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春文  解春艳 《中外医疗》2008,27(17):21-22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是治疗恶性肿瘤药物中的新品,可以有效地将治病的p53基因转入肿瘤细胞内,特异地引起肿瘤细胞程序性死亡,或者使肿瘤细胞处于严重冬眠状态,而对正常细胞无害.  相似文献   

2.
国外重组腺病毒-p53制品对肿瘤基因治疗临床研究的概况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彭朝晖  张晓志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98-2100
p53肿瘤抑制基因与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病人的预后关系密切,超过50%以上的肿瘤存在p53基因的异常(包括点突变、等位基因缺失、重排、插入、基因融合等)近十年来.人们不断探索应用p53基因对肿瘤进行临床治疗。1995年.美国批准对头颈部鳞癌和非小细胞性肺癌基因治疗的临床试验,头颈部鳞癌的Ⅲ期临床试验即将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7月期间在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行介入治疗的44例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n=21)采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经肝动脉灌注加肝动脉介入化疗;对照组(n=23):单纯肝动脉介入化疗,随访2a观察其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近期疗效:1月后评估实验组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2例,稳定4例,进展2例;对照组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0例,稳定7例,进展5例;就有效率来评估,实验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39).远期疗效:实验组和对照组1a生存率分别为61.9%,69.6%,2a生存率分别为32.1%,37.7%.中位总生存期(mOS)分别为17.0个月,18.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3).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可以增强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发生少,但其远期疗效与不良反应还需进一步研究评估.  相似文献   

4.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喉癌的Ⅰ期临床试验及追踪观察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Han DM  Huang ZG  Zhang W  Yu ZK  Wang Q  Ni X  Chen XH  Pan JH  Wang 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29-2032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对喉癌患者的毒理、药理作用。方法将 12例各期喉癌患者随机平分成 3个剂量组 (1× 10 1 0 VP、1× 10 1 1 VP、1× 10 1 2 VP) ;局部注射rAd p5 3,1次 隔日× 5次× 2个疗程 ,经 3年以上的追踪 ,通过症状、体检 (含喉镜检查 )和实验室检查观察其副作用及临床疗效。结果 在 1× 10 1 2 VP组 1例患者出现自限性发热 ,余 11例无异常。所有患者在治疗后常规和重要脏器等检测值均在正常范围。rAd p5 3特异性抗体在治疗后 2~ 3周后转阳性 ;rAd p5 3治疗患者肿瘤组织p5 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 ;2例患者治疗后SIL 2R水平异常和T细胞亚群失调指标好转 ;所有患者随访 3年以上示无瘤生存。结论 rAd p5 3局部治疗喉癌安全、有效 ,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3腺病毒(recombinant human adenovinm p53,rAd-p53)联合放疗对肝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人肝癌细胞SMMC-7721荷瘤裸鼠18只,应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2只,1只瘤内注射rAd-p53,另1只注射PBS,注射后48 h处死动物取瘤,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肿瘤P53蛋白表达;其余16只分为4组:对照组、单独放疗(IR)组、重组人pS3腺病毒(rAd-p53)治疗组和重组人p53腺病毒+放疗(rAd-p53+IR)联合治疗组.实验治疗第16天处死动物,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光镜下观察肿瘤治疗后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Ki-67,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结果 rAd-p53成功感染了肝癌裸鼠移植瘤细胞,并增强肝癌细胞P53蛋白的表达;rAd-p53+IR联合治疗组、IR组和rAd-p53治疗组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1.49%、30.74%和33.67%,其中rAd-p53+IR联合治疗组的肿瘤抑制最强(P<0.01).光镜下观察各治疗组的肿瘤组织均出现坏死,其中rAd-p53+IR联合治疗组肿瘤坏死较多;rAd-p53+IR联合治疗组肿瘤细胞表达Ki-67明显低于对照组、IR组和rAd-p53治疗组(P<0.01),而肿瘤细胞凋亡显著增加(P<0.01).结论 rAd-p53+IR联合治疗较单独放疗能显著抑制肝癌的生长,rAd-p53能增强肝癌对放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同源重组方法成功地构建了携带野生型P53基因的复制缺陷型重组腺病毒,通过光镜电镜、酶切、PCR共扩增等方法证实了构建载体的正确性,并使常规的同源重组方法进一步改进,简化了载体构建的操作程序,结果准确,成功率高。本结果可用于以腺病毒为载体进行肿瘤、心血管疾病等基因治疗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Zhang SW  Xiao SW  Liu CQ  Sun Y  Su X  Li DM  Xu G  Cai Y  Zhu GY  Xu B  Lü Y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23-2028
