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培酮的早期症状改善能否预测后期疗效.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利培酮治疗,在疗后1、2、4、8和12周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DPRS),对其减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疗后2周的BPRS总分减分率与疗后4、8、12周的减分率之间有极显著相关,疗后2周BPRS减分率≥20%者4周显效率比<20%者显著为高.结论利培酮的早期反应可预测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培酮的早期症状改善能否预测后期疗效.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利培酮治疗,在疗后1、2、4、8和12周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DPRS),对其减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疗后2周的BPRS总分减分率与疗后4、8、12周的减分率之间有极显著相关,疗后2周BPRS减分率≥20%者4周显效率比<20%者显著为高.结论:利培酮的早期反应可预测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利培酮对I型和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方法:将精神分裂症I、Ⅱ型患者各20例,以利培酮治疗8周。以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观察疗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并与健康人30名比较。结果:治疗前I、Ⅱ型之间甲状腺激素水平差异无显著性,Ⅱ型T3较对照组显著为低;治疗后Ⅱ型T4值显著较I型为低;I型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Ⅱ型治疗前后TSH及T4值差异有显著性;相关分析,Ⅱ型阴性症状因子分与FT3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利培酮对I型甲状腺激素无明显影响,可引起Ⅱ型TSH升高及T4水平降低。  相似文献   

4.
部分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效果不佳 ,对选择性 5 羟色胺 (5 HT)再摄取抑制剂 (SSRI)类无效 ,有学者将其命名为SSRIs治疗难治的抑郁症 (SSRIstreatment resistantdepression ,SSRIs TRD)。Thase等将SSRIs TRD分为 5级 ,并定义为至少对 2种不同类型的SSRIs足剂量足疗程治疗 6周无效的抑郁症 ,并建议保留原有的“难治性抑郁症”的名称 ,以对应于第 5级SSRIs TRD。SSRIs TRD的分级 :1级为至少对 1种主要的SSRIs抗抑郁剂治疗无效 ;2级为 1级加上至少对另 1种主要的SSRIs抗抑郁剂治疗无效 ;3级为 2级加上至少对 1种三环…  相似文献   

