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比较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两种给药途径(保留灌肠和口服)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优势。 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原则,将93例慢性盆腔炎气滞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灌肠组(47例)和口服组(46例),分别采用中药复方妍婷水煎剂保留灌肠和口服给药两种途径治疗,疗程均为10天,观察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气滞血瘀)及局部体征改善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河北中医》2012,34(7)
目的 观察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变化,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体征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中药保留灌肠配合微波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40),观察组采用中药内服+塌渍+灌肠综合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抗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各项局部体征改善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内服联合塌渍、灌肠治疗湿热瘀阻型慢性盆腔炎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及体征,调节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湿热瘀结型慢性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2021年10月就诊于白银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并诊断为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住院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入组患者均给予西药抗炎加中药保留灌肠疗法,对照组应用改良前的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组应用改良中药保留灌肠法。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与局部体征积分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观察组中医证候治疗指数平均达到95.64%,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治疗指数85.61%;观察组局部体征治疗指数91.57%,明显高于对照组82.57%。结论:改良中药保留灌肠疗法能明显提高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治愈率,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和局部体征,也能改变患者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以此改善瘀血状态。此改良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中医综合治疗、西药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将155例湿热瘀结型盆腔炎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75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服、保留灌肠、外敷和耳穴贴压4种方法综合治疗疗程10天;对照组采用西药抗生素治疗,疗程7~10天.观察症状、体征变化,进行症候评分.结果:两组近期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B超显示附件区增粗、盆腔积液、盆腔包块等体征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湿热瘀结型盆腔炎疗效优于西药治疗组.  相似文献   

7.
王磊  杜敏  许彩凤  刘迎萍  田莉 《新中医》2014,46(10):131-132
目的:观察中药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盆腔炎患者12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采用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菌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有效率观察组95.16%,对照组7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清热逐瘀合剂保留灌肠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白燕  吕志芬 《河南中医》2009,29(11):1099-1100
目的:观察益坤汤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慢性盆腔炎湿热瘀毒型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抗生素静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坤汤治疗。两组均7d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主要对比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和证候疗效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6%,症状、体征积分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坤汤口服加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的临床效果,以提高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符合中医气滞血瘀兼郁热证型的盆腔炎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口服组(采用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提供的盆腔炎方合剂)、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采用重庆市中医院药剂科提供的盆腔炎灌肠方)及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组(采用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行离子导入)各60例。1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结果:治疗后,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组总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及中药口服组(P0.01),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总疗效明显优于中药口服组(P0.01);在改善中医症状、局部体征、疼痛的程度上,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组分别与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及中药口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组与中药口服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中医三联疗法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中医三联疗法(中药口服+保留灌肠+离子导入)治疗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可以明显改善盆腔炎性疾病(慢性盆腔疼痛)患者临床症状、局部体征,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中药保留灌肠对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远卫生院收治的湿热瘀结型慢性盆腔炎患者86例,随机分为2组,各43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保留灌肠法治疗,疗程共14d.结果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2组血液流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