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短链脂肪酸你可能很陌生,但一定知道脂肪吧,脂肪是由脂肪酸与甘油组成。甘油的分子结构很简单,而脂肪酸则比较复杂,其长度取决于分子结构中碳链的碳原子数目。自然界有40多种脂肪酸,一般由4~24个碳原子组成。凡  相似文献   

2.
中链甘油三酯(MCTs)从1950年开始用于治疗脂肪吸收不良病,此后对MCTs及中链脂肪酸(MCFAs)的代谢和临床应用又有了更多的了解。一、理化性质 MCTs含C6∶0(1~2%)、C 8:0(65~75%)、C 10∶0(25~35%)及C 12∶0(1~2%);MCFAs由椰子油水解分离后得到,可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或直接与甘油起酯化作用形成甘油三酯。MCFAs的熔点(C8∶01 6.9℃,C 10∶031.3℃)比长链脂肪酸(LCFAs)(C 16∶063.1℃)低,在室温条件下MCTs或MCFAs为液体。由MCTs的分子量较低,相对易溶于水,在20℃时C 8∶0的溶解度为68mg/100ml而C 16∶0仅0.72 mg/100 ml。MCFAs是弱电解质,在中性条件下离子化程度最强。在生物体内MCFAs的溶解度更大。二、吸收和代谢 1.吸收:MCTs比长链甘油三酯(LCTs)的分子量小,有利于胰脂酶的作用,因而MCTs  相似文献   

3.
小知识     
中性脂肪(neutral fat)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构成的甘油三酯,也称油脂,为油和脂肪的总称。油主要是含不饱和脂肪酸和甘油酯,溶点低,在常温下为液体。脂肪主要是含饱和脂肪酸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常温下为固体。动物脂肪大部分是油酸,软脂酸与硬脂酸的混合甘油酯。植物油多为油酸、亚油酸、亚麻油酸的混合甘油酯。脂肪主要在小肠消化。短、中链的脂肪酸和甘油入门静脉运输,而乳糜微粒及多数长链脂肪酸则由淋巴间接进入血液。脂肪在体内的主要功用是氧化供热,1 g脂肪可产热37.68 kJ,空腹时人体50%以上的热能消耗由脂肪氧化供给。脂肪有保…  相似文献   

4.
漫谈脂肪酸     
脂肪酸是膳食脂肪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脂肪分子都是由一个甘油分子、三个脂肪酸分子化合成的.需要在体内经消化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后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膳食脂肪因其所含的脂肪酸的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可以说.脂肪酸是脂肪的灵魂。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程度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脂的影响.方法 将112例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食用含长链脂肪酸和中长链脂肪酸的食用油,于试验前及试验8周后分别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臀围、三头肌皮褶厚度、肩胛下皮褶厚度、体内脂肪重量、脂肪百分比、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脂肪面积和皮下脂肪面积及血中甘油三酯(TG)水平,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组内以,TG 2.3mmol/L,为界分层.比较试验前后上述指标两组间的差异.结果 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与食用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相比,TG≤2.3 mmol/L者的体重、BMI、腰围、体内脂肪重量、腹部总脂肪面积、内脏和皮下脂肪面积均降低(P<0.05),而TG>2.3 mmol/L者的所有人体测量指标两组间均无统计学意义;此外,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周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中TG水平均降低(P<0.05).结论 合理使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使TG≤2.3 mmol/L的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体脂降低.但对TG>2.3 mmol/L者降低体脂的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中链脂肪酸与脂代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成片油三酯(脂肪)的脂肪酸依其碳链结构的长短,分为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MCFA)和长链脂肪酸(LCFA).脂肪酸又按其碳链结构中是否含有碳原子双键以及含有双键的数目,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相似文献   

