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究鼻内镜下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上颌窦根治术治疗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联合唇龈入路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上颌窦根治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复发率、术前及术后6个月嗅觉功能以及视觉模拟疼痛(VAS)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9%,低于对照组的13.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1%,与对照组的96.2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复发率为3.77%,低于对照组的1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嗅觉功能评分、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真菌性上颌窦炎患者采用鼻内镜上颌窦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上颌窦根治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嗅觉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降低复发率,且疗效具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李强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2):5470-5471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摘除上颌窦囊肿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鼻内镜手术治疗38例(41侧)上颌窦囊肿的临床资料;其中经下鼻道开窗27例,经上颌窦自然口10例,中、下鼻道同时开窗4例。结果所有囊肿均在鼻内窥镜下摘除。平均随访12个月,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是治疗上颌窦囊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的3种路径。方法:3种路径分别是:上颌窦自然口开窗路径;下鼻道开窗路径;中下鼻道联合进路路径,分别为5例、6例、25例。结果:所有囊肿均成功摘除。随访6个月以上无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囊肿摘除与传统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且效果良好,是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和Lund-Kenned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分析我院1998年9月 ̄2004年6月期间,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组)与单纯中鼻道开窗术(对照组)治疗上颌窦炎的病例术后开窗口的开放和上颌窦黏膜炎症的转归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治疗组上颌窦窦口开放率86.2%,上颌窦炎治愈率79.3%,下鼻道开窗口开放率48.3%;对照组上颌窦窦口开放率85.7%,上颌窦炎治愈率76.2%。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对上颌窦炎症的转归和上颌窦窦口开放较单纯中鼻道开窗术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改良黏骨膜翻瓣精准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上颌窦囊肿患者5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26)和研究组(n=31).两组患者均行鼻内镜下上颌窦自然开口入路手术,对照组同时予常规下鼻道开窗术,研究组同时予改良黏骨膜翻瓣精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及中、下鼻道上颌窦联合开窗术治疗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的80例被确诊为真菌球性上颌窦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试验组采用鼻内镜下中、下鼻道上颌窦联合开窗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治疗,并随访至2013年2月28日.术前主观评估采用VAS、SNOT-20问卷调查;客观评估采用Lund-Mackay CT评分和Lund-Kennedy评分.并在术后3月、6月、1年及2年时对两组患者再次进行相同指标评估.结果 试验组术后6月、1年及2年的VAS评分、SNOT评分及Lund-Kennedy评分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年Lund-Mackay评分高于试验组(P<0.0l).根据海口标准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试验组治愈36例,好转4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治愈28例,好转7例,总有效率为87.5%,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P=0.021).结论 鼻内镜下上颌窦中、下鼻道联合开窗术治疗真菌球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鼻内镜下上颌窦中鼻道开窗术,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66例上颌窦真菌病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手术方式(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的疗效观察。方法将66例非侵袭性上颌窦真菌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3例患者均单侧发病,一组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随访1~5年。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种不同处理方式的疗效。结果行单侧鼻内镜上颌窦口扩大术一组治愈29例,复发3例,治愈率为87.9%,行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一组治愈32例,复发1例,治愈率为97%。结论鼻内镜术并下鼻道上颌窦置管冲洗治疗术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5):1069-1070
选择上颌窦出血坏死性鼻息肉患者108例,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观察组给予鼻内镜手术联合传统根治术治疗,对照组给予鼻内镜手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4%)显著优于对照组(61.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显著低于对照组(29.6%),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上颌窦鼻息肉行鼻内镜下双路径手术治疗,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3):397-39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治疗的患者3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鼻侧切开术,观察组采用鼻内镜下鼻腔外侧壁切除手术治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经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肿瘤复发率上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是两组的手术后并发症情况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适合应用鼻内镜下进行上颌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手术的患者,进行单纯的鼻内镜下手术治疗,能够减少手术的创伤,减少手术并发症,术中做到微创,术中出血少,术后患者恢复快。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治疗上颌窦出血性息肉的经验及体会,探讨该病治疗的方法。方法:16例上颌窦出血性息肉患者进行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融合开窗术,并于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症状改善及复发情况。