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赵杰  冯素香 《中草药》2023,54(20):6569-6579
空间代谢组学是基于质谱成像和代谢组学技术发展而来的一门新兴组学技术,通过原位检测生物体系中内源性小分子和外源性药物代谢物的分子结构、空间分布及含量变化,精准地反映代谢物在组织整体或微区的代谢网络变化特征,深度揭示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对近年来空间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质量控制、中药在生物体内代谢及分布、中药药效机制和中药毒性机制中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为探索基于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国际化的关键问题之一。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与实践,尤其是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并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作者对近5年来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研究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基于体内代谢-药效学相关性分析的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通过阐明药效与体内药物成分及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关系,以姜黄胶囊为例,来揭示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希望能够为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扩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研究模式的方法学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通过查阅近年来的文献,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研究模式的血清药物化学、仿生技术、血清谱效分析等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目前中药药效物质基础体内代谢模式取得一定的进展和成果,初步明确了部分中药的有效成分。结论中药成分作用于机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中药药效物质的体内代谢模式或还需进一步完善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药及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是当今探讨体内过程和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前沿热点领域,也为深层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创新以及中药制药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中药及其复方体内代谢研究有助于揭示药效物质基础、药效成分的体内动态规律,明晰体内药效成分与表观药效间的时量与时效间的关联,破译合“诸药之长”以成“有制之师”背后隐藏的配伍规律科学真谛,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提供契机。对于建设符合中医药学科规律的ADME/Tox新药筛选平台,指导脱胎于中医经方又高于经方的创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5.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应是与中药临床疗效直接相关的化学成分,是通过具体的临床有效方剂表达的治疗效应,而评价方剂的疗效是研究基于方剂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本文探讨了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生物分析体系建立的思路及方法,阐释了中医方证代谢组学理论及研究策略,即利用代谢组学技术阐明作为方剂治疗对象-证(/病)的代谢轮廓及代谢标记物,建立相关动物模型,评价方剂的整体效应及分析方剂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并将代谢轮廓及生物标记物的变化与方剂中体内成分的动态变化相关联,阐明方剂及组成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药体内代谢过程是中药的系统性、复杂性和需要首先阐明的重大基础科学问题,构建中药体内过程评价体系是中医药现代研究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所在。中药多组分在体内代谢过程十分复杂,即使是单味药也含有成千上万种难以追踪的化学成分,但对于中药代谢物之间自洽的协调和平衡关系尚不清楚,同时缺少中药体内代谢自洽与内稳态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为全面揭示中药在体内代谢内稳态的整体逻辑性,现从机体中肝脏、肾脏、肠道及其微生物的生物酶-转运蛋白之间的内稳态调节机制出发,系统梳理体内中药代谢产物之间、外源性代谢产物与内源性代谢物之间、内源性代谢物与非共价结合的大分子蛋白之间的内稳态关系,旨在阐明中药体内代谢自洽作用与内稳态调节关系的科学内涵,以期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有效成分的体内动态规律。  相似文献   

7.
中药及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是当今探讨体内过程和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前沿热点领域,也为深层诠释中医药科学内涵、中医药理论的现代创新以及中药制药产业链的现代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中药及其复方体内代谢研究有助于揭示药效物质基础、药效成分的体内动态规律,明晰体内药效成分与表观药效间的时量与时效间的关联,破译合“诸药之长”以成“有制之师”背后隐藏的配伍规律科学真谛,为打破长久以来困扰中医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提供契机。对于建设符合中医药学科规律的ADME/Tox新药筛选平台,指导脱胎于中医经方又高于经方的创新型中药制剂的开发奠定了基础。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及其复方的体内代谢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和评价。  相似文献   

