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培酮的早期症状改善能否预测后期疗效.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利培酮治疗,在疗后1、2、4、8和12周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DPRS),对其减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疗后2周的BPRS总分减分率与疗后4、8、12周的减分率之间有极显著相关,疗后2周BPRS减分率≥20%者4周显效率比<20%者显著为高.结论:利培酮的早期反应可预测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培酮的早期症状改善能否预测后期疗效.方法对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予利培酮治疗,在疗后1、2、4、8和12周分别评定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DPRS),对其减分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疗后2周的BPRS总分减分率与疗后4、8、12周的减分率之间有极显著相关,疗后2周BPRS减分率≥20%者4周显效率比<20%者显著为高.结论利培酮的早期反应可预测后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前症状的严重度预测利培酮治疗6周后的疗效。方法对62例服用利培酮(3.9±0.9mg/d)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6周末分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疗前BPRS总分与6周BPRS减分值相关(r=0.786,P〈0.01);焦虑忧郁、缺乏活力、思维障碍、激活性和敌对因子的疗前分,分别与6周减分值呈正相关(r=0.928、0.425、0.645、0.939、0.684,P〈0.01)。结论疗前总症状或各症状群越重,利堵酮治疗6周后的相关症状改善越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抗精神病药的早期疗效及对预后的预测。方法对2007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深圳市康宁医院住院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筛选入组,分别给予氯丙嗪、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治疗,在入组基线和第1、2、3、4、6、8周末评定PANSS量表,计算分析各周PANSS总分和各因子得分及其减分率,计算分析前3周PAN-SS总分减分率对第4周PANSS总分减分的预测敏感度、特异度、预测值、似然比,分析不同界值的预测效率。结果共入组216例,有效数据为1~4用资料180例;PANSS总分及大多数因子在入组第1、2周出现明显减分;前4周PANSS总分呈现非匀速减分,其中第2周减分幅度最大(占4周总减分值的40%);阳性量表等5个因子减分显著,而激活性、抑郁减分不显著;以第2周20%或第3周40%作为PANSS总分减分率分界值预测第4周PANSS总分减分率预测效率最高。结论抗精神病药治疗存在早期疗效;其疗效显现在时间上呈现非线性特征,其中第2周为主要显效时间段;抗精神病药的疗效特征在第2周即已显现并对后期疗效有一定预测。  相似文献   

5.
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及难治性标准,分别单用氯氮平与利培酮治疗超过6个月而无效的32例病人,给予两药合并治疗,在治疗后第4,8,12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用t检验分析联合用药前及用药后第4,8,12周BPRS减分率。结果 合并治疗12周后有效率75%,治疗中无因明显副作用而中止治疗者。结论 两药合并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与副反应,应用利培酮与氯氮平治疗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各22例,疗程12周,用BPRS、SANS、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SANS减分率51.47%,氯氮平组减分率52.36%。提示:利培酮与氯氮平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均有一定效果,二对阴性症状疗效无显性差异。利培酮副作用发生率较氯氮平少而轻,安全性高,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利培酮口服液与奥氮平片剂治疗.在不同的治疗阶段(2周、4周、8周、12周)使用BPRS量表评价疗效,同时使用TESS量表评价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2、4、8、12周BP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第1 2周下降更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治疗利培酮不良反应少于奥氮平组,治疗结束后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培酮与奥氮平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均安全、有效.早期治疗利培酮口服液可因给药方式不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故如精神症状轻微且伴随躯体疾病较严重的患者,早期治疗可选用利培酮口服液.  相似文献   

8.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奋乃静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85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利培酮或奋乃静治疗.疗程6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疗后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评分比疗前均有显著减少.各周PANSS减分率均以利培酮组显著较大.两组疗效相仿.利培酮组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奋乃静组.结论: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好、起效快,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培酮与舒必利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2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疗程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4、8、12周末用阴性症状量表(SAN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副反应。结果利培酮组与舒必利组治疗前后SANS、BPRS总分及减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治疗后SANS、BPRS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而利培酮的副反应较舒必利少而轻。结论利培酮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疗效,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疗效。