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认为肝失疏泄与高尿酸血症发病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聚,郁而化热;或肝失疏泄,导致三焦气化失常,水液积聚而生痰湿;或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血行不利,生湿化痰,痰瘀互结,阻滞于骨骼、经络、关节等部位而发病。肝脏阴血不足既是高尿酸血症发病的内在因素,又是病变后期邪气损伤机体的病理结果。临床上采用疏肝行气、活血化瘀、滋补肝脏阴血等方药,能有效治疗高尿酸血症。  相似文献   

2.
任丽 《陕西中医》2003,24(6):576-576,F003
中风病病机复杂多变 ,但以气机逆乱为主 ,气机逆乱与肝失疏泄密切相关 ,因此治疗中风病当须调肝。1 肝失疏泄是中风病之主线 近年来 ,已普遍认为中风之病机为气机逆乱 ,气机升降逆乱 ,致使气血和津液运行失常 ,产生风、痰、瘀、火而发病。气与肝脏密切相关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  相似文献   

3.
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博  任路 《吉林中医药》2009,29(3):194-195
肝主疏泄,调畅全身气机 脾胃运化,调节情志,以此为理论出发点,结合现代医学及动物实验模型来探讨肝失疏泄与抑郁症发病的 表明,肝失疏泄应当是导致抑郁症的根本原因。郁而气机不畅,致痰浊血瘀,痰瘀互结,加速了抑郁状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肝脏的疏泄功能在调节五脏方面有重要作用,是维持正常睡眠的基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气机舒畅可有效调节情志,维持正常睡眠;若肝疏泄失职则导致气机郁滞、情志不舒、气血失和、心神不宁,发为不寐。对肝生理功能与睡眠的关系及肝失疏泄与不寐的关系进行系统性探讨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6,(4):718-719
文章介绍了黄燕教授从"情志—气机—肝轴"论治顽固性失眠的经验。情志不畅则气机逆乱,肝失疏泄,导致五脏气血紊乱,容易诱发失眠。治疗上应注重调畅情志和疏泄肝气的结合,肝郁为根,情志不舒为本,标本兼治,方能使人体复归"昼精夜瞑"的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尹佳  苏文革 《河南中医》2012,32(1):56-57
肝脏疏泄失司,气机失调是形成心悸的重要原因之一,治疗上应疏肝柔肝,调节肝脏的疏泄功能,改善气血运行的失调.临床可根据不同病因病机,采取清肝泻火、理气疏肝、养血柔肝、疏肝活血等方法对证治疗.  相似文献   

7.
肝主疏泄,肺主气之宣发肃降,二者在气机升降、经脉气血贯通方面相互为用。肝失疏泄有太过与不及之分,临床上,在治疗咳嗽的同时,通过调节肝的疏泄功能,使之气机畅通,对于咳嗽的治疗有显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肝主疏泄,性喜调达,肝的疏泄功能在气机调畅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调畅全身气机,使之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调畅气机、调节情志、促进脾胃消化、促进血液运行和水液输补、调节生殖功能等五个方面。肝与冲任密切相关,肝失疏泄,可直接导致气滞血瘀,冲任阻滞,胞脉失畅,不通则痛,引发气滞血瘀型慢性盆腔炎。治疗以行气活血,化瘀止痛为主,佐以补肾健脾之品,情志疏导,用药以牡丹散为基本方,行气化瘀止痛汤,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9.
《中成药》2016,(4)
功能性胃肠病是一种常见的无器质性改变的胃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单独应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中医认为,其与焦虑抑郁至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脾失健运有关,治疗上应该疏肝解郁。本文通过汇总近4年来舒肝解郁胶囊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方面的文献,发现舒肝解郁胶囊在佐治功能性胃肠病上有较好疗效,应该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是心主血脉的保证。认为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构成的肝筛结构可能是肝主疏泄,调节脂质代谢的超微结构;肝失疏泄,肝窦内皮细胞窗孔数量、结构及功能异常,能够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提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肝脏疾病继发的血管功能障碍,肝筛是肝失疏泄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结构。基于疏肝通络药物,发展维持肝窦内皮窗孔结构和功能或者促进复窗孔化的方法,可能是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