目的 评价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联合放射线治疗头颈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自 2 0 0 1年 10月至 2 0 0 2年 9月 ,对 4 2例头颈鳞癌进行了rAd p5 3制剂结合放疗 (基因治疗加放疗 ,GTRT)对比单纯放疗 (单纯放疗 ,RT)的前瞻性随机对照Ⅱ期临床试验。患者被随机地分入结合治疗的GTRT组 (共 2 0例 )和作为对照的RT组 (共 2 2例 )。在GTRT组 ,每周 1次行瘤内注射rAd p5 3制剂 1× 10 1 2 病毒颗粒共 8次 ,同时结合放疗。两组都采用同样的常规放疗方案 ,每次 2Gy ,每周 5次 ,使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都达到 70Gy 35f 7~ 8w。观测病人的不良反应、血清抗腺病毒抗体水平和肿瘤变化。以CT对比分析GTRT组和RT组病人在 4 0Gy、70Gy及疗效确认时 (治疗后 2月 )肿瘤即刻反应率。结果 随机对比分析或自身对比分析结果都表明 ,rAd p5 3明显地提高了头颈鳞癌患者放疗的疗效 (P <0 0 5 )。随机对比结果表明 ,rAd p5 3对 4 0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 1 72 ,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组CR率比RT组CR率提高 1 6 8倍。自身对比结果表明 ,rAd p5 3对 4 0Gy放疗的增效倍数为 1 6 9,疗效确认时头颈鳞癌GTRT瘤灶的CR率比自身RT瘤灶CR率提高 2 5 3倍。 2 0例头颈鳞癌患者接受多次rAd p5 3瘤内注射 ,除了出现一时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胸腔置管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rAd/p53)联合顺铂等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8例肺癌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腔置管灌注1×10^12VP,每周1次,48~72h内则序贯应用顺铂注射液80mg或5-氟尿嘧啶1.5g或表柔比星60mg,每周1种/1次。结果3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6例(42.1%),部分缓解18例(47.4%),无效4例(10.5%),总有效率89.5%。主要不良反应为寒战发热76.3%(29/38)、胸痛55.3%(21/38)、恶心呕吐68.4%(26/38),均可耐受。生活质量karnofsky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23例(60.5%),提高10-20分7例(18.4%)。结论rAd/p53注射液联合顺铂等治疗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较好改善。  相似文献   

9.
Chen CB  Pan JJ  Xu LY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23):2033-2035
目的 观察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 (rAd p5 3)配合放疗治疗鼻咽癌 (NPC)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2 9例鼻咽鳞癌随机分成基因治疗 +放疗组 (GTRT) 16例和单纯放疗组 (RT) 13例。GTRT组患者应用rAd p5 3瘤内注射 1次 周× 8,放疗在rAd p5 3注射 3d后开始。两组放疗剂量和方法相同。结果 采用rAd p5 3注射液治疗 4周后 ,两组肿瘤平均缩小率分别为 71%± 18%和 4 9%±2 3% (P <0 0 0 1)。治疗 8周后 ,两组肿瘤平均缩小率分别为 95 %± 10 %和 80 %± 17% (P <0 0 0 1)。治疗结束 4周后 ,两组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 75 %和 15 % (P <0 0 1)。GTRT组有 3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自限性低热 ,余无明显毒副反应。结论 rAd p5 3配合放疗治疗NPC具有较好疗效 ,临床使用安全 ,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5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经皮胸腔置管引流后分别注入重组人p53腺病毒(Ⅰ组)、顺铂(Ⅱ组)及两者联用(Ⅲ组),每周1次,3周后评价疗效、生活质量及安全性.结果 Ⅰ组与Ⅲ组、Ⅱ组与Ⅲ组间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P=0.016),Ⅰ组和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生活质量改善方面,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Ⅱ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和Ⅲ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不良反应都较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局部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且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不增加化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DNA突变的新方法。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40例,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4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DHPLC检测到有8例突变,与DNA直接测序结果一致。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扩增是可行的,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突变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2.
Hypothesisoftumorsuppressorgenehadbeenproposedtwentyyearsag0['],butthefirstsuppressorgeneRb(retinoblas-toma)wasseparatedandcloneduntill986[z].Suppressorgene,includingp53andAPCgenes,n0whasbecomenew"hot"subjectintheareaoftumorresearch.p53genemutation,deleti0nandAPCgenedele-tionoccurredinsomehumantumorsandtheremaybesomerelationbetweenAPCgeneandp53genedeletion[3-7]-Inthispa-per,PCR-RFLP,PCR-SSCPmeth0dswereusedtoanalyzep53,APCgenealterationsingastriccancerandprecancerouslesi0nsinordertoin…  相似文献   

13.
