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陶×,男,40岁,工人。住院号:822628。因间歇性发热月余于1982年3月9日入院。患者于一月前突感头昏发热,体温在39℃左右,次晨出汗后热退。此后经常间歇性发热,每次发热3~7天,间歇时间1~3天不等,多半晨低午后热高,热前无明显畏寒,热退后出汗,口渴欲饮。发病以来全身无力,消瘦,纳呆。近二天来呕吐二次,为胃内容物,食后感上腹不适。于3月9日来本院门诊。检查:呈明显贫血貌,肝脾轻度肿大,血红蛋白5.8克%,红细胞165万/mm~3,白细胞6300/mm~3,  相似文献   

2.
临床讨论本例的临床特点:1.中年男性。2.长期弛张型不规则发热。3.进行性消瘦,贫血。4.肝脾肿大。5.骨髓检查提示感染性骨髓象。根据以上特点考虑以下几种疾病: 一、结核病:长期发热出汗,消瘦、贫血、肝脾肿大、血沉快,应考虑到粟粒型肺结核,  相似文献   

3.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8岁,农民。因上腹部疼痛二月余,腹胀一月半,于1966年9月8日入院。二个多月前,无何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无放射,无辗转床褥,以饭后及睡醒时疼痛较为显著,无恶心、呕吐。疼痛持续约半月,经服草药后腹痛减轻。发病后有畏寒、发热,有时出汗,发热开始日期不详。于一个半月前渐觉得腹胀,食欲明显减退,每餐只能进食一小碗,有腹泻、便秘交替,腹泻每日二至三次,有时带血,其它性状不详,病后身体迅速消瘦, 既往体健,无慢性咳嗽、咯血、心悸、气喘史;无腹泻史;无长期发热、纳差、厌油、皮肤黄染史。个人无特殊嗜好。自病后月经未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刘××,男,29岁。因发热40余天,10天来苍白、乏力,1975年5月7日入院。患者40余天体温波动在38℃—40℃,发热时间不规律,发热前寒战,伴咳嗽、头痛、食差、乏力。无尿疼,不腹泻。血培养、肥达氏反应、骨髓及胸大片均未发现异常,白细胞600/立方毫米。经各种抗菌素、激素治疗,热仍未退。既往曾患中耳炎,阑尾炎。无传染病及毒物接触史。查体:40.1℃,血压90/60毫米汞柱,脉搏130次/分,神智淡漠,贫血貌,背部散在少量出血点,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扁桃腺Ⅱ度肿大,右侧有脓性分泌物,听力减退,颈软,胸骨无压疼,心肺  相似文献   

5.
本例临床特点:1.患儿9岁,未作过任何预防接种,不规则发热、咳嗽、肝脾肿大已5个月,经抗痨、抗感染治疗一月余无效。2.检查肝脾淋巴结肿大,骨髓像为增生性贫血。血性腹水中未发现瘤细胞。肝功能进行性减退及明显黄疸。3.胸片示双肺门结核合并感染。4.OT  相似文献   

