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种椎间植骨材料治疗腰椎滑脱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采用自体髂骨、自体骨椎间融合器和骨形成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椎间融合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4年1月,收治114例腰椎滑脱患者。男45例,女69例;年龄32-61岁,平均43岁。其中度滑脱85例,度滑脱24例,度滑脱5例。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自体髂骨椎间融合,42例);B组(自体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C组(BMP人工骨/单枚椎间融合器,36例)。比较术后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临床疗效、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患者均获随访13-30个月,平均15个月。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前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后随访时,A、B及C组临床疗效评估优良率分别为81.0%、80.6%及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椎间融合率分别为81.0%、83.3%及97.0%,A、B组与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隙高度丢失A组与B、C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MP人工骨椎间融合器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术后融合率高,椎间隙高度丢失少,临床疗效好,优于自体髂骨和自体骨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情况下,应用cage椎间融合器行椎间融合与传统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腰椎不稳症患者,在双侧椎弓根内固定和椎管减压的基础上,42例行cage融合器椎体间植骨(A组,植骨仅用减压时取下的松质骨),36例取自体髂骨块行椎体间植骨(B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变化、植骨融合率和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78例患者获得12~48个月随访,术前和术后2周的椎间隙高度、腰椎生理前凸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改善。A组优良率92.86%,B组72.22%(P〈0.05);植骨融合率A组95.24%,B组83.33%(P〈0.05)。结论:两种方式治疗腰椎不稳症,均能有效的恢复腰椎的稳定性,cage椎体间融合在症状改善、椎间融合率、椎间隙高度及腰椎生理前凸角的维持、并发症的发生方面比髂骨块植骨椎间融合有较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路应用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GSS)和椎体融合器(PEEK)经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5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后路全椎板减压,GSS经椎弓根内固定并对滑脱椎体行复位固定,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结果随访12~36个月,临床优良率92.0%。12个月复查X线片均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结论GSS椎弓根螺钉系统能有效撑开提拉滑脱椎体,复位满意,固定力强,并为彻底减压提供有效空间。采用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能有效提高植骨融合率。  相似文献   

4.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9,自引:9,他引:10  
目的比较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钉固定单独应用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0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椎间融合器、椎弓根钉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钉固定组(B组),椎间融合器组(C组),3组均行椎间及后外侧植骨。对3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3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发现:B组、C组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丢失程度较A组明显(P<0.05);B组、C组植骨融合失败率高(P<0.05);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肯定,并发症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5.
椎间植骨融合与横突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比较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4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11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别采用横突间植骨融合内固定(81例)与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30例),回顾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植骨方式术后植骨融合率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随访7~68个月,平均19.9个月。横突间植骨组融合率85.2%,椎间植骨组融合率96.7%,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于真性滑脱及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椎间植骨融合率100%,横突间植骨融合率75%,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椎间植骨组优良率93.3%,横突间植骨组优良率88.9%,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椎间植骨与横突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相近。对于Ⅰ度退变性滑脱,横突间植骨仍是有效的植骨融合方法,但对于真性滑脱或Ⅰ度以上退变性滑脱,应行椎间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RF复位内固定系统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对42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行RF复位内固定系统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治疗,对术前、术后及最后随访时的滑脱率、复位率、椎间隙高度及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术后与术前比较滑脱率、椎间隙高度都有明显改善(P〈0.01),随访时与术后比较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滑脱椎体复位率平均为79.6%,植骨融合率100%,临床优良率95.2%。