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同步检测TB、ALB、PT、腹水、肝性脑病并计算Child-pugh分级。结果:肝郁脾虚组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81.0%,在气滞湿阻组及湿热内蕴组中以Child-Pugh分级A级和B级为主,在肝肾阴虚组中C级呈上升趋势。结论:Child-Pugh分级与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存在一定规律,可用于指导肝炎肝硬化的中医辨证分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319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中西医临床资料,对比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肝功能分级、血流动力学差异。结果:依据病例数多少,各证型分布依次为肝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不同证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门脉血流动力学存在一定差异,与肝郁脾虚证相比,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肝肾阴虚证和脾肾阳虚证的门脉内径明显增宽,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瘀血阻络证、湿热蕴结证、脾虚湿盛证门脉流速明显降低(P0.05,P0.01),瘀血阻络证门静脉血流量降低(P0.05)。肝功能A级的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肝功能B级以湿热蕴结、脾虚湿盛为主,肝功能C级以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瘀血阻络证为主。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医证型呈一定规律分布,不同证型与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及肝功分级有一定相关性,可为中医辨证分型、病情评估提供更加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广东中山地区心房颤动患者证候分布规律,为进一步研究中医中药防治房颤提供依据。方法:选取中山市中医院房颤中心数据库房颤患者2 100例为房颤组,记录临床症状、性别、年龄、合并病、中医证型;另收集房颤中心数据库筛查出的800例非房颤人员为非房颤组,进行中医体质辨证,对比两组中医辨证证型。结果:非房颤组中医证候以实火证和湿阻证比较多,其次为气虚证、阴虚证、血虚证、阳虚证,最少为血瘀证。房颤组占比最高为湿阻证,其次为实火证、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而阳虚证、血虚证较少。结论:岭南地区房颤患者中医证候具有一定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HBe Ag阳性慢乙肝临床检验指标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7年7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中西医结合中心住院的HBe Ag阳性慢乙肝患者300例,观察其相关临床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1)不同中医证型的HBe Ag阳性慢乙肝患者,以肝郁脾虚证为主,其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且中医证型与患者病情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临床指标中ALT、AST、ALB、PT、INR、APTT均值在各中医证型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TP、PT、FIB和TT均值在各中医证型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湿热内蕴ALT、PT均值最高(P0.05),INR最低(P0.05);湿热内蕴与肝郁脾虚、肝肾阴虚、脾肾阳虚比较AST、APTT均值最高、ALB最低(P0.05)。结论 HBe Ag阳性慢乙肝中医证型与临床相关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指标的变化可为慢乙肝中医辨证提供比较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肝炎肝硬化(积聚、臌胀)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肝炎肝硬化(积聚、臌胀)中医临床诊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复方鳖甲软肝片。疗程3个月,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的血常规、肝功、肾功、HBV-DNA定量、腹部彩超、瞬时弹性超声检查及中医证候积分。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治疗前后AL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ALB升高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前后腹水量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腹水量积分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试验组治疗后肝脏弹性值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显著(P0.05);2组患者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81.7%,对照组总有效率6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炎肝硬化(积聚、臌胀)中医临床诊疗方案》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中医证型与血清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30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同步检测血清TBIL、TP、ALB、AST、ALT及PT。结果: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PT水平在各型中的排序为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虚湿盛〉肝气郁结,TBIL为湿热内蕴〉肝肾阴虚〉脾虚湿盛〉肝气郁结,ALB为肝气郁结〉肝肾阴虚〉脾虚湿盛〉湿热内蕴。ALT在肝气郁结、湿热内蕴两型中较高,AST在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AST/ALT在肝气郁结型中最低,脾虚湿盛型次之,湿热内蕴、肝肾阴虚两型中较高。结论:肝功能各指标水平与中医证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的演变规律.方法:选择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面对面访谈的调查方法收集临床资料,确定中医证候,复合证候分解成单证统计,分析其证候演变规律。结果:肝胆湿热证、脾虚证、瘀血阻络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增加;脾虚湿困证、肝气虚证随着慢性乙型肝炎向早期肝硬化肝硬化腹水的发展,其发生率下降;肝郁脾虚证、肝胃不和证、气阴两虚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气血两虚证、肾阴虚证、肾阳虚证在病情进展过程中无明显变化。结论: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候演变有一定的规律性,主要表现在证候复杂程度发生变化、正气耗损加重、瘀血证候增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50例,通过中医四诊判断中医证候,分析其分布特点。结果: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湿证、气虚证所占比例均为100%,高于瘀、热、血虚、阴虚、阳虚证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硬化基础的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虚证为主所占比例65.7%,高于慢乙肝基础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均有湿证和气虚证。发展至肝硬化基础所致者,证候分布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更应强调扶正补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经胃镜确诊为PHG的81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按Tanoue分类法记录PHG分级及Child-Pugh分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以探讨PHG的中医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及Child-Pugh分级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本研究的81例PHG患者中,各证型分布按所占比例大小依次顺序为肝郁脾虚型瘀血阻络型湿热内蕴型肝(脾)肾两虚型,其中肝郁脾虚型、湿热内蕴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Ⅰ级改变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瘀血阻络型和肝(脾)肾两虚型患者的胃黏膜以Ⅱ级为主,与其他各证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功能以Child A级和Child B级分布为主(分别占48.1%和34.6%),在肝郁脾虚型中以Child A级为主占62.5%,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肝(脾)肾两虚型中以Child C级为常见占55.6%,与其他各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Child B级中,各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卡方检验以及列联表进行分析,PHG患者中医各证型与其胃镜下表现、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PHG患者中医各证型和胃镜下表现的分级、Child-Pugh分级之间存在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和确立治法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酒精性肝硬化(AC)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整理323例AC患者中医四诊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的方法提取27项主要证候条目并进行非线性降维研究。