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大量研究发现亚低温(30℃~35℃)对实验性脑缺血有保护作用[1],临床研究也证实了低温可缩小脑梗塞的面积、降低患者死亡率以及改善脑缺血病人的预后[2]。但低温对脑缺血的保护机制至今尚未阐明,本实验通过观察轻度低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胞浆酶的变化,加深对低温脑保护机制的认识。1材料与方法1.1实验动物及分组健康雄性(Sprague_Dawley,SD)大鼠,体重(240±10)g,由同济医科大学动物学部提供。随机分为常温脑缺血组,低温脑缺血组,常温脑缺血再灌流组,低温脑缺血再灌流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选择性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选择性亚低温治疗的300例重型脑外伤患者,将其随机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冻伤/压疮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颅内压、脑水肿、肛温、脑温改善情况及冻伤/压疮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护理中能够较好地改善患者的肛温、脑温、颅内压、脑水肿,降低冻伤/压疮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重症脑外伤高血糖与脑损害及其预后的关系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264200)李壮志曹任江刘德孚戚本广刘书深李秀云有研究表明脑损伤后高血糖是常见的应激反应结果,可加剧缺血性脑损害,故预后不良[1~3]。Parish等[4]的研究则不赞同这一结论。为此,作者...  相似文献   

4.
1引言事件相关脑电位(ERP)是脑诱发电位研究中一个新方法,它能综合地反映不同的智能活动过程[1],与识别、发现和感知环境变化相联系,与记忆系统有关。现将我院1994年10月至1997年10月间65例脑外伤患者的临床及ERP检测结果报告如下。2资料与...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进展及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及脑外伤后的脑损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对近年来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进展,降温与复温方法及亚低温的监护等问题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外伤的进展及监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低温能显著减轻脑缺血及脑外伤后的脑损害,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本文对近年来亚低重型颅脑外伤的进展,降温与复温方法及亚低温的监护等问题了介绍。  相似文献   

7.
重型脑外伤病人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探讨脑部亚低温(SBC)治疗重型脑外伤病人期间的护理特点.方法观察并记录了72例重型脑外伤病人应用SBC前后脑温、肛温、颅内压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脑温、肛温、颅内压在SBC应用前后均有明显降低,而在SBC治疗期间脑温和肛温存在"分离"现象.结论SBC能有效地控制重型脑外伤病人体温,降低颅内压,并减轻低温对病人的不良影响.SBC对护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肺癌脑转移37例中医证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脑转移在恶性肿瘤脑转移中占第1位,是引起肺癌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发病率为18%~58%,如果不治疗,其自然生存期为1~3个月[1]。肺癌脑转移患者常出现头痛、呕吐、视力障碍、偏瘫等定位体征,故又属中医头痛、呕吐、中风范畴。由于肺癌脑转移患者病...  相似文献   

9.
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在重度脑外伤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缺氧是造成创伤后脑继发损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治疗脑缺氧,维持脑供需氧的平衡,可减轻脑外伤的继发性损害,从而改善病人的预后[1]。自1996年~1997年我科采用美国迈瑞公司生产的509监护仪,对145例重度脑外伤病人连续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关亚低温治疗脑缺血缺氧和脑外伤的实验研究十分活跃,在亚低温脑保护机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1]。1998年Schwab[2]等首次应用亚低温治疗脑梗死患者,结果显示亚低温能降低脑梗死后早期高颅压。大量实验研究和临床试验均显示亚低温治疗对脑细  相似文献   

11.
立体定向脑内窥镜手术的特点是利用先进影像技术与立体定向仪,使病变靶点精确定位,并将以往的不可视操作变为在直视下进行[1]。该方法避免了盲目操作可能造成的重要神经和血管损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我院自1994年3月开展该手术以来,治疗脑深部病变22例,其中肿瘤8例,血肿清除12例,脓肿冲洗引流2例,现将手术前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术前准备11 心理护理 手术前1日进行术前访视,必要时参加术前讨论,收集资料,进行术前评估[2]。因多数患者病史较长,在疾病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或紧张恐惧甚至绝…  相似文献   