结论RF复位内固定系统加椎间及横突间植骨术器械操作简便,复位效果好,固定牢靠,是治疗腰椎滑脱症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椎间融合器与椎弓根固定加后外侧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1999年1月~2002年5月间89例腰椎滑脱症患者分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组(A组),单纯椎弓根固定组(B组),均行后外侧植骨。对二组术前、术后和随访时JOA评分、滑脱率、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并发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89例平均随访22个月(12~52月),二组术后较术前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P<0.01);A组椎间隙、椎间孔高度改善优于B组(P<0.05);B组复位率、滑脱角、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均明显丢失,10.3%的患者植骨融合失败或滑脱复发,3.4%的患者出现内固定断裂或松动。JOA评分A组优良率为93%,优于B组(P<0.01)。结论: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钉系统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优于单纯椎弓根系统治疗组。  相似文献   

8.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142-2147
[目的]评价本科所设计的椎体终板纹化处理和"象形皮质骨融合器"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1月~2014年1月,应用上述技术治疗的275例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的椎间植骨融合效果。应用作者自行设计的"纹式终板处理器"处理椎间隙,不仅去除软骨性终板,还在骨性终板表面形成深沟纹,以改进骨性融合,且不损害终板抗压强度。将减压操作中整体切除"漂浮"的自体棘突椎板复合体,根据目标椎间高度情况修整成类似融合器外观的大块骨,称之为"象形皮质骨融合器",置入椎体间。[结果]术后1周内,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行腰椎X线片和(或)CT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及内固定是否存在松动、脱出、断裂等并发症。经6个月以上随访273例患者达到骨性椎间融合,2例患者出现融合失败、螺钉松动或断裂。根据Macnab和Otani的评定标准,临床结果评定为优246例,良13例,可14例,差2例,优良率为94.18%。[结论]应用"象形皮质骨融合器"并终板纹化处理的椎间融合技术治疗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后植骨融合率高,内固定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RF-Ⅱ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疗效。方法 采用椎管开窗减压、RF-Ⅱ系统复位内固定、横突间植骨融合或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52例。结果 37例完全复位,15例部分复位。术后随访49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优良率83.7%。结论 RF-Ⅱ系统纵向撑开力大,能恢复椎间隙高度;复位拉力大,能使滑脱的椎体复位;固定可靠,能明显提高脊椎融合率;是治疗腰椎弓峡部裂性腰椎滑脱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 2003年8月~2008年10月,应用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技术,以小关节突为中心椎管减压、椎间隙松解撑开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补充复位固定、椎间隙打压植骨联合椎间融合器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峡部裂性滑脱26例。结果经18~36个月(平均30个月)随访,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下腰椎生理弧度恢复正常,椎弓根螺钉无断裂、松动,融合器无移位、沉降。25例获骨性融合。根据NaKai评分标准,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TLIF技术治疗腰5椎体Ⅱ度以上滑脱,神经根管减压是影响疗效的关键因素,滑脱椎体复位有利于神经根减压以及椎间融合率的提高,椎体间融合是维持长期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后外侧融合与后外侧融合加椎间植骨融合治疗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的临床及放射学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分别行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32例(A组),后外侧植骨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20例(B组)。结果患者获随访1~7年,两组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有显著改善,两组融合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组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并发症多。结论对成人轻度峡部裂型腰椎滑脱采用单纯后外侧植骨融合固定和后外侧融合加椎间融合固定均为有效的治疗方式,两者在临床及影像学有效率方面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12.
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报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 2 8例 ,其中 10例为峡部裂性 ,18例为退行性。 度滑脱 18个节段 , 度滑脱 10个节段 ;男 6例 ,女 2 2例 ;年龄 4 1~ 5 7岁 ,平均 4 5 .6岁 ,椎间植骨块均为自体髂骨。根据手术前后的 X线平片和 JOA评分 ,判定后路腰椎间植骨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 12~ 4 0个月 ,平均 2 5 .8个月 ,经 X线检查 ,2 8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6 .5 % ,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改善率为 91.2 %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 4 .2 mm恢复至 11.6 mm。结论 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 ,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 ,高融合率和综合改善率等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告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 应用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28例,其中10例为峡部裂性,18例为退行性。Ⅰ度滑脱18个节段,Ⅱ度滑脱10个节段;男6例,女22例;年龄41-57岁,平均45.6岁,椎间植骨块均为自体髂骨。根据手术前后的X线平片和JOA评分,判定后路腰椎间植骨的融合率和临床效果。结果 随访12-40个月,平均25.8个月,经X线检查,28个椎间隙的融合率为96.5%,JOA评分计算的术后综合改善率为91.2%平均椎间高度由术前4.2mm恢复至11.6mm。结论 后路椎体间自体髂骨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可以取得良好的复位和固定,恢复和维持椎间高度,高融合率和综合改善率等效果。  相似文献   

14.
