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研究CT及MR影像学在肝细胞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为以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方法通过研究对比分析来我院就诊的30位非酒精性脂肪肝背景下的肝细胞癌的扫描图,对比二者的相关性以及准确性。结果CT与MR扫描图对肿瘤的诊断性均良好,二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肿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无显著差异(P ﹥0.05),且两种影像学方法有很好的互补性。结论CT与MR结合扫描诊断的方法在肿瘤的诊断中有很好的临床价值,通过CT与MR的互补诊断,可以为今后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性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细胞癌采用 CT、MR 诊断的临床结果,总结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于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肝细胞癌患者40例,分别进行 CT 检查和 MR 检查,观察临床诊断结果,分析影像学特征。结果:40例患者中,CT 共计检出31例(77.5%),MR 共计检出38例(95.0%)。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肝细胞癌患者而言,临床诊断采用 CT 和 MR 均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其中后者检出率高,能够明确掌握病灶的特点,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实施CT与MR影像学检查的应用价值。方法整群选取符合标准的肝细胞肝癌患者54例,均给予CT和MR平扫和增强扫描,对诊断结论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该研究54例患者中,CT诊断为肝细胞肝癌的例数为49例(90.7%),MR诊断肝细胞肝癌例数53例(9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CT扫描出现“快进快出”特征强化表现的患者35例(64.8%),MR扫描出现“快进快出”特征强化表现的患者46例(85.2%)。结论肝细胞肝癌临床诊断时,MR增强扫描和CT扫描均对临床肝癌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但MR增强扫描相比于CT扫描能清晰的显示出邻近血管的侵犯或推压及病灶的引流静脉、供血动脉,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黎为民 《河北医学》1996,2(5):523-524
CT与磁共振(MR)影像学比较(067000)河北省承德市解放军266医院CT磁共振中心黎为民CT与磁共振成像都是近代兴起先进的医学诊断技术,它的出现受到医务工作者的高度重视。本文通过CT和磁共振的成像原理,各自适应症及优缺点进行比较,供临床医师在选...  相似文献   

5.
6.
韩旭 《当代医学》2021,27(33):80-82
目的 分析磁共振检查(MR)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4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65例,经术后切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其中肝硬化再生结节23例,小肝癌42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与CT检查.比较MR、CT鉴别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 以组织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MR诊断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特异度(95.65%)高于CT检查(69.57%),灵敏度(95.24%)高于CT检查(76.19%),MR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诊断准确度(95.38%)高于CT检查(7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与CT对肝硬化再生结节与小肝癌的诊断均具有鉴别价值,但MR的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袁增清 《中外医疗》2016,(5):194-195
目的:分析CT及MR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CT及MR检查,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数据,MR检查结果作为实验组数据,以临床病理检验结果作为金标准,该研究所选患者均为临床病理诊断确诊患者,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对于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价值。结果对照组诊断准确率为84.00%,椎间盘突出患者38例,椎间盘脱出4例;实验组诊断准确率为96.00%,椎间盘突出患者42例,椎间盘脱出6例;组间诊断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MR检查的诊断价值高于CT检查的诊断价值,MR检查应作为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CT影像学检查分析孤立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证实为孤立性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患者70例进行CT检查,以符合病理诊断为阳性标准.结果 CT诊断单发病灶阳性率高于多发病灶阳性率(P<0.05),并且多发病灶误诊率高于单发病灶误诊率(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增强CT和增强MRI对肝癌的检出情况.方法 观察对象选自福建省老年医院2018年11月—2020年4月收治的73例肝癌患者,分别应用肝脏增强CT和MRI进行检查.以病理组织诊断为参考,统计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肝癌类型的诊断符合情况以及对不同直径肿瘤的检出情况.结果 增强MRI诊断符合率为97.3%,增强CT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癌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0例巨块型肝癌分别行螺旋CT平扫、双期及三期扫描,扫描时间分别为动脉期30s、门静脉期70s、延迟期180s,以2.5-3ml/s速度团注对比剂100ml,观察其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特征。结果①动脉期,多数肿瘤实质见异常血管及瘤区强化,门静脉期瘤体密度迅速减低,至延迟期变为等密度。②巨大肿块易发生中心坏死区,瘤体边缘多较清楚,形态较规则,肿瘤边缘环形强化。③肝内转移性子灶在肝动脉期多明显强化,门静脉期降为等密度,延迟期为低密度。④门静脉受累表现为肝内分支的边缘侵蚀、破坏、中断,或为不规则充盈缺损。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能够获得肿瘤在各期的增强征象,明确肿瘤的血供特征和门静脉受累情况,检出肝内转移灶,为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唐栋  王晓嫚  许茂盛 《浙江医学》2017,39(19):1657-1660