方法 60例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接受氯氮平合并利培酮和氯氮平治疗,疗程8周,用BPRS,SANS,SAPS,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 氯氮平合并利培酮组在治疗后4周、8周SAN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差异(P<0.01);氯氮平组在治疗后8周SAN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也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在治疗后4周、8周时,SANS减分均数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氯氮平合并利培酮与氯氮平对治疗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均有一定效果,且氯氮平合并利培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用氯氮平,起效时间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影响及其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固定剂量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23例,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周、第8周进行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以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结果 男性组PRL第4周、第8周与服药前比较均有显著升高,而女性无明显变化;治疗前后PRL的差值与BPRS的减分值以及与利培酮剂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利培酮对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清催乳素有显著影响,但PRL不能作为疗效判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根据利培酮早期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影响。方法: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利培酮单药治疗并于2周内滴定至4~6 mg/d;对照组以此剂量维持治疗;研究组治疗第2周末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减分率20%的患者替换为奥氮平治疗(10~20 mg/d),减分率≥20%的患者继续利培酮治疗;疗程共8周。治疗前、治疗第2、4、8周末分别进行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分。结果:研究组49例、对照组47例完成8周观察;治疗第4、8周末研究组PANSS总分、阳性症状分及治疗第8周末一般精神病理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阴性症状分各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时间点TESS评分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根据利培酮早期治疗反应调整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减轻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影响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影响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关键因素。方法 对 57例单用利培酮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 ,采用一系列标准评定工具对 39个临床指标进行定量或半定量评估。并作Logistic回归分析。将治疗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减分率≥ 30 %者确定为“有效”。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 :服药依从性 ,MMPI中Sc、Si、D因子 ,治疗前BPRS 2和BPRS 4因子 ,TESS 3因子 ,家族史 ,起病形式 ,意识模糊 ,住院时间与利培酮疗效有关 ;经多因素分析有服药依从性 ,MMPI(Sc) ,BPRS 2 ,家族史 ,意识模糊等 5个指标选入回归方程。结论 影响利培酮对精神分裂症疗效的关键因素依次为服药依从性 ,MMPI中精神分裂因子 ,阴性症状 ,家族史及意识模糊  相似文献   

14.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对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评价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对 10 5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给予利培酮、氟哌啶醇治疗 ,其中利培酮组 5 4例 ,氟哌啶醇组 5 1例。疗程12周。以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定临床疗效 ,以副反应量表 (TESS)和实验室检测评价安全性。 结果 :治疗结束时 ,两组BPRS总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1) ,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两组临床疗效 ,利培酮组有效率 87 0 % ,显效率 5 7 4 %。氟哌啶醇组有效率 84 3% ,显效率 5 4 9%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利培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较氟哌啶醇组少 (P <0 0 5 )。 结论 :利培酮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氟哌啶醇相似 ,不良反应较氟哌啶醇轻而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伴不同程度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文拉法辛的疗效。方法:224例抑郁症患者根据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为明显焦虑组(HAMA≥14分,158例)及可能焦虑组(HAMA 14分,66例),均给予文拉法辛单药治疗52周。治疗前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 (HAMD-17)、HAMA和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测评;以治疗后HAMD减分率≥50%为有效;治疗后第2周末HAMD减分率≥25%为早期起效;比较两组治疗后第2、4、8、12、52周时的疗效。结果:明显焦虑组146例(91. 78%)、可能焦虑组61例(91. 80%)完成随访;明显焦虑组的自杀风险率(60. 1%)显著高于可能焦虑组(25. 8%)(P 0. 01);治疗前后各时间点HAMD评分显著高于可能焦虑组(P 0. 05或P 0. 01);治疗后早期起效率(治疗后2周)、持续有效率(治疗后4周)、临床痊愈率(治疗后8周)、持续临床痊愈率(治疗后12周)显著低于可能焦虑组(P均0. 05);复发率(29. 1%)显著高于可能焦虑组(15. 2%)(P 0. 05)。结论:文拉法辛对无或伴轻度焦虑症状的抑郁症患者疗效明显好于伴有明显焦虑症状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与利培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符合疾病及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分类(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将8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0例,对照组40例,分别给予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及利培酮,共治疗8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40分、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60分的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评定治疗前,治疗后2、4、8周减分差异。