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索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3月-2005年6月笔者采用改良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的治疗方法。治疗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人23例,随访6个月。根据受伤类型,压砸伤15例。皮肤撕脱伤8例。皮瓣设计的轴心线腓肠神经及腓肠内侧神经的走行路线。即胭窝中点与跟腱和外踝中点的连线;皮瓣的旋转点在外踝上5cm,基底部蒂宽大于3cm。皮瓣切取近端可达胭窝部位,近端皮瓣宽可达10cm;皮瓣蒂部携带1—1.5cm的皮桥。皮瓣切取时先在胭窝部位寻找并切断小隐静脉,并于胭窝部位寻找腓肠肌内侧头与外侧头肌间间隙。于肌间隙中寻找并保护腓肠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动脉,切断神经及动脉,有肌膜与深筋膜之问游离皮瓣,在接近腓肠内侧皮神经及其营养动脉时切取部分肌膜加以对其保护。结论术后所有皮瓣均无肿胀,无感染,完全成活。改良逆行外踝后外侧筋膜皮瓣。以腓肠浅动脉及腓肠内侧皮神经营养动脉为营养动脉,使皮瓣的切取范围从以往的小腿中下2/3扩展到胭窝部位,使皮瓣翻转后的覆盖范围远迭足背跖趾关节附近。在临床上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股内侧皮动脉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于1982年4月开始进行了两例以股内侧皮动脉为蒂的皮瓣游离移植,术后皮瓣完全成活。 切取此皮瓣的手术方法是切开皮肤及阔筋膜,紧贴缝匠肌浅面分离到肌肉的内侧缘,在股内侧肌间隙内切开血管鞘,找到皮动脉,再按受区需要进行切取。手术操作简便,容易掌握。 股内侧皮肤质地优良,部位隐蔽,皮下脂肪层较薄,有丰富的神经分布,可以形成神经血管蒂皮瓣。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皮肤的血供规律,在传统的直接皮肤血管皮瓣、肌皮血管皮瓣以及动脉干网状血管皮瓣三种类型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类型的肌间隔血管皮瓣。肌间隔皮肤动脉走行于肌间隔内,容易分离,有较长的血管蒂,所供应的皮区均有部位适宜,质地优良的特点。 在70例成人肢体和9个铸型标本上,观察测量了臂部和股部肌间隔的动脉,研究了尺侧上副动脉、桡侧副动脉、第一穿动脉的肌间隔枝、膝降动脉隐枝及其所供应皮区的应用解剖学。讨论了可供吻合血管游离皮瓣移植使用的臂内侧皮瓣、臂外侧皮瓣、股后外侧皮瓣和小腿内侧皮瓣。  相似文献   

