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例1,女,生后三天。其母为33岁高龄初产妇,妊娠足月,第二产程3小时50分钟,出生体重3.7kg,生后无窒息。生后三日母亲授乳时发现全身皮肤多处有暗紫色硬块。检查:患儿营养及一般情况均佳,哭声有力。皮肤所见,双侧面颊、肩、臀、股及脊柱两侧等受压部位均可触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的硬性扁平肿块。小的1.5cm×1.5cm,大的2cm×2.5cm。脊柱两侧数个硬块为园形呈串珠样排列,其它部位单个存在,多为梭形或椭圆形,质地如木,对称分布,表面淡蓝色,不突出皮肤,指压无凹陷。其它检查无异常。按新生儿硬肿症给抗感染,保温,丹参及维生素E等治疗观察一周,肿块不见吸收。为明确诊断取样活检,病理报告符合皮下脂肪坏死症。出院随访四个月完全吸收。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皮下坏疽一例报告青海石油管理局职工总医院儿科郑维患儿,女,5天。因发热、拒乳、哭闹3天入院。查体:T39.8℃、P168次/分、R46次/分,Wt3kg。神清,急性热病容,反应可,呼吸稍急促,全身皮肤及巩膜可见中度黄染。前囱平软,颈无抵抗。两肺...  相似文献   

3.
4.
<正> 男婴,出生15小时,以反应差、咳嗽15小时,哭声发直3小时之主诉于1986年11月1日入院。1胎1产,足月产,早破水18小时,胎头吸引器助产,生后青紫窒息20分钟,抢救后好转,但哭声小,反应差,偶有轻微单声咳。生后12小时出现哭声发直、面发青转我院治  相似文献   

5.
患儿 ,男 ,11d,因发现皮肤多发性硬结 3d于 1999年 10月 9日入院。患儿为孕 2产 2 ,孕 39周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370 0 g。生后第 9天洗澡时发现患儿背部皮肤硬结 ,部分活动 ,无压痛 ,表面皮肤紫红色 ,无破溃 ,继后渐增多 ,且双臂亦出现相似硬结 ,并呈条索状。未经任何治疗而入院。入院体检 :体温 37.4℃ ,呼吸 32次 / m in,脉搏 140次 / min,体质量40 0 0 g,神志清醒 ,反应好。皮肤无黄染 ,背部及双上臂外侧均可扪及大小不等、边界清楚、不规则的圆形或条索状的皮肤硬结 ,部分活动 ,无波动感 ,表面皮肤无红肿、发热。浅表淋巴结及肝脾均未…  相似文献   

6.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为临床少见疾病,我科于2002年、2003年确诊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 患女,25d。因腰和臀部皮肤发硬10d。口吐白沫3d入院。系1胎1产,足月因头盆不称行剖宫产,产后重度窒息。经复苏后哭声大、母乳喂养,吃奶好。大小便正常。查体:T36C,P136次/min,R60次/min,体重4.5kg。发育营养良好,精神反应差,神志清,面色灰,呼吸急促,四周发绀。胸廓对称,心音有力,律齐。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软肝脾无肿大,无包块,肠鸣音存在。肛门外生  相似文献   

8.
<正> 例1 何×,男,17天。因身上发现多处脂肪硬块,于1985年4月7日首次就医。缘于17天前生后被遗弃,患嬰裸体,面部及全身皮肤冻得青紫,哭声微弱,经保温,处理脐带,精心护理和喂养,患儿得以生存。于生后第7天,养母发现患儿左下肢腓肠肌处有一约10×6×3厘米皮下脂肪变硬区,呈暗紫色。后经仔细检查发现左上肢、右上肢,颈后部及两肩部共五处大小不等病变区,皮色同前。经保温,护理10天,不见消退,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是指新生儿期其皮下脂肪凝固发生坏死。一般能自行吸收逐渐消退,预后良好。引起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的原因不明,可能与窒息,缺氧、寒冷等因素有关。此病较少见,现将本院收治一例作一报导。病历摘要张××之子,男,10天。于1975年10月31日由产科转入小儿科。住院号7510817。主因全身多处皮肤硬肿并伴吸吮困难七天而入院。患儿足月第一胎第一产,吸引器助产,生后苍白窒息,经抢救后逐渐恢复呼吸,  相似文献   

10.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为一严重致死的过敏性皮肤病,其特征是发病急剧,全身大疱,表皮剥脱,犹如烫伤。Lyell于1955年首次报告,以后国内外相继报导,但无系统描述,我们共收治25例,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患者,女,30岁,农民,于1983年9月因左侧腰部痛疼,行走困难而入院。入院前三个月自觉左腰部痛疼。病初,呈持续性胀痛,并有同侧下肢后侧牵拉痛。行动时更甚。偶有局部阵发性钻顶样痛。一月后左侧腰部出现似拳头大小的包块,局部呈持续胀痛,较前加剧,腰部伸展受限,迫使卧床,下肢不能伸直生活不能自理。同时伴有发烧、盗汗、食欲欠佳,逐日消瘦。病史追询:以往有肠蛔虫史,于一年前大便排出蛔虫成虫二条,但未有急性腹痛病史。体检:神志清,营养差,面色苍白,慢性消耗性体质。右侧卧位、左腿屈曲。表浅淋巴结无肿大,双眼结膜及口唇苍白。舌质淡。双肺(一),心脏二尖辨区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导管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Seldinger‘s穿刺术、经对侧股动脉穿刺超选择插入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灌注溶通药物。结果:25例患者经1-3交价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缓解消失。结论:介入灌注治疗股骨头无菌坏死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而临床上发现典型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时已大多到了中晚期。因此,如能及早明确诊断,对该病的治疗和预后都有相当重要的意义。笔者总结经临床、影像学检查和随访证实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5例,并对经股动脉插管进行药物灌注溶通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出血症,临床以出血为主要表现,其重要原因是由于维生素K依赖因子的缺乏。提出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难产儿生后常现注射维生素K外,对足月及单纯母乳喂养、有腹泻及有肝功能损害的婴儿均应补充维生素K。  相似文献   

15.
16.
<正> 在临床上我们常用的钙剂,绝大多数通过静脉途径给药,误入皮下引起局部坏死以氯化钙为多见,未曾发现少量葡萄糖酸钙外渗引起局部坏死,笔者在临床遇到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我院1961年4月~1965年4月,共治疗新生儿皮下坏疽59例,无1例死亡。现将临床资料较完整的50例,作如下报告。一、年龄和性別:本组发病年龄多在1月以內,1月以上者仅4例。以11~20天发病率最高,计39例,占78%。男女之比为2:1。二、病变部位和范围:本组发生在腰骶部者28例(56%),头部11例,颈部7例,胸背部各2例。病变范围在5×10厘米者19例,  相似文献   

18.
19.
<正> 新生儿皮下坏疽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常见的一种皮下感染。具有起病急骤、蔓延迅速、病变皮肤易于坏死等特点。病变早期易被忽视而造成延误诊治,故死亡率较高,一般报告为6%左右,我们自1976年至1981年共收治20例,死亡2例。本文就此20例临床资料对该病作一扼要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告成部市第三人民医院(610031)吴光裕,杨宝珍患儿,男,9天。母孕健康,妊娠35-’周孕,第1胎第1产。出生前羊水早破6天,用催产素引产自然分娩,产重27009。娩出时脐带绕颈1周,出现轻度缺氧,输氧后缓解。因患儿之父患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