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SCT尿路成像(MSCTU)中延迟期低剂量扫描方案(100 k V+CARE Dose 4D)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并探讨三种不同后处理重组技术(MPR/CPR、MIP、VR)图像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敏感性。方法:34例MSCTU患者延迟期采用低剂量扫描方案,所有患者延迟期1 mm薄层数据进行CTU图像重组,并与临床、病理诊断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4例中全尿路MSCTU图像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97.1%(33/34),定性诊断准确率为91.2%(31/34)。三组不同图像组合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准确性均高于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其定位、定性诊断敏感性,从高到低依次为:全尿路MSCTU图像>含延迟期CT轴位>常规CT轴位,其中全尿路MSCTU图像与常规CT轴位的诊断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2 5),其余组合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CT尿路造影后处理重组三种技术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从高到低依次为MPR/CPR>MIP>VR图像,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于定性诊断准确率。其中MPR/CPR技术与MIP、VR技术对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而MIP技术与VR技术比较,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2 5)。结论:MSCTU技术延迟期采用100 k V结合CARE Dose 4D技术方案,不仅能够明显减少单期辐射剂量,而且能提高泌尿系统疾病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不典型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低辐射剂量CT检查对肝脓肿的早期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经临床、手术或病理学证实的肝脓肿患者40例,其中20例行320排容积CT扫描,20例行64排螺旋CT扫描,分析其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各征象,对两组所受辐射剂量及噪声进行对比。结果 CT平扫两组肝脓肿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或等低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高灌注征、簇状征、持续强化征、缩小征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20排容积扫描组辐射剂量(9.9±0.8)mSv,噪声5.90±0.63;64排螺旋扫描组所接受辐射剂量(17.5±1.2)mSv,噪声5.35±0.55。两组辐射剂量及噪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320排CT容积扫描辅助诊断不典型肝脓肿其诊断准确率高,辐射剂量低,可为临床诊断肝脓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尿路造影(CTU)在降低受检者辐射剂量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腹部加压方式对5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行平扫和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所有数据进行MPR、CPR等处理。记录每次扫描的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有效剂量。回顾性分析50例经常规CTU检查患者的辐射剂量,并与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接受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的患者中,泌尿系统完整显示34例;16例因单侧或双侧输尿管显示不佳而接受延迟期追加扫描,其中7例通过延迟扫描完整显示双侧肾盂、输尿管及膀胱,4例患侧较静脉期显示有所改善,5例患侧肾盂对比剂稍增多,而输尿管、膀胱无显著变化。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平均有效剂量为19.57 mSv,常规CTU的平均有效剂量为31.50 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加压双期增强CTU对尿路和病变显示效果较好,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T血管造影联合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于我院进行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把他们按照随机数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60例,使用核磁共振尿路造影技术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60例,使用CT血管造影联合CT尿路造影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检查符合率以及成像清晰度方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血管造影联合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能够获得更高清晰度的检查成像,帮助医生快速的诊断患者的病情,为医生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促进患者康复奠定基础,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多层CT延迟扫描对心肌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心肌缺血性病变的患者进行常规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于5~10 min后进行延迟扫描。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在常规扫描及延迟扫描的容积数据进行双盲法诊断,然后将2名诊断医师诊断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分析。同时将常规扫描、延迟扫描与临床诊断进行敏感性及特异性进行比较。结果两名医师诊断结果在常规扫描时,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值为0.667,P0.05),而在延迟扫描时,具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0.889,P0.05)。常规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66.7%及92.3%,而延迟扫描组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为80.0%及96.2%。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延迟扫描,能提高心肌梗死的检出率及影像医师诊断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采用64排CT改良式尿路造影的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4月—2023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疑似泌尿结石患者,均实施64排CT改良式尿路造影检查,并展开单次团注尿路造影(对照组30例)、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观察组3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方法检出情况、诊断效能及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差异。结果:病理诊断结果显示,观察组阳性25例,阴性5例;对照组阳性26例,阴性4例。观察组个性化分次团注造影检出阳性25例,阴性5例;对照组单次团注尿路造影检出阳性26例,阴性4例。观察组诊断灵敏度92.00%、特异度60.00%、准确率86.67%,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主观图像质量及客观图像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64排CT改良式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统结石中应用个性化分次团注方案可在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不影响图像质量及诊断效能,值得借鉴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应用优势。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分别采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和超声心电图进行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对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同时分析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的应用优势。结果:42例患儿经手术病理检查,发现存在畸形116个。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诊断准确率为97. 41%,高于超声心电图的89. 66%(P 0. 05)。前门控低剂量扫描容积,有效辐射剂量为(0. 29±0. 11) m Sv,剂量长度乘积为(13. 1±5. 1) m Gy·cm,CT剂量指数为(0. 89±0. 18) m Gy,图像质量评分为(4. 5±1. 2),均符合诊断要求。结论:采用128层CT前门控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诊断中,可取得更高的诊断准确率,同时辐射剂量低,对患儿不良影响小,安全性高,具有明显的临床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8.