疗效按治疗8周时减分率评定,以痊愈+显效作为有效率评价。用治疗时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为67.5%,两组总体疗效相当(P>0.05)。TESS评定中两组均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但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组更多发生困倦嗜睡,利培酮组则以静坐不能、肌张力增高,特别是催乳素增高率显著(P<0.05~0.01)。两组各时点BPRS、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研究组用药初期主要不良反应为嗜睡,头晕、头痛、胃肠道反应,1周后可自行缓解或消失。结论阿立哌唑口腔崩解片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疗效与利培酮相当,但不良反应更轻,无明显体胖、泌乳素升高、溢乳等,是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焦虑障碍患者早期症状的改善能否预测最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40例2017年7月-2019年11月本院焦虑障碍患者进行rTMS治疗,早期症状改善的界限值定义为治疗1或2周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减分率15%~40%,分别计算其预测治疗4周后最终临床疗效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报值、阴性预报值,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其预测效应。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62.5%; 以rTMS治疗1周后HAMA减分率15%及20%或治疗2周后HAMA减分率15%、20%、25%、30%及35%为界限值预测临床疗效有相对较高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报值; 以rTMS治疗1周后HAMA减分率30%、35%及40%或治疗2周后HAMA减分率35%及40%为界限值预测临床疗效有相对较高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报值; 以治疗1和2周后HAMA减分率预测治疗4周后临床疗效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12(P<0.05)和0.856(P<0.01)。结论 rTMS治疗焦虑障碍早期症状改善可有效预测最终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国产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 将 10 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 (5 0例 )和利培酮组 (5 0例 ) ,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两组药物治疗剂量分别为 4 0 0~ 6 0 0mg/d和 4~8mg/d ,疗程 8周。疗效指标包括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 (PANSS)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 (CGI) ,不良反应指标为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结果 治疗结束时 ,两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减低 (P <0 .0 1)。PANSS总减分率 :奎硫平组为 (5 2 .6± 10 .2 ) % ,利培酮组为 (71.8± 11.6 ) % ;临床总有效率 :奎硫平组 73.9% ,利培酮组 91.8% ,两组间疗效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 ,其中静坐不能和肌强直等EPS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 (P <0 .0 1) ,未出现月经失调 (闭经、经期过长或过短 ) ,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副作用。结论 国产奎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是一种有效、安全、经济的药物 ,虽然疗效稍逊于利培酮 ,但不良反应比利培酮轻微 ,尤其适合对锥外反应和催乳素敏感者使用  相似文献   

19.
利培酮与舒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对照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研究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 ,并以舒必利作对照 ,探讨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及副反应。1 对象与方法符合 CCMD- 2 - 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评分≥ 40分 ,共 6 2例 ,其中利培酮组 32例 ,舒必利组 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病期及入组时严重程度(BPRS评分 )上均无显著差异 (P均 >0 .0 5 )。利培酮组 ,10日内加至治疗剂量 4~ 6 mg/ d;舒必利组 ,10日内加至 10 0 0~ 12 0 0 m g/ d。疗程 6周。有副反应者可合并使用安坦、舒乐安定等。2 结果利培酮组痊愈 5例 ,显著进步 7例 ,进步 12例 ,无效 8…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四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和血清催乳素(PRL)的影响,以及血清PRL水平与药物疗效的关系。方法11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4组,分别予以喹硫平(29例)、氯氮平(30例)、奥氮平(30例)和利培酮(29例)治疗12周。于治疗前及治疗4、8及12周末予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测定血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阿朴脂蛋白A—I(ApoA-1)、阿朴脂蛋白-B(Apo—B)及血清PRL浓度。结果(1)喹硫平组TG、HDL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氯氮平组Apo—B在4、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LDL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利培酮组除TG外其余血脂指标在8、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奥氮平组TG、HDL、LDL、ApoA-1、Apo—B在12周末有显著升高(P〈0.05),TC在8与12周有显著升高(P〈0.05)。(2)利培酮组治疗8、12周后血清PRL明显升高(P〈0.01)。(3)氯氮平组和利培酮组PANSS一般病理分的减分率分别与PRL、LDL有显著相关;氯氮平组PRL与LDL有显著相关。结论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和氯氮平均影响血脂代谢;氯氮平疗效与血清催乳素及LDL有关,利培酮疗效与LDL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