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李黎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69-171
背景:每年都有大学新生由于不适应新生活而采取极端行为的案例报道,新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其对大学生活的适应,也关系到大学校园的稳定、和谐。目的:调查大学新生在入学初期的心理健康水平,筛选出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设计:横断面调查。单位: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对象:于2003-11选择绍兴文理学院2003级新生4417名为观察对象。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调查大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症状自评量表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进行5级评定:1没有、2较轻、3中等、4较重、5严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判定大学生是否有心理卫生问题。焦虑自评量表采用4级记分制,主要记录评定项目所定义的症状出现的频次,标准分以50分为临界点,得分越高表明焦虑状态越严重。抑郁自评量表主要的统计指标是抑郁严重度指数,指数范围是0.25~1.00。评分指数在0.50以下者为无抑郁;0.50~0.59为轻度抑郁;0.60~0.69的为中度抑郁;0.70以上的为重度抑郁。于新生进校3个月后进行集体测试。主要观察指标: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的得分情况。结果:共发放问卷4417份,回收4387份,有效率99.32%。①大学新生在强迫、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上的得分超过常模(t=2.88~4.82,P〈0.01)。共检出一般心理问题的学生333名,占7.59%;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49名,占1.12%。②男女生在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上的得分呈现显著的性别差异(总均分t=5.56,P〈0.01)。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2和0.361。结论:①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欠佳。②女生较男生有较多的心理问题。③症状自评量表抑郁因子和焦虑因子得分分别与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标准分相互印证。  相似文献   

2.
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调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MPI 399对大学新生进行测试及相关分析。结果:男女生除癔症、疑病、偏执量表外,其他量表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任一临床量表T分≥60和70构成比,男女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学新生中,男女生个性特征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之间,心理问题的发生率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与全国常模标准比较。方法:对2003年4月中下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爆发期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及内蒙古医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就读的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参与者均自愿参加。测评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0~4的5级评分,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积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评估参与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测定大学生人群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数据相比较,并进行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痛苦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052份,有11份问卷填写潦草无法辨认而视为废卷,进入结果分析问卷1041份。①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大学生群体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1.70&;#177;0.71,1.37&;#177;0.48),强迫(1.83&;#177;0.77,1.62&;#177;0.58),人际敏感(1.75&;#177;0.76,1.65&;#177;0.51),抑郁(1.68&;#177;0.71,1.50&;#177;0.59),焦虑(1.71&;#177;0.81,1.39&;#177;0.43),敌对(1.75&;#177;0.76,1.48&;#177;0.56),恐怖(1.64&;#177;0.77,1.23&;#177;0.41),偏执(1.67&;#177;0.70,1.43&;#177;0.57),精神病性(1.62&;#177;0.74,1.29&;#177;0.42),总分(144.05&;#177;62.17,129.96&;#177;38.76),总均分(1.69&;#177;0.71,1.44&;#177;0.43)]。②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各因子分、阳性症状及阳性痛苦水平均与个体的应对方式相关,与积极应对成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成正相关。结论:面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这一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焦虑、恐怖、敌对、偏执、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其严重程度与个体的应对方式相关。积极应对下的人群其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阳性项目数及痛苦水平,均低于消极应对下的人群的相同指标,故而应对方式不同,突发事件对心理变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某高校四届大学新生心理卫生状况调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某普通高校 1999~ 2 0 0 2年四届大学新生共 384 8人 ,以此为框架人口。采用随机、分层、整群抽样的原则。连续 4a,在每年新生入学第一学年中对全体新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取样本 2 1个班 ,6 30人。共发放问卷 6 30份 ,收回有效答卷 6 15份 ,有效回收率为 97.6 2 %。有效样本的平均年龄在 (19± 1.5 3)岁 ;男生 372人 (6 0 .4 9% ) ,女生 2 4 3人 (39.5 1% ) ;毕业于省级城市中学 95人 (15 .4 5 % ) ,地级城市中学 2 2 9人 (37.2 4 % ) ,县级城市中学 2 87人 (4 6 .6 7% ) ,镇中学 4人 (0 .6 5 % ) ;独生子女12 9人 …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并与全国常模标准比较.方法对2003年4月中下旬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爆发期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及内蒙古医学院等5所高等院校就读的大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调查,参与者均自愿参加.