7.
 短链脂肪酸是肠道菌群发酵食物中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为含有1~6个碳原子的有机脂肪酸及其盐类化合物。肠道菌群失调与腹泻的发生相关。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引起肠道短链脂肪酸含量改变。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短链脂肪酸在腹泻的发生和治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短链脂肪酸的来源和组成,从肠道能量代谢、肠道黏膜屏障功能、肠道免疫功能,以及肠道电解质和水的吸收角度综述短链脂肪酸对腹泻的影响,为临床腹泻的诊治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中脂肪乳剂对红细胞膜磷脂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大鼠胃肠外营养(PN)模型观察长链脂肪乳剂(LCT),中链/长链脂肪乳剂(MCT/LCT),以及不含脂肪乳剂对红细胞(RBC)膜磷脂肪酸组成的影响。PN总热量为300kcal.kg~(-1).d~(-1),非蛋白热卡:氮为182:1,LCT组,MCT/LCT组分别由10%的Intralipid和10%的Lypofundin提供30%的非蛋白热卡。7天后,分析RBC膜磷脂酰二极管胆硷(PC)脂肪酸组成。结果发现,不含脂肪乳剂组18:1n-9明显高于对照组;LCT组18:2n-6升高,而20:4n-6却下降;MCT/LCT组与对照组相比,脂肪酸组成变化不明显。结论:无脂肪乳剂TPN导致必需脂肪酸缺乏;LCT组由于18:2n-6的过量供给,抑制Δ6去饱和酶的活性,MCT/LCT组由于50%LCT被MCT替代,减低了对此酶活性抑制。  相似文献   

9.
小知识     
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脂肪酸分子结构中不含双键,即与碳原子相对的氢原子呈饱和状态,通式为CnH2n 1COOH。人体脂肪中的脂肪酸绝大部分是14~22碳的偶数碳长链脂肪酸,尤以16碳和18碳为多。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之比约为2∶3。人体内最多的饱和脂肪酸为软脂酸,其次  相似文献   

10.
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将112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分为2组,分别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指导每日运动量、热能和食用油摄入量(25~30g/d)。研究开始前和8w后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人体测量、血生化检测。结果有11人退出研究,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分别有51人和50人,两组间性别分布没有差别。研究前、第2、4、6、8w,两组间热能、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体力活动时间也无差别。与研究前相比,食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8w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肪量、体脂肪百分比等人体测量指标明显降低,而且体重、BMI、腰围、体脂肪、体脂肪百分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8w后TG、ApoB、ApoAII、ApoC2、ApoC3水平明显下降,且降低的程度均明显优于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结论合理膳食条件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重,降低血甘油三酯水平,改善脂蛋白代谢。  相似文献   

11.
小肠吸收不良是指小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分别或同时受损,以致肠腔内的营养物质不能顺利透过肠粘膜转运入组织,而大量从粪便中排泄,引起营养缺乏的临床表现。由于小肠吸收不良病例有腹泻,粪便稀薄,量多,油腻多脂,症状产生与脂肪吸收障碍有关,故称为“脂肪泻”。小肠粘膜有许多独特的形态和功能特点,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粘膜有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脂肪?营养学上重要的脂类,分为脂肪、磷脂和固醇三类。在食物中的脂类有95%是脂肪,包括植物油和动物储存脂肪。每个脂肪分子都是由一个甘油分子和三个脂肪酸化合而成,所以脂肪又称为甘油三酯。脂肪因其所含的脂肪酸链的长短、饱和程度和空间结构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性和  相似文献   

13.
依折麦布 依折麦布是另一类可以降低胆固醇的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肠道胆固醇的吸收,切断胆固醇的肠肝循环,而达到降低胆固醇水平的目的. 人体需要的胆固醇70%是由肝脏自己合成的,30%是肠道从食物中吸收的.肝脏合成胆固醇,用以制造胆汁,胆汁进入小肠以乳化食物中的脂肪,使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在小肠被吸收...  相似文献   