结果:16例上颌窦出血性息肉病例采用该方法治疗后出血症状消失,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中下鼻道融合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出血性息肉较之传统手术有更大优势,术中视野好,病灶清除干净,术后换药方便,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上颌窦病变患者经鼻内镜下行上颌窦根治术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将120例上颌窦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2组均采用传统的柯-陆手术进路与鼻内镜手术联合治疗。对照组手术前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和并发症的预防等围术期护理。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镇痛剂使用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鼻出血、眶内血肿、鼻腔粘连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上颌窦病变患者经鼻内镜下行上颌窦根治术,有针对性地做好患者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严密观察患者体征变化,有效地采取护理预防措施,加强健康宣教及术后鼻腔冲洗和随访,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成功、顺利康复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手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8年8月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真菌性鼻窦炎患者146例,依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n=69)和研究组(n=77),分别行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术和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术治疗,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及随访结束后的鼻内镜评分、生存质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随访结束后,两组患者的鼻内镜评分和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手术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上颌窦窦口开放联合下鼻道开窗入路术治疗真菌性鼻窦炎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存质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鼻内镜中鼻道上颌窦开窗术(MMA)联合下鼻道上颌窦开窗术(IMA)径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15年8月治疗的51例上颌窦良性病变临床资料。在常规行鼻内镜下MMA术后,对于难以完整切除的病变联合IMA术切除病变。记录术中情况及术后疗效。结果?术中内镜下能很好地观察和切除上颌窦内各壁病变。术中及术后无鼻泪管损伤、鼻甲萎缩和局部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临床症状逐步消失,窦内黏膜上皮化,窦口引流通畅,病变无复发。结论?MMA联合IMA可以很好地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尤其在上颌骨囊肿治疗中有很大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慢性上颌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后配合使用上颌窦引流支架的疗效观察,并与单纯行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疗效比较。方法支架采用Z型不锈钢丝作为骨架,两面覆以硅橡胶膜。在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后2~4周,平均3.5周,将上颌窦引流支架放置到上颌窦开口处,摄X线片观察支架的位置和形态。定期随访2周、4周、2个月、4-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上颌窦口开放情况。结果30例患者共放置37枚支架,经过6~24个月的随访,慢性炎症均治愈。4个月后支架被取出,上颌窦口开放良好,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中鼻道造口术。结论上颌窦引流支架配合中鼻道自然口扩大术治疗慢性上颌窦炎,引流效果好,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刘垚  徐伟  包奕琳  殷泽登  黄英  姜梁  覃纲 《中国内镜杂志》2015,21(11):1220-1223
目的探讨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2013年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接受鼻内镜手术治疗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单纯鼻内镜手术31例,鼻内镜联合下鼻道开窗8例,鼻内镜联合改良柯陆术式13例,鼻内镜下泪前隐窝入路11例,术后进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术前行鼻窦CT检查,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或炎性息肉伴出血坏死,随访6个月~10年均无复发。结论鼻内镜手术为该病首选治疗方案,鼻窦CT检查可为上颌窦出血坏死性息肉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确诊依赖于组织活检。  相似文献   

17.
探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治疗小儿鼻窦炎的临床疗效。60例鼻窦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5%,较对照组的79.17%明显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鼻窦炎患儿采用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治疗,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等特点,可减轻患儿痛苦。鼻内镜下上颌窦置管术对治疗小儿鼻窦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上颌窦真菌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间65例上颌窦真菌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其中采用上颌窦根治术5例,单纯鼻内镜术38例,鼻内镜下中下鼻道双径路手术16例,鼻内镜下鼻内外双径路手术6例。结果65例中62例一次性治愈未再复发,3例再次手术后也达治愈标准。结论对上颌窦真菌病的手术治疗,鼻内镜下绝大多数可达根治,如妨碍术野可加用下鼻道或鼻外双径路方式,这样既可达到微创的要求,也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上颌窦囊肿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唇龈切口上颌窦前壁凿开囊肿切除术(柯-陆氏术)。随着鼻内镜在临床上的应用,现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我科曾以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术及下鼻道或上颌窦前壁穿刺联合进路处理窦内囊肿,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改良冰敷法在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0例行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的上颌后牙区牙列缺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术后24 h内依据肿痛位置采用清水冰袋冰敷,观察组依据冰敷时间表采用15%乙醇冰袋冰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肿胀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7 d肿胀及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骨吸收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冰敷法能降低上颌窦开窗植骨种植修复术患者术后肿胀及疼痛反应,对患者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