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早在1908年sluder就对本病进行了描述,此后不断有临床病例报导和发病原理研究,但其命名相当混乱,“蝶颚神经节神经痛”、“类偏头痛样神经疾”、“Horton氏综合征”,“组织胺性头痛”等名称都相继使用过。1954年Kunkle命名为“丛集性头痛”。一、丛集性头痛在疾病分类学上的地位, 头痛是一种常见而复杂的临床症状,把器质性病变的头痛和非器质性病变的头痛区分开来,已不容易;再从非器质性病变头痛中分出血管性头痛和紧张性头痛就更为因难,因为丛集性头痛和偏头痛同属血管性头痛,而前者发病率仅为后者的1/8,故长期来把丛集性头痛看作归属于偏头痛的一个亚型。实际上,丛集性头痛和偏头痛是完全不同的临床实体。  相似文献   

2.
头痛是临床工作中最为常见的症状与患就诊时的主诉,约占神经内科门诊患总数的50%,其病因复杂,医治棘手。尽管多数头痛为原发性,即迄今为止尚不明确其病因和确切发病机制,如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偏头痛和三叉神经-自主神经痛,而也有不少头痛是由特定病因所致,此类称为器质性头痛。所有原发性头痛的诊断必须先排除器质性病变因素,否则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甚可危及患生命。因此,正确认识和识别器质性头痛临床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头痛(primary headache)是头痛最常见的类型,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暂时或永久的功能障碍性疾病,通常受遗传因素影响,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基于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ICHD-3),原发性头痛分为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和其他原发性头痛.原发性头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偏头痛上,一般人群中偏...  相似文献   

4.
偏头痛性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性神经痛一词是由Harris等(1926)首先提出的,以后有组织胺性头痛、丛集性头痛(群发性头痛)、偏头痛性颅神经痛、偏头痛性三叉神经痛、睫状神经痛、蝶腭神经痛、翼管神经痛、岩部神经痛、Hor-ton氏症候群和红斑性头痛等名称的描述。由于其头痛多固定在头颅一侧的某一部位,疼痛性质极似神经痛,目前认为仍以偏头痛性神经痛为妥。一、病因和发病机理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因为过去把本病看作是偏头痛的一个类型,所以与偏头痛的病因和发病机理相提并论。例如有人认为与遗传有关(常有家族史),是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f MRI)技术描述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发作间期的脑功能改变,探索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方法对10例发作间期的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和10例受教育程度、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对照行rf MRI扫描,计算低频振幅(ALFF),采用双样本t检验得到差异的脑区。结果偏头痛组左侧额叶ALFF值较对照组显著增强(P<0.05);偏头痛组双侧枕叶、双侧丘脑ALFF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5)。结论月经性偏头痛患者在头痛发作间期仍然存在皮质及皮质下脑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伴随的非头痛症状的类型、发生率及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择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头痛门诊自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先兆偏头痛(MA)和无先兆偏头痛(MOA)患者71例,分析并比较不同偏头痛患者头痛发作期伴随的非头痛症状数和性别、偏头痛亚型对非头痛症状发生率的影响. 结果 年龄、性别、受教育水平、偏头痛亚型、头痛程度、平均每月的发作次数不同的偏头痛患者之间非头痛症状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头痛患者最常见的非头痛症状是恶心(87.3%),其次是畏声(81.7%)和情绪改变(69.0%).MOA患者畏声、睡眠障碍、畏嗅的发生率高于M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偏头痛患者(伴或不伴先兆)头痛发作期存在多种多样的非头痛症状,其中以恶心、畏声及情绪改变的发生率最高,MOA患者畏声、睡眠障碍、畏嗅的发生率高于MA患者.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头痛包括紧张型头痛(TTH)、偏头痛、丛集性头痛、其他三叉神经自发性头痛和其他头痛.其中,紧张型头痛为人群中最常见的头痛类型,几乎不包含神经血管因素.偏头痛属于神经血管性疾病,全世界有8%~15%的患者受其困扰,仅在欧洲,每年约损失600×103个工作日[1,2].偏头痛多为中至重度头痛,可持续4~72 h,常为单侧的搏动性疼痛,并伴有畏光、畏声和(或)恶心、呕吐.有先兆的偏头痛,多于头痛发生之前出现短暂的对侧神经系统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9例偏头痛伴眩晕/头晕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探讨头痛与眩晕/头晕的关系,以利正确诊治。方法作者医院收治的偏头痛伴眩晕/头晕患者9例,对所有患者均详细收集病史,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以及前庭功能、听力检查和头颅CT/MRI等实验室检查,以除外中枢性和耳源性眩晕。结果 9例偏头痛伴眩晕/头晕患者中,基底型偏头痛2例,无先兆偏头痛3例,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6例(其中2例为无先兆偏头痛发作数年后和50岁后转变为MV)。本组6例MV患者中,眩晕/头晕在头痛发作前数秒钟~1h内发生3例,在头痛发作后发生1例,与头痛同时发生1例,另1例偏头痛患者其头痛与眩晕从未同时发作过,为偏头痛等位征。结论 MV是不同于基底型偏头痛的头痛伴眩晕综合征,二者易与梅尼埃病、良性复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等周围性和中枢性眩晕混淆或并存,临床应注意鉴别。  相似文献   

