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施机械通气24h以上62例患者、14个与机械通气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30.65%.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4d、患者仰卧位、雾化吸入、频繁吸痰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尽量采用半卧位,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和雾化吸入,避免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神经外科ICU(NICU) 84例昏迷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肺部感染发生率51.2%.年龄≥60岁、昏迷≥3d、气管切开、频繁吸痰和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空间面积使用不足为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强化NICU工作人员培训教育,正确认识肺部感染,护士发挥多重角色作用;加强NICU病房管理和感染监测,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严格无菌操作和操作程序;加强呼吸道管理措施,减少不必要的吸痰、雾化吸入,合理吸痰;合理使用床位面积预防交叉感染,教育和指导患者采取健康行为.重视NICU患者肺部感染的易患因素,避免和控制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加强病房管理、改善NICU工作环境是降低肺部感染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按需吸痰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按需吸痰效果。方法:将ICU的80例COPD行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话组,对照组采取传统方法,按医嘱吸痰1次,翻身、扣背、雾化吸入后吸痰;试验组采取按需吸痰.听诊、行雾化吸入后翻身60。角度侧卧位5~10min后吸痰,再昕诊,观察吸痰效果。结果:两组吸痰效果和间隔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时行按需吸痰,明显延长吸痰时间.提高患者对吸痰的耐受性,达到较好的吸痰效果。  相似文献   

4.
王晓云  颜华 《当代护士》2009,(12):24-25
对38例在神经外科ICU导致肺部感染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认为肺部感染与误吸、气管切开、频繁吸痰、雾化吸入、机械通气、吸烟史、营养状态、不合理用药、ICU环境空间面积使用不足等因素有关。针对以上原因,采取护理对策,包括严密观察病情,采取各项综合性防治措施。特别是加强人工气道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原则,加强ICU的管理,合理用药等,有效地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珊 《护理研究》2006,20(9):2312-2314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2月使用呼吸机45例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上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与VAP的发生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病人尽量采用半卧住,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和雾化吸入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继发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 对近4年内收治的96例脑出血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75例继发肺部感染,发生率为78.13%,占医院感染的首位。年龄≥60岁,机械通气持续时间≥7d,有长期吸烟、饮酒史,患者长时间仰卧位,湿化次数减少,交叉使用雾化吸入,频繁吸痰等是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结论 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无菌操作及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肺部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赵珊 《护理研究》2006,20(25):2312-2314
[目的]探讨ICU病房中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2005年2月使用呼吸机45例病人资料。[结果]年龄、营养状况、与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连接方式、上机时间、频繁吸痰、雾化吸入等与VAP的发生相关。[结论]加强ICU全方位管理,严格无菌技术和消毒隔离,病人尽量采用半卧位,减少不必要的吸痰和雾化吸入等危险因素,是降低VAP发生行之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 对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入住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的130例中老年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问卷的形式和电子病历库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病原菌分布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探究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因素。结果 ICU中老年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为26.15%(34/130),共鉴定出52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6株(69.23%),革兰阳性杆菌11株(21.15%),真菌5株(9.6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ICU住院时间、入住单间ICU、机械通气时间、雾化吸入次数、侵入性操作、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意识障碍以及合并基础疾病均与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机械通气时间>3 d、不是入住单间ICU、雾化吸入次数≥2次、行侵入性操作、存在意识障碍、未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及合并基础疾病≥2种均是影响ICU中老年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主要因素(P均<0.05)。结论 ...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的意义。方法:对20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进行护理。认真观察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并给予雾化吸入后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控制医原性感染。结论: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呼吸道的护理是抢救治疗机械通气患者的关键。总结:20例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护理,认为加强机械通气患者呼吸道的护理很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与对比机械通气患者两种气道湿化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液、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方法,对照组用蒸汽加温、雾化吸人、吸痰时气管滴注湿化液3-5mL湿化气道法,观察和探讨两种方法用于机械通气患者气道湿化的效果。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及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气道湿化,可有效预防痰痂形成,减轻气道损伤和避免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采用蒸汽加温、雾化吸入、定时定量气管滴注湿化、按需吸痰配合医生定期行纤维气管镜检查的方法进行气道湿化,方便、安全,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1.