腰椎滑脱29例手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腰椎滑脱的手术治疗方式。方法 对29例腰椎滑脱患者应用RF-Ⅱ或SRS椎弓根内固定系统复位,神经根管松解,10例行横突间条状植骨、11例行自体髂骨块椎体间植骨、8例置入椎间融合器。观察其复位、融合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腰腿痛症状均有改善,滑脱椎体得到了完全复位,术后6个月均达到骨性融合。1例行横突间植骨患者有内固定物松动、退钉现象。结论 RF-Ⅱ、SRS复位效果肯定,椎体间自体髂骨块植入、椎间融合器的使用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15.
王宝奎  邓树才  窦如明  甄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7,15(9):660-662,671,I0004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系统联合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的远期疗效。[方法]自1996年10月~2002年10月本组收治峡部不连性腰椎滑脱症105例,随访资料齐全者86例。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复位滑脱,椎间植骨融合器行椎间融合固定。62例患者中1枚融合器从后斜向前呈45°植入,24例为2枚融合器从后向前垂直植入。随访测定固定节段的椎体间有无移位、滑脱有无复发,比较术前、术后2周及随访时固定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比值的变化。[结果]随访2~8年,平均35个月。根据NaKai评分标准,本组优56例,良13例,可17例,优良率为80.23%。Ⅰ度腰椎滑脱19例术后全部解剖复位;Ⅱ度腰椎滑脱51例中5例遗留Ⅰ度滑脱;Ⅲ度腰椎滑脱16例中4例留有Ⅰ度滑脱。末次随访时使用1枚融合器或2枚融合器所固定的椎间隙高度与近端第2椎间隙高度的比值与术后2周时的比值相比有所减低,滑脱无复发。[结论]椎弓根螺钉加椎间植骨融合器治疗腰椎滑脱症手术疗效满意,显著提高融合率,预防神经根管狭窄、神经卡压的发生,减少术后断钉和滑脱复发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2000年8月~2007年11月收治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患者11例,其中L4、L5双侧峡部裂伴L4椎体滑脱4例,伴L5椎体滑脱4例;L3、L4双侧峡部裂伴L3椎体滑脱1例,伴L4椎体滑脱2例.均行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复位固定、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植骨融合术,其中滑脱节段行椎体间+横突间+峡部植骨7例,横突间+峡部植骨4例;峡部裂而无滑脱节段均行峡部+横突问植骨.根据侯树勋等的疗效评定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手术时间180~260min,平均210min:术中出血量600-1200ml,平均800ml.术后无神经根损伤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随访8~30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和螺旋CT检查显示滑脱节段完全复位10例,大部分复位1例;已骨性融合10例,融合时间为5~15个月(平均7个月),1例8个月随访时尚未融合,以后失访;内固定无松动及折断.末次随访时疗效评定结果优8例,良2例,可1例.结论:应用后路脊柱矫形固定器椎弓根钉棒系统(3D)治疗腰椎双椎峡部裂并单椎滑脱症具有较好的复位和固定效果,配合滑脱椎体全椎板切除减压和后外侧融合或后外侧+椎间融合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腰椎后外侧融合和BAK椎体间融合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证明BAK椎体间融合优于后外侧融合。方法 腰椎滑脱 2 6例采用Steffee钢板和后外侧融合与腰椎滑脱 16例采用Silhouetle脊柱棒系统对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和BAK椎间植骨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 ,比较它们的融合、复位和临床结果。结果 后外侧融合 2 6例随诊 6~ 36个月 ,临床融合率 80 8% (2 1/ 2 6 ) ,滑脱复位率 6 1% (16 / 2 6 ) ,临床疗效 :优 9例 ,良 9例 ,可 3例 ,差 5例 ,优良率 6 9%。BAK椎体间融合 16例患者随诊 6~ 2 0个月。临床融合率为 93 7% (15 / 16 ) ,滑脱复位率为87 5 % (14/ 16 ) ,临床疗效 :优 9例 ,良 5例 ,可 2例 ,优良率 90 %。结论 对腰椎滑脱的复位固定 ,Silhouetle脊柱棒系统较Steffee钢板有较多优点 ,与后外侧融合比较 ,BAK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后 ,椎体界面间固定 ,椎间隙无塌陷 ,无植骨吸收 ,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 ,间接扩大侧隐窝和恢复脊柱生理曲度 ,有较大的植骨床 ,有利于植骨融合 ,使患者早期下床。近期随访结果表明 ,Silhouetle脊柱棒系统固定和BAK椎间植骨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Steffee钢板固定和后外侧融合。  相似文献   

18.