9.
偏头痛是神经内科常见病之一,笔者自2006-03~2009-03采用养血清脑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1纳入标准(1)反复发作性头痛,病程在6个月以上,或至少有5次发作;(2)急性或亚急性起病,起止无常;(3)病发可有诱因,未发前可有先兆症状;(4)神经系统检查及理化、CT、MRI、DSA检查可除外颅外伤及脑内器质性疾病;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gene-relatedpeptide,CGRP)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舒血管物质之一。偏头痛患者血浆CGRP含量的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测定了不同类型头痛患者血浆CGRP含量,以探讨偏头痛的发病机制和CGRP对诊断偏头痛的临床意义。临 床 资 料  一般资料 按照国际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1],在我科门诊选取偏头痛发作期患者26例,女17例,男9例,年龄(304±116)岁,病史(55±31)年,痛后抽血时间为(64±29)小时(抽血均为头痛期);其他类型头痛患者(均为头痛期)27例,女19例,男8例,年龄(31…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偏头痛的临床及流行病学特点,评估神经科门诊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方法以安康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及普通门诊为平台,选取2012-03—2013-03所有神经科门诊就诊的以头痛为主要症状、愿意完成问卷调查的患者,采取与医师面谈回答问券的方式,完成关于偏头痛的信息采集,偏头痛的诊断以国际头痛学会(IHS)的国际头痛分类第2版(ICHD-)为标准。结果我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8 054例,以头痛作为就诊原因之一的患者共1 963例,完整完成问卷调查897例,完成问卷的患者中诊断为偏头痛380例(42.4%),紧张性头痛89例(9.9%),丛集性头痛10例(1.1%)。380例偏头痛患者中以女性为主,为298例(78.4%);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共324例(85.3%);既往已明确诊断者72例(18.9%),曾经服用药物者365例(96.1%),存在药物滥用情况者39例(10.3%),使用预防性用药者28例(7.4%)。结论头痛是神经内科门诊患者就诊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严重影响广大人民群众生活学习,我市乃至全国偏头痛的诊断、治疗情况与欧美等国家的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医师的相关培训患者健康知识的普及非常迫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中偏头痛患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与偏头痛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包括182例偏头痛患者(有先兆偏头痛43例,无先兆的偏头痛患者139例);健康对照103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MTHFRC677T.基因型.采用x2检验,t检验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MTHFR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偏头痛临床特征在野生型和突变型之间,在起病年龄、病程、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有无先兆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疼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显示:(1)MTHFR基因C677T位点多态性可能与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偏头痛的发病无相关性.(2)在哈尔滨地区汉族人群偏头痛患者中,MTHFR基因突变型(CT、TT型)与起病年龄、病程、头痛频率、头痛程度、有无先兆症状无相关性,而与头痛发作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偏头痛及紧张性头痛的发病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对头痛的分类均衍生于1962年Ad Hoc头痛分类委员会所订的分类法。1988年国际头痛协会的头痛分类委员会发表的“头痛、颅神经痛和面部疼痛的分类及诊断标准“就对Ad Hoc委员会所用的“偏头痛型血管性头痛”和“肌收缩性头痛”等术语做了改动,前者改为“偏头痛”再行亚分类;后者纳入“紧张性头痛”以适应更新的概念。近来Ziegler和Friedman(1989)在美国教科书上对偏头痛分为:典型偏头痛、普通偏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偏头痛患者应用头痛宁和西比灵治疗的效果及其血浆溶血磷脂酸(LPA)和酸性磷脂(AP)水平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2-02—2015-02我院收治的82例偏头痛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采用头痛宁胶囊治疗,对照组采取西比灵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LPA与AP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比较2组临床疗效、头痛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0%(36/41)明显较对照组的68.29%(28/4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头痛持续时间(7.56±2.11)h/次和发作次数(2.05±0.35)次/月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头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LAP(2.31±0.43)μmol/L与AP(3.51±0.65)μmol/L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全血比黏度高切(3.36±0.25)80s-1、全血比黏度低切(4.36±0.45)20s-1及血浆比黏度(1.08±0.1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痛宁可明显减少偏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降低LPA与AP及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改善偏头痛程度,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文献报导二尖瓣脱垂(MVP)和偏头痛紧密相关。偏头痛患者中,20~25%可伴有MVP,而MVP病人中,26~51%伴有偏头痛,而且二者均可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本文共62例偏头痛患者,病史均在二年以上,男44例,女18例,年龄15~55岁(平均33.2岁),其中43例为非偏瘫性偏头痛(NHM),19例为偏瘫性偏头痛(HM)。NHM中,36例为普通型,7例为典型偏头痛,年龄16~55岁(平均36.3岁)。HM中,14例体征在头痛缓解时消失,3例持续2~3天,2例留有后遗症。每例均作超声心动图和三种血小板聚集(platelet aggregation,PA)功能检查,即自发PA试验、ADP和血清素诱发的PA试验,并以4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显示:23例(37.1%)表现有MVP,其中HM7例(占HM患者的36.8%),NHM16型(占NHM患者的37.2%);三  相似文献   