14.
脂类是大家熟悉的营养素,脂类包括脂肪和类脂。脂肪,也称为中性脂肪或甘油三酯或三酸甘油酯,是食物和人体内脂类最主要的成分,也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和贮存形式。脂肪通常由3分子脂肪酸加1分子甘油组成,就分子量而言脂肪酸约占脂肪的97%,常说脂肪酸是脂肪结构中的重要成分,脂肪酸的种类不同,所形成的脂肪理化性质不同、生理学作用以及对健康的影响也迥异。  相似文献   

15.
正什么叫血脂?血脂是血浆中所有脂类物质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磷脂(PL)、游离脂肪酸(FFA)等。这些成分临床实验室均可测定。什么叫脂类?脂类是脂肪和类脂的总称。什么叫脂肪?脂肪又称甘油三酯或三脂酰甘油,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的。天然脂肪的脂肪酸种类很多,由不同脂肪酸组成的脂肪其对人体的作用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小肠上段的长链酰基辅酶A合成酶(ACSL)依赖性脂质代谢能够激活预吸收(pre-absorptive)途径调节代谢平衡,但是小肠上段菌群的变化是否能够改变脂肪酸依赖性途径进而影响葡萄糖代谢目前仍未可知。在最近一项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Cell Metabolism上的研究中,来自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研究人员首次发现将脂肪乳剂、油酸或者亚油酸灌注到小鼠的小肠上段能够增加葡萄糖耐受性并降低葡萄糖的合成。研究人员发现  相似文献   

17.
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疾病引起的多种或某种营养成分在小肠内吸收不足,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在粪内过量丢失所造成的一组临床症状,常以脂肪吸收不良最为突出^[1]。由于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及胰腺外分泌功能检查的复杂性,所需仪器设备昂贵及多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而具有放射性,  相似文献   

18.
脂肪酸依据其碳链结构的长短被分为短链脂肪酸(≤5碳)、中链脂肪酸(6-12碳)和长链脂肪酸(≥14碳),按其碳链结构中是否有不饱和键及不饱和键的数目又分为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日常饮食中摄入的脂肪酸主要是碳原子数大于12以上的长链脂肪酸,而碳原子数在6-12之间的中链脂肪酸摄入量很少。中链脂肪酸在物理特性、消化吸收、体内代谢等方面和长链脂肪酸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对不同BMI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体成分的影响。方法将74名男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和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各组再按BMI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控制每日膳食摄人量及食用油摄入量(25~30g/人/d),规定运动方式,实验周期为8周。分别于实验开始前和8周后对两组实验对象进行人体成分测量(身高、体重、体脂肪量、腰围、臀围等)、腹部CT扫描(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结果获得男性有效数据67例,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34例;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33例,两组BMI分布无显著性差异。实验过程中两组膳食摄人量及体力活动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实验前两组间体成分测量指标、腹部CT扫描结果也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结束后,体型超重人群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组体重、腰围、肩胛下皮褶厚度、体脂肪重、腹部脂肪总面积、腹部皮下脂肪面积显著降低,且降低的程度明显优于长链组。结论在合理膳食条件下,使用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可减轻男性超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的体重、体脂肪、皮下脂肪,而对体型正常和肥胖者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作为肠外营养组成成分之一的脂肪乳可为机体提供能量并能防止体内必需脂肪酸的缺乏,这在临床实践中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脂肪乳一般是用从大豆油中提取的长链甘油三酯和蛋黄磷脂制备的.与长链甘油三酯(LCT)相比,中链甘油三酯(MCT)用于肠内营养时,其溶解性好,可较快的吸收入血浆,氧化快,且不需要肉毒碱就能进入线粒体.MCT可与LCT混合经静脉输入,也能以结构型脂肪乳的形式输入.在结构型脂肪乳中,其甘油三酯单个分子内就含有中链及长链脂肪酸.与LCT一样,输入MCT后会伴有脂蛋白微粒的形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