ICU机械通气患者两种吸痰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ICU行机械通气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进吸痰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吸痰前后心率、血压、潮气量、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吸痰前后除心率、血压、潮气量外,气道压力、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肺部相关并发症等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在对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吸痰时,使用吸痰→湿化→扩肺→吸痰→扩肺或者吸痰→扩肺的方法,可以提高吸痰效果,减少肺部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13):2451-2453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机械通气的180例肺部感染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9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在纤维支气管镜下行气道检查、吸痰,以37℃生理盐水冲洗分泌物较粘稠的部位,使脓性分泌物同生理盐水一起吸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方案和雾化吸入,必要时进行常规吸痰。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后动脉血气变化以及各项临床指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灌洗后Pa O2、Pa CO2、Sa O2均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感染控制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和吸痰创伤小、清理干净彻底,能有效降低感染率、缩短机械通气和ICU住院时间,有助于改善血气,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细菌学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致病菌的构成情况及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病房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学特点、感染的相关因素及临床护理要点。结果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0.4%、77.6%和33.8%。G-菌是肺部感染主要的致病菌;真菌的比例有上升的趁势,长期、联合应用抗生素特别是广谱抗菌素是发生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结论机械通气、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是ICU肺部感染的易发因素,加强吸痰、气道湿化等护理操作的质控和医院感染的管理;注意病程规律是控制ICU肺部感染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抽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本院ICU住院的需要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两组。用呼吸机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后,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管进行吸痰,而观察组则采用密闭式吸痰器进行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发现密闭式吸痰法在降低VAP发生率、维持血氧饱和度、简化操作程序等方面均优于开放式性吸痰法。结论:这些结果为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采取有效吸痰方式及预防与控制肺部感染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130例机械通气患者的社会人口学、住院及疾病相关资料。结果:支纤镜治疗、留置胃管及总吸痰次数多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A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抗菌药物使用天数≤14 d、总ICU住院天数少为ICU机械通气患者感染Ab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结论:关注易感人群,遵循感染控制原则,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误吸和正确吸痰,可积极预防及减少机械通气患者感染Ab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持续加温湿化吸氧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早期应用效果。方法将70例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非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采用持续氧气雾化吸入法进行气道湿化;观察组(35例)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观察两组患者痰液粘稠度、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血氧饱和度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痰痂、日均吸痰次数、肺部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早期采用持续加温湿化氧疗进行气道湿化,能有效保持患者的气道通畅,增加氧合,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留置吸痰管吸痰在高位截瘫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6例高位截瘫并发肺部感染常规吸痰无效患者,在翻身、叩肺、雾化吸入基础上行气道内留置吸痰管吸痰.结果 26例留置吸痰管1次/2 d至3次/d,每次留置吸痰管时间6~150 min,平均26 min;置管吸痰后患者痰鸣音消失,脉搏氧饱和度≥95%;肺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方法将46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19例,对照组247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研究组采用封闭式负压吸痰法,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为8.2%低于对照组14.6%,两组比较,x^2=4.58,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传统开放式常规吸痰方法相比,封闭式负压吸痰法对降低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吸痰的最佳时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最佳吸痰时机,确保机械通气效果。方法:采用随机观察法将吸痰240例次随机分为4种时机(Ⅰ:肺部听疹痰鸣音时;Ⅱ:呼吸机压力报警时;Ⅲ:患者咳嗽时;Ⅳ:主观方面)。结果:不同时机吸痰,机械通气效果不同。结论:肺部听诊痰鸣音时和呼吸机压力报警时作为最佳吸痰时机,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0.
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斌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1):1026-1028
目的观察并比较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和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在NICU机械通气新生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雾化湿化,常规组采用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比较两组湿化效果、血气分析的变化及合并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气道湿化效果优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实验组患儿PaO2、SaO2、SpO2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均〉0.05);实验组痰液粘稠度优于常规组,痰痂形成少于常规组,肺部感染和气管黏膜出血发生率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ICU重症机械通气新生儿气道开放后,采用新型高效医用雾化器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法,效果明显优于常规雾化法结合密闭式吸痰管湿化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