测评工具为症状自评量表(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按照0~4的5级评分,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定参与者的心理状态,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分量表组成.积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积极应对的特点,消极应对维度重点反映了消极应对的特点)评估参与者对突发事件的应对方式.测定大学生人群症状自评量表评分与全国常模数据相比较,并进行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各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及阳性痛苦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 052份,有11份问卷填写潦草无法辨认而视为废卷,进入结果分析问卷1 041份.①在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流行期间高校大学生群体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总分、总均分均高于全国常模[躯体化(1.70±0.71,1.37±0.48),强迫(1.83±0.77,1.62±0.58),人际敏感(1.75±0.76,1.65±0.51),抑郁(1.68±0.71,1.50±0.59),焦虑(1.71±0.81,1.39±0.43),敌对(1.75±0.76,1.48±0.56),恐怖(1.64±0.77,1.23±0.41),偏执(1.67±0.70,1.43±0.57),精神病性(1.62±0.74,1.29±0.42),总分(144.05±62.17,129.96±38.76),总均分(1.69±0.71,1.44±0.43)].②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各因子分、阳性症状及阳性痛苦水平均与个体的应对方式相关,与积极应对成负相关,而与消极应对成正相关.结论面对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这一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高等院校大学生群体中出现焦虑、恐怖、敌对、偏执、抑郁等心理问题,并且其严重程度与个体的应对方式相关.积极应对下的人群其症状自评量表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阳性项目数及痛苦水平,均低于消极应对下的人群的相同指标,故而应对方式不同,突发事件对心理变化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医学大专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医学大专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怀化医专1308名医学新生进行SCL-90调查评定,各因子分与常模比较;分性别、生源地进行亚群体各因子分比较。【结果】医学大专新生组强迫症状、焦虑、偏执、阳性项目数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组(P〈0.01);男生焦虑得分明显高于女生(P〈0.01),抑郁及总均分两项略高于女生(P〈0.05);女生在人际关系、恐惧项目得分显著高于男生(P〈0.01);农村学生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精神痛性、总均分等项目与城市学生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0.05)。【结论】医学大专生的心理卫生问题值得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寄宿制和非寄宿制学校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比较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高中学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方法:抽取济宁市寄宿制和非寄宿制高中学校各一所,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学生进行测评,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两所学校学生SCL-90至少有一个因子分大于或等于3分者各占13.2%和14.1%,二者差异无显著性意义(x^2=0.39,P&;gt;0.05)。寄宿制高中生在人际关系(1.69&;#177;0.58)、恐怖(1.82&;#177;0.64)、敌对(2.16&;#177;0.90)3个因子上的均分显著高于非寄宿制高中生;非寄宿制高中生在强迫症状(2.30&;#177;0.66)、焦虑(1.91&;#177;0.60)2个因子上的均分高于寄宿制高中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9—3.06,P&;lt;0.05—0.01)。寄宿制高中男生人际关系(3.37&;#177;0.67)、敌对因子(2.25&;#177;0.70)评分明显高于非寄宿制,非寄宿制高中焦虑因子分(1.97&;#177;0.61)明显高于寄宿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7.61,10.99,3.36;P均&;lt;0.01);非寄宿制高中女生抑郁(1.90&;#177;0.61)、恐怖(1.86&;#177;0.64)评分明显高于寄宿制,寄宿制高中女生人际关系因子分(1.98&;#177;0.62)高于非寄宿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3,3.85,3.31;P&;lt;0.05—0.01)。一年级时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较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差,表现在寄宿制学校学生躯体化(1.42&;#177;0.49)、人际关系(1.96&;#177;0.63)、抑郁(1.78&;#177;0.63)、焦虑(1.63&;#177;0.55)、敌对(1.71&;#177;0.60)、精神病性(1.63&;#177;0.53)、偏执(1.83&;#177;0.63)等因子评分高于非寄宿制学校学生,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4—4.51,P&;lt;0.05—0.01);三年级时.则相反。结论:寄宿制学校学生随年级升高心理素质升高,非寄宿制和寄宿制学校学生总体心理卫生状况均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国正常成年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并与1986版常模数据进行比较,同时评价症状自评量表的信度。方法:采用分层二阶段整群抽样的原则,对源自中国人生理、心理常数课题组2002/2004期间进行的河北省、浙江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三省区10个城市70个调查现场的中国正常人群的生理常数调查,以省、自治区作为主层,城市和农村为2个分层,每个主层各整群抽取若干个社区和村,以抽到的社区和村的所有符合条件的正常成年人作为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人121学特征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三省区的10052各正常成年人进行调查。一般人口学特征问卷内容包括年龄、性别、职业、婚姻状况、教育水平等,症状自评量表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他共10个因子90个项目。每个项目采用5级计分制,记录总得分,因子得分和阳性项目数(评分在2-5的项目数)。并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来评价量表的信度。结果:在符合条件的调查对象10052人中,收回合格问卷9107份,应答率为90.599%。①症状自评量表的各个因子和总量表的分半信度系数在0.57-0.94,Cronbaeh’s a系数在0.68-0.97。②不同年龄组间症状自评量表的10个因子、总得分和阳性项目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中年组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因子得分最高,其他各因子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均随年龄增大而降低。③不同性别间除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和精神病性外其他因子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其中女性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及其他因子的得分、阳性项目数和总得分均高于男性,而男性偏执因子得分高于女性。