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椎骨转移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在脊椎骨转移瘤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1年9月起,对12例16个椎体的骨转移瘤患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结果:术后1~3d,患者的疼痛消失4例、明显减轻7例、部分减轻1例。随访3~12个月(平均5.8个月),有3例再次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可作为脊椎骨转移瘤缓解疼痛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在脊柱转移癌中的治疗效果和适应证的选择。方法对21例脊柱转移癌病人的30个椎体,在CT引导下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结果20例术后2~72h内疼痛缓解,18例活动状况改善,术前有神经根损伤和截瘫者术后神经功能均无明显变化;1例多发脊柱严重破坏者术后疼痛无缓解,3例活动状况无明显改善。术后CT显示1例骨水泥硬膜外少量渗漏。21例术后随访4~20个月,平均7.5个月。18例疼痛缓解,其中15例疗效稳定。结论PVP治疗脊柱转移癌安全可行,方法容易掌握,术后多数能即刻缓解疼痛,增加脊柱稳定性,改善活动状况,并可与放疗、化疗等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在C臂X线机透视下采用经皮单侧椎弓根穿刺注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于受累椎体内进行止痛治疗,同时进行肿瘤个体化的综合治疗以及抗骨质疏松治疗.共22例26个受累椎体,其中胸椎11例,腰椎8例,胸腰椎两个椎体受累共有2例,胸腰椎3个椎体受累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症及较重难以忍受的腰背部疼痛,2例有轻度神经根症状.对治疗后1周,3月,6月,12月患者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scores,VAS)进行评估,观察对比手术前后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的变化及病椎的形态学变化和骨密度变化,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26个椎体全部穿刺成功,骨水泥渗透4例,椎间盘及椎体前缘渗漏3例,椎管内渗漏1例,未出现神经根症状.患者PVP手术后1周,3月,6月,12月各时间点VAS评分疼痛缓解率均大于80%,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评分也明显改善,随访12个月内生存患者有19例,胸腰椎疼痛未见加重,病椎高度未见明显压缩,亦未见肿瘤浸润加重.骨质疏松程度未见加重,5例由OP好转为骨量减少.结论 PVP治疗胸腰椎体转移瘤具有对患者机体干扰小,止痛效果显著,手术简单,相对安全,可以预防病椎的进一步骨折和塌陷,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等优点,疗效满意,是综合治疗胸腰椎转移瘤的一种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5.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多发性胸椎转移瘤104个椎体在G形臂X线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骨水泥成形,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 104个椎体穿刺全部成功,1例1个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期疼痛缓解率分别为82.1%(23/28)、89.3%(25/28)、81.5%(22/27)、88.5%(23/26)。根据ADL评分,患者总体生活质量手术前评分(54.3±12.7)分,术后1年提高到(84.3±17.9)分(t=4.562,P=0.008)。PVP后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与PVP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VP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和椎管内浸润,防止脊髓受压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6.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多发性胸椎转移瘤患者的104个椎体在G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成形,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术后1年时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结果:104个椎体穿刺全部成功,1例1个椎体有骨水泥进入相邻椎间盘,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时间点疼痛缓解率均80%;术后1年时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1)。PVP术后1年时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与PVP前无差异(P0.05);4例患者的5个病椎有椎弓根的浸润并突入椎管内,其余椎体和附件未见肿瘤进一步浸润。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椎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同时延缓和降低了椎管内肿瘤浸润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35,自引:1,他引:35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的脊柱微创技术。PVP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和骨髓瘤、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VDFs)、症状性脊椎血管瘤等效果优良,一般在术后4-48h内疼痛即显减轻或消失,活动状况改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A)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脊柱转移瘤患者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行单纯PVP治疗,30例)和观察组(行RFA联合PVP治疗,32例)。比较两组疼痛VAS评分、ODI、KPS评分、骨水泥渗漏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两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ODI、KPS评分均明显优于术前(P<0.05);术后7 d及1、3个月VAS评分及ODI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FA联合PVP较单纯PVP治疗脊柱转移瘤能更有效地缓解患者疼痛、减轻其功能障碍并降低骨水泥的渗漏率。 相似文献
9.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2):2030-2033
