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亡阴与亡阳并不是独立的疾病,它是许多疾病的垂危阶段。因其来势猛,变化快,病情凶险,预后不良,因此属于急重证。必须明察亡阴、亡阳,,这也是中医治疗急重症的关键所在。亡阴是因高热大汗、剧烈吐泻、失血过多等造成阴液大量丢失所呈现的病变。证见汗多或无汗,面红口干欲饮,尿少或无尿,身热,四肢温、烦躁不安甚至昏  相似文献   

2.
<正>俗话说:"十个胖人九个虚",虚的是什么呢?是我们身体的阳气。从《黄帝内经》开始,中医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那些所谓的"阴"是指人体的脏腑器官、我们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分……等等,这些"阴"的成分都是要为人体的"阳"服务的。  相似文献   

3.
对于紫癜的治疗,在西医方面还没有很好的办法,但应用祖国医学方法,却收到良好的效果。这在国内已有很多报道,作者在工作和实习过程中,也曾见到許多类似的病例。以往医家在紫癜辨証上,多認为它是阳証、热証,当作热病来治。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本病可根据阳証、热証論治,但不能把它单純地看作是阳証、热証,也有部分属于阴証的。在临床辨症时应当分别阴阳二类,施以不同的治疗。作者曾見到一些病例,証侯表现很难說是阳症、热症,用寒凉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4.
1皮肤病的辨证特点 皮肤病的辨证与内科病的辨证基本相同,一般而言皮肤病的辨证可以理解为皮损辨证加内科辨证.辨证亦遵循此原则,红肿热痛属阳,白肿凉麻属阴;鲜红而干燥属阳,淡红或不红而干燥属阴;红斑而渗出属阳,淡红或不红而渗出属阴;水痕多属阴,脓泡多属阳;风团色白多属阴,色红多属阳;结节可去可散多属阳,不散多属阴;辨自觉症状时怕热多属阳,怕冷多属阴;热痛多属阳,冷痛多属阴;风痒热痒多属阳,湿痒血虚多属阴;口渴而喜饮多属阳,口渴而不喜欢饮多属阴.  相似文献   

5.
真寒假热性发热的发病根本是阴盛格阳,或因寒邪直中少阴、逼迫元阳浮越,或因肾中元阳亏虚,肾中元阴相对偏盛,阴逼阳越于外,或因肾中阴阳俱微,阴不敛阳,虚阳浮越。临床上真寒易辨,热象真假则难以辨识。该文主张首辨寒热,次辨热之虚实,再定寒热真假;用药方面主张用重剂救逆,遵“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之理,针对真寒假热性发热,应用破阴潜阳、引火归原法,运用重剂破格救心汤合引火汤等加减化裁治疗,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6.
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算是开了辨体施治的先河,示范性地标识了中医辨体施治的具体内容及今后体质辨识的发展趋势。《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中,对属于体质本身能量的亏虚——阴、阳、气、血的不足;属于机体生命代谢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所形成的体质状态——气郁、气滞、瘀血、痰湿、湿热;属于先天遗传所具有的相应发病倾向——特禀质,谈论的病理性体质较多,而对正常的生  相似文献   

7.
一、名词术语解释 重阴必阳:即阴极转阳,寒极生热。表示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阴”的一方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向着相对的“阳”的一方面转化,体现着事物运动中的一种质变过程。 重阳必阴:即阳极转阴,热极生寒。表示事物的阴阳两个方面,当“阳”的一方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可以向着相对的“阴”的一方面转化,体现着事物运动中的一种质变的过程。 血海:指冲脉。冲脉为总领十二经气血的要冲,故有“血海”之称。 血为气母:血是气的物质基础或依附的根据。血所以载气,气不附于血中,则气涣散不收而无所归。如大出血患者,气亦随之脱失,往往形成虚…  相似文献   

8.
一、阴阳调和的关健是什么?阴阳协调及失调会有什么表现?二、理解下列经文,将互根、升降、消长、中: 1转化,选其一填人.清阳出_L窍,浊阴出下窍。 ).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8.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 4.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5.阴者藏精而起巫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6.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 7.阳生阴长。(·) 8.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9.清阳为天,浊阴为地。 (一) 10。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 三、诊脉独取寸口的原理是什么? 四、五脏的病机及主证是什么? 五、何谓正洽法?何谓反治法?并各举四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9.
巨守仁 《陕西中医》2007,28(12):1701-1702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开篇曰:“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热厥证的病机是阳盛格阴,格指格拒。此证的格拒属于阴阳失调的特殊病理变化,并非是阴阳的此消彼长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向着相反的方向转化:或阴阳任何一方耗损太过而致另—方失去依存,从而导致阴阳离决、生命停止。热厥的阳盛格阴,是由于阳热盛极,导致阴阳失调,以致阳热过亢独居于内,使阴气格之于外。从现象上看似为分离,但从实质上来说,它是阴阳二气在互根依存的基础上的暂时格拒,尽管病情较重,但都属于人体脏腑机…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对“小便”状态在辨证论治中所起的作用十分重视,因为小便的不同状态,能够真实地反映病人体内的病变真情,其或虚、或实、或寒、或热、或阴、或阳,以及病变部位之所在,都能从“小便”的状态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八纲”病理生理学基础初步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任何现象又都是从某一特定的方面表现出事物的本质。“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是祖国医学“辨证施治”的纲领和核心,而中医是根据病人身上出现的一系列现象——症状体征,对药物或食物的反应等等,来判断病人的寒、热、虚、实、表、里、阴、阳的。因此,  相似文献   