④城乡之间症状自评量表的9个主要因子、阳性项目数和总分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城市成年人的躯体化健康状况显著好于农村成年人,但是容易出现强迫、偏执等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⑤本次调查躯体化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1986版常模数据,而其他8个因子的得分低于1986版常模数据。结论:中年人的躯体化健康较脆弱;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脆弱;城市成年人的躯体化健康状况好于农村成年人,但易出现强迫、偏执等症状以及人际关系敏感;除躯体化因子得分显著高于1986版常模数据外,症状自评量表的其他8个因子得分低于1986版常模,说明20年来中国正常成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了很多变化。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1000名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问卷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全日制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方法:于2004-03/12选择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和浙江中医学院一、二年级的大学生,随机抽取1000名为调查对象,男592名,女408名,年龄为19-20周岁。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统一印制的症状自评量表,给予统一指导语,以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作为观察指标,问卷当场收回。按照5级评分(0-4,0=无,1=轻度,2=中度,3=相当重,4=严重)评估其心理健康状况,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共发放1000份症状自评量表,回收1000份,回收率100%。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9个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全国常模,差异意义显著(P&;lt;0.01)。男、女生比较,女生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4项因子分高于男生(P&;lt;0.05),而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6项因子分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异(P&;gt;0.05)。结论:当代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已影响到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尤其是女同学在人际关系、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偏执等方面和不健康状态更高于男同学。  相似文献   

10.
赵海信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0):153-153,167
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于2005-10以武汉理工大学2005级所有新生共8329人为调查对象。采用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教授编制的《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共有12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社交攻击、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冲动和精神病性。该问卷采用5点记分,1分为没有,5分为总是,分数越高,表示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对问卷调查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发放问卷8329份,收回问卷8329份,有效问卷8329份,有效率100%。所选取的被试中男生6146人,女生2183人;独生子女2864人,非独生子女5465人。①男生在社交退缩和偏执上得分均高于女生(49.34&;#177;9.46,48.49&;#177;9.33;49.28&;#177;9.13,48.47&;#177;8.96;t=3.632,3.553,P〈0.001),而在性心理障碍上显著低于女生(49.52&;#177;9.35,50.34&;#177;10.21,t=-3.411,P〈0.001)。②独生子女在躯体化、焦虑、抑郁、自卑、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偏执、强迫、依赖、精神病倾向等因子上的得分均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47.19&;#177;8.58,48.52&;#177;8.03;48.00&;#177;9.32,49.53&;#177;9.31;48.07&;#177;9.00,49.32&;#177;9.38;48.16&;#177;9.21,50.86&;#177;9.62;47.36&;#177;8.98,50.04&;#177;9.53;48.07&;#177;8.66,50.61&;#177;9.93;48.52&;#177;9.13,49.35&;#177;9.08;48.55&;#177;9.75,49.86&;#177;9.40;48.53&;#177;9.40,48.49&;#177;9.32;48.11&;#177;8.76,49.48&;#177;8.92;t=-3.411~-12.416,P〈0.001),而在冲动因子分上,独生子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49.19&;#177;9.44,48.74&;#177;8.95,t=2.163,P〈0.05)。结论 ④大学新生中男生的社交退缩和偏执情绪比女生严重,女生在性心理方面有更多的障碍。②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比独生子女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师范院校贫困新生与非贫困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于2005-10在衡阳师范学院完成调查。采用整群抽样横断面调查方法,以衡阳师范学院2005级3089名新生为调查对象,运用症状自评量表对其进行集体测查。在统一指导语下,学生根据最近1周内的自我感觉答题,独立完成,当场收卷。结果数据运用光电阅读机(OMR2000)输入计算机心理测评工具箱标准版V3.0系统进行总分和因子分的统计。量表中没有回答的项目记为"没有",5个以上项目未答者视为问卷无效以及总分低于95分的问卷因缺乏可靠性均不进行分析。所有数据输入电脑后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群体差异比较用t和Z检验。结果:共发放3089份问卷,收回有效答卷2994份,有效率为96.92%,其中贫困新生有效答卷510份,占17.03%。问卷结果显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上的得分分别为1.86±0.54,1.70±0.48和1.58±0.43,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1.78±0.51,1.65±0.46,1.53±0.39,t=3.34,2.02,2.92,P<0.05)。从阳性因子的人数比率来看,师范院校贫困新生在总分阳性的人数比率为0.28,明显低于非贫困新生(0.33,Z=-2.27,P<0.05);而在人际关系、偏执和精神病性3项因子阳性的人数比率分别为0.35,0.30,0.16,明显高于非贫困新生(0.31,0.24,0.13,Z=1.73,2.72,1.71,P<0.05)。