[目的]探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本院治疗的老年转移瘤性压缩骨折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接受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跟踪随访,比较分析手术前后VAS、JOA、SF-36评分及手术前后Cobb角,椎体前缘、中部高度。[结果]术前VAS评分(7.61±0.59)分,术后7 d(3.68±0.92)d,术后1个月(3.56±0.91)个月,6个月(3.44±0.85)个月;术前JOA评分(20.87±4.76)分,术后7 d(43.69±2.79)d,术后1个月(43.38±2.93)个月,术后6个月(42.93±3.28)个月,手术前后VAS、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Cobb角(14.25±3.01)°,术后7 d(14.25±3.01)°,Cobb角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椎体前缘高度为(17.89±3.65)mm,术后7 d(18.59±4.08)mm;术前椎体中部高度(16.85±3.77)mm,术后7 d(17.47±3.83)mm,手术前后椎体前缘及中部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F-36评分(31.21±7.89)分,术后7d(44.50±77.39)分,术后1个月(47.98±7.03)分,SF-36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转移瘤性椎体压缩骨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病情,减轻痛苦,提高总体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对17例胸腰椎转移瘤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疼痛消失7例,明显减轻8例,无效2例,有效率88.2%.提出术前做好健康指导、卧位训练及术前准备,术后注意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指导功能锻炼,可提高手术效果及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胸椎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脊柱转移瘤是最常见的骨转移瘤,高达40%的癌症患者发生脊柱转移[1].脊柱转移瘤常常引起椎体骨折、脊柱不稳、脊髓及神经根压迫等及其他合并症.手术治疗的目的在恢复脊柱稳定性的同时解除神经压迫的因素.[方法]从2003年1月~2009年7月,21例胸椎转移瘤患者(女12例,男9例;平均年龄58.3岁)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percutaneous vertebmplasty)治疗,并对患者术前、术后(1周、6个月及1年)进行随访调查,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进行评价.[结果]21例手术均成功,椎体成形术中平均每个椎体骨水泥(PMMA)注射量约(2.9±0.3)ml(I.7-4.1 m1).大部分患者94%(19/21)、88.2%(15/17)、100%(14/14)术后短期及长期均有良好的治疗止痛效果,术前VAS平均8.38±0.653降至术后1年随访内平均2.69±1.75.根据ADL评分,大部分患者无伴疼痛或伴轻微疼痛,其总体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是缓解胸椎转移瘤引起顽固性疼痛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治疗手段.其通过增加椎体强度、提高脊椎的稳定性防止病椎塌陷引起的脊髓受压产生的神经功能障碍,同时降低了椎管内肿瘤的浸润.PVP可能成为缓解椎体转移瘤导致疼痛的一种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在治疗多发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2例多发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患者的78个椎体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皮椎体穿刺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骨水泥成形,术后疼痛缓解程度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评估分级,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量表对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术后病椎椎体形态学变化和椎管内肿瘤的浸润程度,分别在术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评价。结果 78节椎体全部穿刺成功,1例1节椎体有造影剂进入相邻椎间隙,1例1节有椎体前方的渗漏,无椎管内渗漏和肺栓塞等并发症;PVP后各期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8.1%、84.4%、81.3%、75.0%;根据ADL评分,患者总体生活质量评分由术前的平均54.3分提高到末次随访时的平均84.3分(P〈0.01);PVP后随访椎体前缘、中央、后缘高度以及椎管内肿瘤浸润与PVP前无差异(P〉0.05)。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胸腰椎椎体转移瘤安全可行,具有良好的止痛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可显著预防椎体进一步塌陷和椎管内浸润,防止脊髓受压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多椎体( 3个椎体)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根据行PVP治疗的椎体数将102例椎体转移瘤患者分为两组,≤3个椎体者为A组(62例), 3个椎体者为B组(40例)。记录骨水泥渗漏等并发症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100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B组2例死亡,其中1例于术后5个月死于肺部感染,1例于术后4个月死于全身恶液质,均未纳入统计。A组和B组疼痛有效缓解率分别是89.9%和8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VAS评分、ODI术后3 d、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骨水泥渗漏率A组19.05%,B组19.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多椎体PVP可以安全有效缓解脊柱转移瘤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像导航引导椎体成形术在多发性椎体转移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获取23例多发性椎体转移瘤患者,手术椎节的正侧位及斜位片,采用影像导航的方法虚拟成椎体的正侧位及椎弓根轴位片,引导经皮椎弓根穿刺行椎体成形术。结果本组23例患者均为单侧穿刺,导航引导椎体成形术均获成功,术中进行导航虚拟影像与实际穿刺针影像进行匹配,两者影像基本吻合。PMMA的注射量为2~5ml,术后CT复查显示PMMA填充病灶良好。术后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5例。结论影像导航通过术中获取病椎的正侧位及左右的斜位片,模拟手术椎体的正侧位及椎弓根轴位的虚拟影像,可以更加精确地引导椎体成形术治疗多发性椎体转移瘤,减少了手术时间和术中放射线的照射,使手术更安全、更准确、更微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与开放性椎体成形术在脊柱转移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6年3月行手术并获得随访的126例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26例患者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转移性肿瘤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根的患者,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开放手术组,43例);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或不适宜开放手术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PVP组,83例)。采用VAS评分、ECOG分级、Frankel分级分别对患者的疼痛、功能状况和脊髓功能进行评价;出院后每3个月门诊随访1次,行X线、CT或MRI检查,每次随访均进行疼痛、神经功能和活动能力的评估。结果:PVP组治疗112个椎体,基本无出血,中位手术时间50 min;术后2 d时VAS评分即有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个月;ECOG分级在术后1个月时有显著降低;除了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44/112)外,未发生神经损伤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开放手术组中位手术时间160 min,中位出血量1 000 ml;术后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降低;ECOG分级在术后1个月有显著降低;术前41例有脊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6例术后Frankel分级得到提高(87.8%);40例运动功能不完全丧失患者中有29例完全恢复(76.3%)。