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目的前瞻性比较采用自体髂骨块和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的效果。方法自1998年2月~2002年2月治疗78例腰椎滑脱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椎弓根螺钉固定、后路椎间融合术,根据椎间融合材料的不同,前瞻性将患者随机分为融合器组36例(采用后方斜向单枚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骨组42例(采用自体髂骨块)。男33例,女45例;年龄35~59岁,平均43岁。其中Ⅰ度滑脱29例,Ⅱ度滑脱39例,Ⅲ度滑脱1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临床效果和影像学结果(融合率和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年~3年7个月,平均35个月。两组在性别、年龄、滑脱程度、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差异无显著性,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融合器组优良率为88.8%,自体骨组为83.2%(P=0.99)。术后1年融合器组的融合率为86.1%,自体骨组为83.3%,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87);最终随访时椎间隙高度融合器组平均减少1.7 mm,自体骨组平均减少2.6 mm,两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t=1.38,P< 0.005)。结论采用自体骨为植骨材料者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明显增加,但两组之间融合率和临床优良率差异无显著性。椎间融合器和自体髂骨块均可以作为腰椎滑脱后路椎间融合的植骨材料,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EEK椎间融合器加椎弓根内固定技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41例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全椎板减压、椎弓根器械复位固定、椎体间放入PEEK融合器植骨融合。结果全部获得随访,时间12~54个月,40例植骨获得椎体间融合,融合时间6~24个月,融合率97.6%。临床疗效按Macnab标准评定:优17例,良21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92.7%。结论PEEK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是一种较为实用的融合方式,避免了取自体髂骨带来的问题,在生物力学上保持腰椎生理前凸、提高腰椎生物力学功能,对恢复脊柱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腰椎后是融合和BAK椎体间融合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证明BAK椎体间融合优于后外侧融合。方法 腰椎滑脱26例采用Steffee钢板和后外侧融合与腰椎滑脱16例采用Silhouetle脊柱棒系统对腰椎滑脱复位固定和BAK椎间植骨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比较它们的融合、复位和临床结果。结果 后外侧融合26例随诊6-36个月,临床融合率80.8%(21/26),滑脱复位率61%(16/26),临床疗效:优9例,良9例,可3例,差5例,优良率69%。BAK椎体间融合16例患者随诊6-20个月。临床融合率为93.7%(15/16),滑脱复位率为87.5%(14/16),临床疗效:优9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0%。结论 对腰椎滑脱的复位固定,Silhouetle脊柱棒系统较Steffee钢板有较多优点,与后外侧融合比较,BAK椎间融合器植入椎间隙后,椎体界面间固定,椎间隙无塌陷,无植骨吸收,能增大和维持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间接扩大侧隐窝和恢复脊柱生理曲度,有较大的植骨床,有利于植骨融合,使患者早期下床。近期随访结果表明,Silhouetle脊柱棒系统固定和BAK椎间植骨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Steffee钢板固定和后外侧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