目的分析甲胎蛋白(AFP)阴性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CT表现,为CT诊断AFP阴性HCC提供有价值的影像学依据。方法选取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HCC的患者80例,根据患者入院后血清AFP检测结果,将AFP阴性表达(<20滋g/ml)者设为阴性组(32例),阳性表达(≥20滋g/ml)者设为阳性组(48例)。两组患者均空腹行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CT表现。结果阴性组患者多数病灶CT表现为体积偏小(长径<3cm),单灶,边缘及形态相对较规则,呈椭圆形或边缘轻度分叶状改变,密度相对均匀,很少出现坏死、出血等征象,较少发生转移或门静脉癌栓。阳性组患者CT平扫表现多为病灶体积偏大(长径>3cm),多伴子灶出现,边缘不规则,易发生坏死、出血,且易发生门静脉癌栓或转移。两组患者病灶长径<3cm、单灶生长、边缘规则、坏死或出血、门静脉癌栓或转移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阳性组比较,阴性组患者增强CT动脉期高度强化比例较低,轻度强化比例较高(P<0.05);静脉期高度强化比例较高,轻度强化比例较低(P<0.05)。结论AFP阴性HCC的CT表现具有肿瘤体积相对偏小、多单发、形态相对规则、出血坏死少见、不易发生门静脉癌栓或转移、增强扫描以动脉血供相对偏少而静脉血供优势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低场MR平扫在肝细胞癌(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随机抽取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CC(结节型)及血管瘤MR资料,其中HCC30例41个病灶,血管瘤20例25个病灶。两组均分别行横轴位T1WI、T2WI。分析病灶MRI特点及分别测量和计算HCC、血管瘤T1WI的信号强度(T1S)、T2WI信号强度(T2S)、及各自的对比噪声比(CNR)。结果HCC组:T1WI25个病灶(71.43%)呈稍低信号;T2WI38个病灶(92.68%)呈稍高信号;T2WI20个病灶(48.78%)周围见低信号包膜;10例(24.39%)可见门静脉癌栓;16例(16.67%)可见肝门淋巴结肿大;16例(53.33%)合并肝硬化。血管瘤组:T1WI15个病灶(65.21%)病灶为稍低信号,T2WI23个病灶(92.00%)为高信号,19个病灶(76.00%)见边缘分叶征。两组T2WI信号特征及边界征像差异比较有显著性(P〈0.05);两组T2S、T2CNR在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低场MRI平扫显示的T2WI信号强度、假包膜征、肿瘤边界征等在HC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I)探讨原发性肝癌(HCC)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特点。方法对26例HCC患者行CTPI检查,检测肝癌组织与正常肝组织肝血流量(BF)、肝动脉灌注量(HAP)、门静脉灌注量(PVP)、肝动脉灌注指数(HPI)、平均通过时间(MTT)、毛细血管表面通透性(PS)等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肝组织比较,肝癌组织BF、HAP、HPI、PS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VP、MTT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PI可在显示肝脏及肝癌结构的同时,直观定量地反映肝癌病灶血流情况,对进一步明确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分析X线胸片与CT扫描在中央型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第三二三医院2009年1月N2013年1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98例中央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CT扫描和X线胸片检查,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结果,并对两种方法对患者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9例X线胸片检查者其中央型肺癌的诊出率为63.8%(44/69),93例CT扫描患者的诊出率高达91.4%(85/93),统计学分析显示CT扫描的诊出率明显优于X线胸片检查者(P〈0.01)。CT扫描对中央型肺癌支气管腔内、肺门区肿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的显示清晰度分别为80.6%、77.4%和48.4%,显著高于X线胸片的显示情况(58.0%、53.6%、18.8%)(P〈0.05)。结论X线胸片和CT扫描均为中央型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是CT扫描相对X线胸片而言.其准确性和灵敏度更高,对病变部位的清晰度显示也要优于X线胸片检查,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评价肝细胞癌(HCC)组织学分级的价值。方法 经手术切除且病理证实HCC患者27例,术前均行上腹部常规磁共振成像(MRI)及DWI检查,分析病灶的DWI信号强度、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与HCC组织学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 本组27例27个HCC病灶中,组织病理学诊断高分化HCC病灶6个、中分化HCC病灶10个、低分化HCC病灶11个。在DWI中,1例(3.7%)为等信号,9例(33.3%)为略高信号,17例(63%)为高信号。不同分化HCC信号强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8)。低分化HCC的ADC值[(1.16±0.16)×10-3mm2/s]明显小于高分化[(1.43±0.09)×10-3mm2/s](P=0.004)和中分化 [(1.34±0.19)×10-3mm2/s](P=0.023)。HCC的ADC值与组织学分级呈中等负相关(r=-0.566,P=0.002)。结论 应用ADC值能区分低、中、高分化HCC,因而ADC值有助于术前预测HCC的组织学分级。另外,DWI信号强度对HCC的组织学分级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7.
燕平 《西部医学》2011,23(4):643-64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原发性肝癌中的价值。方法对25例原发性肝癌进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动态电影模式扫描,所有数据经工作站软件处理并计算组织血流量(blood flow,BF)、血容量(blood 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time,MTT)、毛细血管通透性(permeability surface,PS)、肝动脉供血分数(hepatic arterial fraction,HAF),比较肿瘤组织、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各灌注参数的变化。结果肝癌组织BF、HAF明显高于瘤旁组织及正常肝组织,而MTT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BV和PS值与正常组织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癌CT灌注参数(BF、HAF和MTT)可有效的评价原发性肝癌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胰腺癌在CT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胰腺癌患者的影像资料及临床表现,总结其CT影像特点。结果本组胰头部癌57例,表现为癌肿(低密度结节)远端胰管扩张伴胰腺实质萎缩;胰体尾部癌28例,表现为典型的强化不明显的低密度团块灶。结论螺旋CT扫描速度快,解剖断面清晰,不受呼吸及胃肠道气体的干扰,密度分辨率高,在胰腺癌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