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合并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80例经确诊患有高血压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基础降压药物进行降压治疗并给予胺碘酮调节心率。观察组在给予基础降压药和胺碘酮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以及阿托伐他汀。监测两年的时间,监测记录两组患者血压、窦性心律、左房内径和左心室的重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压和血脂降低效果比对照组更好,左心房的内径和对照组比较明显缩小,且左心室的重构情况明显要比对照组情况更加地好,各个指标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对治疗高血压合并持续性的房颤有确切的疗效,并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156名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治疗组与氨氯地平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对照组口服用氨氯地平5~10 mg/d,观察12 m,记录治疗前后的血压、左房内径(LAD)及房颤发作情况,使用统计学方法 比较12 m后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与左心房大小等参数变化.结果 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以及改善左心房功能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维持窦性心律及改善左心房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剂量螺内酯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强效利尿剂呋塞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强心类药物地高辛等),同时给予螺内酯20 mg/d。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螺内酯,60 mg/d。观察两组患者左室重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螺内酯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左室重构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4.
缬沙坦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使用胺碘酮复律,观察组降压药使用缬沙坦,对照组使用氨氯地平,如血压控制不理想,加用利尿剂随访2年,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合并高血压的阵发性房颤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抗心律失常药物,能有效防止房颤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2例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降压、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缬沙坦80mg/d,疗程均6周。结果治疗6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房颤)的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9月-2013年1月收治的住院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98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9例.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和维拉帕米120~480 mg/d;缬沙坦组患者口服缬沙坦80~160 mg/d.治疗3、6、9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左心房内径的大小、血压变化及房颤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血压控制较为理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房颤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缬沙坦联合维拉帕米组效果比缬沙坦组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缬沙坦可抑制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左心房扩大,减少房颤发作,联合维拉帕米使用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房颤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30例,观察组30例。对照组予胺碘酮治疗;观察组在予胺碘酮治疗的基础上加缬沙坦治疗;对两组患者血压、超声心动图、窦性心律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的血压、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质量指数及窦性心律的发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合并房颤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对心房颤动发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降压治疗是否可以减少心房颤动(房颤)的发生.方法:将高血压患者分为心房颤动(Af)组(n=80 例)和非Af组(n=80 例),对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血压控制水平、服用抗高血压药物种类、超声心动图左房内径进行回顾性调查.抗高血压治疗药物分为两组,一组以缬沙坦80~160 mg/d作为基础用药,另一组以氨氯地平5~10 mg/d作为基础用药,两组均按血压控制情况适当加减氢氯噻嗪6.25~25 mg/d、美托洛尔6.25~50 mg/d,疗程为2年.结果:Af组和非Af组左房内径分别为(42.1±5.4) mm、(38.6±5.9)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中左心房扩大者共88 例,房颤发生率为59.0%,非左心房扩大者共72 例,房颤发生率为38.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有45 例长期服用缬沙坦,非Af组有62 例长期服用缬沙坦,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左房扩大与房颤发生呈正相关,防止和延缓左心房扩大对房颤的发生具有积极、重要的意义;长期应用缬沙坦可以降低高血压患者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61)和对照组(n=61),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降压、改善心律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情况以及转复率、左房内径(LAD)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压水平、转复率、LAD以及LVMI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病合并持续性房颤临床疗效可靠,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血压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2012年120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是否合并高血压分为观察组(合并高血压,65例)及对照组(无高血压,55例),对两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高血压对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在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患者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后壁厚度(LVPWT)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左房内径(LAD)、左室内径(LVDD)、右房内径(RAD)、右室内径(RVD)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是影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动态高血压对患者心室重构的影响更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氯沙坦对高血压合并左房轻度增大无房颤病史患者的房颤(AF)初发预防作用,并探讨其机制与安全性。方法将202例高血压并左房增大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1例,治疗组给予口服氯沙坦,对照组则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每周门诊随访一次。