低剂量CT尿路造影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CT尿路造影(CTU)技术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然而泌尿系CT检查通常需要3期扫描,包括平扫、肾实质期和排泄期,而且扫描覆盖范围较广,包括双肾、输尿管与膀胱,患者接收辐射剂量较多.近年来随着CT检查的广泛应用,CT辐射剂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如何减少CT辐射剂量就变成了一个迫切的问题[1-3].目前有关低辐射剂量CT尿路成像的文献报道较少[4],本研究的目的是对比分析低辐射剂量和常规辐射剂量排泄期CTU对泌尿系统的显示效果,并进一步探讨低剂量CTU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疾病28例影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临床误诊误治》2010,23(5):476-477,I0002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CT urography, MSCTU)对泌尿系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8例临床疑及泌尿系病变者使用GE Light Speed 64层螺旋CT机进行平扫、增强扫描,扫描层厚和层距为10 mm.图像后处理技术采用回顾性薄层三维重建,分别使用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建(CPR)和容积再现(VR)等软件进行处理.结果 28例均良好显示输尿管扩张的整体形态、梗阻部位的局部形态及周围组织结构情况,MSCTU诊断为泌尿系肿瘤8例,输尿管结石、输尿管炎症各6例,因骨质增生或外源性肿块压迫导致肾盂及输尿管积水者5例,肾脏及输尿管先天畸形3例.2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诊断.结论 MSCTU对泌尿系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4例受检者进行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及增强扫描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诊断病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分别记录低剂量和常规剂量扫描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 dose index volume,CTDI vol)。结果:104例受检者中,阳性病变者91例,阴性13例。其中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检出阳性者89例(89/91,97.8%),低剂量CT的CT辐射指数较常规CT平均降低60.59%。与常规剂量CT相比,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对肠壁浸润程度、病变定性及腹膜后淋巴结的显示均稍差,而增强扫描有助于弥补这些不足。结论: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检查可以有效地发现结直肠病变,且较常规CT的X线辐射剂量低;增强扫描适用于结直肠癌术前分期,低剂量CT仿真结肠镜结合增强扫描对结直肠疾病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颈椎采集模式和盆腔采集模式的扫描剂量。材料和方法:选用60例颈椎外伤的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检查扫描,并使用水模对比扫描。患者扫描范围180 mm:30例行颈椎模式,30例行盆腔模式;水模扫描范围 30 mm,分别使用两种模式扫描30次。记录患者和水模每次扫描的平均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扫描时间和有效球管电流数值,并计算出剂量长度和平均有效剂量。3名有资质医师双盲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评分。结果:患者盆腔模式组平均容积剂量<颈椎模式组,盆腔模式组平均有效剂量比颈椎模式组降低59.0%。两组图像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均满足临床要求。水模对比结果相同。结论:64层螺旋CT盆腔模式适合颈椎扫描,辐射剂量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口服大剂量2.5%等渗甘露醇小肠造影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2017年4月行CT小肠造影患者72例,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检查前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随机分为常规剂量(120k V、250m As)和低剂量(100k V、150m As)两组进行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每组36例,检查后将诊断结果与小肠镜检结果、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照,比较两种扫描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经肠镜结果及病理结果证实有小肠疾病患者56例,其余16例未发现小肠病变。常规剂量CT小肠造影诊断敏感性87.09%、特异性80.00%、准确率86.11%。低剂量CT小肠造影诊断敏感性90.00%、特异性83.33%、准确率88.88%。两种检查方法诊断准确率无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低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7.04±4.16和47.2±11.12,前者明显低于后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2.5%等渗甘露醇溶液1500~2000ml,检查前20分钟肌注山莨菪碱10mg后,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小肠造影可获得与常规剂量扫描小肠造影同样的诊断准确率,并能较大幅度降低辐射剂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多层螺旋CT技术的成熟及其后处理软件功能日益强大,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SCTU),越来越广泛应用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现对我科3 a来140例CT尿路造影患者的CT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5例,女55例,年龄18~78(平均43)岁。患者症状:腰腹部胀痛或绞痛102例,肉眼血尿60例,  相似文献   

14.
