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霉素作为一种用途广、作用强、毒性低的抗生素,是临床上每天都不能缺少的抗菌素之一。但由于此药易引起过敏反应(发生率在0.7-10%左右),甚至可导致严重的过敏性休克,故需做皮内过敏试验方可应用。但因各种原因可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前者使病人失去青霉素治疗的机会,后者可出现过敏反应的发生。笔者自2000年8月份以来遇  相似文献   

2.
我们将曾遇到的青霉素皮内试敏假阳性5例,假阴性6例,半合成青霉素过敏3例报告如下。 一、青霉素皮内试敏假阳性 (一)病例 例1 李某,女,26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肺部感染,痰培养结果对青霉素类药物敏感。但患者自诉“有过青霉素皮试阳性反应”,无青霉素过敏史。基于病人治疗急需,决定在准备好抢救的同时重做皮内试验,证明病人自述的情况为假阳性。 例2 梁某,女,36岁,诊断:风湿性心脏病。试敏前用75%酒精消毒皮肤,常规皮试,5分钟后消毒部位出现红晕;追问病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影响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04~2014-04接诊的青霉素皮试结果为可疑阳性的婴幼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对侧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再次判定假阳性情况,总结影响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200例可疑阳性婴幼儿最终确定阴性199例,假阳性率为99.50%。结论影响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因素主要有婴幼儿自身状况、人体生理周期、结果判断标准、婴幼儿皮内注射液量等。做好皮试前准备、皮试时护理及皮试后观察等,才能有效降低婴幼儿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的重新鉴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的重新鉴别何其菊莱芜钢铁总厂医院(271126)关键词皮内试验;青霉素类;假阳性反应近年来我们发现,对于同一个病人,由于时间、地点以及操作者的不同,其青霉素皮试结果差异性较大,无论是初次还是多次使用过青霉素的病人,阳性率均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5.
<正> 青霉素是临床治疗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生素。由于青霉素是人工合成的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人体蛋白质结合成为全抗原,易致过敏。如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故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皮试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判断。因此,慎重而准确地判断青霉素皮试的阳性及阴性,是患者能否得到正确抗炎治疗的关键所在,为此本文对假阳性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周海萍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6):157-158
目的观察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结果,探讨影响皮试结果的原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青霉素皮内试验法4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皮试结果阴性4240例,阳性160例。假阴性14例(0.31%),平均年龄(58.7±21.3)岁,大于全部患者4500例的(47.8±22.3)岁(P〈0.05);男8例,女6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疑阳性86例(1.91%),男21例,女65例,女性比例高(P〈0.05);平均(27.5±9.8)岁,小于全部患者的(47.8±22.3)岁,用生理盐水对照试验后68例假阳性(1.07%)。结论青霉素皮试假阴性及假阳性现象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通过卫生宣教、规范皮试操作综合判断、提高护士综合素质等预防或减少假阴性及假阳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王婧  王敏 《卫生职业教育》2006,24(17):135-135
青霉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广谱抗生素。由于青霉素是人工合成的半抗原,进入人体后与人体蛋白质结合为全抗原,易致过敏,如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不及时会危及生命,因此使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皮试过程中某一环节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本文对假阳性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本组初次青霉素皮试阳性者225例中,男102例,女123例.年龄2~69岁,平均32.6岁.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反应的判定方法:青霉素皮试方法及判断标准,在前臂内侧皮内注射青霉素皮试波0.1ml,20分钟看结果.阴性,皮丘无改变,周围皮肤无红肿,无自觉症状;阳性:局部皮丘隆起,直径>1cm,并出现红晕,或红晕周围有伪足、痒感.  相似文献   

9.
龚晓辛欣 《吉林医学》2014,(11):2297-2298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青霉素皮试结果假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 780例青霉素皮试的临床资料。结果:3 780例皮试结果中阴性3 260例,阳性100例,可疑阳性420例(其中假阳性380例)。结论:青霉素假阳性与患者年龄、性别、皮试时间及护理人员操作方法等有关,必须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业务技术水平,降低青霉素皮试假阳性,安全地扩大青霉素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徐玫  时青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23):115-115
目的:通过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原因分析,采取相应的对策,较少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因素的发生。方法:通过对2625例青霉素皮试中158例假阳性病人的观察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医护人员加强责任心,在操作上准确掌握皮试液的剂量、浓度,严格操作规程,对可疑阳性者作对照试验,有效避免和减少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出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原因,以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最大限度地减少其发生。方法查阅近10年有关文献,结合作者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引起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常见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青霉素皮试假阴性并不少见,引起青霉素皮试假阴性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是可以避免的。结论青霉素皮试阴性,并不能完全排除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使用时要做好充分的抢救准备。  相似文献   