结果经过治疗并随访2年后治疗组的房颤发作率低于对照组,左房内径小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血压均控制良好,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类似,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氯沙坦对高血压并左房轻度增大者可有效预防房颤初发,作用持久,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可以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临床,其可能机制为改善心房重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同时给予卡托普利,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联合卡托普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分钟步行实验分别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缬沙坦和卡托普利联合治疗能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心室重构,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60例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其对心脏的保护。方法设置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缬沙坦治疗,运用24h动态血压监测,并采用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三位片等观察左心室情况.结果缬沙坦能有效降低昼夜血压,并能逆转心室重构,改善心室的顺应性。结论缬沙坦能有效降压,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蕾 《医药论坛杂志》2014,(10):135-137
目的 观察缬沙坦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中的机制。方法 选择84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入缬沙坦组和对照组。缬沙坦组患者每日口服缬沙坦80-160 mg,若血压控制不理想,视情况加用利尿剂;对照组患者服用利尿剂和/或氨氯地平控制血压。所有患者在随访期间记录房颤发作情况,进入研究后6、12、18、24月,做超声心动图测量左房内径等指标。结果 缬沙坦组38例、对照组37例完成研究。对照组6-12月、12-18月房颤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18-24月,房颤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5);缬沙坦组6-12月、12-18月时,房颤发作次数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18-24个月显著少于治疗前(P〈0.05)。缬沙坦组和对照组比较,18-24月房颤发作次数显著减少(P〈0.05),其余时段无显著差异。对照组6、12、18月时左心房内径与治疗前比较无显著差异;24月时显著大于治疗前,也显著大于缬沙坦组(P〈0.05);缬沙坦组左心房内径在各观察时间均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结论 缬沙坦可以延缓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心房增大,减少房颤发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高血压伴有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患者应用缬沙坦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2月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心内科80例高血压伴有阵发性AF患者,AF转复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降压药物[除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ARB)类药物],治疗组40例给予缬沙坦降压,1个疗程观察18个月。结果:治疗组左房内径明显小于对照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AF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90例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口服缬沙坦80mg,1次/d,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吲达帕胺2.5mg,l次/d;治疗12周,两组患者都给予定期健康教育,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血尿酸、血肌酐、血糖和血钾的变化。结果治疗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降血尿酸效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配合健康教育基础上,缬沙坦联合吲述帕胺具有良好的降压、降血尿酸作用,耐受性好,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疗效。方法 6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在阵发性房颤发作终止后联用胺碘酮和缬沙坦,对照组单用胺碘酮,观察两组患者维持窦性心律的情况及左心房内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左心房内径较对照组明显缩小。结论胺碘酮联合缬沙坦治疗阵发性房颤能改善心房重构,有利于维持窦性心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缬沙坦和福辛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左心室重塑(LVRM)的治疗效应并进行比较。方法 AMI患者75例,随机分为3组。缬沙坦组25例,福辛普利组26例,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长效硝酸酯类、肠溶阿司匹林、肝素、β-受体阻滞剂、他汀等常规治疗;缬沙坦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80mg口服,1次/d,福辛普利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福辛普利20mg口服,1次/d。分别在入院第1天、14天、6个月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14天及6个月时LVDd、LVDs较基础值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缬沙坦组与福辛普利组LVDd、LVDs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福辛普利组咳嗽发生率11.5%.缬沙坦组无1例发生副反应。结论缬沙坦与福辛普利具有相似的抗左心室重塑的治疗效果缬沙坦组耐受性更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氯沙坦和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降压和降尿酸作用。方法 60例原发性高血压伴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每组30例,分别服用氯沙坦50 mg·d-1和缬沙坦80 mg·d-1,4周后血压控制不佳者分别增加剂量至100 mg·d-1和160 mg·d-1,疗程8周。观察2组的血压和血尿酸变化。结果氯沙坦组和缬沙坦组均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疗效相似。氯沙坦组治疗后血尿酸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显著降低(P<0.05);缬沙坦组治疗前后血尿酸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者氯沙坦为首选降压药。  相似文献   

20.
袁慧萍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28-2729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血尿酸代谢的影响,并与苯磺左旋氨洛地平比较.方法:86例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随机、单盲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用缬沙坦80 mg,口服,日1次;对照组38例,用苯磺酸左旋氨洛地平2.5 mg,口服,日1次;两组用药4周末如坐位舒张压≥90mmHg或收缩压≥140 mmHg者剂量加倍,疗程均为8周.结果:8周末降压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1.25%.对照组为73.68%,两组间比较,P>0.05.血尿酸水平在8周末治疗组下降(-118±36)μmol/L(P<001),对照组下降(-56±28)μmol/L(P>0.05),两组间比较,P<0.01.结论:缬沙坦不仅能有效降压,而且能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