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有泌尿系症状70例患者行CT平扫、肾脏增强扫描及双期扫描,排泄期尿路造影,将原始图象数据传输至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获得多种泌尿系重建图像.结果:肾脏、输尿管、膀胱全部显示为50例,仅肾脏显示为5例,双侧肾脏和一侧输尿管及膀胱显示为15例.泌尿系结石病变为32例,泌尿系肿瘤性病变为28例,泌尿系先天性病变为5例,肾结核3例,肾梗死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泌尿系统疾病具有很高临床诊断价值,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方法 连续选取60例疑似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平均体重指数(25.30±3.15)kg/m2,心率≤65次/分]行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根据患者体重选择管电流(400 mA/500 mA);对照组30例[平均体重指数(25.40±3.00)kg/m2,心率≤65次/分]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管电流650 mA.分别计算两组的平均有效剂量(ED),以12 cm作为标准扫描长度计算标准化辐射剂量(ED_(标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两组患者冠状动脉段的显示质量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平均ED分别为(5.97±1.04)mSv和(26.25±2.36)mSv,经标准化后,ED_(标准)分别为(5.49±0.45)mSv和(23.77±1.64)mSv.两组平均ED及ED_(标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研究组ED_(标准)较对照组减少76.62%.两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26,P=0.235).结论 前瞻性心电门控较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能够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明显减少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6.
泌尿系统的胚胎发育过程较为复杂,任何阶段发生失常均会导致先天畸形,该疾病在临床上常见.以往影像学检查主要依靠超声及静脉肾盂造影(intravenous pyelography,IVP)。对病变的显示及功能评价存在较大的限度,随着螺旋CT技术的成熟和三维重建功能软件的完善,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multi—slice CT urography,MSCTU)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研究34例确诊为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患者的16层螺旋CT检查资料,以探讨MSCTU对泌尿系统先天畸形方面的诊断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取我院12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收取时间在2014年5月12日直至2016年5月20日,并将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静脉尿路造影检查,观察组患者实施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检查。结果:观察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检出率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显示良好率100.00%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通过实施快速图像处理后,能提高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安全无创伤、检查时间短、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能多方位.多角度观察患者肾脏分泌和排泄功能等特点,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为后期治疗提供更有利依据,值得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治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收集45例临床有泌尿系症状患者,行CT平扫,肾皮质、肾髓质及排泄期增强扫描,根据肾脏积水程度决定延迟扫描时间,无积水者延迟10~15m in,积水者延迟30~180m in扫描,将原始资料传送至工作站,进行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获得完整排泄期尿路影像。结果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能清晰显示泌尿系统的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和尿路之间的空间关系、双肾功能情况。45例患者中正常5例,泌尿系肿瘤12例,泌尿系结核4例,结石7例,先天畸形6例,创伤(肾挫伤、肾内血肿)2例,肾脏囊肿4例,输尿管良性狭窄5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的CTU功能在泌尿系统结石诊断中的应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从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随机选择45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这4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利用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MSCTU)进行诊断后,45例泌尿系统结石患者中,患有单纯肾结石的为22例,患有输尿管结石的一共11例,患有肾结石合并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有1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技术(MSCTU)可以为医生的准确判断和治疗提供更多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信息,同时还可对泌尿系统结石做出准确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应用相对无创的多排螺旋CT来替代有创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评价肾脏移植手术中肾脏解剖及功能情况,主要集中在16排螺旋CT及以下机型,鲜有关于64排螺旋CT应用在肾脏移植中的报道.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肾脏移植手术中供者肾脏及受者肾脏的检查价值.方法:对7例拟自愿捐献一侧肾脏给其亲属进行活体肾脏移植的供者肾脏及6例接受了肾脏移植的受者肾脏进行了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并对增强扫描各期进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技术、最大密度投影及曲面重建等三维后处理.结果与结论:7例供者CT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肾均为1条肾动脉者4例;左肾2条肾动脉,右肾1条肾动脉者1例;左肾3条肾动脉,右肾两条肾动脉者2例;所有供者左右肾均见1条肾静脉及1套肾盂输尿管.MPR重建显示左肾囊肿1例,CT尿路造影显示双肾功能均未见异常,与手术对照,符合率100%.6例受者中CT血管造影显示6例移植肾动脉、静脉及输尿管吻合口均未见狭窄及内瘘,其中4例移植肾大小形态及密度正常,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清晰,皮质CT值均在150 HU以上,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均匀,CT尿路造影显示肾脏泌尿功能正常;2例移植肾增强扫描动脉期皮质髓质分界不清,皮质CT值均小于100 HU,静脉期肾脏实质强化较弱,延迟10 min扫描仅见少量对比剂排泄,经过肾脏穿刺确诊为排斥反应.结果表明,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完成对肾实质、肾血管以及泌尿系统的综合评价,可作为肾脏移植前后评价肾脏解剖及功能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