12.
青霉素皮试假阳性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霉素皮试发生假阳性的相关因素,为接受青霉素治疗的患者提供可靠用药依据.方法:对40例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重新进行结果判定.结果:原40例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重新进行结果判定后8例呈阳性反应,其余32例为假阳性.结论:降低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发生率,准确地配制青霉素皮试液,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素质是关键.  相似文献   

13.
皮试致过敏性死亡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皮试是皮肤(或皮内)敏感试验的简称.某些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生变态反应,如青霉素、链霉素、细胞色素C等,常见的变态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皮炎、发热、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为严重,甚至可导致死亡.为了防止变态反应的发生,特别是严重变态反应的发生,规定一些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在使用前需要做皮肤敏感试验,皮试阴性的药物可以给病人使用,皮试阳性的则禁止使用.  相似文献   

14.
青霉素的副作用主要是过敏反应,尤其是过敏性休克,如不及时抢救,能致病人死亡。所以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尤为重要。但是,在临床上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出现药物过敏试验假阳性反应,使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由于更换药物使病人的费用大大增加。现将临床工作中有可能出现假阳性的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5.
减少青霉素皮试假阳性的方法胡琰艳(广西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桂林市541001)关键词青霉素;皮试;假阳性近年来青霉素皮试阳性率明显升高,影响因素较多,其中一个较为突出的因素为皮试皮肤消毒液引起的假阳性。使相当部分患者未能使用青霉素类药物。为了探讨减少假...  相似文献   

16.
临床青霉素皮试常出现假阴性或假阳性,而由此诱发青霉素过敏性反应也不少见,根据多年临床实践观察,将有关因素做如下探讨。1皮试假阴性①皮试液含量不准确,浓度偏小;②有的患者虽然也是过敏体质,但机体由于刚刚接触青霉素不足3-7天,抗体  相似文献   

17.
青霉素特异性IgE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单克隆抗体及生物素-亲和素放大系统检测青霉素抗原特异性IgE,并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59例青霉素Ⅰ型变态反应患者中青霉素特异性IgE总阳性率为88.11%(52/59);14例门诊皮试假阳性患者特异性IgE阴性,使用青霉素无不良反应;9例猩红热样皮疹青霉素过敏患者中1例特异性IgE阳性;而315例非青霉素过敏者,其BPO特异性IgE均阴性,且其中部分患者使用青霉素亦无过敏反应。本文方法有特异性强、敏感性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青霉素由于其价廉、疗效显、副作用小而广泛被临床应用。然而,许多患却因青霉素皮试时呈假阳性而不能使用。我院注射室针对这种情况采取了一系列改进措施,使青霉素假阳性率明显降低,增加了患使用青霉素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 211例行青霉素皮试的患者进行观察分析.[结果]7 211例中,青霉素皮试阳性者112例,阳性率为1.55%;阴性者7 081例,阴性率为98.20%;皮试判断阴性但青霉素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过敏反应者为假阴性[1],共18例,假阴性发生率为0.25%;皮试结果介于阳性与阴性之间,青霉素使用后无过敏反应者为假阳性[2],共215例,假阳性发生率为2.98%.[结论]两组消毒剂之间的阴性、阳性、假阴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消毒剂之间的假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通过对影响青霉素皮试结果相关因素的分析,以降低皮试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提高青霉素皮试结果判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张代奎  李进  刘永丽 《重庆医学》2003,32(9):1248-1249
目的 探讨导致免疫组化假阴性或假阳性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1995~2002年间,本科室应用SP所做的6769例免疫组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因组织固定、抗体质量、染色方法及标记失误等因素导致假阴性15例,而切片不良、反常表达及标记失误所致假阳性3例。结论 免疫组化假阴性或假阳性发生的原因与组织固定、切片质量、染色方法、抗体质量、病理医生的经验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