结论:师范院校贫困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并不比非贫困新生差,但是在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和精神病性3个问题上明显比非贫困新生要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医学院校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对广州某医学院2008级-2010级4264名新生采用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45.17%新生存在小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3个年级相比较各类学生所占比率差异无显著性( X2=0.27、0.36、0.83,P>0.05);2010级法学新生第1类筛选率为3.57%,心理学专业新生为40.00%,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 X2=12.46,P<0.01);临床医学专业女生第1、第2类筛选率显著高于男生( X2=5.97、5.62,P<0.05);男生第1类原因选择率18.64%,女生18.13%,原因主要为"感到自身健康有问题"、"自觉有心理问题"及"明确提出咨询要求"3个辅助项目.结论 医学院校新生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应加强应对策略.做到及时发现,适时干预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为教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河南科技学院新科学院(独立学院)2 457名新生和母体学院4 529名新生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结果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问题检出率显著低于母体学院(P<0.01).独立学院新生症状自评量表除强迫、精神病性因子外的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P<0.01),各因子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P<0.01),总分及各因子分显著低于母体学院新生(P<0 01);男生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因子分与女生差异有显著性(P<0 05或0.01),来自城市的新生总分及除躯体化、敌对、偏执因子以外的其他因子分均显著低于来自农村的新生(P<0 05或0.01);不同学科新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差异无显著性(P>0 05),焦虑、偏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 05),事后检验表明,文科与理工科学生抑郁、恐惧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 05),艺术与文科、理工科学生焦虑因子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独立学院新生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男女生心理问题不同,农村学生较城市学生心理问题突出,不同学科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接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方理工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河南理工大学2007级2729名新生应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测评分析、3005名新生应用大学生人格问卷进行测评分析。结果(1)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全国成人常模和大学生常模。(2)症状自评量表测评,14.40%疑有心理问题;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评,8.84%有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碍,37.93%存在一般心理问题。(3)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偏执、敌对、焦虑和精神病性等方面。(4)男生较女生易于敌对,女生较男生易于恐怖;独生子女在心理素质方面存在优势;来自中等城市的学生心理素质最佳,大城市、小城镇次之,农村和边远农村最差;既往有重大病史学生较无重大病史学生更易于出现人际关系敏感和精神病性问题;近亲中有重大精神问题学生较无这种情况学生更容易出现多方面的心理问题;学生对专业满意度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结论地方理工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较好,但也不容乐观,也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军事院校不同培养模式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特点。方法便利抽取某军事院校一年级新生共397名,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培养模式新生总分及恐怖、强迫及抑郁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军校应重视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根据不同培养模式军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师范专科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及其相关关系。方法:于2004—09随机抽取沧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级大专新生304人做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症状评定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追、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评定新生面对应激的应付方式,应付方式问卷包含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5种应付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无记名,问卷现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04份,合格率97.9%。①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除躯体化、敌对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差异有显著性。②新生症状白评量表和应付方式的多元方差分析:以症状白评量表和应付方式的各因子为因变量,以性别和生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和幻想两种应付方式上性别主效应明显,男生解决问题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女性幻想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在焦虑、精神病性、求助等因子上生源主效应明显,来自农村的大专新生焦虑程度和精神病性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遇到问题时来自城市的大专新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多使用求助这种积极的应付方式;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因子与应付方式因子在性别与生源上不存在交互作用。③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应付方式各因子作相关分析: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合理化等因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范专科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青年正常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相应的应付方式有密切的联系。面对压力、挫折和困境时,男生比女生更能用积极行动的方式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使用幻想这种消极、被动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师范专科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应付方式及其相关关系。