4.
手掌洞穿性软组织缺损的修复较困难,作者采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对折,形成双岛状皮瓣,吻合血管移植一次修复成功,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方法如下。方法 先行受区清创,然后测量手掌和手背侧软组织缺损面积,以两侧所需皮瓣长度之和,再增加贯穿伤口的长度2~3cm。作为所切取的皮瓣总长度。皮瓣宽度应比受区创面宽度稍大1cm,按常规方法切取股前外侧游离皮瓣。皮瓣设计稍有不同,应将供给皮瓣血供的旋股外侧动脉降支至发瓣的第一肌皮动脉穿支穿出点。设计在皮瓣中上部,有利于皮瓣远端穿过洞穿性缺损后对折,形成双岛状皮瓣而不使供给皮瓣血供的血管在洞内或对折时受压。同时应注意连同阔筋膜一起切取,也有利于保护血管穿支避免受损。皮瓣游离后,暂不断蒂,将手掌和手背侧皮肤缺损面积,依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小腿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对17例拟行腓骨肌(皮)瓣修复下颌骨缺损术患者的小腿血管进行探测,带皮瓣修复者行腓动脉肌皮穿支体表定位.结果 腓血管及分支显示率为100%,术后腓骨肌(皮)瓣均一期愈合.结论 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腿血管方法简便、无创,结果快速、准确,可作为腓骨肌皮瓣移植的患者术前小腿血管检查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皮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和足踝部的组织缺损。方法:以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和腓肠神经为轴线,分别根据手或足踝部受区大小、部位、供一受区距离设计出逆行岛状皮瓣。结果:腌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4例。前壁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虎口部创面1例,桡神经浅支营养血管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撕脱伤1例,皮瓣全部成活。结论:根据皮神经营养血管与皮肤血管相互交通的关系设计出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为手和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血供可靠、简便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腿外侧皮瓣局部转移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以腓骨小头和外踝为端点连线,在此连线上用多普勒确定皮支穿出点,以皮支穿出点为皮瓣蒂部,切取逆行或顺行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结果:11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18个月,皮瓣质地、色泽、温度与正常皮肤相似,外形良好。结论:小腿外侧皮瓣主要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血管,皮瓣切取范围较大,成活率高,对皮肤缺损创面覆盖完全。供区创面易处理,是小面积胫前皮肤缺损修复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结合反求技术探讨腓骨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经验以及穿支血管的解剖方法.方法:选择行腓骨肌皮瓣重建下颌骨缺损手术47例,计算机辅助设计反求模型27例.记录下颌骨缺损原因、缺损长度、麻醉时间、皮瓣缺血时间、术中输血量、皮岛大小及血管蒂长度、切取腓骨长度及截骨段数、血管吻合情况、并发症.随访观察患者颌面部对称性、功能及咬牙合情况.结果:47例患者中下颌骨缺损多由恶性肿瘤(63.8%)所致,缺损长度6.0~17.0 cm,麻醉时间7~15 h,皮瓣缺血时间65~125 min,术中输血0~8 U,皮瓣大小4cm×2cm~20cm×7cm,血管蒂长度4~11cm,切取腓骨长度6.0~22.0cm,截成1~3段,受区血管常用到甲状腺上动脉、甲状舌面颈静脉干、颈外静脉.术后1例患者静脉吻合处血栓.术后随访3个月至2年,面部外形、咬牙合关系均恢复正常,语音功能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下肢功能均在术后1~3个月内恢复正常.受区和供区远期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解剖肌间隔穿支可以保留部分肌袖,缩短手术时间,肌皮穿支尽量揭顶式解剖,避免损伤肌皮穿支,随着计算机反求技术的应用,腓骨复合瓣已成为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的最佳选择,且术后能获得满意的功能和外形.  相似文献   

9.
为了寻找游离皮瓣的新供区,以适应于皮瓣游离移植术的需要,我们在皮肤血管的研究中发现从胫前动脉干发出一些皮支,穿过小腿前群肌间隙分布于小腿前外侧部皮肤。从所涉及的文献看,只对胭动脉分支、胫后动脉和腓动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作者经40具新鲜尸体的小腿解剖提出外侧踝上皮瓣是由腓动脉的穿支血管所供养。穿支血管在外踝上方5cm处,以胫腓韧带上缘的骨间膜穿出,分为浅皮支和深降支二支。前者在伸趾长肌和腓骨短肌肌间隙中穿过肌筋膜,进入皮肤向上供养小腿外下半部,从胫骨嵴到腓骨后缘的皮肤约12~18×9cm的范围。深降支在外踝前缘深筋膜下疏松组织中下行,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告应用吻合血管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外伤性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本组 14例 ,男 12例 ,女 12例。年龄 :19~ 3 5岁 ,平均 2 2岁。致伤原因 :机器损伤 2例 ,压砸伤 3例 ,交通事故 9例 ;软组织缺损部位 :上肢 4例 ,下肢 10例 ,术中切取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整套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创面 ,切取面积量大 16cm× 2 5cm ,最小为 8cm× 10cm。结果 本组患者术后移植的皮瓣未发生血管危象 ,全部成活 ,创面得到修复。受区外形及功能良好 (仅有一例女性患者术后皮瓣臃肿做了二期修整术 ) ,供区直接缝合或经植皮后愈合 ,未出现供区肢体的功能障碍 ,疗效满意。结论 以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及其肌皮动脉穿支为整套血管蒂的股前外侧皮瓣 ,有血管蒂长、口径粗、血管解剖变异少 ,供区较隐蔽等优点 ,切取皮瓣手术中患者取仰卧位 ,麻醉较容易管理 ,且手术中患者一般不需变换体位 ,操作较方便 ,该皮瓣是修复外伤性肢体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较为理想的皮瓣供区。缺点 需做显微解剖及显微血管吻合 ,手术操作较复杂 ;女性患者皮瓣可能呈臃肿需做二期手术修整  相似文献   