6.
患儿女,9岁,1977年10月8日入院,于入院前5个月因发热、全身皮疹、肝脾肿大在某院经青、链霉素治疗症状好转。10日后又有怕冷、发热、咳嗽、咽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个月后于某院以“贫血、肝脾肿大原因待查,肺结核”收治住院。因病状日渐加重,全身浮肿腹胀而转我院。既往健康,否认肝炎、结核接触史,未作过预防接种。体温38.8℃,脉搏144次,血压88/58。消瘦,贫血貌,皮肤未见明显黄染,无皮疹或出血点,全身浅淋巴结肿大。眼睑浮肿、巩膜可疑黄染。颈软,两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林×,男性,35岁,工人,住院号26826。因腹痛、腹泻、纳差、消瘦、贫血9个月于1979年7月2日入院。患者于1978年10月始有时感上腹部疼痛不适;饱胀感。次年4月病情渐加重,纳差,乏力明显,腹痛转移到中、下腹,并解水样便,无脓血。继而腹泻与便秘相交替,明显贫血及进行性消瘦,体重从65kg 减至55~40kg。曾就诊某医院,诊为“结肠癌”。既往史无特殊。体检:体温36℃,脉搏82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46岁,已婚,农民,主诉右上腹痛5个月,伴发作性加剧和发热于1982年1月28日入院。患者于1981年9月初起,觉右上腹持续性胀痛,不放射,伴不规则低热,食欲减退。腹泻,2~5次/天,黄色稀便,无脓血、乏力,仍从事田间劳动。10月14日因受凉,右上腹疼痛增剧,畏寒、高热,尿黄,住当地医院拟诊为“急性黄疸型肝炎”,经输液等治疗后症状好转,乃自动出院。1982年1月中旬因受凉上述症状再发,右上腹痛明显,体温高达41℃,并有稀水样黑便,粪便隐血(?),尿胆红素弱阳性。尿胆元(+),一般治疗后症状减轻,因诊断不明遂转入我院。既往无痢疾、肝炎及血吸虫病史。体检:体温38℃,脉搏88次/分,血压110/70mmHg。慢性病容,消瘦,皮肤粘膜无出血点,无蜘蛛痣及肝掌。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微见黄染。颈无抵抗。右下胸壁轻度凹陷性浮肿,心脏无异常,右肺基底部可闻细小湿性罗音,左肺无异常。上中腹部较饱满,无腹壁静脉曲张,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四肋间,肋下平脐,剑下于脐上一指,质Ⅱ°,表面平滑,轻叩肝区有显著叩击痛,脾和胆囊均未触及,无腹水征。四肢脊柱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9.
本例临床特点为:1.男性,46岁,农民;2.右上腹持续胀痛,阵发性加剧4月余;3.伴有不规则发热,间有寒战、高热;4.病程中有黄疸;5.肝脏弥漫性肿大,有明显叩压痛,肝扫描示左叶占位性病变,超声检查有液平段。一、根据上述表现诊断上应考虑:1.原发性肝癌:原发性肝癌多见于40岁以上。肝癌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关系十分密切,肝癌合并肝硬化的发生率在80%以上,HBsAg 的阳性率为14~80%。肝癌的疼痛常见但很少严重,若伴有肝周围炎或累及横膈或肝癌内部出血,癌结节表面破裂则可引起剧烈腹  相似文献   

10.
病历摘要彭惠兰医师(几童医院)例1女,11岁。因不规则发热二月,两下肢紫癜20余天于1982年10月22日入院。患儿于二月前开始发热,体温持续在39~40℃,用阿斯匹林,索密痛及青霉素治疗无效,用强的松后体温下降,但停药又复升。20天前两下肢出现散在紫癜,面色苍白而入院。体检:体温38.6℃,神志清、贫血貌、无黄染,浅表淋巴结如黄豆、蚕豆大,无压痛。心律齐,心尖区Ⅰ~Ⅱ级SM,肺无啰音。肝肋下6cm,剑突下6cm,脾肋下6cm。两下肢散在瘀点、瘀斑,骨压痛不明  相似文献   

11.
患儿男性,12岁(住院号107371),因反复阵发性腹部剧痛、便血、伴呕吐于1978年1月6日入院,患儿于1977年10月20日起即感上腹部隐痛,偶有脐周阵痛,但未加重视。次日食大肉包二只后腹痛加剧,曾于医务室就诊,以“急性肠胃炎”收住观察,当日大便一次,质稀紫褐色约100毫升,以后每天解紫黑色或紫红色大便一次。10月27日午后2:00左右,突然解鲜红色夹有血块大便约250毫升,当时出冷汗,下腹痛,头晕,心跳快,血压84/30mmHg,以“急性出血性小  相似文献   

12.
李××,男性,20岁,福建龙海籍,某部战士,住院号72194,1977年12月15日入院. 主诉:胸痛、腹痛6个月,伴发热、盗汗、消瘦。现病史:患者于1977年6月中旬感右胸刺痛,腹部隐痛不适,疲乏,盗汗,发热,体温37~39℃,腹泻便秘交替,消瘦.门诊服药(何药不详)3个月余效果不好,而于1977年10月8日入甲院,抽出淡黄色胸腹水,诊断结核性浆膜炎合并混合感染,给予肌注链霉素32克、口服异菸肼30天及应用庆大、氯霉素、卡那霉素,住院35天无明显效果,而于1977年11月3日转乙院结核科,又继续应用抗结核治疗(异菸肼0.15克,3日×32天、链霉素0.5肌注,2/日×32天、PAS3克,/3日×32天、地塞米松3毫克3/日×32天),抗炎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3岁。1979年7月29日入普内科,病前2个月有发热,体温39℃,多汗、咳嗽、少许白色痰。曾在当地诊为“淋巴结核”、“肺结核”,用利福平,异烟肼,PAS治疗,无好转。3年前  相似文献   

