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2组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并比较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下地活动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术后6月、12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和髋关节功能的恢复,适合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后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PMIHR)对年龄大于60岁股骨颈骨折(FNF)患者术后康复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98例年龄大于60岁FN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外侧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治疗,观察组接受PMIHR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切口较小,术后下床活动及住院时间较短,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较少(P<0.05),而两组手术时长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1个月,观察组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骨钙素(BGP)、成纤维细胞因子(FGF)较对照组高(P<0.05);术后3d,与对照组对比,观察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高,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较低(P<0.05).结论:PMIHR治疗年龄大于60岁FNF患者,可取得显著效果,能优化手术类指标,改善髋关节功能,促进骨代谢,且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与半髋关节置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10月期间收治的92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所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半髋关节置换组(对照组)与全髋关节置换组(治疗组)。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是否存在差异。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uro Qol(EQ-5D)评分的不同。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0.05)。对照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21.5±14.3)分钟和(342.3±74.5)m L,明显低于治疗组手术时间(130.7±16.8)分钟及术中出血量(373.4±46.5)m 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2%)与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1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对照组住院时间(27.2±3.1)天低于治疗组住院时间(29.3±4.1)天,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后随访5~48个月,对照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Q-5D评分低于治疗组术后6个月、1年和3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生活质量EQ-5D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尽管半髋关节置换较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且住院时间短,但随访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患者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半髋关节置换患者。对于身体能够耐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应为首选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 2019年 4 月至2023 年 1 月本院收治的 75 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对照组(37 例)和观察组(38 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后外侧入路治疗,观察组给予改良Hardinge入路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疗效、髋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对照组术后 1 m、3 m 髋关节功能 Harris 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术后 3 m内,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生物型与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假体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及预后比较。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实施骨水泥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患者采取生物型人工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置换后开始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Harris评分、生物相容性(深静脉血栓、髋关节间隙变化、假体柄松动下沉、髋部疼痛、假体翻修率等),并发症(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臀部压疮、水电解质失衡、尿路感染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出血引流量少于对照组,置换后开始活动时间、扶拐活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观察组术后2、4周、3、12月的Harri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髋部疼痛发生率、假体翻修率均低于对照组,显示观察组的宿主生物相容性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0.00%与26.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骨水泥人工半髋关节在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中较生物材料置换术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并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显著改善预后,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半髋关节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观察2008年6月~2013年6月于我院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患者102例,半髋关节置换60例,全髋关节置换42例。均为新鲜股骨颈骨折,受伤至入院时间从1h~2d,入院距手术时间3d内手术的有77例,3~7d内手术25例。术前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抗感染治疗3~5d,术后5~7d助行器辅助下行走,抗凝1个月。观察比较指标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资料、Harris评分评定其疗效。结果10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6个月~2年,平均20个月。半髋置换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均少于全髋关节置换组[(61.97±3.53.0)Minvs(90.36±9.38)Min](<0.01),[(280.83±65.18)mlvs(415.48±64.16)ml](<0.01),[342.50±77.47)mlvs(缘01.19±67.20)ml](<0.01)。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 is评分全髋人工关节置换组要优于半髋关节置换组(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性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半髋关节置换,但要求患者对手术的耐受力要高,临床上应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预期活动能力来选择最合适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0月~2017年6月期间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51例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20例,女31例;左髋19例,右髋32例;平均年龄为(75.6±9.7)岁。观察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方面情况。评价术前、术后3 d、6个月及12个月患髋Harris评分。结果51例患者均获12~18个月随访。手术切口长度(6.5±1.7)cm,手术时间(40.9±12.6)min,住院时间(6.5±1.8)d,术中出血量(138.7±30.5)m L,下地行走时间(1.6±0.8)d。随访期间无切口感染、DVT、关节脱位等严重并发症。术后3 d与术前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67.3±6.3)分,(12.1±4.3)分]比较;术后6个月与术后3 d患侧髋关节Harris评分[(84.7±4.5)分,(67.3±6.3)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能有效改善髋关节功能,早期疗效明显;不仅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患者满意度高等优点,还能降低术后关节脱位等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84例,随机分为置换组和内固定组,前者将骨折复位固定后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者行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术,从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Harris评分等指标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所有患者获得平均15个月(11~26个月)随访。置换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优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人工股骨头置换与多枚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与术后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对照组(35例)为多枚空心螺钉治疗,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术后相关资料。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费用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平均卧床时间短于对照组,且因此引起的静脉血栓、皮肤软组织感染、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也明显降低(P<0.05)。随访1年发现,观察组Harris评分分级和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术后假体松动、脱位情况,对照组中3例患者因股骨颈缺血坏死或者长期不愈合而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后可早期活动,有利于避免感染,且术后患肢影响较小,生活质量更好,但具体治疗方案应根据年龄、骨折类型、全身情况以及生活条件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下肢骨关节康复训练对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步行能力及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本院107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3例患者予以常规临床术后干预,研究组54例患者予以下肢骨关节康复训练包括股四头肌肌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行走训练等,40min·次-1,2次·d-1。3个月后对比两组干预后Harris髋关节评分量表及步行能力:步长、步频、步速情况。