12.
晓倪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1,8(4):17-17
1.邪热内盛,深伏于里,阳气郁闭于内,格阴于外的病理状态称“阳盛格阴”。其本质是热盛却出现假寒征象的四肢厥冷。多见于危重疾病。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第7条云:“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七日愈,发于阴,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关于“发于阳”“发于阴”和痊愈日数,历来众说纷纭,教材观点亦不统一,现再归纳分析如下. 1 辨“病发于阳、发于阴” 尤在泾《伤寒贯珠集》[1]认为阴阳指阴经和阳经.如云“发于阳者,病在阳之经也,以寒加阳,阳气被郁,故发热而恶寒.发于阴者,病在阴之经也,以阴加阴,无阳可郁,故无热但恶寒耳”. 陈修园《伤寒论浅注》[2]认为阴阳指少阴与太阳.如云“发热恶寒者,发于太阳之标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少阴之标阴也”.临床上三阴经亦有发热症状,故此种说法不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亡阴、亡阳是祖国医学概括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二组危重证候。它以病情急危阶段阴液大量耗损或阳气严重衰竭为主要特征。先贤对亡阴亡阳的治疗方药颇多,如生脉饮、参附汤、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均是治亡阴亡阳的有效方,但对亡阴亡阳的病机规律探索研究较少,本文就102例死亡病例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引出规律性。临床资料 (一)亡阴亡阳证候的确立亡,丢失,失去之谓也。徐灵胎《亡阴亡阳论》谓:“其亡阴、亡阳之辨法如何?亡阴之  相似文献   

15.
自仲景而下,历代医家莫不视“亡阴”、“亡阳”为重危证。《伤寒论》对“亡阳”的论述颇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分轻、中、重之证。轻证“亡阳”为阳虚之证;重证“亡阳”为病情危重;另有一种特殊的“亡阳”证候,为“亡心阳”,其证为神明错乱;或为惊狂,或为谵语等证。仲景所论之“亡阴”,包括了亡血和亡津液,而主要是以亡血为主。血和津液均为有形物质,都属于阴,  相似文献   

16.
一位83岁的日本老者,总结他的健身之道说:人的生命就像火炉。把火炉放在风口上吹,当然灭得快。可是,你把它搬到屋里来,护着,让火燃得小一点、慢一点,生命当然就能延长。著名中医专家朱丹溪有句名言:人体“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按阴、阳理论,阴与水在,与静在;阳与火在,与动在。人体表面上能看到的生命活力、动态,属阳。但是真正支撑生命活力的内在因素,离不开阴。具体到五脏,每个脏器都有阴、阳属性。人们都听说过:阴虚才阳亢,水衰才火炽,讲的就是阴和阳的关系。中医所说的阳,大都是眼睛看得到的。它当然与养生长寿关系密切。看得见的固然…  相似文献   

17.
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冬日里人们最忌的就是拥被长卧,应该多参加一些健身运动,以便锻炼出更强壮更健康的体魄!但是,请你加倍小心——  相似文献   

18.
“阴阳消长”指阴与阳之间的消长,它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在一定时间、一定限度内的“阳消阴长,阴消阳长”。很明显,阴阳消长受一定时间的制约,阴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彼此消长。本文试从昼夜、四季等角度探讨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关系。一、昼夜、四时与人体阴阳消长的生理关系自然界阴阳的变化密切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内经》分析昼夜更替、四时变更的阴阳消长过程认为,一日十二时辰中的子(阴退阳进之时)、午(阳退阴进之际)、卯(阳气初升之时)、酉(阳退阴盛之刻),以及一年二十四节气中  相似文献   

19.
“诸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一种调整阴阳、阴病治阳的法则,属于补阳法,概括于“八法”之中的补法范畴.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应仔细辨证,对于因阳虚而引起的寒证,它不属于外感寒邪的寒证,而是肾阳不足之虚寒,应当治以温补肾阳,增强体质,或予以驱邪,以达到治愈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八纲管窥     
"八纲"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个字.对每一个病的诊断,都必须把四诊?集来的材料,分析疾病的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性质,作为指导治疗的方针.关于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字的含义和它的运用,在《伤寒论》里就有所阐述.如《伤寒论》"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太阳为表,少阳为半表半里,阳明为里","脉微而发热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也"等.虽《伤寒论》提到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这八个字,但没有"八纲"这个名词.一直到清末,在祖国医学书籍里还没有这个名词.如清末部头较大的医书,《中西汇通医书五种》及《中国医学大辞典》(1920年)等都没有"八纲"这个名词.自《医学摘粹》里提到了"八纲"以后,也就人云亦云,习而不察了.学术理论不论近代远代,它只要合理适当,就应当遵循,但"八纲"这个名词,我认为既不合理、又不适当.我们常常说阴阳两纲是纲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