12.
胸脐皮瓣的应用(附3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8月~2000年6月,我们采用胸脐皮瓣修复各种软组织缺损共33例,主要适应征是四肢复杂创伤或软组织肿瘤切除后所遗较大缺损,急诊或二期手术均可。胸脐皮瓣的血供主要源于腹壁下动脉的脐旁最大皮穿支———胸脐支,后者于脐旁2 cm穿出斜向肩胛下角方向与后肋间动脉吻合。皮瓣切取时先于腹直肌外下缘解剖腹壁下动脉,向下追至髂外动脉、向上于腹直肌内锐性分离腹壁下动脉,直至脐旁支处。受区感染创面或需肌肉填塞空腔,可携带部分腹直肌。待受区血管解剖完毕再断蒂,血管蒂尽可能长。本组切取皮瓣长度10~40 cm,宽度8~25 cm。33例均成活,成活率100%。供区皮瓣宽度10~12 cm以内者可直接缝合,瘢痕不易觉察。皮瓣宽度超过10~12 cm者,需植皮。术后随访2年,皮瓣无异常,供区创伤亦较小。胸脐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且血管蒂较长、血管口径较粗、供皮范围较大,是修复四肢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较好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股后外侧皮穿支解剖学特征,设计应用游离股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缺损。方法 选取成人下肢标本,以氧化铅混合红色乳胶灌注,解剖观测股后外侧区外径>0.5mm的穿支,观测股后外侧皮穿支的起源、走行、分布及其吻合情况;通过血管造影技术显示股后外侧体被皮肤血管分布特点。临床切取游离股后外侧肌穿支皮瓣修复四肢皮肤缺损6例,缺损面积10cm×5cm~16cm×7cm。结果 解剖发现股深动脉来源的1~3穿动脉发出恒定的股后外侧皮穿支,穿支血管直径(1.2±0.3)mm,游离血管蒂长度范围6.1~14.3cm,穿支纵向分布于股后外侧区坐骨结节与股骨外上髁连线上,并沿此轴线构成股后外侧血管网。临床应用6例游离股后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四肢软组织,皮瓣一期愈合,供区直接缝合,随访6~12个月,皮瓣外观及功能满意,质地良好。结论 游离股后外侧穿支皮瓣解剖恒定,切取方法简单,皮瓣质地优良,可用于四肢部位软组织缺损显微外科修复。  相似文献   

14.
适形适量改进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洪源  王明刚  褚燕军  汪凯  方泓 《安徽医学》2010,31(5):418-419,F0003
目的探讨通过适形适量精确切取改进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应用这一改进皮瓣修复头面部及四肢软组织缺损共11例,根据缺损形状及所需组织量,精确切取不同形状、带1或2条穿支血管及不同肌袖组织量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较大供区以中厚皮片覆盖。结果术后11例皮瓣全部成话,1例皮瓣远端到约1.5cm表皮坏死,创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1~24个月,供受区外观良好,平整。结论经过适形适量改进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其设计切取灵活,修复效果好,对供区损伤小,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  相似文献   

