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研究《本草纲目拾遗》中药外治用药的特色和规律,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启示。[方法]通过对《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的外治中药方剂进行整理、归纳、统计、分析,研究本书的外治用药特色和规律。[结果]书中外用药材402种,其中外来药物27种,多为化学药物,外治剂型共21种剂型。传统外用药剂拟用的基质约13种,记载频次最多的是油脂性基质。主治病症非常广泛,其中主治病症频次较多的前5位属外科、内科、皮肤科、喉科、骨伤科等。按原文治法表述用语归类统计外治方法计63种。[结论]《本草纲目拾遗》蕴藏着丰富的中药外用药材、验方、制剂及传统的外治方法,充分体现了中药外治的特色和优势,对促进中药外治方法的挖掘利用、改良优化及开发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本草纲目拾遗》是研究"浙派中医"之"本草学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外用剂型的特点及研究重点。方法:对中药的传统外用剂型、现代外用剂型、外用给药新剂型进行归纳,分析已有剂型在应用时的优劣。结果:传统外用剂型是中药外用的主体和基础,现代外用剂型是中药外用的发展和优势,新外用剂型与中医药的结合是中药外用发展的方向。结论:中药外用制剂作用机理研究、新剂型在中药外用制剂中的应用是中药外用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中医外治法历史源流的基础上,从理论、技术、临床等方面梳理现代外治法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在新学说的提出、外用中药在剂型与应用方式上的改进、外治器具的革新及临床“内病外治”适用范围的拓宽,并对目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思考,展望未来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中药外用疗效的因素.方法:从中药材品种、质量及配伍、制剂因素、外用方法、辨证用药、不良反应、外用不足等方面来探讨中药外用疗效的思路.结果:中药来源、加工配伍、剂型及赋形剂、外用方法、辨证用药、外用的不良反应及不足等是制约和提高中药外用疗效的重要方面.结论:发展外治理论,探索外治机制,把特色现代外用剂型用于中药,突出中药外用的特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刘秀丽  滕蔚然 《医学综述》2014,(13):2420-2422
敷贴法是将中药方剂制成散剂、膏剂或巴布剂,直接敷贴于患处的方法,通过药物渗透入体内,达到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舒经活络、活血祛淤的效果,靶向性好,敷贴法作为中医外治的主要方式之一,在治疗膝骨关节炎(KOA)临床应用方面作用甚广。该文通过对近年来新型外用敷贴制剂治疗KOA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从发病现状、中医外治意义、常见新剂型及其临床研究、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加以阐述,探讨中医外治治疗KOA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并为"中医十三科"之一的祝由疗法的起源、发展及其在现代中医治疗中的演化和应用。[方法]通过查阅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现代相关研究成果,结合相关典籍原文和医案,系统梳理祝由疗法的源流及历史发展演变脉络,探究祝由疗法在现代的作用形式。[结果]祝由疗法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巫术,作为中医疗法首见于《黄帝内经》。其在历史上经历了先秦时期的萌芽、春秋战国至魏晋时期的发展、隋唐到明清时期的兴盛、近现代的衰落与重构的过程,因其蕴含着综合治疗的内涵,现今主要以原始巫术、情志疗法、导引气功三种形式保留。[结论]祝由疗法经历漫长的演变,其不合理的成分逐渐被淘汰,剩下的精华部分仍然在当今的中医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外治理论、外用功效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药外治理论是中医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在外治理论、外治作用机理、外用功效研究方面尚存在一定问题.提出在建立常见中药外用功效的基础上,依据穴位刺激,经络传感,并结合现代经皮给药和全息生理理论等,进一步完善中药外治理论,使中药外治理论更加丰富、完善和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中医古籍中揩齿乌发法文献的研究,为中医药临床诊治白发症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以及中医古籍中以揩齿治疗白发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书籍24部,方剂57首,药物121味,药物组成重在清热和补益,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是青盐,对药物的炮制颇有考究。揩齿乌发法的步骤为净齿后用生姜擦牙,蘸药末擦至牙热为度,揩齿后咽下津液,或取津液涂于发上。文献记载见效从一个月到百日不等,疗程中需注意饮食禁忌。[结论]揩齿乌发法的理论基于发、齿、肾三位一体的关系,研究揩齿乌发可以为临床防治白发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古今中外中医药外治的发展与现状进行研究.方法:按时间顺序对中医药外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对每个时期的中医外治、中药外用与机理理论3个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回顾中医药外治从古发展至今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医药外治的思考与展望.结论:古今中外中医药外治的发展与现状的研究促进中医药外治在现代医学临床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痤疮的中医外治近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及总结近年来痤疮的中医外治手段和疗效。方法文献归纳综述。痤疮的中医外治剂型有中药面膜、中药软膏、中药酊剂等;治疗手段有外敷、外涂、中药熏蒸、刺络放血、耳穴放血等。