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治疗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8,他引:3  
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抑癌基因p53编码转录因子P53蛋白在调控癌基因表达、DNA合成和损伤修复以及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已证实50%以上肿瘤细胞存在p53基因突变,p53被认为在肿瘤形成中起非常重要作用。p53基因治疗的目的是纠正恶性细胞中突变的p53基因功能,在多种肿瘤的体内外试验中显示出明显疗效。作者就这方面研究进展作一综述,重点讨论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卡铂诱导人卵巢癌细胞株OVCA_3凋亡后p63、p53基因mRNA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四唑盐比色法测细胞的存活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卡铂诱导OVCA_3凋亡后p63、p53基因mRNA的变化。结果卡铂能明显抑制OVCA_3的生长,其作用时间与细胞生长抑制率呈明显正相关,低浓度卡铂(10μg/mL)对OVCA_3生长抑制率明显低于高浓度卡铂(25μg/mL,P〈0.05),随着OVCA_3凋亡率增加,存活的细胞中p63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也逐渐增加,且高浓度卡铂处理后,存活的卵巢癌细胞中p63和p53基因mRNA的表达量均明显高于阴性对照和低浓度作用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63、p53基因共同参与卵巢癌耐药环节,二者在卡铂作用后发挥的作用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5.
周伯年  郑颂国 《上海医学》1998,21(10):576-578
目的:研究肺癌p5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方法(SSCP),检测原发性肺癌约p53基因的第5 ̄8外显子点突变。结果:8例肺良性疾病均无点突变发生,40例肺癌中19例(47.5%)有点突变发生,点突变发生与临床分期和淋巴结果及状态相关(P〈0.02)。结论:证实p53基因点突变在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刘坤平  钟瑛  莫鉴锋 《广东医学》2001,22(6):485-486
目的:探讨本地区散发性大肠癌p53、p16蛋白表达、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SSCP-PCR检测p53基因突变、p16基因缺失,免疫组化检测p53,p16蛋白表达,结果p16基因缺失率48%(19/40例),未见突变,p16蛋白缺失率为55%(22/40)。p53基因突变率30%,p53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8%(27/40例)。组织学分组Ⅱ,Ⅲ级p16基因缺失率明显高于Ⅰ级(P<0.01),临床分期D期p53估变明显高于临床分期B,C期(P<0.05),结论p16基因缺失、53基因突变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2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灌注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术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7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肝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栓塞化疗术及常规TACE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实验组在治疗效果及肝功能都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两组大致相同.结论 p53基因联合栓塞化疗术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患者p53和MGMT基因突变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53和MGMT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衣以及p53基因突变与MGMT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莲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36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6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和23例健康对照组骨髓细胞的p53和MGMT基因突变进行了分析。结果:p53基因突变率在ANLL中为16.7%、ALL中为19.2%,MGMT基因突变率在ANLL中为13.9%、ALL中为15.4%;62例急性白血病中有4例为p53和MGMT2个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正常对照组均未发生p53和MGMT基因突变。结论:p53和MGMT基因突变在急性白血病发生与发展中起到一定作用,急性白血病中p53基因突变和MGMT基因突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利用Tet-OnTM基因表达系统直接克隆p53下游基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直接克隆p53下游基因,并对其功能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诱导表达系统-Tet-onTM基因表达系统,建立p53基因诱导表达可调控的细胞系;通过mRNA差异显示技术直接克隆p53下游基因,并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其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表达.结果克隆到一个新的p53下游基因侯选基因,并检测到它在小鼠胚胎发育过程中有特异性表达.结论直接克隆p53下游基因的成功,为进一步研究p53基因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 p53突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扩增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快速检测血浆DNA突变的新方法。方法 选取恶性肿瘤患者共40例,采用Qiagen column柱抽提法提取血浆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p53基因外显子7,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分析,并与测序结果比较。结果 40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提取的DNA均能扩增出目的片断,DHPLC检测到有8例突变,随机送检的8份DHPLC未检测到突变者测序也未发现突变存在,与DNA直接测序结果相一致。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NA行PCR扩增是可行的,DHPLC可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和经济的突变筛选方法,运用此方法检测血浆中p53等基因的突变有望应用于恶性肿瘤高危人群的预警和早期诊断以及作为预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