16.
睡眠相关性头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睡眠相关性头痛是指在睡眠期间发生的头痛。头痛常突然出现,持续时间短,疼痛消失后,患继续入睡,并且可能于数小时后被后续的头痛再次惊醒。睡眠相关性头痛类型包括经典性偏头痛、有先兆的偏头痛、普通型偏头痛、无先兆的偏头痛、丛集性偏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chronic paroxysmal hemicrania,CPH)、非特异性偏头痛、夜间发作性偏头痛(夜发性头痛)、血管性头痛以及晨间头痛;紧张型头痛不包括在睡眠相关性头痛之列。睡眠相关性丛集性偏头痛、慢性阵发性偏头痛以及睡眠相关性偏头痛均为严重的、主要表现为单侧性的头痛,其发生常始于睡眠中。  相似文献   

17.
头面部自主神经症状(CAS)是三叉神经自主神经性头痛(TACs)的典型症状,不是偏头痛的诊断标准,但其在偏头痛患者中并非罕见。伴有CAS的偏头痛(MwCAS)可能是介于偏头痛与丛集性头痛之间的临床亚型,与其他不伴CAS的偏头痛患者(MwoCAS)相比,二者临床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反映了MwCAS可能发生了更高水平的神经敏化。MwCAS与TACs既有差异又有联系,三叉自主神经反射和下丘脑参与了二者的发病机制。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1,48(4): 406-409]  相似文献   

18.
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偏头痛(migraine)是原发性头痛的常见类型.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尽管影像学、遗传学及神经生化研究都从不同角度提示其发病存在着脑代谢层面的机制,但仍无明确和统一的结论.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 CSF)与脑组织细胞外液直接相连, 样品收集相对容易,神经元的缺失、损伤或突触发生、受损、血脑屏障破坏等都会引起脑脊液的特异性改变.已有的研究发现偏头痛患者脑脊液中存在离子浓度、神经递质、细胞因子及压力等的改变,因此,寻找脑脊液中偏头痛的生物标志物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帮助诊断和治疗.这一领域已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现将其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中青年偏头痛及缺血性卒中是神经病学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我院1997-2011年收入院48例偏头痛性脑卒中,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48例偏头痛性脑卒中患者,男13例,女35例;年龄26~50岁,平均38.6岁。1.2诊断标准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有反复发作偏头痛史;躯体的其他方面正常,或虽有某种器质性疾病,但偏头痛的初次发作与该疾病无密切关系;近3个月以来,每月至少1次偏头痛发作。偏头痛性脑卒  相似文献   

20.
短暂头痛、神经功能缺损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综合征(syndrome of transient headache and neurological deficits with cerebrospinal fluid lymphocytosis,HaNDL),曾被称为偏头痛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假性偏头痛伴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1]),最早由Bartleson于1981年提出.近年来,国外HaNDL综合征病例报道逐渐增多~([2-4]),但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