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为探讨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单用及其与青蒿琥酯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比较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敏感株与抗性株的差别。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0分别为88.5%,13.033.1215.9及9.6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119.4,35879.6,9818.2及85.1nmol/L。  相似文献   

3.
4.
青蒿琥酯分别与氯喹、克林霉素联用对恶性疟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青蒿琥酯分别与氯喹、克林霉素联用对抗药性恶性疟的疗效。 方法 在中老、中缅边境抗药恶性疟流行区 ,采用青蒿琥酯与氯喹 (A组 )或克林霉素 (B组 )联用 3d疗法治疗和观察无并发症的恶性疟。 结果 共完成96例观察 ,A组 34例、B组 6 2例 ,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 (2 8.6± 13.9) h和 (2 8.3± 18.7) 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 (31.8± 11.1) h及 (32 .7± 9.9) h,2 8d复燃率分别为 12 .0 % (3/ 2 5 )、13.6 % (8/ 5 9)。 结论 青蒿琥酯与氯喹或克林霉素联用对抗药性恶性疟的治疗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但根治率均在 90 %以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单用及其与青蒿琥酯伍用的体外抗疟作用,比较青蒿琥酯对恶性疟原虫敏感株与抗性株的差别。应用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得萘酚喹、甲硝唑、诺氟沙星、青蒿琥酯对敏感株的ID50分别为88.5、1303.3、1215.9及9.6nmol/L;对抗性株的ID50依次为119.4、35879.6、9818.2及85.1nmol/L。在青蒿琥酯与这3种药物伍用中,青蒿琥酯的ID50分别为20.0、33.0及5.0nmol/L,单用组较之分别高出3.3、1.6及16.0倍;其他3种药物的ID50依次为15.7、198.6、34.0nmol/L,单用组较之高出6.6、197.7及287.8倍。结果提示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对甲硝唑、诺氟沙星有交叉抗性的征兆;青蒿琥酯分别与诺氟沙星、甲硝唑、萘酚喹伍用对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有明显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青蒿琥酯(ATS)对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的作用。 方法 31例外周血含恶性疟原虫无性体和配子体的志愿者分为ATS组(15例)、奎宁(QN)组(10例)和安慰剂组(6例)。ATS组于第0、6和24 h口服青蒿琥酯片各200 mg,第3~6天100 mg/d;QN组口服硫酸奎宁片,每天3次,500 mg/次,连服7 d;安慰剂组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每天3次,2片/次,连服7 d。每例患者每天检查外周血恶性疟原虫配子体密度,并于服药后第1、7、14、21和28天抽取静脉血人工感染大劣按蚊,检测其感染恶性疟原虫子孢子情况。 结果 服药后ATS组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相对密度迅速下降,第7、14和21天分别为(12.5±3.3)%、(1.2±0.4)%和(0.3± 0.1)%,转阴时间为(22.0±1.4) d;QN组第7、14和21天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相对密度分别为(173.9±47.0)%、(112.5±45.4)%和(32.5±17.8)%,转阴时间为(32.5±2.1)d,两组间转阴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1,P<0.01);安慰剂组住院后恶性疟原虫配子体相对密度有所下降。患者血液人工感染大劣按蚊试验显示,服药第14天,ATS组、QN组和安慰剂组的子孢子阳性率分别为0、35.0%和48.7%。子孢子相对感染强度, ATS组第7和14天分别为18.2%和0;QN组第7、14和21天分别为142.0%、98.6%和20.3%。安慰剂组第1、7、14、21和28天子孢子感染强度较稳定, 均为100%(6/6)。 结论 口服ATS 6 d总量1 000 mg对阻断恶性疟传播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治疗疟疾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与萘酚喹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青蒿琥酯、萘酚喹不同联用方案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效果。方法 分别用青蒿琥酯200mg、萘酚喹400mg2d分服(A组)和青蒿琥酯300mg、萘酚喹600mg3d分服(B组)治疗恶性疟现症患者。结果 A组、B组各治疗48例和57例,平均退热时间分别为(24.8±5.3)h和(27.4±6.7)h,平均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分别为(31.4±9.9)h和(33.6±10.9)h,观察28d的治愈率分别为93.7%和94.4%,两组疗效无明显差别(x~2=0.0177,P>0.001)。结论 青蒿琥酯与磷酸萘酚喹联用是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有效组方。从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角度等综合考虑,采用青蒿琥酯300mg、萘酚喹600mg3d分服方案治疗恶性疟患者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
苯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10.
重症恶性疟疾发病急、临床症状复杂、并发症多,如不及时抢救可因意识障碍、昏迷、偏瘫、肾衰竭、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等死亡。本文介绍2例经血液滤过联合青蒿琥酯针剂治疗的重症恶性疟疾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是否能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方法 用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A组)和单用青蒿琥酯(B组)间断刺激体外连续培养的恶性疟原虫,在接触药物前后不同时间用Reickmann体外微量测定恶性疟原虫的敏感性,同时观察每次接触药物后恶性疟原虫恢复正常生长时间。结果 A组用药前及用药后65d青蒿琥酯/萘酚喹的ID50分别为2.42/37.81、1.70/26.73nmol/L。B组用药前及用药后68、129d青蒿琥酯的ID50分别为9.60、30.61nmol/L和85.10nmol/L。A组接触药物后恶性疟原虫第1、2次恢复正常生长时间分别为24、37d,第3次接触药物后连续观察90d,疟原虫未能恢复正常生长。B组疟原虫平均恢复正常生长时间为16.7d。结论 可用体外间断药物刺激培育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青蒿琥酯与萘酚喹联用能有效延缓恶性疟原虫抗性。  相似文献   