12.
黄体酮治疗煤工尘肺并COPD患者肺功能的观察罗荣华1鲍含诚1秦祥忠2徐文寿2陈绍义1黄体酮是一种女性孕激素,具有多方面的生理、药理作用,可影响到生殖、代谢、呼吸、血压及神经等;对呼吸系统有一定的中枢兴奋作用[1]。据报道[2]还有免疫抑制作用,可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SCCI)病人超早期脑亚低温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0例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超早期脑亚低温治疗后脑温、颅内压、预后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与记录,对预后进行跟踪随访。结果脑温、颅内压在使用后有明显降低,预后明显改善。结论超早期脑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病人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病人的脑温,降低颅内压,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降低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是康复医学的重要课题。脑血管意外发病后约3/4的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劳动力丧失,生活需要照顾[1],这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患者本人亦十分痛苦。为了降低脑卒中的致残率,不少学者主张应尽早地进行康复医疗[2]。本研究评价了早期康复对脑卒中偏瘫预后的影响。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 于1994年2月~1997年6月,因首发性脑梗塞或脑溢血,经住院治疗病情稳定后来院康复疗养的患者中,选择来院时脑卒中发病时间≤30天的80例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他们分为早期康复组(40例…  相似文献   

15.
脑温改变分为脑高温和脑低温两种类型,两者对脑损伤后脑代谢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作用,并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脑损伤后患者出现高热,脑部温度升高,脑代谢加剧,耗氧量增加,加重脑组织缺氧,引起酸性代谢产物的增多并且在脑内储留,这些酸性代谢物质会加重脑损伤。脑损伤后如果给予亚低温治疗,脑温降低,脑代谢减缓,脑内耗能减少,脑压随之降低,从而保护受损伤的脑细胞,明显改善脑损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极危重患者血T_3T_4的改变白求恩国际和平急诊科(石家庄市050082)邬长兴,赵怀,王泽,赵占,马利成近年来文献报道 ̄[1,2],一些非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_3T_4和水平降低,其降低程度与某些危重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及病死率有很高的相关性 ̄[1]。...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是当今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占癌症死亡原因的第2位[1],故长期以来,人们致力于预后因素的探讨。1995年美国病理学会第16次会议上,前列腺癌工作组推荐关于TNM(肿瘤、淋巴结、转移)分期,组织学分级(Gleason系统)和血清PSA(Prostate-SpecificAntigen)作为前列腺癌预后指标[2]。近年来一些研究强调了血清PSA浓度对指示肿瘤复发、转移中的作用[3],而另外一些报道表明TNM分期和Gleason分级是重要的预后因素[4]。我们则从患者最初的组织学观察中,探讨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血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动态变化,为评价亚低温的脑保护作用提供量化指标。方法4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22例)和常温治疗组(23例),脑温分别控制在(34.2±0.2)℃和(36.9±0.3)℃。动态监测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4、48、72、96 h血中NSE变化,并于3个月后对患者预后进行评估。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血中NSE浓度在治疗后24、48、72 h显著降低.3个月后预后显著改善。结论亚低温治疗可以减轻神经元损伤,显著抑制NSE释放,增强神经元对脑外伤的耐受性,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犬电击心室颤动(室颤)心脏停搏复苏后选择性脑亚低温(33℃)对脑脊液(CSF)中谷氨酸(Glu)含量的影响,探讨亚低温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犬电击室颤8分钟,开胸心肺复苏后观察4小时,11只犬分为2组:正常脑温复苏组(5只)维持脑温36~37℃;选择性脑亚低温复苏组(6只)在心肺复苏后采用经一侧颈总动脉自体血体外冷却灌注辅以头部表面降温维持脑温33℃左右。结果:正常脑温组复苏后30,60,120和240分钟各时间点CSF中Glu含量均显著高于心脏停搏前(P均<0.05),60分钟时达最高值(74.2±16.7)μmol/L,为心脏停搏前(15.5±4.2)μmol/L的4.8倍;选择性脑亚低温组复苏后60和120分钟时间点Glu含量仍显著高于心脏停搏前(P均<0.05),但较相应正常脑温组各值均显著降低(P均<0.05),60分钟时(32.4±9.8)μmol/L仅为心脏停搏前(14.0±4.0)μmol/L的2.3倍,240分钟时已恢复至心脏停搏前水平。结论:选择性脑亚低温可能通过抑制心脏停搏复苏后脑内Glu的释放或促进其再摄取以减轻其兴奋性神经毒性,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苏慧 《浙江临床医学》2002,4(4):314-314
为提高安全护理质量 ,降低颅脑损伤患者清醒后窒息发生率 ,对我院1993年10月~2000年6月发生的8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窒息原因分析 ,并提出护理对策 ,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8例中男6例 ,女2例。年龄16个月~46岁 ,平均26.8岁。车祸伤5例 ,坠落伤3例。头颅CT示单纯性脑挫裂伤5例 ,伴脑内小血肿2例 ,硬膜外血肿伴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入院时轻型颅脑损伤6例 (GCS≥13分 ,昏迷在20min内[1]) ,中型颅脑损伤2例 (GCS9~12分 ,昏迷6h内[1])。2窒息原因分析2.1与呕吐有关呕吐引起窒息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