5.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影响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目的:探讨2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对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单独应用氯氮平或利培酮治疗,监测其血糖血脂,并进行分析。结果:氯氮平引起糖代谢异常及三酰甘油升高多于利培酮;与糖代谢异常相关因素有抗精神病药种类、血脂浓度、糖尿病家族史。结论:对于有糖尿病阳性家族史、高血脂的患者,应避免选用氯氮平治疗,而利培酮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6.
氯氮平的早期反应可预测后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氯氮平的 2周症状改善是否能预测 4周疗效。方法 给 40例精神分裂症病人予氯氮平治疗 ,在治疗 2~ 4周末剂量固定为 (30 9± 83)mg/d ,治疗 2和 4周末分别评定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结果 2与 4周末的PANSS总分减分率之间有极显著相关性 (r =0 .7334 ,df=39,P <0 .0 1) ,2周末PANSS总分减分率≥2 0 %的病人其 4周显效率 (12 / 2 3)比 <2 0 %的病人其 4周显效率 (0 / 17)显著为高 (P =0 .0 0 0 2 42 )。结论 氯氮平治疗 2周末症状改善 2 0 %以上者 ,到 4周末约 5 0 %的病人显效 ,而治疗 2周末症状改善不足 2 0 %者 ,到 4周末几乎无显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8.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较常见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背景: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慢性致残性疾病,其发病及治疗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有关.目前细胞因子预测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研究尚少.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对抗精神病药物疗效的预测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与自然观察随访相结合的方法,(1)对比精神分裂症患者组(n=64)基线期和正常对照组(n=53)血清IL-1β、TNF-α和MCP-1水平;(2)探索基线期细胞因子水平对奥氮平或利培酮单药治疗效果的影响.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血清MCP-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2.62,p=0.010),IL-1β(t=1.43,p=0.154)、TNF-α(t=0.79,p=0.434)未见变化;(2)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MCP-1水平与利培酮单药治疗4周后PANSS量表一般病理评分的减少量呈显著负相关(r=-0.658;p﹤0.001),但在奥氮平组中则未发现(r=-0.031;p=0.855);(3)纳入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和BMI后等影响因素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基线血清MCP-1水平可作为利培酮单药治疗效果的独立预测因子(校正R2=0.409,β=-0.658,p﹤0.001).结论:MCP-1可能参与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治疗前血清MCP-1水平可能是利培酮疗效预测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症状的严重度预测利培酮治疗6周后的疗效。方法对62例服用利培酮(3.9±0.9mg/d)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疗前BPRS总分与6周BPRS减分值相关(r=0.786,P〈0.01);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因子的疗前分,分别与6周减分值呈正相关(r=0.928、0.425、0.645、0.939、0.684,P〈0.01)。结论疗前总症状或各症状群越重,利堵酮治疗6周后的相关症状改善越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抗精神病药的早期疗效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筛选入组,分别给予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治疗,在入组基线和第1、2、3、4、6、8周末评定PANSS量表,计算分析各周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及其减分率,计算分析前3周PAN-SS总分减分率对第4周PANSS总分减分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分析不同界值的预测效率。结果共入组216例,有效数据为1~4用资料180例;PANSS总分及大多数因子在入组第1、2周出现明显减分;前4周PANSS总分呈现非匀速减分,其中第2周减分幅度最大(占4周总减分值的40%);阳性量表等5个因子减分显著,而激活性、抑郁减分不显著;以第2周20%或第3周40%作为PANSS总分减分率分界值预测第4周PANSS总分减分率预测效率最高。结论抗精神病药治疗存在早期疗效;其疗效显现在时间上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中第2周为主要显效时间段;抗精神病药的疗效特征在第2周即已显现并对后期疗效有一定预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第1代抗精神病药(FGA)联合与未联合第2代抗精神病药(SGA)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74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联合组为FGA联合SGA,对照组则为持续应用FGA,治疗至少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临床疗效,以探究性眼动检测来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采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估社会功能。结果:探究性眼动检测治疗前凝视点数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尽管经过联合SGA治疗后两组间凝视点数虽不存在差异(P〉0.05),但联合组治疗前后的凝视点数增加值却显著好于对照组(P〈0.001);反应性探索(RSS)评分在疗前、疗后两组间均差异无显著性。所有联合SGA患者在治疗后PSP评分均显著优于未联合用药组(P〈0.05或P〈0.001);LSD分析提示:尤以联合利培酮或阿立哌唑对患者PSP评分改善最为显著(P均〈0.001)。结论:联合SGA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显著,尤其对患者认知和社会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3.
利培酮对痴呆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了解利培酮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及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患者精神病性等症状的疗效。方法:对11例AD和10例MID住院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及老年临床评定量表(SCAG)进行评定、比较。结果:应用利培酮治疗中发现,利培酮用量小,治疗后MMSE总分明显增加,SCAG各项因子分明显改善。结论:利培酮治疗AD及MID的精神病性等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625例单用抗精神病药物住院病历的用药研究,运用模糊数学理论,建立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背景指标——用药疗效关系、阳性和阴性症状——优选药物关系。进而应用上述两个模糊关系,在临床建立一种抗精神病药疗效预测与药物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16.
杜向东 《四川精神卫生》2010,23(1):64-64,I0001,I0002,I0004
第二代(也称非典型)抗精神病药(the second—generation antipsychofice,SGAs)问世极大的改善了抗精神病治疗的有效性和耐受性,尤其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SGAs与患者的体重增加、糖尿病、高甘油三酯血症等有关,  相似文献   

17.
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5个症状维度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8.
目前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SGAs)广泛用于各类精神病治疗,与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物(FGAs)比较,引起锥体外系副反应(EPSEs)比较少[1],但是SGAs并不是没有EPSEs,通常认为与FGAs有关EPSEs也同样与SGAs有关联.在所有的EPSEs里,本文着重关注静坐不能,一个抗精神病药物和其他一些药物引起的最常见的、致残的药物副反应之一[2].本文对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静坐不能的发生率、病理生理学、最新的治疗进展等文献作一综述,以提高对静坐不能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抗精神病药的使用是精神分裂症的主要治疗手段,约1/3的首次发病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接受抗精神病药治疗后症状无改善。针对此现状,目前临床上尚无指导药物治疗决策的疗效预测生物学指标。近年来,磁共振成像技术以及分析方法发展迅速,脑影像学指标如皮质厚度、脑区之间的结构连接以及功能连接、神经递质含量等的特定异常模式在特异性抗精神病药疗效预测模型中具有潜在价值。为进一步说明磁共振成像技术与抗精神病药疗效的关系,本文中将围绕抗精神病药疗效相关的脑影像学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部分抑郁症患者的抗抑郁治疗效果不佳,对选择性5-羟色胺(5-HT)再摄取抑制剂(SSRI)类无效,有学者将其命名为SSRIs治疗难治的抑郁症(SSRIs 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 SSRIs-TR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