术后12例出现并发症(27.9%),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 :对脊柱转移瘤患者选择合适方式的椎体成形术可以有效重建脊柱稳定性,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开放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手术适应证、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外科治疗方式的选择。方法:2004年4月~2011年4月行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脊柱转移瘤患者共177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原发瘤切除后的孤立转移者,或肿瘤进入椎管压迫脊髓、神经根者,以及脊柱严重不稳者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共87例;对无明显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者,不适宜开放手术者行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共90例。采用VAS评分、ECOG评分、Frankel分级对两组患者的疼痛、功能状况和脊髓功能进行评价;使用Kaplan-Meier法评估两组患者生存率。结果:PVP组共治疗242个椎体,基本无出血,中位手术时间70min;术后2d时VAS评分即有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1、3、6个月;ECOG评分在术后1周和3个月时均有显著降低;除了无症状的骨水泥渗漏(91/242)外,未发生神经损伤或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中位生存时间为16个月。开放手术组中位手术时间240min,中位出血量1600ml;术后1个月时VAS评分显著降低,并持续至术后3、6个月;ECOG评分在术后1个月和3个月均有显著降低;术前47例有脊髓功能障碍患者中有39例术后Frankel分级得到提高(83%);29%运动功能完全丧失患者(4/14)和60%运动功能不完全丧失患者(20/33)的神经功能完全恢复;术后17例出现并发症(19.5%),并发症发生率高,围手术期死亡3例(3.4%);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对于椎体转移瘤所导致的疼痛和轻中度不稳定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应作为一线的姑息治疗方法;开放手术应限于原发瘤切除后的孤立转移有硬膜压迫或严重脊柱不稳定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4年3月收治的55例脊柱溶骨性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8例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组),27例行射频消融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RFA组)。PVP组中男20例,女7例,年龄47.0±8.5岁,PVP+RFA组中男19例,女9例,年龄49.0±7.6岁。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患者疼痛情况,卡氏功能状态评分(Karnofsky,KPS)评价患者功能状态,观察两组患者骨水泥外渗情况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并应用Kaplan-Meier法对全部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6~18个月,PVP组11.68±3.29个月,PVP+RFA组12.19±3.33个月。PVP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86±0.85分降至3.07±0.90分,PVP+RFA组从术前的7.67±0.96分降至2.96±0.94分,两组术后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疼痛明显缓解(P0.05);术前和术后6个月时两组VAS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KPS评分较术前均有所提高,两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骨水泥外渗率为42.86%,PVP+RFA组为11.11%;PVP组肿瘤复发率为32.14%,PVP+RFA组为7.41%,两组骨水泥外渗率及术后肿瘤复发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术后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PVP+RFA组为13个月,两组术后生存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VP+RFA治疗脊柱溶骨性转移瘤可取得与PVP相似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减少骨水泥外渗及术后早期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转移瘤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 2 0 0 3年 4月以来对 18例胸腰椎体转移瘤患者实施经皮椎体成形术 ,对临床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18例患者中 17例 2 4h内腰背部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 ,神经症状也明显减轻。其中 10例患者 2 4h内疼痛明显减轻或基本消失。术后 1个月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 :CR 9例 ,PR 8例 ,MR 1例。临床治疗有效率 94 4%。随访 6个月除两例患者自然死亡外 ,其余患者相应椎体未出现病理性骨折 ,在原有疼痛缓解的基础上无明显加重。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是目前治疗椎体转移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例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在DSA监测下行PVP。术后行CT检查。结果 17例PVP后均未出现肺栓塞、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术后CT示1例椎旁少量骨水泥渗漏,1例椎旁少量气体渗漏,未引起临床症状。术后16例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减轻或消失,1例症状略减轻,3例注射骨水泥时出现腰背部胀痛感,术后1~2d,最长7d症状好转、疼痛减轻。术后住院3~14d(平均5.5d)。随访3~22个月(平均13.5个月),17例症状均缓解或消失。结论 PVP为脊柱疾病提供了一种较好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转移癌的技术操作和治疗效果。方法对22例25个椎体作椎体成形术治疗。在C型臂X线监视下,经椎弓根向病变椎体内注入国产骨水泥,其粉∶液∶对比剂比例为3∶2∶1。达到填充固化被破坏塌陷的瘤椎,解除症状和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结果 22例25个椎体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6个月。结果证明经皮椎体成形术能达到消除癌性疼痛症状、稳定脊柱、防止椎体进一步塌陷变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结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对胸腰椎转移癌的病人,是一种很好的姑息疗法,能消除其癌性疼痛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防止病椎进一步塌陷变形压迫脊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