15.
我院在小腿外侧部皮肤血管显微解剖的基础上[1] ,利用腓动、静脉的远端作为小腿外侧逆行岛状皮瓣的血管蒂 ,将该皮瓣向远侧倒转移位修复足、踝部的皮肤缺损 ,自 1994年以来临床应用 13例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3例中 ,男 9例 ,女 4例。年龄 7~3 8岁 ,平均 16 8岁。部位 :踝部 5例 ,足部 8例。其中 7例为贴骨疤痕 ,6例为软组织缺损性感染创面。有 2例伴有第一跖骨缺损。疤痕切除或病灶清除后切取移植皮瓣面积为 10×8cm2 ~ 15× 10cm2 。岛状皮瓣同时携带腓骨瓣者 2例同期修复跖骨缺损。1 2 手术方法 :…  相似文献   

16.
大腿前内侧面积大而平坦,皮肤质地细腻而薄,软组织丰厚,愈合快,且部位隐蔽,是最常取游离皮片的部位,也是理想的游离皮瓣供区。但此处缺乏能缝接的直接皮肤动脉,长期以来未得到利用。钟世镇等曾提出利用肌间隙及肌间隔血管的轴型皮瓣的概念,给临床设计游离皮瓣很大帮助。1982年郭恩覃等使用的是股动脉中1/3下段内侧壁发出的、从缝匠  相似文献   

17.
小腿中下段由于血运较差,且缺乏肌肉组织的缓冲和保护,皮肤容易受伤害且缺损的局部修复手段较身体其它部位明显受限,该部位是外伤和下肢溃疡好发部位。外伤和溃疡经常导致皮肤坏死,小腿中下部胫骨外露。小腿前外侧皮瓣位于小腿中上部前外侧面,血管表浅解剖恒定,切取方便。皮瓣可顺行移位修复小腿中上部及膝部创面,也可逆行转移修复足踝及小腿下部创面,皮瓣切取后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自2003年起我们用小腿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部缺损3例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25具新鲜尸体的50只小腿作了解剖,结果表明,小腿前外侧缘皮肤的血供,主要由来自胫前动脉的二个肌间隙分支所供养,即上腓外侧支和下腓外侧支血管。前者血管分布恒定,外口径平均1.6mm(1.2~2.5mm),血管蒂平均长度为7.2cm(6~12cm)。后者血管的出现率为70%,外口径平均1.4 mm(1~2mm),血管蒂平均长度为5cm(3.6~7.5cm之间)。将腓骨颈到外踝分成三等分,则上腓外侧支血管位于上中1/3、腓骨肌前缘处穿出:而  相似文献   

19.
游离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20例新鲜成人带膝关节的小腿标本,红色乳胶灌注后进行解剖.将腓骨分为三段,观测各段腓动脉发出的皮穿支及骨穿支的分布、数目、蒂长、外径、走行及两种穿支之间的关系.结果 腓动脉于腓骨头下方7.23±3.76 cm开始贴紧腓骨走行并发出穿支.小腿中段穿支血管恒定.数目最多,骨、皮穿支均为5±1支;管径最大,皮穿支为1.12±0.56 mm,骨穿支为0.82±0.44 mm;皮穿支血管蒂较长为6.38±1.72 cm.腓动脉的骨、皮穿支基本在不同位置(间距小于2 cm).结论 腓动脉骨、皮穿支关系密切,具有嵌合皮瓣血管特点,适合灵活设计腓骨瓣嵌合腓动脉穿支皮瓣.  相似文献   

20.
杨力  朱小平  郭贤钊 《重庆医学》2015,(15):2106-2108
目的:探讨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15例小腿前侧存在骨质或肌腱外露组织缺损患者,选择以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链为供血基础的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通过明道转移修复缺损,顺行皮瓣以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逆行皮瓣以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结果15例患者15处创面,选用腘窝外侧皮动脉为供血源的皮瓣9块,腓动脉穿支为供血源的皮瓣6块,最大切取面积19 cm ×10 cm。术后所有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最长1年,皮瓣质地优良,外观功能良好。结论腓肠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皮瓣不臃肿,手术操作简单易行,是修复小腿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