方法:于2004-09随机抽取沧州师范专科学校2004级大专新生304人做为调查对象。采用症状评定量表评定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并与中国青年常模进行比较。症状评定量表主要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精神病性等9个因子。参照全国成人常模标准:因子分<1.8分为正常;1.8~2.0分为轻度异常;2.1~3.0分为中度异常;>3.0分为重度异常。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评定新生面对应激的应付方式,应付方式问卷包含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5种应付方式。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测试,在测试过程中使用统一的指导用语,无记名,问卷现场回收。结果:发放问卷310份,回收问卷304份,合格率97.9%。①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及与全国青年组常模比较:除躯体化、敌对两因子外,其余各因子评分均显著高于全国青年组常模,差异有显著性。②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的多元方差分析:以症状自评量表和应付方式的各因子为因变量,以性别和生源为自变量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在心理健康各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但在解决问题和幻想两种应付方式上性别主效应明显,男生解决问题因子的得分显著高于女性,女性幻想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性;在焦虑、精神病性、求助等因子上生源主效应明显,来自农村的大专新生焦虑程度和精神病性高于来自城市的学生,遇到问题时来自城市的大专新生比来自农村的学生更多使用求助这种积极的应付方式;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因子与应付方式因子在性别与生源上不存在交互作用。③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应付方式各因子作相关分析:新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与应付方式中的解决问题有显著的负相关,与自责、幻想、合理化等因子具有显著的正相关。结论:师范专科学校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全国青年正常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与相应的应付方式有密切的联系。面对压力、挫折和困境时,男生比女生更能用积极行动的方式去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女性较男性更倾向使用幻想这种消极、被动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8.
研究生一年级学生运动等级与其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性。方法:调查于2005-09/10完成。选取西南大学和重庆大学2005级研究生一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90份,男90份,女100份。进行问卷调查,当场收回问卷。问卷内容:①自测健康评定量表:由48个条目构成,1~17为自测生理健康评定子量表(170~0分),19~34为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150~0分),35~47为自测社会健康子量表(120~0分),分数越高代表越健康。②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主要调查调查对象上1个月参加体育锻炼的运动量,运动量=强度×时间×频率,强度与频率从1~5等级分别计1~5分,时间从1~5等级分别计0~4分,故运动量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结果:有效回收176份问卷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性别调查对象在运动等级上的分布情况:研究生一年级男女新生的运动量水平都偏低(男生:31.80±23.19,女生:15.57±15.39),且性别对运动量有显著的主效应(P<0.01),女生在运动量上的得分显著偏低。②调查对象健康状况各维度与运动量的相关性:运动量与总体健康、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都存在显著相关性(r=0.150~0.238,P<0.05~0.01),生理健康对运动量有显著的预测作用(P<0.05)。③不同运动量等级调查对象的健康量表得分:运动等级对生理健康有显著的主效应(P<0.01),随着运动量的增加,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的生理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结论: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的体育锻炼运动量与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随着运动量的增加,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及社会健康水平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壮族医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否存在性别、民族差异,是否与国内常模有明显差别,同时分析哪种心理障碍在壮族医科大学生中发生率较高。方法:①于2005-11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右江民族医学院的2004级临床医学专业7个班的本科学生378人进行调查。80%的学生来自广西,均自愿接受调查。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估纳入对象心理健康水平,该量表含90个项目,采用1~5级评分制(1~5分,分数越高说明症状越严重),包含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敌意、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共9个心理症状因子。为反映壮族医科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发生的强度,以各因子分≥3分为发生心理障碍的量化值,统计心理障碍发生率。③两组间计量资料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发放调查表378份,收回填写完整、准确的调查表356份(应答率为94.2%),其中男生165人,女生191人;汉族152人(男78人,女74人),壮族190人(男81人,女109人),其他少数民族14人。①不同性别间比较:男性医科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中敌对因子得分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57±0.69),(1.44±0.46)分(t=2.118,P<0.05),其余各因子分值相近(t=0.429~1.886,P>0.05)。②不同民族间比较:壮族和汉族医科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值比较,差异不明显(t=1.221~1.893,P>0.05)。③壮族医科大学生与国内常模比较:壮族大学生与国内常模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中,只有敌对因子得分相近,其余各因子评分均为壮族大学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t=2.436~7.898,P<0.05~0.01)。④壮族医科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壮族医科大学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7.89%~35.26%,分别为躯体化10.00%,强迫35.26%,人际敏感31.05%,抑郁25.26%,焦虑14.74%,敌对12.12%,恐怖7.89%、偏执8.95%,精神病性15.26%。结论:壮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明显性别、民族差异,但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心理障碍发生率居于前3位的分别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