碍1例;本组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侵犯横窦、乙状窦脑膜瘤,妥善处理窦壁及窦内肿瘤可减少术后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一步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方法1989—2003年经显微外科治疗天幕脑膜瘤患53例,其中普通型天幕脑膜瘤42例(后外侧型32例、后内侧型10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11例(前外侧型3例、后内侧型8例)。普通型天幕脑膜瘤经颢枕或枕部入路9例,枕下正中入路6例,单侧枕下入路24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天幕游离缘脑膜瘤经枕-天幕入路7例,幕下小脑上入路2例,改良翼点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43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无一例手术死亡。手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视野障碍(5例)、脑神经损害(7例)、偏瘫(3例)、癫痫发作(2例)、颅内感染(4例)以及手术区远隔部位硬膜外血肿(3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痊愈。47例患接受为期7个月-8年的随访,其中恢复正常生活学习25例,改换工作11例,生活完全自理7例,部分自理4例。结论 天幕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诊断主要依靠CT和MRI。显微手术是治疗该病的最佳方法。根据肿瘤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合理地使用辅助器械以及熟练的手术技巧,可有效地提高天幕脑膜瘤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天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附15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天幕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与显微手术治疗。方法对15例天幕脑膜瘤病人根据肿瘤与天幕关系,分别采用经颞顶枕、顶枕、枕下、顶枕-枕下联合入路切除肿瘤。结果SimpsonⅠ级切除10例,Ⅱ级切除3例,Ⅲ级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例,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结论天幕脑膜瘤手术切除可获较好的疗效。正确选择手术入路,控制瘤体出血,分块切除,保护重要脑功能,是切除肿瘤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岩斜区大型、巨大型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24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和临床疗效。结果 24例患者肿瘤全切除(SimpsonⅠ、Ⅱ级)20例(83.3%),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4例(16.7%)。术后新增神经功能障碍7例(29.2%),出现脑干出血1例(4.2%),脑干梗死1例(4.2%),脑脊液漏1例(4.2%),颅内感染1例(4.2%),肺部感染2例(8.3%)。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59个月,无肿瘤复发或残余肿瘤明显进展。结论对于中后颅窝和(或)幕上下骑跨的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采用颞下-乙状窦后联合锁孔入路进行显微手术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的诊治与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大型、巨大型岩斜区脑膜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最大径3.0~8.2cm,病灶主体均位于岩斜区,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其中颞下经小脑幕-岩尖入路9例,枕下乙状窦后入路3例,乙状窦前入路1例,幕上、下联合入路3例。结果脑膜瘤切除程度: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1例,Ⅲ级切除1例,Ⅳ级切除9例。术后并发脑脊液耳漏2例,脑积水2例,癫1例,死亡1例。结论根据脑膜瘤大小、累及区域选择不同显微手术入路,术者应追求恰当的手术疗效/风险比值,而不是仅切除肿瘤,以免病人发生术后功能缺失,造成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