12.
苯芴醇与青蒿琥酯伍用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苯芴醇1600mg与青蒿琥酯400mg3d分服治疗抗药性恶性疟56例,退热时间33.3±14.5h,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34.1±9.7h,28d根治率100%,无明显不良反应,对配子体形成和原虫孢子增殖有一定抑制效果,疗程和剂量均低于单方组,疗效也较单方组为优,是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的适宜方案。  相似文献   

13.
青蒿琥酯伍用伯喹治疗抗药性恶性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蒿琥酯600mg与伯喹90mg伍用,治疗抗药性恶性疟43例,退热时间26.9±19.5h,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33.8±10.4h,28d复燃率6.5%,对配子体形成和清除有明显效果,副反应少,但疗程长,对G-6-PD缺陷者不宜。与Fansimef相比,在退热速度、对配子体作用、副反应方面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联用对日本血吸虫不同感染度家兔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分两次进行。实验一30只家兔分6组,第1、2、3组分别感染200、500、800条尾蚴,7d后灌服青蒿琥酯和吡喹酮;第4、5、6组亦分别感染200、500、800条尾蚴,为不服药对照组。实验二15只家兔分3组,每兔均感染血吸虫尾蚴800条。第1组为青蒿琥酯和吡喹酮联合用药组,第2组为单用青蒿琥酯组,第3组为不服药对照组。结果实验一服药组200条尾蚴感染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96.28%和97.31%,800条感染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72.64%和75.2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二联合用药组的减虫率和减雌率分别为93.25%和95.14%,单用青蒿琥酯组的减虫率为82.72%和84.0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联合应用青蒿琥酯和吡喹酮对轻感染兔的疗效优于重感染兔,在感染度相同的情况下,联合用药组的疗效优于单用青蒿琥酯组。  相似文献   

15.
复方苯芴醇治疗索马里恶性疟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8~1989 年在东非索马里南部对恶性疟现症患者用复方苯芴醇治疗26 例和氯喹治疗 14 例,以退热时间、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和随访28 d 治愈率等指标评价疗效。结果表明,复方苯芴醇和氯喹相比,退热时间相当,而原虫无性体转阴时间和随访28 d 治愈率,前者明显优于后者。前者治疗3 例抗氯喹恶性疟患者均治愈。无免疫力患者的退热时间较有免疫力者慢,但原虫转阴时间和随访 28 d 治愈率,两者相当;对配子体的杀灭效果不甚理想。本研究结果为复方苯芴醇在非洲恶性疟流行地区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咯萘啶与磺胺多辛和乙胺嘧啶配伍,多年来在海南和云南的抗药性地区治疗恶性疟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认为这种配伍不宜用于抗药性恶性疟地区的防治。因为:(1)未能明显地延缓恶性疟原虫对该种伍用产生抗药性,纵向监测于用药8年后,出现RⅢ病列,药后24h的减虫率明显下降(P<0.05);(2)恶性疟治疗后28d,60%左右的病例仍携带配子体,经大劣按蚊和微小按蚊血餐后,在诞腺中可查见子孢子,表明此种配伍治疗后,会引起恶性疟的传播与扩散。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虫株 ,将采自恶性疟病人血 ,用 Trager法进行体外连续培养 ,待其正常生长后 ,在培养基中加不同浓度的青蒿琥酯进行培育 ,并在培育前及用药后不同时间用 Rieckmann体外微量法测定青蒿琥酯半数抑制量 (ID5 0 )。用药前及用药后 6 8d、12 9d及停药后 6 7d的 ID5 0 分别为 9.6、30 .6、85 .1及 5 2 .9nm ol/L。结果表明可用人工方法建立高度抗青蒿琥酯恶性疟原虫虫株 ,停药后抗性程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