结果 通过因子分析提取11个公因子,结合中医证素辨证结果、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归为4种证型,依次为脾虚湿盛兼瘀热证108例(33.44%)、肝郁脾虚兼血瘀证86例(26.62%)、脾肾阳虚证70例(21.67%)、肝胆湿热兼血瘀证59例(18.27%)。肝功能Child-Pugh A级以脾虚湿盛兼瘀热证居多,肝功能Child-Pugh B级以脾虚湿盛兼瘀热证和肝郁脾虚兼血瘀证为主,肝功能Child-Pugh C级以肝郁脾虚兼血瘀证和脾肾阳虚证为主。结论 AC基本中医证型为脾虚湿盛兼瘀热证、肝郁脾虚兼血瘀证、脾肾阳虚证、肝胆湿热兼血瘀证,肝功能Child-Pugh分级不同的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亦不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脑卒中痉挛性瘫痪的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99例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西医分期、分级,同时进行中医辨证,了解其证候分布规律。结果:99例患者中,痰证占58.59%、瘀证占55.56%,这两个证候的出现率最高。其次为阴虚阳亢证、火证、风证、气虚证。证候组合形态以痰瘀证最多,占22.22%。且分期不同,痰证、瘀证出现率始终较高,疾病的轻重分级与中医单证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卒中痉挛性瘫痪患者痰瘀阻络型为主,证型的变化与分期有关,与疾病轻重分级无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肝硬变患者中医证型与Child-pugh分级和AFP间的相关性,以便正确评估各型肝硬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转归,为中医辨证提供量化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收集146例乙肝肝硬变患者相关资料,根据TBIL、ALB、PT、腹水、肝性脑病计算Child-pugh分级,分析患者证型与Child-pugh分级及AFP的相关性。结果:肝气郁结型以Child-pugh分级A级为主,占71.43%,水湿内停型、湿热蕴结型以Child-pugh分级B级为主,分别占47.06%、42.50%,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以Child-pugh分级C级为主,分别占52.00%、62.50%。脾肾阳虚型患者AFP最高,湿热蕴结型次之,肝气郁结型最低,但各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hid-pugh分级与乙肝肝硬变各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作为中医辨证的参考依据,协助临床判断各型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乙肝肝硬变证型与AFP的相关性有待更大样本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中医证型和血浆内毒素改变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分型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共收集肝硬化患者150例,建立证候调查量表收集证候信息并按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6个组,另选择20名健康体检志愿者设为正常对照组。探讨中医证型与血浆内毒素改变的相关性。结果:①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相比,不同中医证型的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肝郁脾虚组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最低,湿热蕴结组与气滞血瘀组水平明显高于其它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与Child-Pugh分级分值相关性分析发现。湿热蕴结组相关系数r=0.731(P<0.01),气滞血瘀组相关系数r=0.653(P<0.01),其他4组也存在一定相关性,但相关系数低于湿热蕴结组及气滞血瘀组。结论:血浆内毒素与肝硬化的各种中医证型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可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性贫血中医证型分布的规律。方法:109例肿瘤相关性贫血,按照中医虚证的证候诊断标准分组,统计各组证候出现频率及各组在贫血程度、肿瘤病理分期、中医症状评分的分布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常见的复合证候。结果:气虚证87例、血虚证26例、阴虚证47例、阳虚证9例,血瘀证83例、痰湿证44例、湿热证18例、痰热证19例、气滞证16例,各组在肿瘤分期、贫血程度、中医症状评分等方面分布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在复合证候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气虚血瘀证,其次为气阴两虚证、痰瘀互阻证。结论:肿瘤相关性贫血患者病理状态多虚实夹杂,以气虚、阴虚、痰、瘀为最多见。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辨证与电生理所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证候与电生理的关系.方法 选择87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中医辨证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应用丹麦产DANTEC CANTATA型肌电图仪,采用表面电极测定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腓肠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结果 阳虚证患者腓总神经MCV最慢,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血瘀证和湿证(P<0.05);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最低,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和湿证(P<0.05).阳虚证患者腓肠神经SCV亦最慢,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亦最低,均明显低于气虚证、热证、阴虚证、血瘀证和湿证(P<0.05).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医辨证阳虚证的运动感觉传导速度异常最明显.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可以作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阳虚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加味附子理中汤内服、神阙穴贴敷和艾灸的综合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卧床休息,减少钠盐摄入,限制患者液体输入量;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给予保肝、利尿等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味附子理中汤内服、神阙穴贴敷和艾灸的中医综合疗法。两组疗程均为4周。进行治疗前后脾肾阳虚水停证评分,采用Child-Pugh分级评价肝功能,检测治疗前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多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血清白蛋白(ALB)水平;采用B超检查腹水程度,测量治疗前后体重、腹围等。结果:经Ridit分析,观察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ALT,AST,TBIL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ALB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脾肾阳虚证和Child-Pug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轻于对照组(P0.05),腰围小于对照组(P0.05),24 h尿量多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中医综合疗法能改善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水停证)患者的肝功能,减轻临床症状、体征,促进腹水的消退,其综合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7.