结果:对照组及研究组治疗后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步行能力(步长、步频、步速)均高于治疗前(P0.05);3个月后研究组髋关节功能各项目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步行能力:步长、步频及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股骨头置换术后患者采用下肢骨关节康复训练可改善髋关节功能,提高术后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髋关节置换术在高龄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我院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接诊的68例高龄股骨颈骨骨折患者进行比较观察。对照组34例接受半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实验组34例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结果实验组在住院时间、出血量、手术时间、Harris评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应对高龄股骨颈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比半髋关节置换术更出色,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55~65岁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手术方式选择及临床疗效差异。方法 回顾性对照研究。纳入2015年6月-2019年1月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49例55~65岁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固定组(26例,26髋)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组(23例,23髋)。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例、致伤因素、骨折分型等一般资料,以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分布、骨折分型、致伤因素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治疗,术后均随访1年。内固定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TH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患者术前Harris功能评分及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组内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时的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F=213.582、204.577)及VAS评分(χ2=96.376、86.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其中术后各时间点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间比较结果显示:THA组患者关节Harris评分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高于内固定组,THA组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均低于内固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术后1年髋关节Harris功能评分和VAS评分比较差异无均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对于55~65岁Garden Ⅲ、Ⅳ型股骨颈骨折患者,THA较之复位内固定手术并发症较低,并可获得早期快速康复,因而更加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术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60例股骨颈骨折高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25例。观察组实施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实施切开内固定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疗效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压疮、泌尿系统感染、再次手术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实施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效果较切开内固定术好,患者再次手术情况少,术后肺部感染、压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少,手术治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囊修复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和隐性失血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关节囊修复组和关节囊未修复组,每组各53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和隐形失血量。结果关节囊修复组患者术后第1个月和第2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关节囊未修复组(P0.05);关节囊修复组患者隐性失血量显著少于关节囊未修复组(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修复关节囊有利于减少隐性失血量,促进患者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方肌肉间隙(OCM)入路髋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于本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传统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行OCM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等;采用Harris评分和WOMAC评分量表评估患者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手术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Harris评分及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个月观察组Harris评分及WOMAC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CM入路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预后质量高等优点,适用于多数髋关节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34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30例采用骨折内固定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优良率(82.4%)明显高于内固定术(53.3%),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9%)明显低于内固定组(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能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78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从而为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8例高龄(年龄在70岁以上)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骨水泥型全髋关节18例,生物型全髋关节52例,人工半髋置换8例。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并采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随访12~60个月,平均38个月。髋关节按Harris评分:优54例,良17例,可4例,差3例,总优良率91%。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颈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床功能锻练,缩短了卧床时间,可有效预防长期卧床所致并发症的发生,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能明显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术式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04~2015.04间收治的8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将其分为固定组(行空心钉固定术,n=32)与置换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n=49),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两组手术前后髋关节Harris系统评分,随访6~18个月,比较两组再次手术率。结果较内固定组比较,置换组手术时间显著延长,术中出血量显著增多,手术费用显著增高,但卧床时间显著缩短(P0.05);固定组、置换组术后6个月Harris得分分别为[(78.56±11.54)分和(87.48±13.64)分,P0.05],均较术前显著上升(P0.05);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3.95±4.14)个月,内固定组有2例(6.25%)因股骨头坏死再次进行手术,置换组无再次行手术治疗情况,两组再次手术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空心钉固定术手术耗费低,但术后股骨头坏死风险较高,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效果良好,再次手术率低,但治疗费用较高,医护人员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帮助其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微创直接前侧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临床疗效情况。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65例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2组:DAA组35例,男21例,女14例,平均年龄(65.6±9.7)岁;后外侧入路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8±12.3)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的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评估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VAS评分情况。结果 2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中出血量2组患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2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及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2组患者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术前及术后1个月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0.05)。DAA组有2例大转子骨折,1例股外侧皮神经损伤发生;后外侧入路组有2例髋关节后脱位发生。结论 DAA入路具有切口短、损伤小、术后疼痛轻的优点,可以实现快速康复,短期内优势明显,但长期效果与后外侧入路相比优势不明显。另外,DAA手术技术要求高,早期并发症多,学习曲线较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方法 纳入80例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式分为观察组(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42例)和对照组(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38例)。评估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失血量、卧床时间、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功能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与术后失血量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卧床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及1年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8.6%(12例);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63.2%(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03)。 结论 钢丝捆扎结合加长骨水泥型人工双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与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术比较,术中创伤大,但卧床时间短,可早期下地行功能锻炼,利于恢复正常生活,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