8.
建立符合中药方剂自身特点的整体药效评价体系是中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科学任务之一,近年来,随着代谢组学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中药方剂整体药效评价与多靶点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和强有力的技术手段。本论文围绕代谢组学研究技术在中医证动物模型评价、“方证对应”研究、中药整体药效作用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扼要评析,提出和讨论了代谢组学研究结果的定量表征,多组分多靶点中药与单成分、单靶点化学药物药效作用的代谢组学比较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与代谢组学整合研究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及整体药效作用评价与作用机制研究中重要作用意义。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与中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讨论代谢组学的研究方法和LC/MS技术,包括代谢指纹图谱,用于非目标的代谢组的总体分析和代谢轮廓图,用于有目标的代谢物的分析。方法设计涉及样品采集和处理;LC/MS仪器与技术及数据处理、分析等。系统生物学包括代谢组学,开启了研究中药及其与动物或人体相互作用的新途径。本文讨论了中药的质量控制、成分分析及中药药效的代谢组学研究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药配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近年来随着药物代谢研究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和代谢组学的出现,在基于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药配伍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许多成果。中药配伍影响中药体内过程是中药配伍减毒增效的重要机制之一。中药配伍后,其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可能发生显著变化,从而导致其药效或毒性发生变化。本文首次归纳总结了基于影响药物代谢的中药配伍研究进展,通过研究中药复方给药后,分析其代谢组学特征,从内源性代谢物和外源性代谢物两个方面比较研究配伍前后变化,为全面评价中药复方的疗效、安全性和作用机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代谢组学是一门“自下而上”的新研究思路和方法,其整体性、动态性与中医药的整体观研究思路相似,适合中药药性、疾病诊断、药物安全性评价及药物作用机制等研究,从本质上阐述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和物质基础。近年来,随着热敏灸的提出,艾灸再次回到众人视野。艾灸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是热、光、药物等综合因素,通过对机体的血液运行、神经分泌功能、能量代谢、抗自由基等作用调节机体生理和心理,可用于预防、减轻、治疗机体某些疾病。将代谢组学与艾灸联合,从机体内源性代谢物的角度阐明灸疗的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为艾灸的基础研究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对疾病的治疗及灸疗现代化、科学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处方是中医药临床辨证施治的智慧结晶,同时也是中成药二次开发的基础。对处方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了解其药效物质基础、药理作用机制,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保障。目前,尚未有关于中成药二次开发中处方基础研究的方法与体系的系统论述。该文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组方研究技术体系,以中药“组分结构理论”为基本指导思想,提出“处方分析、物质基础筛选、物质基础解析以及物质基础优化与验证”4步处方研究技术体系,系统分析了中药组方饮片、组分、成分3个层次上符合整体药效的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并引入了组方优化、重构的理念。该技术体系是在已有研究基础上结合新的技术与方法探寻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组方物质基础、处方重构研究思路,为中药复方二次开发以及产业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是近年来兴起的研究中药方剂有效性及其药效物质基础的整合策略,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方法学意义上的创新。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 性特点,中医方证代谢组学以代谢组学技术建立方剂有效性评价体系,揭示证候生物学本质;以中药血清药物 化学方法发现方剂体内直接作用物质,通过建立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来表征与证候生物学本质相关的药效物质 基础,解决中医证候生物标记物、方剂效应评价、中药质量标志物,及方剂创新药物设计等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药的传统功效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对其临床疗效的高度总结,对中药的临床使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与现代医药体系相比,中医药体系的诊疗模式与西医不同,且相对于西药,中药作用的疾病靶标可能更加广泛。基于中药的传统功效,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对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疾病治疗中新靶点、新机制和新物质的发现及中药新药的二次研发,对于阐释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科学内涵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基于中药传统功效的现代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原创性研究的源泉。  相似文献   

15.
16.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是指中药中含有的能够表达药物临床疗效的化学成分总称。而中医临床使用的是方剂,中药饮片是原料,方剂才是药物。同一中药在不同配伍环境下在体内表达不同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从而实现药效的配伍取向。所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该从方剂入手,而评价方剂的临床药效是发现药效物质基础的前提。在临床上,方剂对应的是证候或病,中医证候/病的客观正确诊断,阐释证候/病的生物学本质,发现证候/病的生物标记物,建立临床疗效的生物评价体系是评价方剂临床疗效进而发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基本前提。基于中药复方给药形式的特殊性及方证对应疗效的专属性,笔者的团队以证候为起点,从方剂入手,建立了系统的关联"证候诊断-方剂效应评价-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分析"的方法学——中医方证代谢组学(Chinmedomics),将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和代谢组学有机结合,在解决证候生物标记物的基础上,建立方剂药效生物评价体系,发现并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进而解决与药效物质基础相关的中药有效性及安全性等质量问题,以及基于临床有效性的中药创新药物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7.
褚扬  王相阳  乔淼  付爽  莫红梅  王根辈  马晓慧 《中草药》2024,55(13):4287-4298
定量药理学是一门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定量表征药理作用规律的交叉学科,可通过建模与模拟技术预测药物的药动学、药效学及疾病机制和实验进程等,在化学药/生物药的创新研发中已体现出良好的应用价值。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定量药理技术在中药领域的应用也做了有益的尝试,但由于成分复杂、物质基础不明确等原因,中药定量药理学的技术难度较大,仍处于实验探索阶段。通过结合近年来定量药理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研究实践,论述了相关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同时根据中药多组分、多靶点、协同起效、多相代谢等固有特征,认为基于“药代成分群-生物标志物群相关性”的多维整合研究思路是符合中医药特色的研发模式,有助于实现中药的量-时-毒/效数智化创新。为认识定量药理技术在中药研发中的价值,理解中药定量药理研究的特点提供依据,同时为中药新药研发技术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微球载体材料研究概况及其在中药领域中的展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回顾近10年微球制剂的研究,对常见的载体材料,新型载体材料进行了介绍,其中常见的载体材料包括蛋白类、多糖类、聚酯类、聚多元醇类等;新型载体材料包括聚氰基丙烯酸二乙酯聚合物、药物缓释星型聚合物、修饰的壳聚糖等,并总结目前微球制备存在的问题。微球制剂具有缓释、靶向作用,在化药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在临床上得到了应用,而对于中药目前还处于基础研究阶段。该技术在中药制剂领域取得较大发展,利用载体材料的特性,将现代技术与中医药理论结合,研究制备中药微球制剂,可改善传统剂型的不足,扩大中药临床应用,有利于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