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7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口服氟伐他汀钠胶囊(来适可),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汤治疗,疗程为1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2%优于对照组的63.2%(P〈0.05)。治疗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组在缩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面积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化痰通络方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方法将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8例采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对照组25例单用西药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均为20周。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动脉硬化指数(AI)降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体积缩小,平均血流速度(Vmean)增加,搏动指数(PI)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血尿酸、血清胆红素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164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资料,依据颈部血管彩超结果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2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吸烟、饮酒、血尿酸、空腹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以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各指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体质量指数、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尿酸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而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动脉粥样硬化组(P均<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血尿酸水平和基线收缩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而血清胆红素为动脉粥样硬化的保护因素。结论血尿酸和血清胆红素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心血管事件之间存在着较为紧密的联系,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是预测冠心病的独立因素。研究表明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超声检测到的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脉造影所示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自2006年1月-2008年7月,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检查和有关指标的测定,探讨IMT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纤维蛋白原(FIB)、血尿酸(UA)及脉压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运用蒙医辨证分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致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进行探讨。方法 2013年7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蒙中医院住院部及门诊收集符合诊断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00例,进行蒙医辨证分型,分为赫依血偏盛型、巴达干赫依偏盛型、血希拉偏盛型、聚合型等4型,每型各50例,对入选的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比较,并抽取入选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用ELISA酶标法分别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浓度,采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厚度及是否形成斑块,根据所测得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赫依血偏盛型、巴达干赫依偏盛型、血希拉偏盛型、聚合型4型间年龄、BMI、舒张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性别、收缩压、压差、病程分布有统计差异(P0.05),NO、ACE2、HsCPR浓度,LIMT、RIMT及斑块形成等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蒙医各型均已形成颈动脉粥样硬化,但在蒙医各症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为主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对照组予尼莫地平片和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补阳还五汤化裁辨治。结果: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颈动脉弹性功能指标僵硬度系数β(stiffness parameter)、压力应变弹性系数Ep(pressure-strain elastic modulus,Ep)、IMP及RI水平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益气活血为主辨证治疗AS中医辨证气虚血瘀型患者,可明显改善颈动脉弹性功能和粥样硬化程度,降低颈动脉阻力,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对防治心、脑、肾意外事件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将122例SLE患者根据血瘀证中医诊断标准分为血瘀证组和非血瘀证组,记录一般资料和相关实验室指标,评价疾病活动度。比较2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差异性因素对SLE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影响。结果 SLE血瘀证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及阻力指数(RI)均明显大于SLE非血瘀证组。2组在病程、疾病活动度、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DDi)、累积激素用量、肾脏累及、补体C3、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方面存在差异;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CRP、DDi、肾脏受累、ACA(Ig G)、ACA(Ig M)与SLE血瘀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结论病程≥5年、CRP升高、DDi升高、肾脏受累、ACA阳性是SLE血瘀证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丹参酮对血瘀证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血瘀证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常规治疗)和治疗组30例(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参酮注射液),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大小及血清hs-CRP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IMT、hs-CRP均显著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缩小的趋势。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可显著降低血瘀证患者IMT及血浆hs-CRP的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明丹参酮具有抗炎、稳定斑块和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阳化气法治疗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方法:使用随机数字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以温阳化气为治则给予中药汤剂复荣通脉组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和颈动脉斑块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Glucose,GLU)、餐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12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FMA运动功能评定肢体运动功能。比较2组间血清hs-CRP水平,并对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及患者预后与hs-CRP水平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显著高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hs-CRP水平升高者FMA评分显著低于hs-CRP水平正常者(P<0.01)。结论 CRP参与了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发病过程,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痰方对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血脂水平及动脉硬化指数(AI)的影响.方法:将58例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西洛他唑50 mg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药益气活血化痰方(黄芪、丹参、当归、桑椹、地龙、石菖蒲、茶树根、泽泻、牛膝等组成).治疗并随访12周.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症状变化及统计证候积分,检验血脂水平并计算AI值进行对比.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临床证候积分均有改善,以治疗组有效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较对照组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I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痰方可以有效改善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临床症状,调节血脂代谢,降低动脉硬化指数,对老年颈动脉硬化患者有益.  相似文献   