结果痤疮的中医外治疗效确切。结论运用中医外治法以其剂型、方法多样,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作用直接、见效快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痤疮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在创新中求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是中医学发展的动力,中医不但需要继承,也需要创新,继承和创新是辩证的统一。创新只能以实践为判断标准,而不应设置禁区。理论创新是关键,需要解决过度依赖哲学和功能与结构不完全一致的两大难题。中医学必须借鉴所有学科知识为其发展之用。中医学是在发展中与现代学科体系逐步沟通,最终走向融合。这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才能完成,需要有更高层次理论的指导、人才的聚集和中医自身的有效发展等条件。  相似文献   

12.
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持中医特色与优势,中是医现代研究的难点,从西方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来天空中医理论,不符合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在遵循中医学的基础理论,观点和方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现代科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现代研究体系,开展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工作,中医药事业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迈入高质量发展阶级,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过去十年间,中医药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现代化和产业化持续推进;中医药进一步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医药学术研究亦取得重要进展。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张伯礼院士立足近十年中医药的发展情况,针对发展过程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个人见解,并对中医药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也在顺应着历史潮流不断发展。在此过程中,有符合历史发展规律之处,但亦出现一些问题。本文总结了中医发展中遭遇的突出问题,从中医经典与基础理论、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临床与科研等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探讨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医理论,从内服和外用两方面统计近年来中药及其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情况。其中,内服方面,从健脾除湿、养血润燥、清热凉血、补中益气等方面进行统计划分。外用通过中药外洗、中药外洗、中药湿敷、外用中药膏剂、涂搽成药搽剂等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综述近5年来的文献,为进一步推广中药及中药制剂在治疗湿疹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层中医医院存在着临床中药使用率低;临方炮制、药引、制剂工艺的缺失;中西药联合用药不合理;中药临床药学工作开展进度缓慢;中药人才地位偏低等问题。笔者从上述几方面阐述基层中医医院中药学发展的现状,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提出对策和建议,促进基层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医学在当代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分析目前中医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医学发展应接受先进哲学的指导,依赖中医临床,用现代思维深化领悟经典中医,及时引进现代医学研究发展,并注重多学科交叉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的卫生工作三大方针之一——“团结中西医”,既是基于当时医疗卫生资源的考量做出的政策选择,也是前此20余年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遗产之一。从最初“中西医并用”的无奈,到逐步形成“中西医合作”、“团结中西医”方针,都与中国革命的具体环境密切关联。延安时期不同阶段的革命卫生工作方针,带有浓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色彩,是毛泽东深思熟虑的结果而不是医务人员提出的职业诉求;1950年确立的“团结中西医”方针,也是在《共同纲领》确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框架的指导下做出的调整,因而更加适合当时的国情。  相似文献   

19.
李小娟教授从气论治郁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其病机关键是气机不畅。治疗上从气入手,通过理气、调气、益气使气机条畅而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20.
刘昌孝院士认为中药研究不仅带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更使得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生机盎然.但在中药发展中也存在质量标准亟待确立、资源匮乏、人才紧缺、需建立有效平台等诸多问题.刘院士认为,可以药为始,在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助下,努力解决上述问题,提出质量标志物的新概念,规范中药质量和发展,推动中医走向世界,进而促进中西医结合事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