14.
病历摘要病儿女两岁。主因腹胀7~8个月,近20天高热,于1990年10月27日入院。查体温39.4℃,脉搏160,呼吸30。面苍黄,慢性病容,神志清楚。呼吸稍促,皮肤无黄染、皮疹、出血点,浅表淋巴  相似文献   

15.
病历摘要张××(病历号73——3947),女,26岁,已婚,河北南皮人,1972年8月14日因发烧、咳嗽、咳少量黄及白色泡沫样痰两个月,急症观察。患者一年前曾透视发现肺结核,因无症状未治疗。其后不久又因发烧、肝大经当地诊断为肝炎,住院治疗无效出院。三月前正常分娩后病情加重,两月前开始发烧,用链霉素共60克,未用其他抗痨药物,病情日趋恶化,转来天津。查体:体温38.6℃(腋下),血压90/60毫米汞柱,神清合作,慢性病容,呈恶病质,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颈软,气管居中,胸廓对称,肺右下呼吸音低,左下背后可闻水泡音,心音规则有力,二尖瓣区可见轻度收缩期吹风杂音,未见其它异常。腹软,微有揉面感,迥盲部可触到索条状物,有轻压痛及反跳痛,肝在肋下一横指,腹壁及两上肢有多数散在由米粒至蚕豆大小肿物,软者表面为紫色,硬者表面无改变,有压痛,两下肢有明显指压性水肿。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4岁,因不规则发热、消瘦、腹痛伴间歇性“果酱样”便二月余于1983年3月21日入院。1982年12月初,发现消瘦,12月23日晚突然解大量“果酱样”便1次。以后类似发作5次,至1983年2月7日因虚脱急诊入当地医院。其时有发热,热型不规则,体温波动于36.5℃~40.5℃,各项检查中除有中等度贫血、血沉107mm外,大便培养及多次找阿米巴滋养体均(-),血培养、肥达氏反应、“OT”试验、肝功能、骨髓象及骨髓培养、X线胸片、全消化  相似文献   

17.
汇报病历:患者女性,26岁。1月余前无诱因出现发热(T37.4~38℃),全身关节疼痛,颧部出现皮疹、色素沉着,颜面部及下肢水肿,在当地医院就医,查尿蛋白( ),红细胞( ),血沉45mm/h,类风湿因子阳性,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后用“青霉素”、“先锋V号”静滴,口服“芬必得”、“痛风宁”(具体不详),“强的松”50mg,每日1次,“雷公藤多甙”10mg,每日3次,两周后体温正常,关节痛等症状减轻,尿蛋白( )。出院后依据症状轻重自行加减上述口服药物。一周前因劳累后发热(T37.7℃),上述症状加重,遂来本院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狼疮肾炎(LN)收住院。半年来偶日晒后颧部等起红疹、不痒,间有口腔溃疡,脱发较多。既往体健。  相似文献   

18.
本病例临床特点:(1)男性青年患者,长期不规则发热、消瘦伴间歇性血便;(2)血象正常,血沉、粘蛋白异常增高,多种检查未明确病因,多种抗生素治疗无效;(3)病程中以右下腹痛为主,体检右下腹压痛显著,B超提示右下腹肠管实质性包块可能;(4)进行性衰竭。根据以上特征,诊断时应考虑以下疾病: 一、肠阿米巴病本例起病缓慢,有右下腹痛及“果酱样”便,应当首先考虑本病,但(1)长期高热而无肠外迁徙病灶发现,血象不支持合并严重感染;(2)虽有“果酱样”便,但无特殊腥臭味;(3)多次新鲜大便送检均未找到阿  相似文献   

19.
病历摘要 患者(住院号95—8997),女性,25岁,农民。因发热、贫血,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3个月余,于1995年10月31日入院。1995年7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7~38℃,伴乏力,食欲不振。无咽痛及视力障碍。2周后体温不退,颌下、腋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贫血,关节疼痛。先后两次四肢及躯干部出现一过性红丘疹。病后曾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氟哌  相似文献   

20.
<正> 病历摘要男性,31岁,已婚,工人。因畏寒、发烧40余天,于1983年1月9日入院。患者于1982年11月28日因感冒后出现畏寒、发烧,伴心慌、气促、头痛,周身疼痛,乏力、食欲减退及盗汗。每日上午体温38℃,午后逐渐上升,夜间可达40~41℃,伴有谵语,翌晨4~5时体温又降至38℃,无咳嗽咳痰。患者16岁时曾患风湿性关节炎,4年前发现风湿性心脏病,无结核病史。病后第2天在公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