12.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法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至2018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益气活血法干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运用RevMan5. 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0个RCT,干预措施治疗组为具有益气活血功效的相关汤药,对照组均为常规西药治疗。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常规西药对照组相比,益气活血干预组治疗总有效率比数比(OR)合并值达3. 47,95%CI[1. 91,6. 31];在改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方面,益气活血干预组较对照组效果更显著,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0. 07,95%CI (-0. 09,-0. 05),P 0. 00001];对于颈动脉硬化斑块积分,益气活血干预组也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 0. 0001)。结论:益气活血法在促进斑块的稳定及消退方面或者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方面具有颇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方对高脂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内膜增生的抑制作用。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及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大鼠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0 d,造成高脂血症;然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颈总动脉管腔的狭窄。手术前1 d开始给药,每组动物于术后5、14、28 d处死,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结果术后5 d血管狭窄不明显,术后14 d和28 d血管内膜明显增厚,管腔狭窄,模型组尤为明显。益气活血方干预后,大剂量组内膜增生平均厚度,残余管腔面积/总管腔面积与模型组相比,P〈0.01,其余各用药组与模型组相比,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可显著抑制高脂大鼠颈总动脉球囊扩张后所致的血管内膜增生,益气活血方大剂量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益气活血泄浊法治疗浊毒内蕴、肾气衰惫型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慢性肾衰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利水消肿、纠正电解质失衡、控制心率血压、低盐低脂饮食等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给予益气泄浊汤口服。治疗周期为15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肌酐(SCr)、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Ⅳ-C、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临床有效率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证候主证评分、SCr、TGF-β、HGF、Ⅳ-C含量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0%,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泄浊汤治疗浊毒内蕴、肾气衰惫型慢性肾衰竭可有效抑制肾纤维化形成,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对血管损伤后血管重构指标及炎性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球囊导管损伤大鼠左侧颈总动脉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他汀组和益气活血解毒组。用药后7天行HE染色,观察血管壁各层面积和管腔内径,放免法检测血清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C反应蛋白(CRP)以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浓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内膜轻度增生(P<0.01),外膜明显增厚,面积变大(P<0.05),MCP-1、CRP、TGF-β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益气活血解毒方明显减少内膜面积(P<0.05),降低CRP、TGF-β的含量(P<0.01);阿托伐他汀显著降低TGF-β的含量(P<0.05)。结论: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早期,外膜增生明显,内膜有轻度增生,但管腔内径无显著变化,血管重构主要表现为正性重构,并伴随MCP-1、CRP、TGF-β含量的显著上升。益气活血解毒方抑制新生内膜生成,可能与降低CRP、TGF-β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探讨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大鼠颈总动脉后再狭窄的干预机制。方法:随机将1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阴性对照组,益气活血方大、中、小剂量组。首先自左颈外动脉球囊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30 d,造成动脉硬化,然后经右股动脉穿刺球囊扩张损伤大鼠左颈总动脉,造成颈总动脉再狭窄。手术前1 d开始给药,每组动物于术后(3 d、7 d、14d、28 d)处死,取损伤颈总动脉,常规固定、包埋、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VEGF的表达。结果:用药组VEGF表达明显增多,3 d、7 d和14 d益气活血方大剂量组VEGF表达量与阴性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益气活血方对球囊损伤后大鼠颈动脉再狭窄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修复与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吕忠俊  杨轲  马从乾 《新中医》2022,54(17):131-134
目的:观察通闭益气活血汤联合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动脉切开取栓术联合通闭益气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变形指数(RCD)、全血还原黏度(BRV),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8.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BV、PV、Hct、AI、BRV均降低(P<0.05),ESR、RCD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BV、PV、Hct、AI、BRV均较低(P<0.05),ESR、RCD均较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4.0%(P<0.05)。结论:采用通闭益气活血汤联合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8.
安黎 《新中医》2018,50(4):53-55
目的:观察解毒活血饮联合辛伐他汀片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方法:将90例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均口服辛伐他汀片,观察组加口服解毒活血饮,4周为1疗程,连续用药3疗程。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面积及血流参数[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收缩峰期血流速度(PSV)、脉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MT、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EDV、PSV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2组PI、R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MT、斑块面积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EDV、PSV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辛伐他汀片治疗基础上加用解毒活血饮有助于减少IMT,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增快颈总动脉血流速度,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药治疗冠心病的疗效差异。方法:检索建库至2022年12月1日的中国知网、万方、维普共3个中文数据库和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共4个英文数据库中关于口服中药治疗冠心病的随机对照试验,依据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中的策略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首先用直接Meta分析方法对口服中药(包括中成药)同时保留常规西药与单独服用西药治疗冠心病(CAD)的指标:颈动脉厚度(IMT)、血管内皮功能、斑块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有效率进行评价,然后运用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比较不同中药的疗效差异。结果:共纳入41篇文献直接Meta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同时保留常规西药在改善CAD的所有指标的疗效均优于单独使用西药治疗;贝叶斯网状Meta结果显示,在对总有效率的比较中,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方、三七化瘀丸较其他中药干预方式优势明显;在IMT和斑块积分这两项指标的改善中,消斑化浊汤、益气通络方、...  相似文献   

20.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血栓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片对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将合并有高血脂症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6例予口服辛伐他汀片,治疗组42例在口服辛伐他汀片基础上加服复方血栓通胶囊,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面积、斑块数量以及血脂: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少,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颈动脉粥样斑块IMT变薄、斑块面积缩小及斑块数量减较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TC、TG和LDL-C有明显下降,同时HDL-C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甘油三酯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血栓通胶囊可使颈动脉粥样斑块缩小、血脂降低,从而降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