梅国进 《山西中医》2011,27(10):13-14
目的:研究乙肝肝硬化各中医证型与CHE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诊断和排除标准的入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为5个常见证型,100例患者进行血清胆碱酯酶检测,探讨其与乙肝肝硬化中医证型的内在联系。结果:CHE水平肝气郁结组最高,湿热内蕴及脾虚湿盛组次之,之后为脾肾阳虚,肝肾阴虚证组最低。结论:乙肝肝硬化临床以脾虚湿盛及肝气郁结多见。肝气郁结证处于肝硬化的初期,肝脏储备功能尚可,血清CHE水平较高;肝肾阴虚证多属乙肝肝硬化终末期,肝功损害严重,肝脏储备功能低下,CHE水平降低。而脾虚湿盛、湿热内蕴证属于疾病中期病情较稳定;脾肾阳虚证多属肝硬化病程中后期,血清CHE水平较低。血清CHE对于判断肝硬化中医证型及判断肝硬化肝脏储备、辨别疾病所处阶段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证型分布、治法及脐敷疗法用药规律,为中医药外治腹水提供思路。方法:检索1994—2017年关于肝硬化腹水脐敷疗法的数字化期刊,遴选符合筛选要求的文献,归纳、整理和总结其相关中医证型、治法分布及用药频次,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肝硬化腹水中医证型主要有:气滞湿阻、肝脾血瘀、脾肾阳虚、湿热蕴结、寒湿困脾等;中医药脐敷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治法主要有:泄水逐饮,兼行气、活血、温阳、化湿等。用药频率最高为甘遂。结论:肝硬化腹水证型分布以本虚标实为主,治法以祛标为主,兼治本虚,脐敷疗法用药明显核心化,以逐水、活血、理气、温阳药为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0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未发糖尿病肾病的3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2组中医体质类型及中医证候分布情况,统计研究组不同中医体质类型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分析研究组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候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气虚质、血瘀质占比高于对照组(P0.01),平和质、阳虚质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气郁质及特禀质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虚证、阴虚证、血瘀证占比高于对照组(P0.05,P0.01),阳虚证占比低于对照组(P0.01)。2组水湿证、湿热证及湿浊证分布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体质患者中,气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阴虚证较多,阴虚质患者表现为气虚证和阴虚证,血瘀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血瘀证,平和质患者多表现为气虚证和阳虚证,痰湿质患者多表现为水湿证,湿热质患者表现为湿热证、水湿证,气郁质患者多表现为血瘀证,阳虚质患者表现为阳虚证、气虚证。气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阴虚质与气虚证、阴虚证强相关;痰湿质与水湿证强相关,与湿热证中等相关;湿热质与水湿证、湿热证中等相关;血瘀质与气虚证强相关,与血瘀证中等相关;气郁质与血瘀证强相关。结论:糖尿病气虚质、血瘀质患者更易发生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存在明确的相关性,不同体质可能决定糖尿病患者发病及发病后的中医证候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明确慢性乙型肝炎(CHB)恶性转化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20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门诊及住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共671例,其中CHB 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HBLC) 34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细胞癌前病变(PLHC) 6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细胞癌(HCC) 147例。设计“慢性乙型肝炎恶性转化中医证候临床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辅助检查结果及中医四诊信息。基于因子分析及K-均值聚类分析对其证候、证素进行判定及统计分析。结果 得到CHB中医证候类型5个,肝硬化(HBLC、PLHC、HCC)中医证候类型6个。其中CHB患者的证候分布主要以肝郁脾虚证(53.33%)、肝胆湿热证(21.67%)为主,证素分布以气滞(27.60%)、热(17.71%)、气虚(17.71%)为主;HBLC阶段证候分布以瘀血阻络证(23.83%)、肝郁脾虚证(22.35%)为主,证素分布以血瘀(19.25%)、湿(17.46%)、气虚(15.01%)为主;PLHC阶段证候分布以瘀血阻络证(29.6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